五岳独秀——衡山

衡山乃中国五岳名山之南岳,它雄踞南天,向以势雄、景秀、境幽、文丰而著称,其中又尤以景秀而闻名,自古以来便有“五岳独秀”之誉。

衡山,是五岳中最南的一岳,故名“南岳”。据《周礼·职方志》、《春秋》、《星经》诸书记载,衡山位处星度二十八宿的轸星之翼,“度应玑衡”, 像衡器一样,可以称量天地的轻重,能够“铨德钧物”,所以定名为“衡山”; 又因轸星旁有一颗“长沙星”,“主长寿,子孙昌”,遂借名伸义,衡山又有“寿岳”之称,后人祝寿常称“寿比南山”,其源于此。

南岳衡山南起湖南衡阳回雁峰,北至长沙岳麓山,横亘湖南中部地区, 绵延 150 多公里。早在寒武纪以前,这里原是一个指状海湾。后来,在漫长的海浸阶段中,这一带又交替出现过海退现象。到了中生代三迭纪末期,在地壳上升的同时,衡山地区发生了强烈的褶皱运动,逐渐形成了衡山的雏形。白垩纪末期,广泛发生的火成岩、闪光岩活动,形成了衡山花岗岩侵入体。到了第三纪末期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衡山再次抬升,遂形成了今日衡山的断块山地地貌形态。

衡山,峰峦挺拔,山环水绕,风景绮丽。著名的风景名胜有七十二峰、九潭、九溪、九池、十五洞、二十四泉、二十八岩等。曾有人将祝融峰之高、方广寺之深、藏经殿之秀、水帘洞之奇、磨镜台之幽、试心石之险、大禹碑之古、南岳庙之雄,合称“衡山八绝”。

衡山自山麓至山顶,大致可划分为三个各具特色的风景旅游区,即以南岳庙为中心的山麓景区,以磨镜台为中心的幽谷景区和南天门以上的岳顶景区。

南岳庙坐落在衡山南麓,是山麓景区的中心,它是中国南方规模最大、总体布局最完整的宫殿式古建筑群。始建于唐朝,现存的为清光绪年间的建筑。南岳庙占地面积 98500 平方米,规模宏大。正殿供奉南岳大帝,其外围

两侧,东有 8 个道观,西有 8 个佛寺,这种配殿格式为其它地方所少见。整个建筑布局规整、楼宇精美,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

南岳庙共有四重院落,各庭院内古柏参天,绿荫匝地,使庭院显得格外幽深、静穆。传说中的 800 蛟龙护南岳的故事,给这座庄严神圣的殿堂又增添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春夏季节,南岳庙外的山景,时而虚无缥缈,烟云缭绕;时而风急云奔, 黑云压山。秋高气爽时节,杲杲秋阳,脉脉斜晖,众峰攒作碧莲世界,与铮铮骨立的大庙,交相辉映;数九寒天,大庙的重檐翅角上冰雪凝缀,一幅“岳雪光檐”的奇特景象。

山麓景区除南岳庙外,还有华严湖、忠烈祠,邺候书院、铁佛寺、五岳殿、湘南寺等胜迹。

华严湖,汇集金简、芙蓉、烟霞诸峰的溪水而成,共和国成立后修了大坝,使这座山间之湖愈加美丽。

香炉峰脚下的忠烈祠,形制规模均仿南京中山陵,其内松柏苍翠,四季常青,令人肃然起敬。

山麓景区与岳顶景区以南天门为界。南天门,海拔 1000 米,是衡山前山、后山的分界处,也是衡山高瞻远瞩的眺台。俯瞰山下,只见群峰逶迤,山间公路如带,湘江五弯五曲,似五条蛟龙游向南岳,形成“五龙朝岳”的奇妙

景观。向上仰望山巅,云雾飘渺,峰峦隐约,好一派朦胧气象。

高旷雄伟的祝融峰,因相传上古祝融氏葬此而得名,海拔 1290 米,是南岳最高峰。该峰虽在五岳中最低,但烟云的烘托与群峰的叠衬,仍有“万丈祝融拔地起,欲见不见轻烟里”(韩愈《游祝融峰》)的雄壮姿态。主峰祝融昂然天外,形似鸟首,山峦伸展如翼,苍林覆盖如羽,如大鹏展翅,翩翩欲飞。清人魏源在《衡山吟》中的“恒山如行,岱山如坐,华山如立,嵩山如卧,唯有南岳独如飞,朱鸟展翅垂云火”的赞词,乃其真实的写照。历代书法家在祝融峰留下了许多摩崖石刻,如“一目千里”、“山矗天止”、“云起峰流”等等,亦都道出祝融峰雄壮磅礴的气概。

峰顶建有祝融殿,供奉祝融神像。殿后面有岩石柱砌成的四尺高栅栏, 凌空建在陡峭险峻的舍身岩上。祝融殿右有望月台,可晚赏月色,早观日出, 令人痴迷遐想。

圣祥光峰下的藏经殿,是南岳风景八绝之一,原名小般若禅林,始建于南朝陈光大二年(公元 568 年),因明太祖朱元璋赐《大藏经》一部而改名藏经殿。殿四周古树参天,浓荫蔽日,山溪曲水,鸟语花香,俗称“未到藏经殿,不知南岳秀”一语破的。

方广寺处于南岳腹地莲花峰下,附近谷深林密、林海茫茫。其中古树名木繁多,是南岳著名的风景林。寺内有正殿、祖师殿。正殿内原悬有宋徽宗书“天下名山”金匾。寺侧有二贤祠,为纪念南宋朱熹和张栻两位著名学者到此游览和讲学所建。方广古刹就是在这种深邃恬静的环境中,历经兴废。水帘洞在紫盖峰下,相传是朱陵大帝所居之处。道家认为它是第三洞天

福地。水帘洞之瀑,时如缟练素绢,时如朱碧交辉的贯珠,借石山之色,夺树木之青,加之轰响的水声和跳玉喷珠的光华,以色、光、声三者皆绝,因此给水帘洞增添了神奇的魅力,“水帘洞之奇”也历来享有盛誉。

会仙桥又叫仙人桥,俗称试心桥。桥不足一尺宽,两米长,横架在万丈空谷之上。相传这座天桥可测试人心的善恶,心术不正之徒,朝圣不诚之人, 过此桥会跌入万丈深谷。

以磨镜台为中心的幽谷景区向以环境幽奥而闻名。磨镜台,位于掷钵峰下,周围古树葱茏,环境清幽秀美,为佛教禅宗胜地。相传唐玄宗开元年间, 禅宗北宗僧人道一主张坐禅苦修,逐渐成佛的“渐悟”说。禅宗七祖南宗僧人怀让,则持诚心修行,一经顿悟即可成佛的“顿悟”说。两人各持其理, 各修其道,互不信服。道一每天在大石上坐禅苦修,而怀让为诱服他归宗, 想出一计。一天怀让故意来到道一坐禅的地方,并在对面的大盘石上磨起砖来。道一感到很奇怪,便问道:“磨砖作什么?”怀让回答说:“磨砖作镜!” 道一大惑不解,又问:“磨砖岂能作镜?”怀让又答:“磨砖不能作镜,坐禅又怎能成佛?”道一听后有所悟,怀让则向他进一步宣传“顿悟”说,终于使道一弃“渐悟”说而归其门下。后人在这块硕大的花岗岩上刻“祖源” 两字,以资纪念。

巍巍南岳,以秀闻名,不仅山秀、水秀、林亦秀。这里属于亚热带中部湿润气候,因此四季葱翠,森林茂密,形成了连绵起伏、一望无际的绿色林海。在这茂密的绿色林海中,不仅有优良、珍贵的成材林,广泛分布,又有缤纷绚丽的奇花异卉、种类繁多的古树名木点缀其间,组成一幅幅秀丽多姿赏心悦目的森林景观。

据考察,这里林木种类繁多,数量庞大,四季常绿,生长茂盛。其中松、

樟、梓、楠、檀、槐等优良的成材林漫山遍野,分布广泛;南方红豆杉、珂楠树、银鹊树、甜槠、包石栎、毛果槭等珍品树种,随处可见;更有那奇花异卉、嘉树名木锦上添花。

藏经殿四周佳木葱茂,奇花异卉,四时不败。一株 500 多年的白玉兰高达 7 米,枝叶扶疏,隔山闻香;3 米多高的云锦杜鹃,灿若红霞,艳丽夺目。还有“摇钱树”(金钱柳)、“同根生”、“连理枝”三株宝树,令人赏心悦目。

方广寺一带是南岳著名的风景林。这里不仅有举世罕见的数百年树龄的婆罗树,还有树冠碧绿如伞的横豆杉、伯乐树,木纹斑斓多彩的花榈木,芬芳馥郁的香果树⋯⋯令人游目驰骋,流连忘返。

这无数的嘉树名木、奇花异卉,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将以秀闻名的南岳装扮得更加婀娜多姿、妩媚动人。

风景秀丽的南岳,开发较早,具有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除南岳庙、方广寺、藏经殿、磨镜台、忠烈祠外,还有黄庭观、南台寺、福严寺等诸多名胜为之增辉添色。

黄庭观是现今南岳仅有的一座羽流道观,建于唐初武德元年(公元 816 年),因宋代宋徽宗将道教真经《黄庭经》赐名于它而得名。此后,历朝虽重修,但一直沿用此观名。

黄庭观是南岳道教历史上的神奇之地。传说东晋咸和九年(公元 334 年),著名的女道士魏夫人在礼斗坛白日飞升成仙,其后魏夫人的侍女麻姑亦继而成仙。传说不足以为信,但中国女子修道确是从魏夫人开始的,开创了中国女道士修行的先例。

建于六朝梁天监年间(502~519)的南台寺历史悠久,在海内外享有盛名。在唐末五代时期,该寺高僧石头希迁禅师著有《参同契》、《草庵歌》, 后流传到日本,被日本曹洞宗的僧人用作必修日课。希迁禅师及弟子创立的曹洞宗、云门宗、法眼宗等,对中国和日本佛教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法嗣遍布天下,至今日本佛教界曹洞宗仍视南台寺为“祖庭”。

掷钵峰东麓的六朝古刹福严寺,是佛教十大丛林之一,是禅宗的南宗著名的传法胜地。

据《南岳志》记载,该寺原名般若寺,是佛教天台宗二祖慧思禅师,于陈光大二年(568 年)所建。宋代寺内福严和尚种杉十万株,作为修寺材料, 寺的规模得以日益扩大。为纪念他的功绩,改寺名福严寺。唐太宗曾赐御书焚经五十卷给该寺收藏。唐先天二年(713 年),怀让禅师将它辟为禅宗道场,天下佛子以该寺为传法的佛院,可见它在南宗中的显赫地位。

据《传灯录》记述,自禅宗六祖慧能的“顿悟法门”异峰突起,开创南宗,又经七祖怀让和青原行思大力弘扬,南宗声名大噪。南岳怀让一系,经道一形成沩仰宗和临济宗;青原一系自南岳石头希迁禅师始,又形成了曹洞宗、云门宗、法眼宗。南禅两系五宗,佛教史上称“一花五叶”,而“五叶” 都源出于南岳,所以禅宗七祖怀让的道场,便有“五叶流芳”的赞誉。福严寺亦有“六朝古刹、七祖道场”之称。

南岳不但是宗教名山,也是人文荟萃的文明胜地。唐宋以来,历代名流学者、文人墨客纷纷慕名而至,留下许多诗文墨迹、摩崖题刻,供后人欣赏。宋代的“邺侯书院”、“文定书院”、“岳麓书院”、明代的“甘泉书院”、“集贤书院”等,在南岳敷扬文教、作育英才,这在中国其它名山中是罕见

的,更为南岳增添了奇异秀丽的光彩。

南岳最大、最神奇的石刻为岣嵝峰上的神禹碑。石碑高 3.4 米,宽 2.8

米,重达 7000 公斤。相传是后人为纪念夏禹治水成功的勒石。石上刻有 77 个字,字形非籀并篆,无人能辨。韩愈有诗云:

岣嵝山尖神禹碑,字青石赤形模奇。蝌蚪拳身薤倒披,鸾飘凤泊拏蛟螭。

形容其字形的古怪稀奇,神秘莫测。

邺侯书院在风景秀丽的烟霞峰下,是唐代名相李泌当年读书的“端居室” 故址。他死后,其子李蘩作随州刺史,特来南岳,就其旧址加以扩建修葺, 取名“明道山房”以示纪念。李泌被封邺侯,至宋代遂改名邺侯书院。

紫云峰下的文定书院,是宋代名儒胡安国父子读书、著书、讲学的遗址。书院最初是明宏治中监察御史郑惟恒所建,因胡安国死后谥文定公,故改名文定书院。据《南岳志》记载,当年文定书院讲学处还建有一座春秋楼,楼外翠竹环绕,清幽静谧,是读书佳处。文定书院现已圮,遗迹已难一一找寻。

明代理学家湛若水号甘泉,嘉靖年间,携其徒众来南岳讲学。后十三年, 重游南岳,当时虽近百高龄,却童颜皓首,步履轻健。人们惊为神仙中人, 他游息讲学之处,后人称为甘泉书院。

集贤书院原名南岳书院,位于南岳庙西,是唐代张九龄、李泌旧游地。始建于明代,将李泌、韩愈、朱熹、张栻、赵清献、周濂溪、胡文定父子等唐、宋名贤合祀于一祠,所以名曰“集贤”,至今书院遗址尚存。

在南岳的诸多书院中,最有影响的当推岳麓书院。岳麓书院,坐落在南岳七十二峰的尾峰——湖南长沙岳麓山下。这里山灵水奇、林深而幽静,近市而不喧。自晋以来,便成为著名的宗教胜地,广泛吸引着香客游人,骚客文士亦多在此荟萃游息,为开创岳麓书院创造了良好的文化条件。岳麓书院便是在此条件下于北宋初年由潭州太守朱洞创办。岳麓书院虽非官学,但自始至终都受到官府的支持和帮助。以后历代屡有修建,规模不断发展、扩大, 成为一个独立于官学和私学系统之外的独特的教育系统。南宋学者陈传良在

《重修岳麓书院记》中指出,自朱洞创院后“五六载之间,教化大洽,学者皆振之雅驯,行谊修好,庶几于古”,极力肯定了岳麓书院兴办后的卓越成效和重大意义。岳麓书院的创立,对发展中国古代文化、繁荣学术、培养人才,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在中国文化史、教育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而今的岳麓书院,作为历史的见证,仍然屹立于岳麓山下,并作为国家重点历史文物保护单位,得到了湖南省政府的进一步修复保护。它是湖南大学的前身,湖南大学还在此建立了文化研究所,设置了书院、理学、古建筑等研究室。因此,它不仅是供人瞻仰参观的一处重要史迹,而且还将成为进行学习、研究和学术交流的一个重要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