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世纪中小学生素质教育文库爱国情感
爱国主义的理性思考什么是爱国主义
何谓爱国主义,列宁曾经说过一段非常著名、并常被人们引用的话:“爱国主义是由于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这种感情集中地表现为民族自尊心、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是人们的客观需要对祖国依存关系的反映。因此,爱国主义是人们对“祖国”的热爱。祖国的起始含义是列祖列宗们共同生活的区域。一般而言,祖国这一概念,至少包含着三层意思:一定区域内的土地、山河等自然风貌和矿产、森林、物产等自然资源所构成的国土;由共同的经济生活、语言文化、社会心理、历史传统等纵横交织的社会关系紧密联成一体的人民或国民;为了维护社会共同的秩序、安全、主权和稳定而建立起来实施阶级统治的强力政治机构——国家。所以,爱国主义所忠诚、热爱、报效的祖国既然是由国土、国民和国家组成的社会共同体,那么,爱故土、爱人民、爱自己的国家就必然地成为爱国主义所包含的最基本的内容。
首先,热爱故土山河是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祖国,从来就不是一个抽象空洞的概
念,她就是我们脚下这块世世代代劳动、生息、繁衍、依存的辽阔大地,就是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故土家园。我们对祖国的爱最早是从这片哺育我们的土地开始的。故乡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无论我们长大走到哪里,都会对故土家园产生刻骨铭心的热爱和依恋。故乡的土地是可爱的,祖国的大好河山更迷人。当人们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学习和实践不断扩大自己的视野和活动范围,就会情不自禁地把对家乡故土的爱扩展到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爱,就会发现自己的祖国无比可爱,是令人赞美、自豪的一片国土。
其次,热爱各族人民是爱国主义的集中表现。我们祖国之所以可爱,不仅仅因为她拥有幅员辽阔、物产丰富、山河壮丽的国土,更重要的是因为她拥有世世代代生存在这片国土上勤劳、勇敢、善良、智慧的亿万人民。在这片美丽的国土上,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祖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进步的制度,使我们的祖国源远流长、繁荣昌盛。有了国民,即由共同的经济生活、语言文化、社会心理、历史传统联结在一起的中华民族各族人民,才有了国家。古语说得好“民为邦本”,各族人民是伟大祖国之本, 是伟大祖国的创造者,祖国和人民是密不可分的。因此,热爱祖国最根本的是热爱那些创造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各族人民,爱国
必爱民,爱民定爱国,这是爱国主义的最基本涵义和集中表现。
最后,热爱自己的国家是爱国主义的必然政治要求。人们在谈论爱国主义时,常常容易把“国家”和“祖国”当作同等概念来理解。实际上,在阶级社会里,国家和祖国的涵义并不完全重合。
如前所述,祖国一般指居住在一定疆域内的单个或多个民族的人民在一定物质生产的基础上,经过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集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关系于一体的社会共同体,它由国土、国民和国家机器等基本要素构成。国家则指阶级社会中,为了维护社会共同体的秩序、安全、主权和稳定,而由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实施阶级统治的强力政治机构,其基本构成要素为: 制定政策和法律的政治机关、执行政策和实施管理的行政机关、镇压内部反抗和抵御外敌的军事警察机关等等。由此可见,国家作为一种强力政治机构,只是阶级社会中祖国这一社会共同体的组成部分之一,我们不能把两者混同起来,不能误认为爱国家就是爱祖国的全部内容,而放弃对故土和人民的爱。同样,我们也不能只讲对故土和人民的爱,而不讲对国家的爱。实际上,爱国家是爱祖国的必然政治要求,是爱国主义不可缺少的重要政治内容。
众所周知,国家所具有的实施阶级政治统治的职能、管理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的职能和维护国家主权的职能,使国家这一迄今人类社会共同体的最高政治形式,对于其管辖、统治之下的任何民族、家庭直至个人都在宏观上起着十分明显的制约作用。倘若一个国家稳定、团结、发达、兴旺,生活于其中的民族、家庭和个人则会安居乐业、幸福健康,如果一个国家动乱、分裂、衰败、危亡,它的国民则不可避免地贫困流离,痛不欲生。这种国家与国民休戚相关的联系,古今中外,概莫能外。这就有力地表明,爱国家是社会政治稳定和统一的需要,是社会经济文化生活健康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的需要,也是维护国家独立和主权的需要,因此,爱国家自然成为爱国主义的重要政治内容。
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首先表现在爱国主义是人们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是随着国家的形成而形成、随着国家的发展而发展的。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的原始社会。当人们组成氏族公社,开始定居生活的时候,眷恋乡土、爱护氏族和部落的观念, 就已经萌发出来,这就是爱国主义的胚芽。国家形成之后,由于它是按地域划分、建立在一定疆土之上的,生活于祖国这个统一体中的人们使用共同的语言文字,有着共同的
历史文化传统,受共同的经济社会诸条件的制约,祖国的生存和发展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生存与发展的前提,祖国的治乱兴衰关系着每个社会成员的安危荣辱。因而,他们在一定范围内和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某种共同的利益,于是,原来眷恋乡土、爱护民族和部落的观念逐步扩大为日益明确的民族意识和对祖国的爱。随着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爱国主义这种社会意识形态在历史的浇灌培育下,一方面更加繁荣滋长,巩固深化,升华为一个民族、国家的优秀传统和精神支柱;另一方面,它又发展成为社会对人们的思想行为准则,成为个人对祖国的神圣使命和义务。因此,爱国主义既是一种道德感情,又是一种道德规范。它一经形成,就能反过来对社会显示出巨大的能动作用,发挥其在思想上、政治上、道义上的威力,给予一个民族的历史发展,给予一个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改造和进步以重大的影响。中华民族的历史之所以能够历尽艰险而不衰,久经磨难而不败,一直保持坚强的团结和旺盛的生机,是跟爱国主义精神所焕发出来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凝聚力和向心力分不开的。
其次,表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的爱国主义有不同的内容和特点。因而爱国主义既有共同性,又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中国古代爱
国,一般是爱天子所封的“邦”或“国”; 封建社会,“忠君”与“爱国”是并提的, 自秦至清的各朝各代,“爱国”都是爱封建家族所统治下的封建帝国。近现代中国的爱国主义,是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是同反抗外国侵略,救亡图存,建设新中国结合在一起的。当代爱国主义,则是振兴中华、实现四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在阶级社会里,爱国主义还带有阶级性。爱国主义是一种社会现象,它是同民族生存和民族斗争直接联系在一起的,而在阶级社会里,民族内部又是划分为阶级的,这就使得爱国主义打上了阶级的烙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阶级中,呈现出不同类型的爱国主义。正如毛泽东所说:“爱国主义的具体内容,看在什么样的历史条件下来决定。有日本侵略者和希特勒的所谓‘爱国主义’,有我们的‘爱国主义’。”(《毛泽东选集》第二卷,第 520 页)也就是说, 在阶级社会中,爱国主义是有鲜明的阶级性的,其含义是截然不同的。例如,在奴隶制社会,奴隶主阶级所理解的爱国主义,就是保卫自己的城邦,侵略别的城邦,驱使士兵和奴隶们为这类型的“爱国主义”而战斗。在封建社会,地主阶级所提倡的爱国主义, 就是为了巩固地主阶级的政权,维护封建专制制度,体现着地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资
产阶级对祖国的热爱,实际上是对资产阶级国家的维护,是保护资产阶利益不受侵犯。至于剥削阶级中的某些人,由于种种不同的原因,能够同人民一起,共同反抗外来侵略,进行过可歌可泣的英勇战斗,甚至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他们的爱国主义思想和行为,尽管是为了维护剥削阶级的统治,但在客观上和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的愿望,顺应历史发展的方向,所以他们的英雄事迹至今仍为后代人所传颂。由于历史的原因和阶级的局限性,他们的爱国主义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历史上的一切被压迫被剥削的阶级和民族,尤其是广大的劳动人民,是真正具有爱国主义传统的体现者,他们的爱国主义反映了民族利益和阶级利益一致的特点。劳动人民的爱国主义是真诚的、坚定的,他们对养育自己的土地无限热爱,对自己民族的兴衰存亡最为关切,对民族的敌人无比仇恨, 在祖国的敌人面前宁死不屈。无产阶级的爱国主义,是历史上劳动人民热爱自己祖国的高尚情操的进一步发展,是最高类型的爱国主义。这是因为,无产阶级同最先进生产方式相联系,最有远见,大公无私,最富于革命的彻底性。正由于此,无产阶级独立地登上政治舞台,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有无产阶级先锋政党的领导,代表着无产阶级
和各族人民的利益,并与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相结合,成为没有任何局限的爱国主义, 成为号召各族人民为祖国的独立统一、繁荣富强而英勇献身的一面伟大的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