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伐战争

北京政变后,在奉、皖系军阀和国民军三方共同扶持下,成立了以皖系头子段祺瑞为总执政的北京临时执政府。他同奉系军阀头子张作霖勾结在一起,到处压迫国民革命运动,屠杀工人群众,封闭民众团体,摧残人民的自由。

中国军阀的特色是以帝国主义列强为后台,拥兵殃民,扩充地盘,横征暴敛,互相厮杀,使大半个中国处在最黑暗的统治中。国共合作建立的广东国民政府就成了中国国民革命唯一的根据地。

1926 年 1 月,在中国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的努力下,国民党第二次全

国代表大会召开,共产党员占代表人数五分之一,大会选出的 60 个中央执行

委员和候补中央执行委员中,共产党员有李大钊、毛泽东等 17 人。在这次大

会上确定了反帝反军阀的北伐方针。中共中央于 2 月在北京召开特别会议, 确定党的任务是全力领导和支持北伐战争,“不仅是在广东作军事的准备, 更要在广东以外北伐路线必经之湖南、湖北、河南直隶等处预备民众奋起的接应”。虽然在以后的 3 月到 5 月,发生了一些国民党右派和投机革命的资产阶级政客针对共产党人的叛逆事件,但全国工农运动在共产党掌握之中, 仍在迅猛发展,北方军阀又威胁着广东革命,资产阶级右翼力量还不足以控制革命的进程,在全国人民高呼北伐的声浪中,他们或收敛,或伪装,仍然留在统一战线之中。

在中国共产党推动下,5 月,国民政府派遣叶挺独立团作为北伐先遣队从广东肇庆出发,向湖南挺进,并派第七军一部分增援。6 月 5 日,国民政府召开会议,颁布出师北伐动员会,并任命蒋介石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7 月 1 日,国民政府发布北伐宣言。7 月 9 日,十万北伐军分三路从广州誓师出发,北伐战争正式开始。

北伐军出征时分为八个军,其中李济深任军长的四军、李宗仁任军长的七军、蒋介石任军长的一军、唐生智任军长的八军四个军军力最强。北伐军集中第四、第七、第八三个军首先正面主攻湖南、湖北,以图打倒对广东政府威胁最大的吴佩孚。

在湖南战场,北伐军受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群众的全力支持, 他们组织运输队,侦察敌情,担任向导,甚至组成武装组织直接配合北伐军作战。北伐军在湖南势如破竹,进展神速。7 月 10 日,第四军开始进攻醴陵, 担任左翼进攻的叶挺独立团在工人、学生组织的平民救国团和农民武装队的协助下,在泗汾桥附近与两千余敌人激战 6 小时,攻占泗汾桥,扫除了外围敌人。同时,十二师和十一师一部也占领沈潭、楚东桥,在铁路工人的配合下,切断株萍路,完成对敌包围,醴陵旋即被迅速攻占。醴陵既丢,长沙失去屏障,守敌叶开鑫弃城逃走,湖南省工团联合会组织两千余人的保安队, 12 日迎接北伐军进驻长沙。8 月 19 日,北伐军第四、第七两军发动平江战役, 第四军担任主攻。独立团和四军另一部渡过汨罗江,沿山间小道迂回包围敌人,出其不意地全线出击。当北伐军发起总攻时,“农民军即大举帮同围攻, 冒弹冲锋,勇猛登山,⋯⋯毙敌甚多”。敌溃不成军,第五十混成旅旅长陆澐兵败自杀,北伐军占领平江。8 月 21 日北伐军由农民作向导,从平江北乡渡过微水,直抄敌人重兵布防的南攻北守的要地岳阳背后,敌军猝不及防, 在北伐军前后夹攻下,全线溃败。22 日,岳阳攻克。至此,仅一个半月,北伐军穿越湖南,进入湖北作战。

进入湖北,北伐军锋头直指武汉。吴佩孚急忙率领部分主力,星夜赶到武汉坐镇,决心死守鄂南门户汀泗桥。汀泗桥是粤汉线上的天险,三面环水, 一面背水,只西南端有一线铁路通行。吴佩孚在此布置精兵二万余,修筑坚固的防御工事,组织大刀队临阵督战,要与北伐军在此决一死战。8 月 26 日, 北伐军第四军六个团向汀泗桥发起进攻。由于地形不利,加之敌军炮火猛烈,

四军伤亡极大,一天一夜攻击未果。27 日,叶挺独立团请战获准,在当地农民引导下,抄小路插到敌军右翼,占领制高点。独立团战士如下山猛虎,浴血奋战,冲过铁桥突破了敌人的坚固阵地。北伐军各路部队乘势左右配合、前后夹击,守敌全线动摇,一片混乱。吴佩孚令大刀队斩杀退缩不前的旅、团、营长多人也无济于事,他只好随溃兵退逃贺胜桥。独立团乘胜追击,神速地拿下了咸宁城。

吴佩孚退守贺胜桥,妄图挽回败局。他下令将一个临阵脱逃的旅长杀了, 把头悬在桥上,以此督战。28 日,北伐军开始进攻贺胜桥。经过两天异常惨烈的拉锯战,30 日凌晨,北伐军开始总攻。叶挺独立团一马当先,数度肉搏战后,最先突破敌人防线。在北伐军左、中、右三路的包围夹攻下,敌军开始退却。吴佩孚急红了眼,见到败退下来的军官,就让执法大刀队在阵前斩首,一颗颗人头挂上贺胜桥头。败退士兵见此,索性向执法队冲杀过来。吴佩孚见大势已去,跳上火车溃逃武汉。

9 月 1 日,北伐军兵分三路向武汉三镇进军。左路第八军攻汉阳;右路第七军取汉口;中路第四军直扑武昌。左路军占领汉阳附近的黑山后,汉阳炼钢厂工人与之配合,迫使敌刘佐龙部宣布起义,6 日汉阳克服。7 日,右路军在汉口工人、市民配合下占领了汉口。武昌是吴佩孚派三万余主力把守的军事重镇,敌人妄图“依洪山之险,作困兽之斗”。中路北伐军从 3 日至 6 日,组织敢死队多次进攻武昌,敌人依仗高墙重炮,负隅顽抗,不少优秀的北伐军官兵牺牲在武昌城下,其中包括叶挺独立团的许多共产党员。北伐军在久攻不克的情况下,依靠粤汉铁路工人和矿山工人的协助,一面采用地道攻城法,一面以重炮轰击,于 10 月 10 日再次总攻武昌城。独立团冲锋在前, 率先攻入城内,占领蛇山炮台,守敌纷纷投降缴械,刘春云等敌军主帅被活捉。武汉三镇被克复,吴佩孚败走信阳,从此一蹶不起。

与此同时,北伐军第二路二、三、六军在江西战场与孙传芳的主力作战。赣南赣西被很快占领,而在赣北、南昌、德安、九江等地,北伐军与孙军主力发生激战,其中以南昌争夺最为激烈,北伐军两进两出,得而复失,江西战场形成对峙局面。武昌攻克后,北伐军第四、第七军主力移师江西。北伐军重兵压境,孙传芳内部分化;浙江省长倒戈,江西前线的浙军被迫调回; 福建的孙军内乱,孙传芳后方动摇。11 月 2 日,北伐军在江西战场发起总攻, 只七天,孙传芳主力在江西战场被歼殆尽。11 月 8 日,北伐军再克南昌,孙传芳潜逃南京。

由于孙传芳在江西的失败,浙江的倒戈,福建敌人内部分崩离析,倒戈的倒戈,逃跑的逃跑,北伐军第三路一军不战而下福州。随后,北伐军主力于 1927 年 1 月转向江苏、浙江、安徽作战。24 日,占领南京。同时,北伐军东路军抵达上海附近,敌海军宣布反正,北伐军占领松江。上海工人阶级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于 3 月 21 日举行第三次武装起义,打垮敌上海防守军毕庶澄部,彻底结束了直鲁军阀在上海的统治。至此,北伐军占领了长江以南半个中国,北伐战争取得了伟大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