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案设计优美的各类汉瓦

与“秦砖”一样,“汉瓦”也并非专指汉朝的瓦当,而指的是秦汉时期所使用的瓦当。

在我国西周早期,建筑所用的瓦当是素面的,呈半圆形,称半规瓦,秦代的瓦当由半圆形发展为全圆形。秦瓦当的时代包括春秋、战国和统一六国后的秦朝,有半圆瓦当、大半圆瓦当和圆瓦当。

汉代瓦当是在秦代瓦当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是圆瓦当,根据瓦当纹饰的区分,基本上分为图像纹瓦当、图案纹瓦当和文字瓦当。瓦当的图案设计优美,字体行云流水,极富变化,有云头纹、几何形纹、饕餮纹、文字纹、动物纹等,为精致的艺术品。

半圆瓦当是最早的瓦当类型,主要见于战国及秦代,西汉初年也曾流行,但武帝以后逐渐减少,半圆瓦当大体分为6类:

一是素面半圆瓦当,盛行于春秋中晚期至战国早期,战国中晚期至秦代只有少量发现,在秦咸阳遗址的半圆形瓦当都是素面的。有的筒瓦内拍有大麻点纹,并留有明显的一层层泥条痕迹,瓦色青灰,瓦质坚硬厚重,是早期秦瓦当的典型特征。

二是绳纹半圆瓦当,就是在素面半圆瓦当的当面上有绳纹饰带,多与素面半圆瓦相伴出土,流行于春秋中晚期,沿用至战国早期。

在凤翔雍城豆腐村姚家岗春秋建筑遗址、马家庄春秋中晚期建筑遗址、凤翔瓦窑头都发现有绳纹半圆瓦当,早期简单的风格流露着瓦当童年时的纯真。

三是山云纹半圆瓦当,秦瓦当与燕国遗址发现的山云纹半圆瓦当很相似,区别在于秦瓦当上的云纹接于山形上,燕瓦当上的云纹多接边轮。这种秦瓦当多见于秦咸阳及渭河以南秦遗址中,如西安三桥镇就多有发现。

四是云纹半圆瓦当,这种瓦当的当面分两区,当心多饰网状纹。这种纹饰是秦统一后宫殿瓦当的主要图案。这种云纹带有明显的动物倾向,有些云纹做蝉状,有些云纹做蝴蝶状。

秦瓦当上的云纹工整精致,是汉朝云纹的样板,后世云纹瓦当都不及秦代瓦当精细。云是祥云,代表祥和之气。云纹瓦当表现了秦人渴望和平幸福的美好愿望。

五是植物纹半圆瓦当,植物纹中有叶纹、莲瓣纹和葵花纹。户县石井镇发现的瓦当、空心砖等秦代宫殿建筑构件中,其中有一块已残缺的秦代葵纹瓦当。

六是饕餮纹半圆瓦当,饕餮纹是半圆瓦当中最常见的纹饰之一。河北易县燕下都遗址发现了我国最大的饕餮纹半瓦当“燕国饕餐纹半瓦当”,燕下都是燕昭王时期修建的,是燕国通往齐、赵等国的咽喉,也是燕国南部的政治、经济、军事重镇。

“燕国饕餮纹半瓦当”的纹样借用了商周青铜器上的图形。饕餮是一种传说中的神兽,相传它“有首无身,食入未咽,害及己身”。因此,器物上出现的这种怪兽均只有头部形象,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

饕餮纹虽然是拼合组成的,但并不是随意拼凑的。古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各类动物身上发现了应有的特质,于是在塑造饕餮形象时便取羊或牛角代表尊贵,取牛耳代表善辩,取蛇身代表神秘,取鹰爪代表勇武。

饕餮纹有的有躯干和兽足;有的仅有兽面,兽面巨大而夸张,装饰性很强,称兽面纹。古人认为饕餮能通天地,能通生死,公正威猛,勇敢多智,能驱鬼避邪。

“燕国饕餮纹半瓦当”最大直径可达0.36米,瓦当上方有可以插“山字形”垂脊的凹槽,为饕餮纹瓦当中等级最高的瓦当,用于燕国宫殿建筑或者祭祀区建筑等重要的燕王室建筑物上。

瓦当中的大半圆瓦当又称遮朽,是为保护建筑物顶部的檩子特制的,制时在整瓦的下底横向沿瓦筒切去约1/4即可,直径一般为0.5米至0.7米。当面装饰着变形夔纹,呈山形构图。

这种大半圆瓦当安装在皇家宫殿两侧的檩头上,流行于秦代。这种瓦当非常大,不像一般瓦当用于椽头,而是用于檩头,既起装饰作用,又防檩子腐烂,因此称遮朽。

秦始皇陵北面2号建筑基遗址发现的大半圆形夔纹瓦当这件瓦当是发现的秦代瓦当中的最大者,被称为“夔纹瓦当王”。

夔又称夔牛,是传说中的一只怪兽,外形似龙,声音如雷,仅有一足。古人认为夔能辟邪。

这座建筑遗址是秦始皇陵的便殿,四组房子分布在东西向的一条直线上。遗址中的建筑材料做工十分考究,质量皆为上乘,除夔纹大半圆瓦当之外,还有云纹瓦当、几何纹半圆瓦当。

这个大半圆形瓦当饰以粗绳纹,有麻点纹,夔纹遒劲,刀法简练,夔纹身躯屈曲盘折,极度夸张,线条有力,突出了立体感。夔纹反复盘曲,除了形成自身的曲线美以外,同时使纹样间的空隙部位形成美丽多样的空间。

这种纹饰完全承袭商周青铜器纹饰的传统作风。整个图案给人以美的享受,是我国古代陶雕中出类拔萃的作品。

辽宁绥中石碑地南接山海关,是秦始皇东巡时的行宫所在地。石碑地遗址发现的大瓦当,泥质灰陶,模制。

该大半圆瓦当当面呈大半圆形,边轮出凸。当面饰高浮雕夔纹,夔龙已简化,错曲盘绕,两相对称,状如山峦。筒瓦顶面拍印细绳纹,内面无纹饰。

这块夔纹大瓦当是秦始皇宫殿特用的建筑构件。秦始皇好大喜功,修建了许多离宫别馆,有“关内三百,关外四百”之说。著名的阿房宫和咸阳宫代表了秦代建筑的最高水平,规模宏大,雄伟壮观。

作为秦始皇自己未来居住的陵园,其建筑当然不可能逊于生前居住的宫殿。瓦当在古代建筑中是非常重要的建筑构件,是和整个建筑成正比的,由“夔纹瓦当王”之大便可以推知秦始皇陵的建筑之大了。

半圆瓦当和大半圆瓦当流行于战国至汉初,汉中期以来已经很少用于建筑,与之相反,圆瓦当则在汉代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并且成为瓦当的主流。

其中图像纹瓦当是最重要的类型之一,从战国时期开始出现,汉代以后发展成为建筑中最庞大的一种瓦当类型。

秦代瓦当纹饰有动物纹、植物纹和云纹3种。动物纹早期为单一动物,如奔鹿、对鸟、獾、豹等。中期为对称的扇面状图案,每个扇面有双鹿、对鸟和昆虫等。

植物纹有树叶、葵瓣、莲瓣等,有的外圈饰有6个卷曲纹,有的内圈缩小,形饰花蒂纹,外圈用尖叶纹和卷云纹相间组成变形葵纹。

秦统一前后的瓦当,主要饰以云纹,在边轮范围内以弦纹隔成两圈,以直线将内外圆面分为4个扇面,填以云纹,内圈饰以方格纹、网纹、点纹、四叶纹和树叶纹等。

单体动物纹瓦当主要流行于战国前期秦都城雍城遗地。一般边轮较窄且不甚规整,当面没有弦纹,瓦呈青灰色,十分坚硬,瓦筒拍细绳纹。动物纹样包括鹿、虎、罐、蟾蜍、豹等。

凤鸟纹瓦当数量较多,种类丰富,形态有相同之处,基本为由颈,长翅、长冠、长尾分叉且上翘,长翅振起呈奔走或飞翔状,动感强烈。

但它们又不完全相同,在身体的肥瘦,冠、尾、翅的艺术表现手法等方面表现出一定差异。当面均为圆形。

还有的瓦当以一种动物纹为主,辅以其他动物或植物纹。如“虎燕纹”瓦当表现虎、燕相逐的场面,再现了猛虎快速奔跑时突然回首的瞬间,虎口圆张,眼见一心追逐它戏耍的飞燕即要丧生虎口。

虎威猛狰狞,燕轻捷灵敏,大小形成鲜明的对比。虎爪的锋利,虎头及脚部肌肉的发达,透露着森林之王的威势与敏捷。相形之下,飞燕的轻盈又显得那样无助,饿虎扑食的紧张气氛被渲染得让人透不过气来。

又如“猎人斗兽纹瓦当”,画面中有一只怪兽,近似龙,头部有双角,后爪腾空跃起。原本庞大威猛的怪兽似在哀叫,小小的猎人自信地手持长矛直刺怪兽的心脏,场面惊险,形象简练,怪兽的庞大与人物的弱小形成强烈的对比,表现了游猎出身的秦人无往不胜的英雄气概和秦人对自然的征服力。

另外还有多个同种动物纹构成的瓦当,如双獾瓦当、四鹿瓦当等。“双獾纹瓦当”,当面圆形,面上饰有两只獾纹,交颈站立,尾巴卷起,嘴巴大张,利爪很有力感。双獾交颈,嬉戏欢鸣,体现了同类动物之间的亲情或友情。

秦代以动物画像瓦当为多,如鹿纹、四兽、夔凤、豹、鱼等。这些瓦当的内容反映了秦人祈福求祥的心理,以谐音的手法寓意吉祥,如獾寓“欢”意,鹿寓“禄”意,鱼寓“余”意等,这为后代吉祥图案的流行开了先河。

秦早期动物纹瓦当当面均无界格。秦中晚期后的瓦当渐渐分区了。

植物纹瓦当当面饰花叶纹,以秦故都雍城和西安三桥阿房宫遗址的莲花纹瓦当最著名。“莲花纹瓦当”直径0.162米,莲花蓬勃绽放,生机一片,筒瓦上印有“左宫”两字。

左宫是“左宫水”的省文,宫水是秦时中央督烧砖瓦的一个专门机构。瓦当上印上这一文字,说明此瓦为左宫水主持烧制,以示负责。宫字类砖瓦陶文大量见于秦始皇陵和阿房宫遗址,而有印章的瓦当比较少,这是秦瓦当的一种特色。

植物纹瓦当的出现略晚于动物纹瓦当,约出现于战国中晚期,主要有花叶纹,在秦故都雍城、芷阳、咸阳等遗址均有发现。

凤翔豆腐村遗址的莲花纹瓦当,是在中心圆四周有五朵花瓣,在花瓣的空间各有一只三角形的装饰物,构图丰满华美。

西安洪庆堡发现的四叶纹瓦当,其画面为四界格分区,每区有一只向外伸展的叶子,叶脉清晰。临道正阳遗址出土的花苞纹瓦当,双栏十字分区,每区有伸展的花朵,含苞待放,简洁明快。

这种图案与战国时期的四叶纹铜镜相似,是战国时期,除了秦国之外的齐、楚、燕、韩、赵、魏六国装饰图案相互影响的明证。

葵纹图案瓦当装饰性强,品种繁多,成为秦瓦当的大宗。战国初期,葵纹瓦当出现并很快流行起来。在雍城、栎阳、咸阳等地都有大量被发现,成为关中地区最具特色的图案瓦当。

葵纹瓦当早期饰以辐射纹,并在辐射纹周围加以卷曲的水波纹或“S”纹,以单线为主。中期发展为双线,葵瓣较为粗壮,中心圆和外周的区别较大,中心圆像绳纹,葵瓣的弯曲度较大,葵瓣切入中心圆,浑然一体。

这些葵纹瓦当华丽美观,富有韵律感。后期逐渐向云纹瓦当过渡,西汉初年被云纹取代。

云纹瓦当是秦图案瓦当的主题,是从战国以来的葵纹演化而来的。从众多的战国至秦的葵纹瓦当中可以看到这一演变过程,葵纹逐渐演化为羊角形云纹、蘑菇形云纹,最终发展成云朵纹。

瓦当纹饰同其他装饰艺术一样,由繁至简,从写实至写意,由具体至抽象。云纹在其发展演变过程中吸取了自然界的云朵、花枝、羊角、蘑菇等因素,逐渐形成了较为抽象的卷云纹图案。

秦云纹瓦当的样式极为丰富,变化多种多样,以蘑菇形云纹居多,羊角形云纹次之。秦故都雍城、栎阳和秦都咸阳3处遗址最多。如战国晚期的秦“云纹瓦当”、“羊角形云纹瓦当”和“蘑菇形云纹瓦当”。

云纹图案一般当心有圆突、网格、十字、四叶等,当面有4个分区。云朵有单线、双线两种。形状有羊角形、蘑菇形、几何形、卷云形。构图采取中心辐射、等量对称、四周均衡的原则。舒展流畅,华丽美观,富于变化。

由于云纹具有光亮、明快的特点,像一朵朵绩绕的祥云飘在房檐上,更衬托出宫殿高耸入云的非凡气势。

秦汉时期人们渴望求仙升天,祥云钦绕于建筑之上,使人有登上瑶台为仙,步人琼阁成神之感,因此云纹成为秦瓦当装饰的主流图案。

汉代瓦当风格古拙朴质,但古拙而不呆板,朴质而不简陋,装饰意趣极浓。云纹瓦当也是西汉瓦当中数量最大的一类。西汉初年至汉武帝时,仍沿袭秦代的蘑菇纹、羊角纹。汉武帝以后,西汉中晚期至东汉,绝大多数瓦当用的都是云纹。

汉代云纹瓦当花纹特征是,当面中心多为圆钮,或饰以三角、菱形、分格形网纹、乳钉纹、叶纹、花瓣纹等。云纹占据当面中央大面积的主要部位,花纹变化十分复杂多样。据主纹云纹的主要变化,大致分为卷云纹瓦当、羊角形云纹瓦当等类别。

卷云纹瓦当,一般在圆当面上作四等分,各饰一卷曲云头纹样。变化较多,有的四面对称,中间以直线相隔,形成曲线和直线的对比;有的作同向旋转形。这样图纹的瓦当富有韵律美感。

咸阳渭陵陵园土阙内发现的一件卷云纹瓦当,直径0.18米,边轮较宽,当心为一圆钮,钮外有两周旋纹,旋纹间有一圈小连珠纹。外区以4组双线划分为4格,每格饰一组卷云纹,外区边缘又施一周网纹。具有显著的汉代云纹瓦当特色。

华阴华仓遗址的一件羊角形云纹瓦当直径0.14米,边轮残损较多,当面中为一圆钮,钮外施一周弦纹。外区以44道短线划分为4格,以界格线为中轴饰4组对称的羊角形云纹,外区边缘还施一周绳索纹。

图案纹是对现实生活中具体形象的高度提炼和抽象,是国画艺术的最高阶段。它运用几何线条简略地勾勒,是线的艺术。而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的对象被简化变形,其本来的含义已被逐渐忘却,而线条本身却在不断产生新的内涵。

图案纹又可分为生活图案纹和纯粹的图案纹,前者以图案的形式表现生活的某些内容,如树木纹,树枝笔直,成双成对,平行对称。云纹,或钩状,或单尾,双尾,或连干树枝,置于空间,都是自然中少见的。

此外还有箭杆弯曲或穿云的箭纹、山形纹及一些变形的动物纹等,还可以看出其本来具体形象的痕迹。纯粹的图案则完全脱离其具体直观形象,而不能直接看出所依据的来源形象。

汉代时,动物纹瓦当越来越少,最常见的是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瓦当”,多见于汉长安城遗址宫殿等建筑。分置于殿阁东、西、南、北不同方位上。

“四神”在我国古代最初分别代表天上东、西、南、北4个方位的星宿,战国时期已经有了关于“四神”的记载。汉代时更深信“四神”与天地万物、阴阳五德关系密切,有护佑四方的神力,因此用其驱邪镇宅,保佑社稷长存,江山永固。

“四神”瓦当堪称图像瓦当的代表。“四神”中青龙能呼风唤雨,象征东方、左方、春天,为四神之首;白虎象征西方、右方、秋天;朱雀是理想中的吉鸟,象征南方、下方、夏天;玄武是用龟和蛇组合而成的,象征北方、上方、冬天。

“四神”也是4种颜色的象征,即蓝、白、红、黑。瓦当“四神”图案都有一个明显的中心,因其突起似乳,圆尖似钉,故称乳钉。它与边栏形成呼应,给人以庄重的美感。围绕这个中心把纹样安排得稳定充盈。

四神瓦当十分注意细部的刻画,如龙的鳞甲、朱雀的羽毛、玄武的龟纹等都十分清楚。

“青龙纹瓦当”,直径0.19米左右。当面饰一龙,头有双角,颚下有髯,细颈短足,满身鳞甲,长尾翘起,双翼上扬,矫健如飞。

《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八年,萧丞相作未央宫,里东阙、北阙。”注引《关中记》称:“东有苍龙阙,北有玄武阙。”或谓“瓦图龙纹,当是苍龙阙瓦。”由此推测,这种瓦应为汉宫内东向殿阁所用。

“白虎纹瓦当”,直径0.18米左右,当面为一虎纹,虎体态雄健,巨口大张,引颈翘尾做奔驰状。《淮南子》写道:“西方金地,其兽为白虎。”那么这种瓦应为汉宫内西向殿阁所用。

“朱雀纹瓦当”,直径0.18米左右,当面为一鸟性动物,其状为凤头、鹰喙、鸾颈、鱼尾、头上有冠,羽毛散张,振翅欲飞,习称为朱雀。说明这种瓦应为汉宫内南向殿阁所用。

“玄武纹瓦当”,直径0.185米左右。正中为一龟蛇,龟匍匐爬行。蛇卷曲蟠绕于龟体之上。亦有纹饰作一龟二蛇的。有人认为:“瓦图龟蛇纹,当是未央宫北阙之瓦”。证明这种瓦应为汉宫内北向宫殿所用。

四神瓦当有多种样式,雍容典雅,制作精致,艺术水准极高。后世被广泛用于装饰图案中,堪称瓦当家族中的瑰宝。

除“四神”作品外,汉代图像纹瓦当的代表作品还有“蟾蜍玉兔瓦当”和“豹纹瓦当”等。

“蟾蜍玉兔瓦当”直径0.18米,边轮主齿轮状。当面主纹是蟾蜍和玉兔,蟾蜍圆目鼓腹,身后有短尾,四肢屈张做跳跃状,玉兔鼓目长耳翘尾,做腾空奔跃状,周围衬以蔓草纹,盖取一于民间传说月宫里的蟾蜍、玉兔形象。

“豹纹瓦当”直径0.16米,边沿略残,豹体随外圆自然回首,呈弓形,张口,身上有圆斑点,显示了豹的特征。

这些图像纹饰,运用线与面的有机结合,以写实的手法多方面逼真地摹写社会生活和自然景物,并时有突破,捕捉人类瞬息的灵感,去大胆的表现幻想中的物象。通过人类的艺术夸张和想象而创作的神话图像,有更高的艺术境界。

瓦当反映了古代的社会生活和人们的思想意识,可弥补历史文献之不足。秦瓦当的动植物图案是秦民游牧生活的反映,而云纹表示祥云线绕,反映了秦民祈福降灵的心态。

[旁注]

绳纹 我国古代陶器的装饰纹样之一。一种比较原始的纹饰,有粗绳纹和细绳纹两种,有纵、横,斜并有分段、错乱,交叉,平行等多种形式。是我国古代陶器最常见的纹饰。

莲瓣纹 我国古代陶瓷最为流行的花纹装饰,始于春秋,盛于南北朝至宋,流行于整个封建时代。春秋战国多用立体莲瓣作壶盖上的装饰。魏晋至隋代,莲瓣纹常用堆塑手法装饰在器物腹部,有的分几层装饰在器物的颈、腹、足各个部位,使器物显得繁缛华丽。也有用刻画和模印手法制作的。唐宋时,刻画和模印是莲瓣纹装饰的主要手法。

夔纹 我国古代图案,表现的是传说中的一种近似龙的动物夔,主要形态近似蛇,多为一角、一足、口张开、尾上卷。有的夔纹已发展为几何图形。常用于簋、卣、觚、彝和尊等器皿的足、口的边上和腰部作装饰。盛行于商和西周前期。在当时的玉器上,亦常见雕琢有夔纹。

离宫 是指我国古代在国都之外为皇帝修建的永久性居住的宫殿,皇帝一般固定的时间都要去居住。也泛指皇帝出巡时的住所。我国有史以来最大的离宫是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离宫有时也指太子居住的宫室。

四兽 我国古人以龙、虎、凤、龟四兽为动物之首,阴阳家则附会成天上苍龙、白虎、朱鸟、玄武四星宿。东方属木,其星对应苍龙;西方属金,其星对应白虎;南方属火,其星对应朱鸟;北方属水,其星对应玄武。说天有四星的精华,降生在地下成为四兽之体。有血的动物,以四兽为长,四兽含五行之气最盛。

阿房宫 遗址位于我国陕西省西安市三桥镇南,其范围东至皂河西岸,西至长安县纪阳寨,南至和平村、东凹里,北至车张村,总面积11平方千米,史载秦惠文王时在此建离宫,宫未成而亡。秦始皇自公元前212年再次修建阿房宫,秦二世从公元前209年继续修建。秦末项羽入关,付之一炬,化为灰烬。

国画 在古代无确定名称,一般称之为丹青,主要指的是画在绢、宣纸、帛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国画起源古代,象形字,奠基础;文与画在当初无歧义,本是一个意思。我国素有书画同源之说,有人认为伏羲画卦、仓颉造字,是为书画之先河。文字与画图初无歧义之分。

玉兔 原义是指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月宫里的兔子,后来也用来指月亮如“玉兔东升”。传说中月宫里有一只白色的玉兔,她就是嫦娥的化身。因嫦娥奔月后,触犯玉帝的旨意,于是将嫦娥变成玉兔,每到月圆时,就要在月宫里为天神捣药以示惩罚。

萧丞相(公元前257年~公元前193年),即萧何,江苏丰县人,早年任秦沛县狱吏,秦末辅佐刘邦起义。楚汉战争时,他留守关中,使关中成为汉军的巩固后方,不断地输送士卒粮饷支援作战,对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代起了重要作用。

[阅读链接]

关于秦汉瓦当中葵纹瓦当的源头,说法不一。传统的观点认为源于葵花,也有人认为是植物叶尖和动物尾部的结合体,还有人认为是从辐射纹、旋云纹演变来的。葵纹图案像水涡,可能象征流水。秦人主水徳,秦代以水纹装饰瓦当应与此有关。

有人根据辐射纹极像太阳的光芒,秦“双凤朝阳纹瓦当”中的太阳酷似葵纹图案,认为葵纹应与太阳和火有关。

上述说法均有一定道理。装饰图案是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模拟,间接地折射人们的思想意识,成为一种有意义的形式,其最终目的是为了美化建筑,反映人们的心理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