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姓埋名”研制两弹

邓稼先是世界一流的核科学家之一。他

出生在旧中国,在全国最高学府清华园里长大。从小热爱科学,渴求知识,立志做一名科学家。在抗日战争中,由于不愿在日本的铁蹄下生活,只身离开北平,考取了西南联大,毕业后又回北平在北大任物理系教授, 后因为看不惯美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国民党反动政府的黑暗统治,一气之下他出了国, 决心闯出一条科技救国的道路来。1950 年 8 月,邓稼先先生在美国完成了关于粒子方面的论文,荣获博士学位后,毅然离开美国, 踏上了归国的航程。从此,他的生命就和祖国的核事业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了。

1956 年 1 月,毛泽东同志在中央有关工作会议上表示:在当今世界,如果我们想免遭他人的欺侮,我们就不能不拥有原子弹这个东西!

1958 年,在著名科学家钱三强的举荐

下,年仅 34 岁的邓稼先挑起了发展我国核事业的重担。当他第一次跨进我国核武器研制的殿堂时,眼前是一片空白,组织攻关, 谈何容易。他手下只有从名牌大学里分来的20 多个毕业生,他的手里只有 3 本书。这 3 本书分别是柯朗特的《超音速与冲击波》、泽尔多维奇的《爆震物理》和戴维森的《中子输运原理》。

50 年代中期,中苏关系颇好。前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曾表示支持和帮助中国发展

核工业,两国政府就此事达成了一项协议。据此,前苏联提供设备并派来了一个专家小组,但实际上他们的支持和帮助是不真诚的。正当我国原子工业取得进展之际,赫鲁晓夫提出了把我国置于他的控制之下的要求。其要求遭到了毛泽东拒绝后,他背信弃义,于 1956 年 6 月,撕毁协议,拒绝为我国提供原子弹样和有关生产原子弹的技术数据,撤走专家,给我国的核工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邓稼先和同志们永远忘记不了这个日子,他们把 1959 年 6 月简写为“596”,作为正在研制中的原子弹代号。

在那些困难的日子里,是党和人民给了邓稼先他们以勇气和信心。聂荣臻元帅感慨地说:“靠人是靠不住的,也是靠不起的, 党只能寄希望于自己的科学家。”党的信任和关怀,给了他们极大的鼓舞和无穷的力量。邓稼先说:“和美苏比起来,我们差得很远,但是,我们只有一个条件:‘都很年轻,初生牛犊不怕虎’。”就是凭着这股精神,邓稼先组织大家刻苦攻关,突破了一个又一个的原子武器研制的重大课题,取得了理论上的重大突破。

然而,60 年代的中国,科技刚刚起步, 不仅资料缺乏,而且设备陈旧,研制核武器遇到的困难,是可想而知的。邓稼先他们使用的计算机,是每秒仅万次的乌拉尔。还得

用手摇,算个除法,得分几步走;求开方, 还得查表。一道大演算题,往往一个月才出结果。设备少,他们就将人分了班,人闲机不闲。整日整夜地算着、画着。

60 年代初,适逢我国三年的自然灾害, 加上外来的封锁,人民生活困难,邓稼先他们经常饿着肚子工作。有时,实在熬不下去,邓稼先就买来酱油,让大家冲水喝,作为“生命的添加剂”。人民共和国巨大的蘑菇云就是这样升起来的。

邓稼先他们取得科研的重大成果靠的是什么?靠的是精神,为国争光、为国争气的中国精神。

邓稼先和他的战友们卧薪尝胆、历尽千辛万苦,依靠自己的力量,于 1964 年 10 月

16 日成功地研制成我国第一个颗原子弹,

1967 年 6 月,他和他的同行们又使我国的第一个氢弹爆炸成功。从此,中国有了两弹, 跨入了世界核大国的行列,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邓稼先研制核武器功勋累累,在1986 年死神将要无情地夺去他的生命之前,又有几个人知晓他就是我国两弹研制的总设计师呢?由于保密的需要,研制武器的人,只能长期在荒凉地带度过极为艰苦的生活,更令人崇敬的是他们甘愿做无名英雄。邓稼先这个世界一流的科学家,“隐姓埋名”了几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