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甩掉“中国贫油论”献心血
我国卓越的科学家、新中国地质事业的奠基人蒙古族人李四光,自幼勤奋好学。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早年留学日本,回国后又考入英国伯明翰大学,先学采矿,后又感到采矿离不开地质,觉得中国地大物博、矿藏丰富,但科学技术落后,如果中国人自己不能找矿,只能给洋人当矿工。为了开发祖国地下资源,实现国强民富,他决定改学地质。学习结束后,他拒绝了外国人的高薪聘
用,毅然离开英国,于 1920 年回国。
李四光回国后,他一面从事教学工作, 尽职尽力培养地质人才;一面孜孜不倦地从事艰辛的科学研究工作。30 年代中期,他写了《冰期之庐山》一书和其他有关中国冰川的文章,为我国第四纪地质学的研究增添了新的重要的篇章。他用力学的观点研究地壳运动的现象,探索地壳运动与矿产运动的规律,把各种构造形迹看作是地应力活动的结果,创立了“构造体系”这一地质力学的基本概念。地质力学的创立,是李四光在地质学理论上最重要的贡献之一,在地质学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在地质学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在黑暗的旧中国,李四光始终抱着“科学校园”的理想,一心一意地进行地质科学的教学和研究,与政治保持着一定的距离。抗日战争爆发前,国民党政府以“军事要地”为由,下令炸毁了他呕心沥血在鄱阳湖畔建立的第四纪冰川陈列馆。李四光如切肤之痛,渐渐感到在反动政府统治下,“科学校园”的道路是走不通的。抗战爆发后,蒋介石以商讨抗日为名召见一些学者、教授, 李四光对蒋介石的所作所为极为不满,断然拒绝邀请。但李四光始终是一位赤诚的爱国者,无论从事教学工作,还是科研工作,他总是以强烈的民族忧患意识和民族自尊
心,自信心,以自己的模范行为教育学生、启迪青年一代的觉醒。在生活实践中,随着时间的推移,他逐渐把希望寄托在中国共产党身上。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坚持内战、独裁, 于 1946 年悍然挑起全面内战。李四光看穿了国民党的本质,深感在国民党统治区,民不聊生,无法继续进行科学研究工作,试图脱离国统区。根据周恩来的指导,李四光于1948 年以出席英国国际学术会的名义,会后
暂留英国。1949 年 10 月 1 日,新中国诞生, 李四光冲破国民党政府的阻挠和威胁,当机立断,独自一人秘密离开英国,辗转法国、瑞士、意大利,12 月 25 日由热那亚乘船, 经过 3 个多月的重洋漂渡,回到了自己的祖国。
长期以来,洋人一直认为中国是一个贫油的国家。1922 年美国希莱克威尔德教授来中国调查地质,回去以后武断地提出了“中国贫油论”的观点。认为中国东南、西南、西北、东北地区都不会有大量的石油。“中国贫油论”由此流传开来,西方国家以为中国只有依靠外国石油才能存在。李四光对洋人“中国贫油论”的观点一直持怀疑和反对态度。他认为中国很多地区蕴藏有可开采的石油。但在旧中国,李四光为祖国寻找石油资源,开发油田的夙愿一直未能实现。
1953 年,我国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石油问题。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中央领导人征询李四光对我国石油资源的看法,并希望他提出对策和意见。李四光根据自己数十年来对地质力学的研究,认为在我国辽阔的领域内, 天然石油资源的蕴藏量应当是非常丰富的,关键是抓紧做好地质勘探工作。并提出先找油区,后找油田的方针。打破了以往局限在西北一带找油的状况,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远景最大的可能含油区,即:青海、西康、云南地带,阿拉善——陕北盆地,东北—— 华北平原。在他的科学理论指导下,我国的石油资源勘探工作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先后发现了大油田。
1960 年,党中央、国务院根据李四光的
建议组织了松嫩地区大会战。经过了 3 年的苦战,终于拿下了大庆油田,抢了个“金娃娃”。1963 年 12 月 5 日,新华社报导:我国石油基本自给,中国人民使用“洋油”的时代从此一去不复返了。李四光为祖国寻找石油建立了不朽的功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