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东山再起

武昌起义的枪声传到北京,清王朝惊恐万状。他们决定出兵讨伐,但是派什么军,遣什么将却叫他们左右为难。

当时,宣统皇帝溥仪只有 5 岁,朝政由他的父亲载沣(音 féng)掌管。载沣是光绪皇帝载湉(音 tián)的弟弟,位居监国摄政王。为了“皇权永固”, 他编练了一支满人组成的禁卫军,自封为陆海军大元帅。但是这支军队既非久经训练之师,又要拱卫京都保护皇室。能够迅速调动而又具有战斗力的只有北洋军。北洋 6 镇是汉人组成的军队,用汉人打汉人,载沣实在放心不下。尤为关键的是,派谁去统帅这支军队前往镇压。

徐世昌奏道:“臣以为非袁世凯莫属。北洋军乃袁世凯所创,将领多为袁世凯部属。若派袁世凯督师,可收指挥若定之效。”他的话一出就遭到满族王公大臣的强烈反对。

袁世凯(1859 年—1916 年)字慰亭,号容庵,河南项城人。早年投靠庆军将领吴长庆。1885 年李鸿章保荐他任“驻扎朝鲜总理交涉通商事宜”的全权代表。1894 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他回到国内。次年底被派往天津小站督练新军。1898 年戊戌变法期间,他伪装赞成维新变法,骗取了维新派以及光绪皇帝载湉的信任。光绪皇帝载湉密诏他杀死荣禄,他却向荣禄告了密。结果,维新变法失败,维新派六君子被杀,光绪皇帝被慈禧太后幽禁在瀛台。从此,袁世凯受到慈禧太后宠信,官运亨通。1905 年北洋新军六镇练成,其中除第一镇外,均为袁世凯的嫡系。北洋军阀武装政治集团至此大体形成。

1908 年 11 月 14 日,光绪皇帝载湉与慈禧太后一先一后死去。两人同一天死去,为中国近代史一桩疑案。有人说,光绪皇帝是慈禧太后临死前毒死

的,因为她不能容忍“他死在我的后头!”有人说,是袁世凯下毒害死的; 还有人说,是慈禧太后与袁世凯合谋害死的。

光绪皇帝没有后嗣,即以其弟载沣的 3 岁儿子溥仪为嗣皇帝,载沣则以摄政王名义代行皇帝职权。

戊戌政变后,光绪皇帝把袁世凯恨得要死。囚禁瀛台期间,终日写着“袁世凯”三字,然后撕成碎片,以示碎尸万段之意。载沣是光绪皇帝的亲兄弟, 现在执掌了大权,就有杀袁世凯之心,为乃兄报仇。但是袁世凯羽翼丰满, 他不敢贸然动手,于是召见张之洞商谈。张之洞虽与袁世凯不和,却跪下磕头道:“太后,皇上新崩,国家遭逢大故,不宜诛戮旧臣。”

载沣不敢造次,只得发表上谕道:“袁世凯患有足疾,着即回籍养疴。” 免去他的职务,打发他回老家。

袁世凯没有回原籍项城,而在河南卫辉停下来,次年迁往彰德洹上村, 过起了“隐居”生活。

彰德在太行山脚下,是京汉铁路经过的地方,交通十分便利。他在城外洹上村筑有精舍,门前洹水流过。他架起一道小桥以通往来,题名为“圭塘”。他自称“洹上老人”,不时披上蓑衣,泛舟烟波之中,拍成小照,题诗一首, 名为“烟蓑雨笠一渔翁”。他经常与亲朋幕僚饮酒赋诗,刻有《圭塘唱和集》, 做出一副超然物外,闲云野鹤的姿态。

不管袁世凯做出什么姿态,摄政王载沣也是不信任的。现在,徐世昌上奏起用他,载沣十分反感,脸色顿时阴沉了下来。

恭亲王载伟忿忿说道:“袁世凯脑后有反骨,万万起用不得。当年好不容易把他赶下台,怎么可以又把刀把子交到他手里去呢?”

满族王公纷纷附和,否定了徐世昌的提议。载沣决定任命陆军大臣癊昌为督军。癊昌是满人,曾经做过北洋武备学堂的总办,跟北洋诸将既有师生之谊,又有荐举之恩。似乎唯有他才可以取代袁世凯统驭北洋军。同时决定从北洋军第二、第四、第六,三镇中各抽调一协组成混合军,以冯国璋为军统。开赴武汉前线,镇压革命军。另外,又下命海军提督萨镇冰率长江水师前去助战。

载沣任命冯国璋为军统,颇费了一番踌躇。冯国璋一再表示忠心皇室, 跟宗室大臣良弼交情很深,是北洋诸将中最为可靠的将领,谁知,就在任命发表的当天,冯国璋就悄悄窜进洹上村,向袁世凯作了详尽的汇报。

袁世凯这只闲云野鹤顿时变成了凶残狡猾的鸱枭。他赠给冯国璋六字真言:“慢慢走,等着瞧。”

癊昌在湖北孝感扎下了南征大营,原想一鼓荡平革命军,抢个头功。不料北洋军先头部队开到汉口郊区刘家庙后,借口兵力尚未集中,不肯展开攻势;后续部队走一站停一站,在京汉线上摆成一字长蛇阵,前头的军车开不动,后头的军车过不去。癊昌空有一腔壮志,却无可奈何,毫无办法。

这时,袁世凯的老朋友英国公使朱尔典大造舆论,必须起用袁世凯才能指挥得动,否则夜长梦多,前途堪虞。庆亲王奕劻(音 kuāng)过去一直与袁世凯沆瀣一气,收受过袁世凯大量贿赂,当即出头唱和。载沣优柔寡断, 懦弱无能,不敢作主,向隆裕太后请旨定夺。隆裕太后是光绪皇帝的遗孀, 远远不像慈禧太后那样杀伐果断。她拿不定主意,只好召集御前会议,请满族王公公议。奕劻在会议上力排众议,极口称赞袁世凯“忠心耿耿”,“才足勘乱”。10 月 14 日,清王室下诏起用袁世凯为湖广总督,“会同”癊昌

节制前方军事。

圣旨到达洹上村袁府养寿堂,袁世凯听说叫他当癊昌的副手,不禁连连冷笑。他貌似恭谨,叩谢天恩,却说:“足疾未痊,尚难启程。”载沣曾以“足疾”为由,轰他下台;此刻他便以“足疾”为由,拒绝效命了。

消息传到北京,举朝百官惊疑不定。尤其是奕劻大感意外,好不容易保奏他出山,他却端起架子不肯出来,这是怎么回事?奕劻只得请徐世昌到彰德去劝他出山。

徐世昌 10 月 20 日从彰德回来,气急败坏向奕劻说道:“不要再找他了, 难道少了他就不成?”奕劻忙问:“怎么回事?”徐世昌忿忿说道:“袁世凯太过份了:他提出了六个条件,他说,如不依他六个条件,前方的仗没法打。与其丧师败绩,不如在家‘养疴’。”奕劻问道:“哪六个条件?”徐世昌把六个条件说了出来:一明年召开国会;二组织责任内阁;三开放党禁; 四宽容武昌起事人员;五宽筹军费;六授与指挥前方军事之全权。

徐世昌这番表演,实际上是与袁世凯串通好了演出的双簧戏。他们是想借奕劻之口把条件摊到清廷面前,向清廷要权要钱。而且选择的时间极佳。就在徐世昌回京的前一天——10 月 19 日,清军在汉口前方与革命军发生接触,北洋军没放几枪就败下阵来,癊昌指挥不灵,弹压不住,只得退守滠口; 萨镇冰所率长江水师也吃了败仗,向下游撤退。”

形势清楚地摆在清廷面前:要么答应袁世凯的条件,要么眼看大局靡烂, 社稷倾危。平日反袁最力的满族王公大臣气得哇哇大叫,但隆裕太后,摄政王载沣却不得不仔细权衡了。然而,形势的发展不容他们迟疑,武昌起义的影响迅速在全国扩大,湖南、陕西、江西等省纷纷宣告独立,清廷上下一片惊慌,隆裕太后、载沣只得饮鸩止渴,答应袁世凯的条件。10 月 27 日降旨将癊昌调回,任命袁世凯为湖广总督兼钦差大臣,全权节制前方各军。

这是袁世凯借用革命力量胁迫清廷屈服让步,抬高自己身价的一次尝试。他成功了,尝到了甜头,从此,他就在清廷和革命军之间,两面其手, 玩弄起一套套鬼蜮伎俩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