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会议

1935 年 1 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这次会议具有重大历史意义。

长征初期的被动挨打,红军力量遭到的重大损失,加上第五次反“围剿” 斗争的失败,使广大党员和红军士兵认清“左”倾领导的错误及其危害,认识到毛泽东的正确路线和出色的军事才能。他们迫切要求改组中央领导机构。

出席会议的政治局委员及候补委员有: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王稼祥、张闻天、陈云、刘少奇、秦邦宪、邓发、何克全等。刘伯承、李富春、聂荣臻、彭德怀、杨尚昆等红军总部和各军团负责人也参加了会议。

会议批评和纠正了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以来“左”倾错误,肯定了毛泽东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会议推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取消秦邦宪及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由毛泽东、周恩来负责军事。

遵义会议集中全力纠正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 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在极端危险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遵义会议的召开使全军将士精神大振,在毛泽东部署下:1935 年 1 月中旬,中央红军从遵义出发,一渡赤水,进入川南,准备北渡长江与红四方面军会合。由于红四方面军主要领导张国焘不执行中央命令,不向南逼近而北攻陕南,使蒋介石能抽调重兵在川黔边境布防,阻止中央红军北渡长江。川、滇、黔、湘军阀也向中央红军逼近。为争取主动,毛泽东挥戈东指,红军二渡赤水,集中力量攻打贵州军阀王家烈,重占桐梓、娄山关和遵义,在运动中歼敌二十多个团。三月初,红军第三次渡过赤水,摆出北渡长江的姿态, 实则折回贵州,在茅台附近四渡赤水,接着南渡乌江直逼贵阳。正在贵阳督战的蒋介石急令滇军驰援,红军主力却乘虚直插云南,逼近昆明。然后,红军出人意料地折向西北,在五月上旬强渡金沙江。在毛泽东的指挥下,红军

以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声东击西,终于摆脱数十万敌军的围堵,取得战略转移的决定性胜利。

接着,红军沿着川康边境前进,顺利通过彝民区。以惊人的勇气飞夺沪定桥,抢渡激浪滚滚的大渡河,不久,又爬雪山、过草地,冲过腊子口,翻过岷山,进入甘肃。

在越过险峻的六盘山后,红军于 1935 年 10 月到达陕北吴起镇,与陕北

红军会师。红一方面军转战 11 个省,行军 25000 里,进行了 300 多次的战斗, 取得了长征的胜利。

1935 年 6 月,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在四川懋功会师,党中央决定继续北上抗日,但张国焘拒不执行,并率部分红军南下。10 月,竟另立“中央”, 自封为“主席”,分裂党和红军。执行退却路线的红四方面军遭到国民党军队的围攻袭击,不得不退守在西康甘孜一带,部队损失惨重。

1936 年 6 月,从湖南桑植出发长征的二、六军团到达甘孜,与红四方面军会合,红二、红六军团改编为红二方面军。由于红四方面军的朱德、刘伯承和红二方面军的任弼时、贺龙的坚决斗争,陷于困境的张国焘在中央再三督促下,被迫取消伪中央,同意北上。同年 7 月,红二、红四方面军从甘孜出发,翻雪山、过草地,8 月到达甘南,10 月在甘肃会宁与前来接应的红一方面军会师。

红军三大主力的会师,宣告震惊世界的红军长征结束。

红军长征在世界战争史上留下空前的光辉一页,正像毛泽东后来说的, 长征是宣言书,是宣传队,是播种机。红军长征结束,中国的抗日战争、乃至于中国的历史进程开始了新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