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占道州过潇江

蒋介石为了把红军围歼在湘江以东地区,早在11月6日红军进入湘南的门户汝城地域时,就判断红军可能沿六军团的路线,从兴安、全州之间西进,因而千方百计调动军队,精心部署第四道封锁线。

蒋介石为了对付红军长征的行动虽考虑了几个方案,而在他心目中最害怕的是红军在湘南重建根据地,怕中央红军与贺龙所部红军会合,将来在鄂湘川黔建成一片苏区。故当11月中旬红四路军、红六路军主力先后行进至郴州、耒阳、衡阳之线后,蒋认为红军已经“流徙千里,四面受制,下山猛虎,不难就擒”,乃以在湘江以东“围歼”红军为指导方针,令何键、薛岳在衡阳开军会议。

当时蒋指示何、薛的部署要旨有如下几点:

(一)以二十八军刘建绪率章亮基、李觉、陶广、陈光中4个师,即开广西全州依湘江东岸布防,与灌阳夏威所率的十五军切取联系,进行堵截。

(二)以吴奇伟率第四、第五两军主力韩汉英、欧震、梁华盛、唐云山、郭思演5个师(这5个师是归薛岳直辖的),沿湘桂公路进行侧击,保持机动,防止红军北上(是怕与红二方面军会合)。

(三)以三十六军周浑元率所辖谢溥福、萧致平、万耀煌师尾追红军,取道宁远进占道县加以确保,防止红军南下进入桂北。

(四)以二十七军李云杰率王东原师及其所兼之二十三师取道桂阳、嘉禾、宁远,沿红军前进道路尾追。

(五)以十六军李韫珩率所兼之五十三师,取道临武、蓝山,沿红军前进道路尾追。

这个五路进军的湘江追堵计划,蒋介石是很用了一番毒辣心机的。他处处从人地相宜着想,认为何键与李宗仁、白崇禧有私交,以湘军入全州,彼此不会猜忌,必能合力封锁湘江,堵住红军去路。桂北设有民团,亦可使过境红军遭到一些困难。李韫珩、李云杰都是湘南人,所部多系嘉禾、宁远子弟兵,跟踪追击地势熟悉,可收地利人和之便。蒋介石认为,以精锐之周浑元军抢占道县,压迫红军西进,吴奇伟军沿永州西进,阻遏红军北上,企图迫使红军强渡湘江,形成在大家前堵后追、左右侧击之下于湘江东岸进行决战的有利形势,必能造成红军最大伤亡;如果红军不渡湘江则只有转入粤北或桂北,当时陈济棠已有好几万人集中粤湘边,红军欲仓促建立苏区亦不容易。当蒋在南昌决定这一计划时,国民党内部很多人也认为红军在战略上已陷入不利态势,是否能渡过湘江、潇水这一条地障,的确是红军成败的一个大关键。

蒋介石在下达命令时,怕他手下的头目们不认真贯彻执行,叫侍从室主任晏道刚引用古代兵家尉缭子的四句话:“众已聚不虚散,兵已出不徒归;求敌若求亡子,击敌若救溺人。”把它写进电令中。他妄想他的喽罗们能够依照他的计划行事,依托有利地形,发挥优势兵力,上下同心,追得上,堵得住,好好打一个歼灭战。

当红军先头部队越过粤汉铁路宜章、临武地区,蒋在指示何键、薛岳部署的同时,曾电陈济棠派兵进占连县、星子防堵,并指定李汉魂率二、三师人编一个纵队进至蓝山、江华地区防堵红军入粤。那时蒋为利用粤军参战,要我们在电令措词上尽量客气,特别是对粤军仁化、延寿之役一再嘉勉。

红军进入湘粤边时,蒋只命白崇禧在桂北防堵;当红军进据湘南后,蒋即电白崇禧集结桂军主力于灌阳以北各关口,与湘军合力在湘江东岸“消灭”红军,并要白崇禧至灌阳指挥。这时蒋介石为了利用桂军,特别发了一笔相当大的军费。总之蒋介石是挖空心思策划湘桂军联合作战堵击红军,唯恐不达目的。

11月18日在桂林军次复奉命令要旨如下:“共匪继续西窜,先头进至土桥坪、嘉禾石凉亭之线,一部向桂阳前进。第七军配属炮兵一营,于明日进至观音阁待命。”红军奉令后即于20日出发,沿途地形险要,道路泞滑,22日始到栗木、观音阁一带,军长率少数员兵,赶至龙虎关侦察阵地。23日奉到总部命令大旨如下:“匪一部于21日进据道州寿佛圩,大部尚在蓝桥、四眼桥间,湘军四师及薛部四师集结永州、黄沙河、东安一带;周浑元部四师及湘军王、李两师,分向桂阳、宁远、蓝山地区追击中。第七军改为右翼军布防于卑鸡坳、龙虎关、白沙界之线,构筑防御阵地,即进入防守;左翼军任务如前,但以四十五师进驻朝东、桂岭一带布防。”红军奉令后即令十九师师长周祖晃为第一线防御司令,指挥该师平乐区特后队第三第五两联队为第一线守备队,即日进入阵地,同时派兵一部进出于永、朝警戒。第二十四师位置于秧家待命。军部及直属部队五十五团位置于栗木。连日,军长率各师、团、营长以及参谋、副官等侦察阵地,逾山越岭,备极辛劳。其时朔风凛冽,砭人肌骨,而壕内各官兵,均能坚忍耐寒,恪守职务。25日军部及直属部队移驻狮子桥,盖以此地适于指挥故也。

当时,国民党军队虽然比红国多4倍,而且早有准备,但是,他们貌合神离、互相猜忌、矛盾重重而无法解脱。

在国民党诸多军队中,只有湘军的行动积极,而位于红军右侧和后面的蒋系薛岳、周浑元的部队行动迟缓,两广部队只在其边境防堵,并不主动进攻红军。桂系军队由于有自己的小算盘,战斗力更是受到影响。

11月下旬,红军主力部队已到达道县附近;前锋迫近桂境。同时获悉蒋介石的跟追部队周浑元、薛岳等部,在红军后面跟踪而来。又传闻蒋介石有利用红军与桂军作战的时候乘机袭取广西的企图。李宗仁、白崇禧看到这种严重形势,既要抵御红军入境,又要防备蒋军的入侵,势必两面作战,颇为恐慌。因此李、白决定放弃堵截红军的计划,将原来已经部署于石塘圩南北地区的阵地变更,饬令四十四师和二十四师由石塘圩附近地区撤至灌阳、新圩附近东西地区之线,占领侧面阵地,监视红军行动,对红军只采取截击其后卫部队和相机追击,对蒋军的入侵则采取抗击。此时十五军四十三师的一部则控置于兴安及大溶江附近地区,掩护桂林方面的安全,并归第七军长廖磊指挥。

约于11月底,红军主力部队开始进入桂境,沿永安关、文市、石塘圩、麻子渡,渡过湘江后分两路西进。红军一部在文市、石塘圩南北两侧高地占领阵地,担任侧卫和后卫。红军主力通过石塘圩后,四十四师和二十四师奉命向石塘圩和文市方面进攻。石塘圩和文市的北侧方面则由地方团队担任对沿途西进的红军进行袭扰,配合四十四师和二十四师的进攻。

由于国民党军队内部的矛盾,从宜章至湘江广大地区敌人防御力量薄弱,便于红军机动。如果红军能抓住战机,乘势调动敌军,利用敌人部署间的空隙积极行动,寻机歼敌,形势就会发生变化。

但是,博古等人一味退却逃跑,消极避战,以至丧失了战机,使中央红军继续处于十分被动的地位,在突破第四道封锁线过程中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部队进到湘南、广西边境,还没有渡过潇水,蒋介石的嫡系薛岳、周浑元的几个师就尾追上来了。湖南军阀何键的部队和广西军阀李宗仁、白崇禧的部队,也乘机从两边夹击过来。这时蒋介石已任命何键为进剿军总司令,11月14日何键下令以15个师分五路追击和堵击红军。第一路刘建绪4个师由郴县直插黄沙河、全州,第二路薛岳四个师由茶陵、衡阳插零陵,这两路主要是堵击红军去湘西,第三路周浑元4个师,第四路李云杰2个师向红军追击,第五路李韫珩1个师在我军南部跟进,配合粤桂军围堵我军。广西军阀5个师已经先期占领了全州、灌阳、兴安等地。军委一方面向大家通报了上述严重的敌情,一方面仍要大家加速西直。

道州,这是红军前进路上的咽喉要地,要占领道州,就必须先过潇水,道州城在潇水的西岸。

这里到道州,相隔一百余里,前面有广西安阀的部队,后面有追击红军的部队,由江西而来的周浑元、吴奇伟的纵队到了宁远,都离道州不远,如果不能迅速赶到,两敌则可能先我赶到道州。即使明天赶到而不能迅速占领,两敌也可很快支援道州,给红军造成被动局面,使战斗成胶着状态。问题非常严重地摆在红军面前。

右路行动将军杨成武专家速集合部队进行了简单的动员。战士们了解了自己的任务,情绪很高。有的说:“三道封锁线都突破了,难道一个小小的道州还拿不下来吗!一、二百里算什么?”

杨又向先头部队交代,要他们加强火力,加强行军中的侦察、警戒,明确指出,各级指挥员的位置要靠前,以便更迅速地了解敌情,下定决心,投入战斗。

时间是十分紧迫的,杨刚一布置完,队伍就出发了。

走了将近五十里,爬上了一个小山坡,杨部突然遇到一群人,他们正从山下走上来,有穿长衫的,有穿短衫的,有挑担的,还有提篮的,看样子是赶集的,杨命令部队就地休息。利用这瞬间,耿团长与杨向他们做调查。

他们似乎都有点害怕,耿团长扬扬手,请他们坐下,尔后递上纸烟,气氛一下子缓和了。他便问道:“从哪里来?”

坐在旁边那个穿长衫的人连忙站起来,弯弯腰说:“回长官话,从道州来。”

见他们毕恭毕敬的模样,真有些好笑,杨说:“别这样,红军是老百姓的军队,你就坐下来讲。”

他也笑了,在场的人都笑了。于是,他们就消失了惧怕心理,争先恐后地介绍起情况来。

从上级情报部门那里得来的情报和他们提供的零星消息,杨这才知道:

蒋介石自红军离开于都河以来,连输三局,并不服气,这次的赌本更大了。他亲自调动部队,把杂七杂八的军阀部队“统”在一起,又给何键戴了顶高帽子:“追剿总司令”;而且狡猾地表面上下令自己的嫡系薛岳、周浑元部队也统归何键指挥,总之恨不得让他一口吃掉红军。何键受宠若惊,如同获得圣旨,在粤汉睡边上窜下跳,声言要在粤汉路、湘桂路一带与红军决一死战,彻底消灭红军于湘江、潇水之间。蒋介石看到何键如此卖命,心中更是高兴,又是电报嘉奖,又是电话鼓励……

随后,杨向群众作了一些宣传,就送他们走了。群众是拥护红军的,当他们得知这是攻打道州的部队时,那两个挑担子的像是突然想起了什么,走了一段路,放下担子,又折回来,拉着耿团长的手说:“长官,我还要告诉你一点,道县有一座浮桥,从这里去,进县城非得从桥上过不可。那桥是用船拼起来后用铁链子串起来的。你们要先抢得桥,才能够过去,他们要是知道你们去,会把桥拉过去的。那时,你们可以在晚上派人凫水过去,把桥放过来。”

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情报。

送走了群众,杨部立即将这个情况告诉尖兵连,并就如何夺取浮桥,作了详细的研究和部署。

部队继续下山,走一段路,进了一条小街,这里街市繁荣,两边站着许多群众。他们看见红军,毫不惧怕,三三两两交头接耳,像是在议论什么,有的还提水倒茶、慰问。离开苏区一个月了,想不到在这里,又一次见到了群众热烈欢迎红军的场面。大家的情绪越发高涨,一个个昂首挺胸,步子也走更齐了。

又过了两个山头,见到前面有座宝塔,一问,才知道,道州离这里还有一百里。红军一鼓作气,直奔过去,因为谁都知道,在和敌人赛时间,与薛岳谁快谁慢,在某种意义上决定了这次战斗的胜负。又走了五十里,全团在一个小树林里休息,杨刚坐下,听到一个熟悉的声音在叫唤:“卫生员,请你给我点药!”

杨回头一看,原来是在离开苏区时问他“到底要到哪里”的那个老表。夕阳西下,嫣红的阳光照在他脸上,十分好看。本来胖鼓鼓讨人喜欢的脸蛋儿,现在显得格外淳朴、天真,不知是阳光的照射,还是连续行军的剧烈运动,脸色红红的,杨成武情不自禁地站起身来,走了过去。

他见杨成武过去,叫着“政委”要撑起身来,杨一把将他按住,说:“坐吧,现在休息。”

他乐呵呵地笑了。抬起自己的左脚,像一个得了满分的学生,拿着自己的成绩单炫耀似地说:“看,1、2、3、4、5——整整5门炮!”

杨一看,可不,脚板整整齐齐的排着5个血泡。

“痛不?”杨问。

他点点头,但忽然又摇摇头。没待杨成武说,他们连指导员走了过来,说:“同志,辛苦你了,上药后,你跟在后面慢慢过来!”

“不,我能走,放了水,上了药,我还要走在前面!”他坚定地说。

杨打从心里赞许他,作为一个团队的政治委员,为有这样坚强的战士而骄傲,忙问:“是党员么?”

小老表忽地站了起来,两脚稳稳地站住,大声说:“不,政委,是共青团员。入党,我正在争取!”

杨高兴地拍拍他的肩膀,说:“你一定会的。”

小老表高兴地笑了,笑得那样甜,看得出,这是发自心田的欢笑。

当离道州还有20里时,忽然听到“嗡嗡”的响声,抬头一看,几架飞机由后面飞来,耿飙同志一声口令:“散开,隐蔽!”一刹那间,偌大一个队伍像孙悟空摇身一变,全部就地隐藏起来了,一个也看不见。离杨成武身边很近的一个战士,蹲在隐蔽处愤愤地说:“娘的!这些开飞机的不去打日本鬼子,单飞来打我们红军,有一天老子捉到,非剥他的皮、抽他的筋不可!”几个战士哄然大笑。

敌机盘旋了一阵,估计什么也没看到,无聊地在前面的云端里消失了。敌机妄想侦察,扰乱杨的行军队伍,但落了空。

“前进”的号音一响,刹时间像从天上飞下来的神兵,战士们排成一路又飞速前进了。

夕阳西下,黄昏时刻,终于结束了一百余里的急行军,赶到道县地郊。道州城位于潇水河西岸,城墙高,有水壕。在郊外,还捉到了敌人一个送信的家伙,他迷迷糊糊地闯进了红军的队伍,以为红军是他们日夜盼望前来支援的中央军,当他知道实情时,口里直唤:“不可能。”但是,知道这一切都是真的时,他才如梦初醒,脸色由白变红,由红变白,上下牙齿直打架。原来,住在城里的敌人,确实连做梦也没有想到,只一天工夫,红军飞越二百多里,赶到他们鼻子底下了。

就着落日余辉,杨成武和耿飙同志迅速地赶到潇水河边,拿起望远镜,观察河面和对岸的敌情。

河面上,空空如也,船只全被敌人弄到河那边去了。一眼望去浪花翻滚,一处一处的旋涡飞快地转动。潇水是一条又深又宽的河流。老乡提供的情报多么可贵!

正观察地形,电话铃响了。电话里响着师长陈光同志的湘南口音。他的浓重的湖南话,总是那样缓慢,军情再紧急,也是如此,给人以稳重、沉着的感觉。陈师长说:“道州城内敌人只有一个连和几十个民团,无扼守准备,估计他们拂晓前会向蒋家岭逃窜,现已命五团在潇水上游架桥北渡,你们四团的任务就是立即行动,泅渡过去,夺取浮桥,积极进攻!”

部队集合起来了,进行了夺船的动员。

“谁会凫水,谁去把船弄过来?”团长耿飙同志站在队前,大声地询问。

“我会!”一个战士跳出来。

“我也去!”又一个战士跳出来。

“我也同去!”另外一个战士也站了起来。

一支夺船队伍组织好了:工兵排长率领工兵一班副班长和两个战士。

深夜十二点,一切准备就绪,全团开始行动了。

工兵排长率领着三个战士,在机枪火力的掩护下,跳入了潇水河,敌人噼噼啪啪地进行还击,但终于被红军压住了。红军顺利地夺得了船只。天放亮时,在当地船工和老百姓的帮助下,红军架好了34米宽的大浮桥。于是,突击部队开始过桥,迅速抢占东北两门,冲进城去,占领了天主教堂。这时,五团由潇水上游过来。红军完全控制了道州。当后续友邻部队和师直属队开进道州城时,杨部才听到“嗡嗡”的飞机声。原来,蒋介石还不明真相,一个劲儿派飞机来道州侦察。就在他们忽高忽低地侦察时,红军战士的步枪打落了其中一架。两个猎人装束的飞行员,面如土色,跪在地上磕头、作揖,请求饶命,惹得战士哈哈大笑。

红旗飘上了道州城头,群众欢天喜地欢迎我们。街头巷尾,人山人海。他们惊叹着红军的英勇、机智。这时,离这不远有两个老人在议论。

一个摸着胡子有些不解地说:“子弹都不多,真奇怪,怎么总是打胜仗,真有本事!”

另一个很神气地说道:“他们日走一千,夜行八百,刀枪不入,他们还靠子弹打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