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密谋策划

即使宇多川中校曾经计划过暗杀斯大林,这也是一个中校所难以胜任的谋略,该不是中校擅自计划的吧!事实上,川崎英明著的《宇多川达也中将死亡之谜》一书中写道:“建立了庞大的掩护组织”。另外,井上良藏在证词中承认,关东军首脑批准了“熊工作”计划。被定名为“熊工作”计划的暗杀斯大林计划,岂不是一个内容深奥的大规模谋略计划吗。

我为寻找谈及“熊工作”计划的资料或者能给我以启发的片纸只字的记录,搜寻了旧军人的回忆录、历史书以及记录文件,结果发现了东京审判中作为证据资料而提出的威兹萨克的笔记。

当时的德国副外长恩斯特·冯·威兹萨克,于一九三八年六月二十八日从日本驻柏林的陆军武官大岛浩那里收到了参谋本部的建议。这个建议的原文无论是在日本还是在德国都已经遗失了。不过, 威兹萨克副外长把它记录在笔记本上了。

我感兴趣的,当然是它的内容。发出这个建议的时间同留西柯夫在东京九段办事处受审的时间相同。

[二十九]威兹萨克笔记(一九三八年六月二十八日) “绝密

根据一九三六年十一月二十五日签订的防共协定的精神,海军以外的德国国防军同帝国陆军就下列几点取得了一致意见:

一、双方交换搜集到的有关红军及苏联的情报; 二、双方应共同努力破坏苏联;

三、双方为便于进行上述的交换情报及对苏破坏工作,或者为发扬防共协定的附属协定的精神,每年至少互相磋商一次。”

[三十]小泉太一郎(五月二十六日采访)

威兹萨克笔记中写的一九三八年六月二十八日的参谋本部建议。是向德国提出要对苏联进行破坏活动。

这就是“二、双方应共同努力破坏苏联。”我谈到这一项时就想象到,宇多川中校的暗杀斯大林的计划不正是根据参谋本部这个方案研究出来的吗?如果是那样的话,就等于说,暗杀斯大林是陆军中枢的方针。问一问这个问题则是我采访小泉太一郎的目的。

作者:刚才你让我看了一九三八年六月二十八日的参谋本部的建议。这个建议向德国国防军发出呼吁,要相互交换对苏情报,共同进行对苏破坏活动。小泉先生当时在第五课工作,我认为你是了解草拟这个建议的情况的。小泉:记得的。那与汉口战役有关,这样说你或许不明白。一九三八年

五月底,徐州战役结束了,下一步就该进攻汉口了。我记得,确是在六月十五日的御前会议上,天皇批准了汉口作战计划。汉口作战计划将于当年秋天实施。

那样一来,对苏联的防御就变得薄弱了。据说防御苏联需要十九个师, 但是因为要进行汉口战役而分兵,所以对苏联只能配备九个师,这就是说对苏防御是不可能的。根据这个理由,为了牵制苏联,决定要加强防共协定, 便产生了这个建议。

作者:六月十六日,板垣陆军大臣在五大臣会议[注 1]上作了一个《关于指导支那事变的说明》,解释了“对抗苏英,加强防共协定,以谋求妥善处理对美关系”的方针,而且,在六月二十四日的五大臣会议上再次提出了

这个方针,并被定为“今后的支那事变指导方针”[注 2]。是经过了这样一个过程,才在六月二十八日向德国提出了建议的吧!

小泉:那么详细的情况我已经忘光了。作者:起草建议的是哪一位呢?

小泉:草拟这种文件的是陆军省的军务局军务课。

作者:如果是那样的话,当时的军务课长是影佐祯昭上校。根据我手头的资料,影佐是六月十八日由参谋本部第八课课长转任军务课课长的,很有意思。参谋本部第八课是负责搞谋略的。如果从时间顺序上看,影佐上校是在六月二十四日的五大臣会议上决定“加强防共协定”的方针之后,起草那个协定的了。

小泉:当时的参谋本部第二部部长是本间雅春。他在任第二部部长之前曾任过驻苏武官,后来被迫承担“巴丹的死亡进军”的责任,被当作战犯处死了。那完全是盟军的藉口。我认为,影佐和本间在草拟文件时是商量过的, 因为情报、谋略是参谋本部第二部部长的业务。

作者:当时,要同德国国防军合作进行哪些破坏活动呢?已有具体考虑了吧?

小泉:像破坏活动那样的谋略工作,是由第八课承担,由第二部部长统管,第八课课长负责。所以,在本间和唐山(第八课课长)之间或许已经有了腹稿了。不让象我们这样的下级军官去打听的。在军部里,其他课是干什么的,一点都不了解。也就是说,相邻而不相往来。

作者:我查了大岛浩在东京审判时的证词。大岛的证词说,陆军为了加强防共协定而提出的建议,是七月初由信使送到柏林的。信使即运送秘密文件的邮递员。

小泉:参谋本部第二部为了同驻外国武官处取得联系,经常要信使待命。绝密文件基本上都是由信使传送。信使伪装成外交官或公司职员的身份启程。同时这也成为各国情报人员注意的目标。也曾有过不少有趣的传闻。在一九三七年曾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一位信使在经西伯利亚铁路赴柏林的途中,在卧铺车厢里因心脏麻痹而死掉了。

作者:德国国防军的回信是什么时间送来的呢?

小泉:我记得大概是八月初。当时,笠原幸雄(当时是少将)为进修德语而留学德国,他受大岛浩的委托,收到德方的回信就回国了。

作者:回信的内容是什么呢?

小泉:德国的里宾特洛甫外长[注 3]提出了一个三国军事同盟的反建议。我想,查一下记录就会明白的。德国方面打算把六月二十八日的建议纳入军事同盟附属秘密军事协定之内。

作者:这么说来,日德意结成三国军事同盟是在一九四○年九月,所以在这之前合作停顿了吗?

小泉:是那样的。

作者:那么是否有这样的想法,假如协定搞不成的话,日本即便是单独干,也要对苏进行破坏活动。

小泉:那是从很早以前就已经开始作了的。在关东军司令部里,当时是由宇多川达也负责的。

作者:具体地作了哪些事情呢?

小泉:派遣白俄潜入苏联国内搜集情报或窃听苏联驻满洲领事馆的情

况。向苏联国内派遣飞机,撒反苏传单等。

作者:但是,在一九三八年夏以前,对华以搞谋略为主,对苏联以搞谋略为副的吧,例如一九三八年三月十五日在参谋本部贵宾室召开的陆军参谋会议[注 4],就是研究对华谋略的。会上决定了“对抗日政府内属共产派和反日派的要人实行恐怖活动”。我想问的是,关于对苏谋略,是否也曾在类似陆军参谋会议的那种陆军省、参谋本部的高级官员会议上制定过具体的方针?刚才你说,在三月十五日的会议上拟定并研究了《适应长期抵抗的对华谋略计划大纲》[注 5]。

小泉:我不知道陆军中央有什么样的对苏的谋略计划。你所说的陆军参谋会议,是陆军的最高会议了。会上所讨论的问题是最高机密。当时我作为一名大尉是不会知道的。作者:是啊,我想你是不知道的。但是,还有一个证据证明,军队上层从一九三八年六月末到七月初已经痛感到有对苏展开谋略的必要性。那就是陆军省在七月三日非常秘密地颁发的《陆军关于时局外交的希望》的小册子。我带着副本来了,现在念一段:

《对苏工作要纲》一、方针

对苏联开展各项工作,使之不能积极参加这次事变。二、要纲

(一)充实国力,尤其是充实满洲的经济建设及满洲军备,以保持和增强对苏的抵抗力量。

(二)向海外,特别是对英、美、法宣传苏联的真相及其背信行为,以降低其国际地位,使之孤立。

(三)要以公正及坚决的态度对待同苏联的直接外交,特别是要迫使它全面履行现有条约。

(四)宣传苏联的对华策略和对日满的非法行为,以唤起国内的舆论。

(五)不签订日苏互不侵犯条约。

这里虽然看不见要暗杀斯大林等那种险恶的语言,但是它表明了陆军上层已经痛感到对苏工作的必要性了。小泉:我知道那个内部文件,是军务课长影佐祯昭写的。他虽然刚从第八课调到军务课,但他早就提出宣传战及谋略战的必要性。战后的历史学家应给影佐以更高的评价。作者:就是说,可以认为以前的对苏谋略只是由关东军司令部的宇多川中校的谋略班负责的。这一次的决定是把它作为陆军中央的方针,将要多方面地、有组织地进行贯彻了。是不是这样呢?

小泉:啊,就是那样的吧。

作者:被迫不得已那样做的原因是,在六月十五日的御前会议上经天皇批准,决定从同年秋天进行汉口战役。由于要进行汉口战役,用武力已经不能抑制远东苏军的攻势了。陆军中枢所担心的,或者说最感头疼的问题是, 在汉口作战期间如何抑制苏联,只想这一个问题了。

小泉:是啊。当时苏联已同中国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一九三七年八月二十一日)。我们把这个条约看成是一种军事同盟条约性质的东西,认为苏联会在中国处境危险时出来支援。当时军队中央所抱的危机感,现在已经不值得一谈了。前面已经说过了,因为苏联如果在汉口战役期间攻进来,日本就只好举手投降了,无法同苏联作战的。

作者:可是,陆军中央部门为什么决心进行汉口战役呢?这是一个决定

日本命运的决断。是否是因为已经产生了通过加强防共协定或者谋略手段, 能够抑制住苏联的想法呢?我认为这种想法的中心人物,是六月十八日由参谋本部的谋略课长调任陆军省军务课长的影佐上校。

当时的情况是,陆军中央争取在年内结束“日华事变”,计划六月初开始发动汉口战役,六月十五日得到了天皇的批准。第二天,陆军大臣板垣在五大臣会议上作了题为《关于指导支那事变的说明》这样一个陆军的方针的说明。当时解释了“为对抗苏英,要加强防共协定和谋求妥善处理对美关系” 的方针。

六月十八日,陆军大臣板垣将参谋本部第八课课长影佐上校提拔为军务谋长。所谓军务课长乃是陆军政略的制定者。

影佐上校很快就开始了工作,六月二十一日拟就了《支那事变处理纲要》的文件,并提交给了陆军大臣。这个文件是以陆军大臣板垣在六月十六日向五大臣会议提出的《关于指导支那事变的说明》为基础而起草的,并提交给六月二十四日召开的五大臣会议。这个文件提出了加强防共协定和对苏工作的必要性。

《支那事变处理纲要》在六月二十四日召开的五大臣会议上,作为政府的基本方针通过了。结果,进入了研究方针的具体内容并加以实行的阶段。担负起这项工作是军务课长的任务。可以作出结论说,文件的草案就是在威兹萨克笔记中所看到的日本方面的提案。

笔记的第一项是呼吁互相交换苏联情报。由此可以看出陆军的意图是: 我控制着一位名叫留西柯夫的苏联高级官员,只要德国在对苏破坏工作方面进行合作,我就把从留西柯夫那里获得的情报告诉德国,以此引诱德国上钩。

作者:小泉先生以前曾讲过,在留西柯夫逃亡后不久,德国武官曾要求看审讯记录,但被日方拒绝了。

小泉:那是因为同德国国防军之间还没有缔结交换情报的协定。

作者:德方也一定是急不可待地想得到从留西柯夫那里获得的情报。小泉:那自然。

作者:影佐上校使用“破坏工作”这个词,具体设想了些什么呢?

小泉:不知道。当时我是在第五课,谋略宣传由第八课负责。如果问一下第二部部长本间雅春或山口喜三郎和第八课课长唐山安夫就会清楚的,但是他们三人都已成敌人了。因为刚才已经说过,谋略是第二部部长主管,第八课课长负责的。

作者:我为什么要提出对苏谋略这个问题呢?因为我怀疑暗杀斯大林是军队高级官员决定的,说得明白点,是一九三八年六月底到七月初,作为陆军中央的决定而计划暗杀斯大林的。

小泉:真令人吃惊,你以什么为根据?

作者:宇多川达也中校曾经说过,计划过暗杀斯大林。这是件一个中校难以胜任的大事。无论如何也叫人难以想象是宇多川能单独一个人准备这个计划。因此,我查阅了各种记录,发现了陆军中央部门曾认真地考虑过对苏谋略的事实。因此我想,这个暗杀斯大林的计划会不会是整个陆军中央的意图,决定是由地位更高的人作出的呢。

小泉:你打听过留西柯夫的消息吧?

作者:是的。在追踪留西柯夫消息的过程中,感到留西柯夫好象是被利用来作为暗杀斯大林的刺客。一九三八年十二月,他同其他六个俄国人一起

被送到意大利去了。

小泉:军务局和第二部搞对苏谋略,这是事实,但是暗杀斯大林,我是刚才第一次听说的。作者:以前我也不相信,但是看了六月二十八日的建议和七月三日陆军省发的小册子以后,我就感到那是可能的。暗杀命令是否来自于军队上层呢?

[注 1]五大臣会议由总理大臣、外务大臣、大藏大臣、陆军大臣和海军大臣五人组成。

[注 2]六月二十一日由负责具体工作的人员研究了议题,二十四日提交五大臣会议讨论。在议题之三的外交方面,决定了下列方针:(一)加强防共协定,(二)开展对苏工作,(三)开展对英工作,(四)开展对美工作。

[注 3]里宾特洛甫原是一个贩卖葡萄酒的商人,在希特勒掌权后当上了希特勒的外交顾问,一九三八年二月被任命为外交部长,在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上被判处死刑,处决了。

[注 4]下列高级官员出席了一九三八年三月十五日召开的陆军省参谋会议:总参谋长、陆军次官、参谋次官、陆军省总务部长、第一部部长、第二部部长、第三部部长、军务局局长、庶务课课长、第二课裸长、第三课课长、第七课课长、第八课课长、军事课课长、军务课课长。

[注 5]《适应长期抵抗的对华谋略计划纲要》提出如下方针:甲、在作战行动中,阻止和切断各国对抗日政府的补给。乙、在我占领区内设法建立会导致抗日政权垮台的巩固组织,支援并推进它, 以助长我区以外的全中国的军队和民众的反对抗日政权的行动。丙、利用红白两种力量和反日、亲日两种力量的存在,激化抗日政府内部的争斗,促使它导致自我毁灭。丁、采取一项特殊措施,使抗日政府的金融崩溃。“对抗日政府内部的共产派和反日派的要人采取恐怖行动”,这是作为丙项方针中的具体措施之一而列举的。

所谓汉口战役的命令和指示是一九三八年六月十八日下达的[注 1]。在中国战线共有陆军兵力七个师团,为了进行汉口战役,决定再增加十一个师团。这样,就在中国战线上投入了总共十八个师团, 占陆军总兵力的百分之六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