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事变
1936 年 12 月 4 日,国民党的 40 多位高级将领和政府官员聚集在古城西安。以后的一周里,他们时而全副武装在西关大操场阅兵;忽而又棉袄、长袍,在大饭店里猜拳嬉闹。他们是跟随着他们的头子蒋介石来此密谋对中国共产党的第六次大“围剿”。
不过,蒋介石却没有住到城里的高级宾馆里,他选择了离西安 25 公里远的幽静的东郊——临潼华清池,那儿有一座行宫式的古建筑“五间厅”。
位于骊山脚下的“五间厅”五开间,四周山色含黛,泉水潺潺,慈禧太后在西安避难时,曾在此休憩、沐浴。自然,蒋介石不是来这里休养的,他在这个行辕里召开了几次秘密会议,紧锣密鼓,正背着张学良和杨虎城,打着加速“剿共”计划实施的算盘。
12 月 12 日凌晨二时,凛冽的西北风呼啸着,天寒地冻,四周一片朦胧, 喧嚣的西安街市已经沉寂。突然,东北军骑兵第六师白凤翔师长,第十八团列桂五团长、卫队营的孙铭九和王玉瓒分别登上汽车和摩托,沿着去临潼的路向东郊灞桥附近的十里铺急驰而去。
两小时后,临潼华清池二道门前,王玉瓒带领他的部下开始行动,他扣动扳机打响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第一枪。
仅在一个多月前的 10 月 31 日,蒋介石以避寿为名,在河南洛阳度过了
他 50 岁的生日。蒋介石吹灭了生日蜡烛,宋美龄把生日蛋糕切开分发给为她丈夫祝寿的军政要员和他们的夫人们。
然而,在这貌似祥和的气氛背后,蒋介石对共产党的仇恨、对抗日救亡运动的压制却变本加厉了。上海、南京、无锡等地不少抗日救国的爱国人士被逮捕,连在国外的文人他都要通缉。震惊全国的“七君子事件”就是在这时由他一手策划的。显然,蒋介石在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剿共”政策上越走越远了。
蒋介石过生日前一周,也就是 10 月 22 日那天,他匆匆赶到西安,向张学良、杨虎城发号施令,命令他们向红军发起进攻。
张学良面对国难家仇,对打内战毫无兴趣。在他陪同蒋介石登上华山, 举目东望时,思乡之情,油然而来,他悲愤交加,背了几年“不抵抗”恶名, 窝了几年被国人误解的闷气在《华山》一诗中尽情而发泄:
偶来此地竟忘归,风影依稀梦欲飞, 回首故乡心已碎,河山无恙主人非。
由于东北军和西北军都不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蒋介石一向对他们采取歧视政策,他们的待遇不及蒋的嫡系部队的一半,蒋介石的毒计,是让他们在贫瘠的西北与红军互相残杀、两败俱伤,以达到既消灭红军又消灭非嫡系部队的目的。同时,蒋介石还派特务到这两个部队内部进行挑拨离间,妄图分化瓦解他们。
东北军和西北军在进攻红军中,都曾遭到沉重的打击。早在 1935 年上半
年,红 25 军在陕南活动时,就消灭了西北军的三个多旅。同年 9—11 月,东北军的一一○师、一○九师也先后被红军歼灭。而蒋则在这两个师被消灭时立刻取消了其番号。北平冀察政务委员会负责拨付东北军的 70 万元军饷,宋哲元耍赖不发,蒋介石也置之不理。这又使东北军认识到,继续“剿共”只能消耗自己的实力,绝对没有出路。
1936 年春夏之交,东北军王以哲部一个团在陕北甘泉被红军包围数月, 红军没有消灭他们而自动撤离,并劝告他们掉转枪口抗日收复失地。红军对被俘的东北军官兵优礼有加,亲如兄弟,对他们进行团结抗日教育,愿意回去的,就放他们回去,从此,他们更认识到红军是他们的好朋友,决心同红军联合抗日,这种道理也逐渐被西北军所认识。这样,在全国人民抗日高潮的影响下,在红军前线政治工作的教育争取下,东北军和西北军的广大官兵都赞成“中国人不打中国人”的救亡口号,自动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尤其是东北军反响强烈,“打回老家去 !”成了他们发自肺腑的心愿。
另一方面,自从红军到达陕北后,中国共产党就开始向东北军宣传团结抗日的道理。1935 年 11 月,1936 年 1 月 25 日,以毛泽东为首的红军将领分别致书东北军第五十七军和全体将士,表明自己愿与任何抗日队伍组织国防政府和抗日联军的主张。在以后的几个月里,张学良多次与共产党代表周恩来、李克农等直接接触,并达成联共抗日的停战协定。
到了 1936 年冬,蒋介石发觉西北局势变化,但他仍然坚持“剿共”政策,
调动 260 个团的兵力,云集陕甘地区,准备对红军大举围攻,还准备撤换张学良、杨虎城,将东北军调到福建、西北军调到安徽,另派他的嫡系蒋鼎文为“剿共”前敌总指挥,胡宗南部到陕西边境,切断东北军、西北军与红军的联系。蒋介石无视抗日大局和民族大义,颁发了对红军的总攻令。
12 月的西安,寒气逼人。然而,这是个经历“一二·九”运动一周年纪念日的月份。9 日那一天,整个西安沸腾了,爱国青年学生和市民一两万人汇集到去临潼请愿的游行示威队伍中,他们愿为救国而牺牲的悲壮豪情,使
张学良激动不已。游行的学生群众自西安步行到蒋介石的驻地临潼,要求蒋介石答应抗日。行至十里铺,蒋介石布置军队,架设机关枪阻拦,并打电话给张学良、杨虎城,命令他们对游行的学生“格杀勿论”。张学良见局势严重,急乘汽车到十里铺,劝学生们回西安。群众高呼:“我们愿为救国而死, 我们前进吧!”并有许多人当场悲愤号哭。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张学良看到这悲壮的场面,联想到自己的满腔救国热情被冷落、被拒绝,父死敌手, 故土难回,大好河山满目疮痍,作为军人,本应浴血沙场,为国捐躯,效死疆场,如今却背上一个不抵抗将军的“恶名”!国恨家仇,一齐涌上心头, 两行热泪不禁汩汩淌下。他用军衣拭了拭泪,镇定了一下,恳切地对学生说: “在一星期内,我准有满足你们心愿的事实答复你们!”
历史性的时刻来到了!
张学良和杨虎城决定扣留蒋介石,逼其抗日,救国家、民族于危难之中。张、杨捉蒋的原则已定,即对行动细节作了具体部署。
12 月 11 日一天到当天晚上,张、杨部队都分别到达指定位置待命。11
日夜 12 时以后,张和他的高级军官们来到新城杨虎城的住所,进行指挥。临潼方向的东北军由刘多荃、白凤翔指挥卫队团孙铭九部执行捉蒋任
务,以华清池为中心设置包围圈。
凌晨 5 时,蒋介石已经起床,活动活动筋骨后正准备着装。当一阵枪声和手榴弹的爆炸声震碎了骊山的宁静时,只穿了单薄睡衣连袜子也来不及套的他,慌忙从后院墙头跳了出去。在院墙的另一面,他坠入一丈多深的一条乱石沟中,摔伤了腰和脚。在卫士的搀扶下,他好不容易地向后山爬去。
经过一番搜索,蒋介石在西绣岭虎畔石旁的一个小洞里被发现。
白凤翔和孙鸣九走上前去,看见蒋介石只穿一件睡衣,一只鞋,蜷伏在虎畔石后面,面色苍白,全身哆嗦。白、孙叫蒋起来跟着走,蒋介石起初怀疑是红军,问道:“你们是哪一部分军队?”白、孙答:“是东北军。”蒋介石骤然又神气起来了,表示不愿走,看样子走也有困难。白凤翔脱下自己的皮大衣给他披上,由孙铭九背下山来。走到汽车边,让他上车,他死也不肯上,白、孙勉强将他塞进车内,直驶西安。
与此同时,在西安城内,十七路军解除了军警机构的武装,接管了机场, 并拘捕了随同而来的陈诚、卫立煌等数十名国民党高级军政要员。
事变发生后,张、杨提出了八项主张,通电全国,申明捉蒋理由。一、改组南京政府,容纳各党各派共同负责救国;
二、停止一切内战;
三、立即释放上海被捕之爱国领袖; 三、释放全国一切政治犯;
五、开放民众爱国运动;
六、保障人民集会结社一切政治自由; 七、确实实行总理遗嘱;
八、立即召开救国会议。
与此同时,还采取了邀请中共代表参加谈判,撤销“西北剿匪总司令部”, 组织“抗日联军临时西北军事委员会”,解散国民党陕西省党部等重大措施。
惯于发号施令、铁板着脸任意训斥部下的蒋介石,怎会想到在这么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他光着双脚、穿着单裤薄衣、抖动着掉了假牙的苍白的嘴, 在他的士兵面前,弓下了腰,慢慢地从小洞里钻出来呢?
他也没有料到, 12 月 22 日,就在他读到《圣经》旧约中的一句话“耶和华现在做一件新鲜事,他将让一个女人保护一个男人”时,宋美龄坐飞机来到了他的身边。
在以后的几天里,中共代表周恩来到达西安,两党进行了谈判,蒋介石与周恩来的会见达成了停止内战的协议。
西安事变,顺天时、地利、人和。西安事变最终得到了和平解决,十年内战停止了,它为国共第二次合作创造了条件。
但是,背信弃义的蒋介石,在张学良陪他到南京后,就扣留了张学良。同时,以资送出洋的名义,解除了杨虎城的兵权,后来也把他扣押。1949 年, 将他全家杀害于重庆,连九岁幼女也未能幸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