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有特色的各地狮舞
我国幅员辽阔,风俗习惯不尽相同,因而各地舞狮习俗也有各自不同的特点。
舞狮在广东阳江称为舞狮子。其中“舞”字,阳江话读“懵”音,“狮子”则念“是子”,词义一样。这是避讳,因“狮”阳江音同“输”,不吉利。
旧时阳江,大凡有喜庆必放炮竹舞狮子,尤其是春节贺岁。大年初一清晨就有狮子拜屋。民间认为,狮子在门前张口伸舌摇头摆脑一番,那些躲在屋角旮旯中的恶鬼邪魔就会一扫而光,因而视此有“旺屋”作用,均恭敬而庄严地给舞狮者奉送红包。
刚建新屋的人家,会特意邀请舞狮者进入屋中,逐层楼房舞拜。新婚夫妇想早生男孩,还会请狮子进入卧房中,让它在自己的睡床上翻滚一番。因为阳江话中狮子与是子谐音,狮子上床也就暗喻是子上床的好兆头。
有钱人家和商铺会请舞狮队作专场表演。一般在空旷的场地上表演。舞狮通常还有各种武术表演,高潮就是狮子采青。
主家在楼上用竹竿高高地挑起一个大红包,旁边捆着一棵青菜,舞狮队就地搭起人梯,让狮子边舞边沿着人梯向上爬,攀登至顶端,张口把那红包和青菜吃进口中。
河北徐水县北里舞狮,可说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素有北狮狮舞之乡的美称。明清时期就以花会的形势在张家庙会逢年过节,重大事件等场合中演出。全村上至古稀老者,下到儿童,人人披挂,个个练习,创造出许多绝活。
狮舞分为文狮和舞狮,文狮表现狮子的静态和性格温柔的一面,恐吓时的怕,互相亲密时的吻,期待时的盼,以及搔痒、舔毛、伸腰、打滚、掏耳朵、打舒张等,形态细腻逼真,憨态可掬,真是惟妙惟肖。
舞狮正是技高一筹,通过狮子的翻山越涧、登山直立,跳、转、腾、扑等动作,表现狮子的动态和性格凶猛的一面,尤其是梅花桩、三狮踩球的表演,更是独具匠心,精、险分成,令人叹为观止。
田阳壮族舞狮,有高难、惊险、奇美的特点,体现浓郁的民族特色。
有史料记载以来,田阳舞狮已经流传了450多年,并逐渐由以拜年、庆典、助兴为主的地面舞狮,发展到拥有“狮子上金山”、“狮子过天桥”、“刀尖狮技”、“高桩飞狮”和“金狮雄风”等一系列绝技的高空表演誉满天下。
田阳壮族舞狮套路多,节目丰富,技术精湛,融武术、舞蹈、杂技于一体。从性质上,舞狮可分为地狮和高空狮两种。地面舞狮属文派舞狮,以活泼可爱的顽皮形象为特点,主要在地面表演闪、扑、挪、腾、滚或滑稽动作逗引人们。
狮子由戴着顽皮马骝和满脸笑容的大头佛面具的队员一前一后带路引逗,在爆竹声和锣鼓打击乐的配合下表演,一般用于节日庆祝、拜年、祝贺、集会、婚庆、参军等活动中。
高空舞狮属武派舞狮,主要特点是把武术、杂技、舞蹈动作融进舞狮中,以高台表演为主,一般由一名手持狮珠的引狮者带路、逗引狮子表演各种扣人心弦的造型动作,可攀上20多张高凳叠起的金山上施展雄姿,可在半空高悬的钢索绳子上翻滚跳跃,如履平地,可在刀尖上表演顶肚旋转等。
关于壮族舞狮还有一个传说:相传远古时候,人们生活在丘陵和深山密林地带,野兽出没,壮族先民们常受其骚扰,农作物被破坏。
为了赶走野兽,确保人畜安全、粮食丰收,壮族先民们想出了以兽赶兽的办法,仿制兽中之王狮子,鸣锣擂鼓,舞动狮子,夜间还燃起火把,以驱赶群兽。于是,狮子就成为了壮族先民眼中的功臣和吉祥象征,逢年过节都舞起狮子庆贺祝愿。
福建福清舞狮有着悠久的历史,每当“爆竹一声除旧岁”时,在福清的城镇和乡村,传统的舞狮活动就伴随着送暖的春风和欢乐的锣鼓,为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增添了浓郁的欢乐气氛。
在南少林的发祥地福清,非常流行南派舞狮,它与传统武术联系紧密,舞狮由习武者演练,种种复杂的动作也只有会武功的人才能完成。
福清狮子舞较为特色的有龙田、海口等乡镇的麒麟狮,在狮子的外形分类有大头狮、鸡公狮、鸭嘴狮等。
狮皮乃麻丝之类等所制,麒麟狮外壳是竹篦结构,砂纸粘贴、箔绸作里、狮头涂上五彩缤纷的颜色,活像一头威武雄壮的狮子。前额还装上一面镜子等,头上吊起四只绣花球,眼睛安上玻璃球,更加显得闪闪发光,光彩夺目。
福清狮子舞一般都是通过睡狮、出洞、采青、吃青、醉青、醒狮等步骤,狮子由一人扮成的小狮和两个配合的大狮,大狮内一人托狮头,另一人双手抓住前者的腰部俯身向前,舞狮时,持彩球者在前面引狮出场,有一球一狮,也有两球两狮,或一球两狮加一小狮等。
有闭目睁眼、摇头摆尾、抓痒、打滚、跳跃、舔球、戏球、滚大球、双狮争球、跳桌、过跳板、过高桩等高难度动作。舞狮还不离踤步、马步、弓步、虚步、行步、插步、麒麟步、内外转身摆脚等。
舞狮的动作生动活泼,令人喜爱,造型套路甚多,喜则欢而碎步,怒则气冲牛斗,哀则闭眼稳步,乐则跃而跨步。舞狮时配以打击乐,放鞭炮焰火等。
据文献记载,舞狮属于杂技一种,到了清代舞狮就与武术开始联系起来,习武练艺,成为一种提倡尚武精神的风气。
每逢新春佳节,广西漓江沿河的水上人家,包括船民和渔民,都有舞狮的习俗。
水上舞狮与其他地方不同,多是舞瑞狮。在旧时,老一辈舞狮武艺高超,多数是能爬上木帆船的桅杆或上四层人梯。
所谓人梯是用人来搭上,第一层为12个人围成做底层,第二层用6个人踩在第一层的人肩上,第三层是用2个人踩在第二层的人肩上,最后一层是1个人,那就是青猴踩在第三层两人肩上。4层人梯足有八九米高。
青猴从第一层上到第三层后进行“取青”。所谓取青,就是红包、水果、食品之类的东西。青猴在取青时,还要在人梯上表演一番,动作十分惊险。
取青到手后,然后从八九米高的人梯上翻跟斗下来。紧着瑞狮在沙洲上“踩堂”一场,摆在沙洲中的八仙桌,那就是舞狮的拿手好戏。
瑞狮随着锣鼓的节奏声跃上八仙桌面,从八仙桌的第一个角开始,每一个角都要舔过,表示向大家拜年致意,舞姿动作十分精彩逗人。
同时还有笑脸罗汉伴舞,瑞狮舞罢,各种武术表演出场,从猴拳、单棍、双棍、到双刀、三杈、板凳、大刀等器械武术表演,使人难以忘却,不愿离去。一趟踩下来需要个把小时,场面极为热烈,情趣盎然。
瑞狮头儿也忙得七上八下,首先在舞狮之前,每家都要发出帖子,意思是瑞狮要到你家拜年,各家各户做好准备,迎接瑞狮,迎接新年瑞气,给你带来吉祥如意和安康。
瑞狮到各家各户拜完年后,由头儿再发“谢贴”表示感谢,同时祝愿新年瑞气盈门、四季平安。
狮子在我国人心目中为瑞兽,象征着吉祥如意。各地人们在舞狮活动中,寄托了民众消灾除害、求吉纳福的美好意愿。
[旁注]
大年初一 农历新年的第一天。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岁旦、岁首、岁朝、新正、首祚、三元或年、过年,自汉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年正月初一为“岁首”,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年节古称“元旦”。
红包 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相传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民间认为分压岁钱给孩子,当恶鬼妖魔或“年”去伤害孩子时,孩子可以用这些钱贿赂它们而化凶为吉。
花会 最早称香会,是汉族民间于春节等节日进行的各种游艺活动的统称。源于元代佛教的“行像大会”,一年四季者有活动,是民间传统自娱性的群众文艺组织,形式多样,城乡皆有,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
壮族 我国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壮族有自己的语言,我国学者将之归类为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主要分南北两大方言。壮族传统文字是在汉字基础上创造的“土俗字”。从我国的唐代开始,“土俗字”在民间使用,也叫做古壮字。
南少林 我国武学门派之一。南少林武术发源地,由五祖拳、太祖拳、白鹤拳、五梅花拳等拳种构成了独特而博大精深的拳术系统;是泉州历史文化的重要内涵,也是中华传统武术中的宝贵遗产。明清以来,南少林武术薪火相传,有极强的传统继承性和凝聚力。
[阅读链接]
在广东揭西民间,也有当地的关于舞狮的传说。相传很久以前,大地上风和日丽,山花烂漫,自由自在,一如仙境。
有一天,天上忽然飞来一只金毛狮子,独霸大地,伤噬万类,欢乐的大地顿时陷于死寂。大慈大悲的西天佛祖见状,为了普救众生,指派沙和尚下凡,施展神通,制服金狮,命令它皈依佛法,为众生造福。金狮依法,与灵猴为友,每年春节前夕即至,为众生驱除灾病瘟疫,岁岁如是,遂成舞狮的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