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的巨大威力
翻开人类的文明史,人们会惊异地发现,世界诸国之中,唯有中国在人种与文明上保持了一以贯之的承传关系,唯有中华文明经久持续,具有无比的生命力。正如黑格尔所说的:“只有黄河、长江流过的那个中华帝国是世界上唯一持久的国家。”中国, 作为一个多民族的大国,自古而今不仅有着共同的文明,而且有着共同的国魂——爱国主义。尧舜禹时代的禅让制,表明中国的先民已经孕育了一种以国家为重、以德治国的进步意识;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又表明我们祖先已经形成了一种以民为本、为民除害的毅力与精神。这种意识、毅力与精神,不仅成为中华儿女世代相传的佳话与美德,而且经过历代文人的丰富与升华,使其成为中国人经久不衰的国魂。距今 2500 年前,孔子所开创的儒家思想,对形成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中国人的国魂,对培育中国人的“国格”意识与爱国主义精神,都起了重要作用。爱国主义是一种情感,而这种情感
却能转化为巨大的精神力量。它能使无情变成有情,使冷漠变成热烈,使渺小变成伟大,使平凡变成神圣⋯⋯这种情感一旦成为群体意识、民族意识和国家意识,就会变成强大的凝聚力、巨大的动员力和伟大的承传力。
首先,爱国主义有强大的凝聚力。中华民族,是一个相互凝结的多民族的群体,是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由 56 个民族组成的整体。居住在中国土地上的各族人民,都是中国人。中国是各族人民的中国,爱国是各族人民的共识,爱国主义对各民族之间的团结与进步,是一种强大的凝聚力。清朝皇帝雍正在他著的《大义觉迷录》中,对当时少数文人宣称的满清入主中原是夷狄灭华夏的谬论,进行了驳斥,他说,满族居黑龙江流域同汉族居黄河、长江流域一样,是中国人的不同籍贯,各民族都是中国的一员,不能把满族人视为中国以外的夷狄。从康熙五十二年(1713 年)到乾隆四十五年(1780 年), 清政府在避署山庄的东、北两面山麓,陆续修建了溥仁寺、溥善寺、普安寺、安远庙、普宁寺、普佑寺、须弥福寿之庙、普陀宗乘之庙、殊像广安寺、罗汉堂等 11 座寺庙,
现仅存 7 座,这就是著名的“外八庙”建筑群。这些寺庙是为了密切各少数民族上层人物,特别是蒙、藏族上层同清朝中央政府的
联系而修建的。避署山庄的外八庙,不仅表现了各民族的建筑风格,而且体现了我国各民族、各地区文化的交融,是清代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凝聚、巩固和发展的历史见证。如,普宁寺是仿西藏三摩耶庙修建的,是为纪念厄鲁特蒙古四部上层人物来避署山庄,朝贺平定达瓦齐叛乱而修建的。又如, 普陀宗乘之庙是外八庙中最大的一座寺庙,仿照拉萨布达拉宫的式样,用四年时间建成的。它是为纪念平定准噶尔叛乱后,漠南、漠北、青海、新疆等地蒙古族、维吾尔上层人物齐集承德朝见清帝这一“盛典”而建。庙内现存刻有《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
《优恤土尔扈特部众记》的两块大石碑。土尔扈特部于明末被迫徙居额济勒河(今伏尔加河)下游放牧,背井离乡达 140 年之久。顺治、康熙年间,其首领多次遣使进贡清廷,表示不忘祖国。康熙五十三年,土尔扈特汗阿玉奇隆重地接待了来自祖国的使臣,说:“我虽系外夷,然衣帽服式乃与中国同,其俄罗斯国乃衣服语言不同之国,难以相比。”表示了他对祖国的深深怀念。
由于沙皇俄国的沉重课税、极其野蛮的民族奴役政策,使土尔扈特部长期遭受着残酷的政治压迫、民族歧视以及人身凌辱。大批土尔扈特子弟不断被迫充军,在沙俄侵略邻国的战争中死于非命者多达 7~8 万人。
摆脱这种奴役与压迫,重返祖国的愿望,随着岁月增长而增强。乾隆三十五年(1770 年)渥巴锡汗召集本部大小头目会议,会上一致决定:摆脱沙俄统治,率全体群众重返祖国。当年冬天,全族 17 万人,在“不当奴隶,誓死东归”和“向着太阳,向着启明星走”的口号下,开始了回归祖国的壮烈长征。历时八个月,行程万余里,冒着风雪严寒,面对数万沙俄大军的追击堵截,且战且走,付出了巨大牺牲。于翌年 6 月终于到达
伊犁。该部原有 33000 余户,约 17 万人,
及抵伊犁,仅存其半。清政府拨银 20 万两, 购置米、茶、布、棉、羊裘、毡庐以及马、牛、羊等物资进行救济,并把他们安置在伊犁河流域放牧。这就是至今仍在此地区居住的蒙古族同胞。土尔扈特十数万众,忍受着巨大牺牲,冲破艰难险阻,跋涉万里,重返祖国的动人事迹,生动地证明了: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兄弟民族的血肉联系,是任何力量也割不断的。这就是爱国主义强大凝聚力的历史见证。
爱国主义作为一种强大的凝聚力,往往在中华民族遇到危难之时爆发出来,也往往在中华民族志在跻身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中激发出来。
在中国近代史上,几乎所有帝国主义国家都侵略过中国,其中,像八国联军侵略中
国,在世界历史上都是没有先例的。但中国没有像非洲、拉丁美洲和印度过去那样完全沦为殖民地。帝国主义的侵略,终究没有灭亡中国,其中原因,就是中华民族的民心未死,民魂犹在。帝国主义侵略越是疯狂,便越加激发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发扬。1839 年 6 月林则徐虎门销烟,向全世界表明中国人民禁烟的决心和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铭刻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一幅巨型浮雕,就是纪念虎门销烟的生动场面。1900 年,义和团以血肉之躯, 在京、津、廊坊一带给八国联军沉重打击, 使中华民族爱国精神威震世界。八国联军头子瓦西德不得不承认:“不应忘记,中国境内⋯⋯共有 4 万万人”,“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的四分之一”。历史证明:“中国人民百年以来不屈不挠,再接再励的英勇斗争,使得帝国主义不能灭亡中国,也永远不能灭亡中国。”(《毛泽东选集》第 2 卷,第 632 页)
30 年后,日本人没有重视瓦西德的忠告,发动了对占“天下生灵四分之一”的侵华战争。日本侵略者从“9·18”到卢沟桥事变; 从其所到之处的“三光政策”到“南京大屠杀”⋯⋯种种侵略罪行,都激起中国人民的强烈反抗。当“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全国各阶层、各民族人民以及海外侨
胞结成了广泛的抗日统一战线,经过八年艰苦卓越的斗争,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这也再次证明了,“中华民族无比强大的凝聚力,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毛泽东选集》第 1 卷,第 156 页)
1949 年,开始了中国的新生,中国人民以自己的“脑力与兵力”治理中国、保卫中国、建设中国。从 50 年代的“自立更生、勤俭建国”和“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到80 年代“改革开放”、“振兴中华”和 90 年代以来的全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都成为海内外中华儿女并肩奋斗的共同目标。中国在 21 世纪的腾飞,必将极大地强化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其次,爱国主义有巨大的动员力。古今中外的历史事实,都证明爱国主义具有极大的号召力和动员力。无论是同仇敌忾抵御外侮,还是艰苦奋斗振兴祖国,都成为号召和动员广大国民行动起来的精神力量。著名的万里长城,是上至春秋战国,下到清代,历经约 2500 年时间陆续修筑的。春秋后期, 各国为了互相防御和抵御北方游牧部落的侵扰,在险要之处修筑长城。到战国时,齐、楚、魏、燕、赵、秦和中山等国也相继修筑。秦灭六国后,为了防御匈奴贵族的南侵,秦
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 214 年),将秦、赵、燕三国北方的长城加以修缮,并连成一体。故址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北傍阴山, 东至辽东碣石,东西延伸万余里。汉以下各代,曾在北方与游牧民族接境之处修筑长城。目前,西起嘉峪关,东至山海关的万里长城,是明代修筑的,清代有所维修。秦代全国人口约 2000 万左右,修筑长城就先后
投入劳力 50 万。秦始皇过度使用民力,一直被视为历史过错,但他修长城,定疆域, 完成统一中国大业,则是他巨大的历史贡献。自秦至清,历代王朝使用民力修筑长城,也一直被视为对劳动人民的奴役与压迫,孟姜女哭长城,就是控诉秦始皇残暴的例证。然而,历代广大劳动人民,除了被迫服劳役一面,还有为防御侵扰,保卫国家, 期望筑城的一面。秦始皇修长城,自然功大于过,但用自己血肉之躯筑起了伟大长城的历代劳动人民,更应永垂史册。我们今天看到的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力量与智慧的结晶,更是爱国主义这一巨大动员力的象征。
宋代的抗辽、金,清初的“反清复明”, 晚清的“虎门销烟”与义和团运动,都是在“精忠报国”、“反对外侮”的号召下,动员起来的大规模的爱国行动。
1919 年的五四运动,是在帝国主义瓜分中国,北洋军阀政府对外妥协,丧权辱国,
造成民族危机的背景下爆发的。英、美、法、意、日等帝国主义,在巴黎召开的“和平” 会议上,决定由日本接管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各种特权,这种以牺牲中国人民的利益来调解各帝国主义之间的争夺的“损人利己”行为,立即在国内引起广大民众的公愤。5 月4 日,北京学生 3000 多人首先起来反抗,举行游行示威,提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的口号。尔后遭北洋军阀政府的镇压,6 月3、4 日,在北京逮捕了 1000 多名学生。卖国政府的高压政策激起了全中国人民的愤怒。上海工人先后有 6 万多人举行罢工,声援北京学生的爱国行为。其后,唐山长辛店、九江、天津、南京、长沙、杭州、济南等工人,相继游行示威和罢工。工人群众的英勇斗争,迅速席卷全国。与此同时,全国许多工商业者也举行了罢市。正是由于全国人民反帝爱国的伟大斗争,迫使北洋军阀政府不得不释放被捕学生,撤销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三个卖国贼的职务,并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至此,五四运动取得了胜利。
五四运动的发生,是由帝国主义欺人太甚,卖国政府恨人之极所致。五四运动迅速形成燎原之势并取得胜利,则是“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伟大爱国主义口号把全国人民动员起来投入英勇斗争的结果。五四运
动,充分展现了爱国主义的巨大号召力和动员力。五四运动作为爱国主义运动,为中国现代史上一系列的爱国主义运动开了先河。伟大的抗日救亡运动,正是五四运动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对帝国主义精神的继承发扬,并最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爱国主义的号召力与动员力,不仅表现在抵御外侮、保卫祖国的斗争中,在建设国家的奋斗中,也同样能显示出巨大的威力。中华民族“以天下为己任”,“国家兴
亡,匹夫有责”的自立、自强精神,以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明,使文明古国成为东方文明的中心。中国人的爱国与勤劳智慧建设了可爱的中国。中国,早在六七千年前,黄河、长江流域就已种植粟、稻、蔬菜等农作物,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国家之一;是世界上丝、茶的故乡,在 19 世纪末叶以前,茶叶出口量一直居世界首位;是世界上发明冶金术最早的国家之一, 商代青铜器“四羊方尊”造型雄奇,工艺高超,乃稀世精品;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四大发明”传入西方,对欧洲的社会变革和历史发展产生了巨大和深远的影响,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春秋时期孙武著的《孙子兵法》,被誉为“世界第一兵家奇书”,影响深远;战国时代成书的《黄帝
内经》,明朝李时珍的巨著《本草纲目》在医学上的成就为世界所仰慕;南北朝时期数学家祖冲之,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 7 位数字,比欧洲数学家计算出同值早千
年;约公元前 6 世纪编定的《诗经》,是世界上最早的诗歌集之一;一部《全唐诗》就有 900 人,多达 2200 卷,诗歌 5 万首;一部《二十四史》3249 卷,长达 4000 万言, 系统完整地记录了清代以前有文字可考的4000 多年的历史,为世界所仅有;明朝的《永
乐大典》共有 22877 卷,为世界上最早、最大的百科全书;清朝的《康熙字典》共收47035 字,为世界上最早、字数最多的字典;
敦煌莫高窟,保存古代壁画 45000 多平方
米,彩塑 2400 多尊,是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湖北省隋县曾侯乙墓出土的一套编钟,距今 2400 多年,能演奏古今中外乐曲,为世界音乐史上的奇迹;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全长 12700 多里,为人类建筑史上罕见;隋代开凿的京杭大运河,纵贯我国南北,沟通海河、黄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 2500 多公里,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流程最长的一条人工大运河;西汉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甘英赴大秦,玄奘赴天竺取经,鉴真东渡,郑和七下西洋,这些人类历史上的壮举,不仅弘扬了中国文化, 而且对东西方文化交流,起了重要的开拓促
进作用,中国古代文明之所以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领先于世界,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能够在自身的基础上,不断吸收世界各国的文化,进而得到新的开拓、丰富和发展。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资源丰富。自古以来,我们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劳动、生息、繁衍在这块广大的国土上,各族人民用自己的聪明、智慧和辛劳,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明古国。古老中国的可爱,必将成为号召和动员炎黄子孙使 21 世纪的中国再度辉煌的巨大精神动力。当今我们正在进行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终使中华民族跃入世界强国之列。
最后,爱国主义有着伟大的承传力。爱国主义是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而形成的对自己家园故国的一种最为深厚的感情。正是这种对祖国的无限忠诚、无比热爱,以及不惜牺牲一切以维护祖国荣誉、尊严和利益的整体民族意识,形成了一种悠久的文化传统。中华民族富有这种深厚的历史传统。早在 2000 多年前成书的《诗经》中,就已提出“夙夜在公”的道德要求,认为日夜为公家办事,是一种高尚的道德品质。《书经·周官》中,也提出“以公灭私,民其允怀”的要求,认为从事政治公职,应当以公正、公平的思想,灭除自己的私欲,这样老百姓就
可以信任而归附了。西汉初年的政治思想家贾谊在他的《治安策》中提出“国而忘家, 公而忘私”,强调国家、民族的利益,强调一种为整体而尽忠、献身的精神。宋代和明代的理学家们,都特别强调“义利之辨”和“理欲之辨”,主张以“公义”灭“私利”, 以“天理”灭“人欲”,剔除其为封建统治服务的消极因素,可以看到其中渗透着一种为国家、为民族的公利而应当牺牲个人私欲的强烈要求。也正是在这一为社会、国家整体精神的影响下,孟子提出“富贵不能淫、贫贼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为社会、国家献身的大丈夫精神。宋代的范仲淹也提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境界和崇高的道德要求。清代思想家顾炎武曾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 鸦片战争时著名的禁烟派领袖林则徐所写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诗句,都显示了强烈的为国家、为民族的献身精神。这种为国献身的精神是中华民族整个民族精神之中最宝贵的财富。一旦祖国临难,无数中华优秀儿女可以赴汤蹈火,可以舍身全节而义无反顾。相反,一切背叛祖国的民族败类,则会千夫指斥,令其遗臭万年。从而使这一传统,深藏在民族大众的心底,形成一种无形的道德力量。
爱国荣,卖国耻,已成为中国人一种稳
定的意识,这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伟大承传力。随着历史的发展,伟大的爱国主义传统,将一代一代承传下去,使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愈加高涨、澎湃和浩荡,推动中国历史再度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