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针与罗盘一体化

要确定方向,除了指南针之外,还需要有方位盘相配合。最初使用指南针时,可能没有固定的方位盘,随着生产生活的需要,出现了磁针和方位盘一体的罗盘。

指南针与罗盘的结合,是我国古代利用磁针的一大进步,使指南针的使用功能更加健全。

在指南针发明以前,我国古人很早就用罗盘来分辨地平方位。

罗盘的发明和应用,是人类对宇宙、社会和人生的奥秘不断探索的结果。罗盘上逐渐增多的圈层和日益复杂的指针系统,代表了人类不断积累的实践经验。

我国古人认为,人的气场受宇宙的气场控制,人与宇宙和谐就是吉,人与宇宙不和谐就是凶。

于是,人们凭着经验把宇宙中各个层次的信息,如天上的星宿、地上以五行为代表的万事万物、天干地支等,全部放在罗盘上。

罗盘是风水师的工具,可以说是风水师的饭碗。尽管风水学中没有提到磁场的概念,但是罗盘上各圈层之间所讲究的方向、方位、间隔的配合,却暗含了磁场的规律。风水师通过磁针的转动,寻找最适合特定人或特定事的方位或时间。

在古代,如果一个风水从业人员,不管是名师也好,或是新入道的风水学徒,如果没有接受师之衣钵,就不具备师承之关键技术秘术,通常不具备嫡传传承资格。

当然,这些经验是否全面和正确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但是罗盘上所标示的信息却蕴含了先民大量古老智慧。

罗盘由三大部分组成,分别是天池、内盘和外盘。每一个部分都有不同的功能和用途。

天池也叫“海底”,就是指南针。罗盘的天池由顶针、磁针、海底线、圆柱形外盒、玻璃盖组成,固定在内盘中央。

圆盒底面印中央有一个尖头的顶针,磁针的底面中央有一凹孔,磁针置放在顶针上。指南针有箭头的那端所指的方位是南,另一端指向北方。

天池的底面上绘有一条红线,称为“海底线”,在北端两侧有两个红点,使用时要使磁针的指北端与海底线重合。

内盘就是紧邻指南针外面那个可以转动的圆盘。内盘面上印有许多同心的圆圈,一个圈就叫一层。各层划分为不同的等份,有的层格子多,有的层格子少,最少的只分成8格,格子最多的一层有384格。每个格子上印有不同的字符。

外盘为正方形,是内盘的托盘,在四边外侧中点各有一小孔,穿入红线成为天心十道,用于读取内盘盘面上的内容。天心十道要求相互垂直,刚买的新罗盘使用前都要对外盘进行校准才能使用。

罗盘有很多种类,层数有的多,有的少。最多的有52层,最少的只有5层。各派风水术都将本派的主要内容列入罗盘上,使我国的罗盘成了我国古代术数的大百科全书。

随着加工业的发展,至唐代,指南针的测量精度发生了质的变化。

唐僖宗期间国师杨筠松将八卦和十二地支两大定位体系合而为一,并将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除了表示中宫位置的戊、己二干外,全部加入地平方位系统,用于表示方位。

于是,地平面周天360度均分为24个等份,叫“二十四山”,每山占15度,三山为一卦,每卦占45度。

二十四山从唐代创制后,一直保留至现在。所以,地盘二十四山是杨盘的主要层次之一。

北方三山壬、子、癸,后天属坎卦,先天属坤卦;东北三山丑、艮、寅,后天属艮卦,先天属震卦;东方三山甲、卯、乙,后天属震卦,先天属离卦;东南三山辰、巽、巳,后天属巽卦,先天属兑卦;南方三山丙、午、丁,后天属离卦,先天属乾卦;西南三山未、坤、申,后天属坤卦,先天属巽卦;西方三山庚、酉、辛,后天属兑卦,先天属坎卦;西北三山戌、乾、亥,后天属乾卦,先天属艮卦。

地盘二十四山盘是杨筠松创制的,杨筠松之前没有完整的二十四山盘,只有八卦盘和十二地支盘。

杨筠松将其重新安排,把八卦、天干、地支完整地分配在平面方位上,是一个划时代的创造。地盘二十四山的挨星盘,即“七十二龙盘”,是杨筠松晚年创制的。

杨筠松通过长期的堪舆实践发现,阴阳五行普遍存在于四面八方,阴阳五行的分布按照八卦五行属性来确定与实际情况不符,原来的方法过于粗糙。他通过反复研究,为十二地支配上天干,用纳音五行来表达五行属性,称为“颠颠倒五行”。

杨筠松作为赣南杨筠松风水术的祖师,不但创造了完整的风水理论,对风水术的工具罗盘也进行了合理的改造。

天盘也是杨筠松创制的。杨筠松在堪舆实践中发现,用地盘纳水有较大的误差,根据天道左旋,地道右旋的原理,创制了天盘双山。罗盘中只有天盘是双山,其他盘是没有双山的。

古人认为,龙是从天上来的,属于天系统,为阳;水在地中流,属于地系统,为阴。由于天地左右旋的相对运动而产生的位移影响,所以天盘理应右移,故杨筠松将其在地盘的方位上向右旋转移位7.5度。

宋代时引进二十八宿天星五行,增设了人盘,专用于消砂出煞。人盘的二十四山比地盘二十四山逆时针旋转了7.5度。人盘又叫做“赖盘”。

要确定方向除了指南针之外,还需要有方位盘相配合。方位盘仍是24向,但是盘式已经由方形演变成圆形。这样一来只要看一看磁针在方位盘上的位置,就能断定出方位来。

南宋时期,曾三异在《因话录》中记载了有关这方面的文献:“地螺或有子午正针,或用子午丙壬间缝针。”这是有关罗经盘最早的文献记载。文献中所说的“地螺”,就是地罗,也就是罗经盘。文献中已经把磁偏角的知识应用到罗盘上。

这种罗盘不仅有子午针,即确定地磁场南北极方向的磁针,还有子午丙壬间缝针,即用日影确定的地理南北极方向。这两个方向之间的夹角,就是磁偏角。

罗盘实际上就是利用指南针定位原理用于测量地平方位的工具,指南针是测量地球表面的磁方位角的基本工具,广泛用于军事、航海、测绘、林业、勘探、建筑等各个领域。

[旁注]

气场 气场的基本单位是气,气只有阴阳两种,而气的本质还是无差别的能量。在日用语中又指有底气或有气质。“气场”是现代心理学和交际学的一个研究对象。它不仅不玄,而且可以从科学角度加以理解,如果方法得当,还可以加以提高和培养。

风水师 是具备风水知识,受人委托断定风水好坏、必要时并予以修改的一种职业。风水师通常也兼具卜卦、看相、择日等技艺,而某些道士、庙祝、中医师等也可能偶以风水营生。又称这阴阳先生。现特指专为人看住宅基地和坟地等地理形势的人。

术数 又称“数术”,是古代道教五术中的重要内容。术,指法术,即方式方法;数,指理数、气数,即阴阳五行生克制化的运动规律。“术数以阴阳五行的生克制化的理论,来推测自然、社会、人事的“吉凶”,属《周易》研究范畴的一大主流支派。

杨筠松 (834年~900年)唐代风水宗师。杨筠松为唐僖宗时期国师,官至金紫光禄大夫,掌灵台地理事,为唐代著名地理风水学家。著《疑龙经》和《撼龙经》等。

堪舆 即风水。堪,地突之意,代表“地形”之词;舆,“承舆”即为研究地形地物之意,着重在地貌的描述。《史记》将堪舆家与五行家并行,本有仰观天象,并俯察山川水利之意,后世以之专称看风水的人曰:“堪舆家”,故“堪舆”民间也呼之为“风水”。

纳音五行 天干有天干的五行,地支有地支的五行,天干与地支配合后会变成新的五行,称为“纳音五行”。原干支五行称为“正五行”,纳音五行叫做“假借五行”,因为它是假借古代五音宫商角徵羽和十二音律而组合成的纳音五行。

[阅读链接]

指南针与罗盘结合在一起使用后,给各个领域带来了便利。以航海为例,宋代时,我国与日本列岛、南洋群岛、阿拉伯各国的交往很密切。这些海上交通的扩大,与指南针的应用息息相关。元代航海中也广泛应用罗盘。而明代的《东西洋考》中说:船出河口,进入茫茫大海,波涛连天,毫无岸边标志可循,这时就只好“独特指南针为导引”了。

由此可见,罗盘上的小小磁针,对于海上航行是多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