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苍玉洱——云南洱海
很久以前,洱海边有一间茅草房,里面住着一户渔家,靠长年累月出海打鱼度日。
那时候,洱海里有条大黑妖龙,为非作歹,不时掀起巨浪,打翻渔船,危害乡亲。渔民们有海不能进,有船不能划,有鱼不能捕,只好将渔船晒在海边。
观音老母看到这情况,就从天空中扔下一只闪闪发光的金盆子。盆子上面系着一条金链条,就用这条金链子捆住大黑龙,把它镇在了海底。
从此,金盆在洱海里变成一颗定海明珠,人们叫它金月亮。每到天上的月亮从东方升起的时候,洱海底的金月亮也发出耀眼的光芒。这就是有名的洱海月。
后来,有个渔夫进海打鱼,一网撒进海底,收网时,沉甸甸的越拉越重。渔夫好生奇怪,便使劲猛拖。拖出一条金链子来,金链子越拖越多,这时,渔夫想到老人们一直说的故事,才感到不好,心想:这东西不能取,取了它,洱海就没有光,黑妖龙又得作怪了。他便赶紧把它放回海里。
渔夫回到家后,就是把这桩事告诉了村里人。不料,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就传到了朱财迷的耳朵里。朱财迷家财万贯,但他贪心不足,马上派人把渔夫找来,要渔夫带他去找金子。但是左说右说,渔夫就是不依。
朱财迷干脆翻脸,叫人把渔夫吊在梁上,狠狠的毒打,打得渔夫皮开肉绽,最后只能依从。随后,朱财迷派人到四处找来木匠,造出了三艘大船,逼迫村里的船手为他撑船,准备进海打捞金子。
打捞那天的一大清早,朱财迷烧香拜佛,祷告完毕,才让全家人登船入海。船刚划到海中间,渔夫指着说“就在这里。”朱财迷一听,马上下令“打捞!”左捞右捞,都捞不着。
朱财迷心急如火,把船手一个个撵进水里,叫他们潜入水底打捞。果然,不久就捞到了。一串金链子装满了一船又一船,三艘大船装得严严实实,还装不完。
朱财迷因贪财成性,还一直叫人继续拉,最后一下拉动了黑妖龙。黑妖龙疼痛难挨,顿时掀起巨浪,把三艘大船翻入了海底。船手们靠平时水性好,才游出海,唯独朱财迷一家老小,活活淹死在洱海里。
自此以后,观音老母看清了财主的黑心肠,于是她拿出金针银线,不分白天黑夜的绣了3个月零3天,绣出一幅美丽的花手帕来。待到更深夜静,她悄悄地驾着云彩,用绣花手帕把金月亮盖住了。从此,金月亮只能映照海底,不再亮出海面了。
洱海其实早在汉代就已经名载史册了。西汉的时候,北方的匈奴时时威胁着中原的安宁,汉武帝集中兵力常年与匈奴作战,使人力和物力都耗费过大。
武帝为此寝食难安,希望能联络西域的大夏国,也就是阿富汗,来夹击匈奴,以除心头忧患。可怎么联络大夏国呢?
正在武帝大伤脑筋时,张骞出使西域归来,献上了他从大夏带回的“蜀布”、“邛竹杖”等西南物产。
武帝一见顿时高兴起来,说:“蜀布、邛竹杖乃西南物产,今从大夏带回,定是由今天的印度运去。因此从西南必有通往大夏的路。”当即便下令派使臣前往“西南夷”去寻求道路。
使臣兵分几路进入四川、云南地区。其中一部分翻过横断山脉,在洱海地区被强悍的“昆明族”阻挡,无法前行,就只有留居下来。
这期间,他们对当地有了较深的了解。回到长安后,将滇池地区宜人的气候、肥沃的土地和丰富的物产等,一一禀报给武帝。
武帝决定发兵征伐“西南夷”。但是,据从滇池地区归来的将领们说,“西南夷”势力强大,且熟识水战,而中原士兵不擅长水战,征伐之举必将受阻。
公元前120年,汉武帝就因为使者受阻于昆明族的事,征调人力在首都长安开凿一个人工湖,称之为“昆明池”,并修造有楼的大型战船,专供士兵操练水战使用。解决了水战的阻碍后,汉军征伐“西南夷”就由被动变成了主动。
公元前109年,武帝派将军郭昌进入昆明境内,先征服滇池东北方面的其他部落,然后大兵临滇。滇人见大势已去,不得不降服于汉朝。
汉武帝一方面在滇中心区域设立益州郡,一方面又封其统治者为“滇王”,并赐滇王金印一枚。这标志着从此云南地区接受了中央王朝的统治。
这段“汉习楼船”的典故却永留在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中。后来,清朝乾隆皇帝因景仰汉武帝的功业,把北京颐和园的西湖也改名为“昆明湖”。
“汉习楼船”是享誉中外的昆明大观楼长联中的一句,是作者追忆云南所发生过的重大历史事件中的第一件。
后来明代诗人冯时可在《滇西记略》中赞美大理四大名景之一的“洱海月”说:洱海之奇在于“日月与星,比别处倍大而更明”。
如果在农历十五,月明之夜泛舟洱海,月亮就格外的亮、格外的圆,景色真是令人心醉。水中,月圆如轮,浮光摇金,天空、玉镜高悬,清辉灿灿,仿佛刚从洱海中浴出。看着,看着,水天辉映,你竟分不清是天月掉海,还是海月升天。
洱海西面有点苍山横列如屏,东面有玉案山环绕衬托,空间环境极为优美,“水光万顷开天镜,山色四时环翠屏”,素有“银苍玉洱”、“高原明珠”之称。不知有多少雅人韵士写下了对其赞美不绝的诗文。
南诏清平官杨奇鲲在其被收入《全唐诗》的一首诗作中描写它“风里浪花吹又白,雨中岚影洗还清”;元代郭松年《大理行记》又称它“浩荡汪洋,烟波无际”。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洱海气候温和湿润,风光绮丽,景色宜人。洱海的岛屿、岩穴、湖沼、沙洲,林木、村舍,各具风采,令人赏心悦目。
古人将其概括为“三岛、四洲、五湖、九曲。”:三岛:金梭岛,玉几岛、赤文岛;四洲:青莎鼻洲、大鹳淜洲、鸳鸯洲、马濂洲;五湖:太湖、莲花湖、星湖、神湖、渚湖;九曲:莲花曲、大鹳曲、潘矶曲、凤翼曲、罗莳曲、牛角曲、波曲,高莒曲,鹤翥曲。
其中三岛的金梭岛,在大理海东乡西南,洱海之中,距洱海东岸250至600米,西岸与七里桥乡罗久邑隔海相望。
岛形两端较高阔,中部较狭,犹如漂浮海面的葫芦,更像一只织布用的梭子,故名金梭岛。但是在我们看来,与其说它像梭子,不如说它像棒槌更贴切。
全岛岩石裸露,中间夹小片土地。梭岛是洱海里最大的岛屿,南诏时称它为中流岛,白族话则叫它“串诺”,意思就是海岛。
据唐使樊绰《蛮书》记载,南诏时曾在岛上西边临港湾的地方建了一座舍利水城。这里与南诏王都太和城隔水遥遥相望,视野开阔,景致优美,成了南诏王族的避暑胜地。过去有人还在废墟上捡到南诏有字瓦和布纹瓦。
金梭岛是由石灰岩构成的岛屿,传说是观音菩萨背来的一块巨石。岛上溶洞有好几处,其中最长的一处有500多米,洞内有钟乳石,贯通东西岸。
玉几岛也是洱海三岛之一,位于洱海西面,古诗中也叫工几岛、天生营,有“苍洱第一村”的美誉,因岛上有玉几庵而得名。
玉几岛汇聚着灿烂辉煌的南诏文化和丰富神秘的民俗风情,可纵览壮丽雄奇的苍洱风光,这里有唐代大理开国皇帝段思平之妻杨桂仙的故居,是目前大理最富感动的地方。
站在玉几岛上,远眺苍山19峰,近观岛曲秀丽景色,俯视洱海碧水清波,一幅壮美秀丽的自然美景尽收眼底,实在令人心旷神怡。
赤文岛是洱海四洲三岛中的一个半岛,俗称鹿峨山。赤文岛位于洱海东岸挖色和康廊两个古老的白族村寨之间。据说很久以前该岛是个四面环水的全岛,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洱海水位下降才逐渐变成半岛。
从南边海印渔村附近眺望赤文岛,像一只浮游于碧水中的大海龟,如果从挖色坝子东部的三峰山眺望,则像一只猛虎横卧在海浪滔滔的岸边。
被称为赤文岛,主要是因为该岛南岸怪石嵯峨的礁崖下有一个偌大的白鱼洞,洞上方的石壁上天生有红色文字模样的花纹,所以文人们才把此岛称作赤文岛,后来就一直被使用。
此外,洱海月之所以著名,还在于洁白无瑕的苍山雪倒映在洱海中,与冰清玉洁的洱海月交相辉映,构成银苍玉洱的一大奇观。
洱海历史上有“享渔沟之饶,据淤田之利”的记载,三角洲东西两侧有水草丛生的浅湖湾,是鱼类繁衍生息最好的场所,历来水产丰富,当地称为“鱼土锅”。
据《西洱海志》云:
洱海鱼族颇多,视他水所出较美,冬卿甲于诸郡。
魏武帝四时食制曰:“滇池纫鱼,冬至极美”。
洱海古称叶榆泽,还有西洱河、西洱海、昆涨川等名称,共达8种之多。因早期居住在这一带的昆弥族而得名。又说因湖形似人耳,故名洱海。
洱海北起洱源县江尾乡,南止于大理下关,首尾怀抱点苍山云弄、刹阳二峰之麓,源头出自鹤庆西南,北纳西洱河,东容波罗江、玉龙江、凤尾阱,西汇弥直河、苍山十八溪,形成了南北长约40千米的大湖。湖面海拔2000米,堪称云南省著名的高原湖泊。
清澈的湖水从下关的西洱河流出,汇合漾潺江,注入澜沧江,属澜沧江水系。洱海的面积虽然比滇池小,但它的蓄水量却是滇池的两倍。洱海是断层陷落湖,地壳运动后形成断层陷落盆地,最后汇集了周围流水而成湖泊。
洱海西边与富庶的湖滨平原相连,平畴绿野,村落星布,东面紧傍鸡足山,由于洱海的长期侵蚀、切割,出现了陡峭的侵蚀性湖岸,断崖、岛屿、礁石、岩洞、港湾,迂回曲折,富于变化。
洱海是大理的主要风景资源,也是白族祖先最主要的发祥地。后来,在洱海及其周围的山坡台地上所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共达30多处。海东金梭岛就是一个著名的新石器遗址。
后来又发现双廊玉几岛也是新石器时代和青铜器时代的重要遗址,除了出土大量生产生活用的石器、陶器之外尚有青铜器山字形格剑、铜柄铁刃剑,以及铸造这些兵器的陶范。由此可以推断它或许还是古代白族先民冶炼铸造青铜器直至铁器时代的生产基地。
在这里每个时代都有历史的遗留,似乎可以听到白族祖先从蒙昧时代步步走向文明的足音。因此,也可以说:洱海是白族的摇篮。
以前的洱海风景优美,景色宜人,如同一位亭亭玉立的仙女。早晨,明媚的阳光撒在清澈的洱海上,使蔚蓝的海水变得波光粼粼,像撒满金子一样,闪烁着星星点点的光斑;中午,渔民们划着小船荡漾在洱海上捕鱼,船桨划破了静静的湖面,荡漾起一串串细小的波纹,就像一位仙女正在舞动着她婀娜的舞姿;晚上,皎洁的月光映在洱海上,洱海仿佛蒙上了一层层晶莹的纱。
[旁注]
汉武帝(公元前156年~公元前87年),刘彻,西汉的第七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诗人。汉武帝刘彻开拓汉朝最大版图,功业辉煌,而汉武盛世也是我国历史上的三大盛世之一。汉武帝刘彻具有超越历史的雄才大略,是一位战略和外交设计的奇才。这种天才使他能运筹帷幄而决胜于万里。
匈奴 是个历史悠久的北方游牧民族,祖居在欧亚大陆,他们披发左衽,由古北亚人种和原始印欧人种的混合。我国古籍中的匈奴是汉朝时称雄中原以北的强大游牧民族。匈奴在《史记》、《汉书》等留有些记载。
张骞(公元前164年~公元前114年),字子文,汉代卓越的探险家、旅行家与外交家,对丝绸之路的开拓有重大的贡献。开拓汉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并从西域诸国引进了汗血马、葡萄、苜蓿、石榴、胡麻等。
西南夷 是汉代对分布于云南、贵州、四川西南部和甘肃南部广大地区少数民族的总称。诸族经济发展不平衡,夜郎、靡莫、滇、邛都等部族定居,主要从事农耕;昆明从事游牧;其余各族或农或牧,与巴蜀有商业来往。
昆明族 秦汉时期,昆明族是洱海区域一个强盛的民族。秦汉时的昆明民族主要分布在洱海区域,滇池区域亦有记载,三国时滇东亦有记载,昆明的史迹遍及云南的大部分地区,但在这里仅涉及洱海区域,即昆明族的主要部分。
司马迁(公元前145年或公元前135年~公元前87年),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被后人尊为“史圣”,还被称为“历史之父”。他最大的贡献是创作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史记》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时期,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后来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冯时可(公元前1541年~公元前1621年),字元成,号文所。他出生于松江华亭,是隆庆五年的进士,他本是首辅张居正的门生,却不肯附和张居正的权势,因此并不受张居正的重用。他的一生淡泊名利,著述甚富,文学造诣颇高,是晚明文学“中兴五子”之一。
杨奇鲲(?~883年),鲲又念混、肱。白族,南唐著名诗人。曾任宰相。在唐中和三年,曾奉命赴成都,迎唐安化长公主嫁南诏王隆舜,被僖宗赐死。一生诗作甚多,后来仅存《游东洱河》、《岩嵌绿玉》两首。
《蛮书》 是几近失传的榜书的延续与创新的一种,是我国书法革命的成功标志之一。总共10卷,约成书于863年,所叙多数都是作者亲历,史料价值较高,为唐代云南地区历史、地理、民族最系统的记载。原书已佚于明代以后,清乾隆年间开四库馆修《四库全书》,后来《永乐大典》重录成书。
南诏王 南诏王姓蒙,始祖叫蒙舍龙。因“诏”是民族首领的称呼”,所以蒙舍诏位于最南面,故又称南诏。在古代越南,曾有南诏国是“赵武帝佗之后”的说法。按照南诏的习惯,父子相传,用连名制。
段思平(893年~944年),是大理国的缔造者。先世移居云南,融入白蛮,世代为南诏大臣。在南诏国时期段思平祖上在虽然是武将世家,威名显赫,但是到段思平出生时,家道中衰,已成为没落贵族。后因武艺超群,才干出众,被升为统辖一方的大将。937年,建立大理国,建元文德,定都大理。
龟 在古代与麒麟、凤凰和龙一起谓之四灵。麟为百兽之长,凤为百禽之长,龟为百介之长,龙为百鳞之长。龟称为玄武,生活在江河湖海,因而玄武就成了水神;乌龟长寿,玄武也成了长生不老的象征;最初的玄武在北方,所以玄武又成了北方神。
魏武帝(155年~220年),曹操,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担任东汉丞相,后为魏王。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也是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
新石器 经磨制磨光石斧及装柄方法工序而制成的,具一定形状和功用的石器。人类使用新石器,对于过去所用的打制的旧石器而言是一个进步。新石器一直使用到铜石并用时代及青铜器时代。有些地区直至18至19世纪仍在使用某些磨制石器。
青铜器 是由青铜,也就是红铜与锡的合金制成的器具,诞生于人类文明的青铜时代。因为青铜器在世界各地均有出现,所以是一种世界性文明的象征。最早的青铜器出现于5000年至6000年前的两河流域。我国青铜器制作精美,在世界享有极高的声誉和艺术价值,代表着我国在先秦时期高超的技术与文化。
[阅读链接]
传说洱海里有一条凶恶的大黑龙,丢失了一件珍贵的宝物,到处都找不到,一怒之下,把洱海的海尾堵了起来,洱海里的水不能流到外面去,一天天涨了起来。淹死了很多百姓,连黑龙桥也被大水漫了。
后来人们想了很多办法都没有治服大黑龙,后来出现了一个小黄龙,小黄龙治服大黑龙以后,人们为了纪念小黄龙,就给小黄龙盖了一座龙王庙,还在大理三塔寺旁边的绿桃村,修了一座龙母祠,并且把小黄龙奉为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