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时期山水盆景的兴起

唐宋时期,在士大夫中间追求隐逸的风气日盛,他们发扬了老庄思想,以山林为乐土,以隐居为清高,将理想的生活与山林之秀美结合起来。于是山水盆景渐渐由宫廷传入了民间,并得到了极大的发扬。

晋朝南渡之后,江南经济得到较大发展,贵族们大量建筑园林别墅,过着游山玩水的清闲生活。当时盛行的玄学引导士大夫从自然山水中寻求人生的哲理与趣味,这种风气促进了我国山水诗和山水画的形成与发展,进而也促进了盆景艺术的发展,盆景艺术开始向诗情画意的自然山水方向飞跃。

山水盆景是我国盆景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自然界的山石水景为基调,伴以我国山水画的精髓,形成千奇百怪的艺术立体景观。

东汉至隋朝时期,盆栽是采用“掇山理木”的技术方法,人工山水园应运而生,讲求意境表现。

唐代出现了写意山水园和山水画,这时,文人、士大夫也以制作盆景为乐。冯贽《记事珠》中云:“王维以黄瓷斗贮兰蕙,养以绮石,累年弥盛。”说明盆栽者应用山水画理将山石与植物组派的盆景相互结合而兴起。

唐代虽然还没有出现“盆景”一词,但从文献记载中可以看出,唐代的树木盆景制作技艺已十分成熟。

如李贺《五粒小颂歌》:

蛇子蛇孙鳞婉婉,新香几粒洪崖饭。

绿波绿叶浓满光,细束龙髯铰刀剪。

主人壁上铺州图,主人堂前多俗儒。

月明白露秋泪滴,石笋溪云肯寄书。

这首诗对松树盆景进行了描写。小松看上去“蛇子蛇孙鳞碗碗”,是描写其枝干弯曲的模样,说明当时在盆景整形中已运用了“枝无寸直”的画理。

诗中说其枝条紧凑,叶片簇簇好像一粒粒香米,即“新香几粒洪崖饭”;而且养护技术高超,使得叶色浓绿碧翠生机盎然,“绿波绿叶浓满光”,看上去叫人十分喜爱。

“细束龙髯铰刀剪”,说的是攀扎和修剪技术。小松盆景已达到了雅俗共赏的艺术境界,“主人堂前多俗儒”。弯弯枝条的曲线最能引起观赏者的丰富的想象,所以在明月的夜晚面对此树时,游子抬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想起了家乡的石笋、溪云,不由得流下眼泪,希望寄书故里,“月明白露秋泪滴,石笋溪云肯寄书”。

这表明盆景已具备了意境美,达到了使欣赏者情景交融、浮想联翩的艺术境界。

陕西乾陵的唐章怀太子李贤之墓角道东壁上生动地绘有“侍女一,圆脸、朱唇、戴噗头、穿长袖袍、窄裤腿、尖头鞋、束腰带。双手托一盆景、中有假山和小树”。

该画面中的盆景应属于树石盆景或水旱盆景类型。这是最早的关于盆景的图画。

唐代的山水盆景趋于成熟。阎立本绘制的《职贡图》,画中有以山水盆景为贡品进贡的形象。左边一人双手捧一体量较小的“三峰式”山水盆景,右边一人用右肩扛着一体量较大的“三峰式”山水盆景,盆内山石玲珑剔透、奇形怪状,其造型非常符合“瘦、漏、透、皱”的赏石标准,如果再种植上植物,就是一盆真正的山水盆景了。

另外,在盛唐墓中发现的一只唐三彩砚,砚池底部如平坦的浅盆,前半是水池,后半群峰环立,山上云雾缭绕,树木繁茂,尚有小鸟站立。

这一山水盆景式三彩陶砚实为山水盆景造型与砚台二者完美结合的工艺品,它是从汉代山形陶砚发展而来的,但从山峰气势、布局、内容来看,比汉代陶砚艺术水平高多了。

除此之外,唐代文献中有许多关于假山、山池、盆池、小滩、小潭、厅池、叠石、累土山等方面的描述和记载。这些文献虽未明显提出“山水盆景”的字样,但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的人们在居室内来制作和欣赏山水景观已蔚然成风。

这些山水景观,大的可在厅前屋后、院落之间,蓄一池清水、置几块山石,小的就可摆在盆内,与后世的盆景没有区别了。

如杜甫《假山》中描写的山水景观仅一尺左右,应是一种盆景无疑:

一篑功盈尺,三峰意出群。

望中疑在野,幽处欲出云。

慈竹春荫复,香炉晓势分。

惟南将献寿,佳气日氤氲。

同时,唐代的赏石文化也达到高潮。据史料记载,唐苏州刺史白居易就以玩石为癖,那是早期的山水盆景。

有许多关于奇石的诗赋。如:白居易的《太湖石》、《问支琴石》、《双石》;李德裕的《奇石》、《题罗浮石》、《似鹿石》、《海上石笋》、《泰山石》等。

白居易的《太湖石》中说:

烟萃三秋色,波涛万古痕。

削成青玉片,截断碧云天。

风气通岩穴,苔文护洞门。

三峰具体小,应是华山孙。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盛世,在文化艺术方面,如诗歌、绘画、雕塑、旅游等,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当然,盆景艺术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形式多样、题材丰富、景中寓情、情景交融、诗情画意等方面。

我国盆景发展到唐代,树木盆景的制作技艺已十分成熟,山水盆景也基本成熟,并出现了树石盆景的形式,因此,唐代是我国盆景发展的一个成熟和昌盛的阶段。

宋代盆景是唐代盆景的继续,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发展,主要是将宋代绘画理论更多地应用于盆景之中,使盆景艺术有所提高。宋代,不论宫廷民间,以奇树怪石为观玩品已蔚然成风。

宋人绘画《十八学士图》四轴中,有两轴绘有苍劲古松、老干虬枝、悬根出土的盆桩。从中可以看出宋代盆景制作技艺之高超。

这时,苏州诗人范成大制作的山水盆景已非常有名;苏州人朱冲、朱勔父子已建造了绿水园和金谷园,陈列着许多山水和树桩盆景。

扬州瘦西湖陈列有宋代花石纲的遗物,它是由钟乳石制作而成的一盆山水盆景,看上去山峦起伏、溪壑渊深,为世上罕见。

于是,在宋代我国盆景艺术已分流分派,山水与树木盆景各成体系。杜绾在《云林石谱》中记载山石多达116种,对山石的色泽、形态、产地、质地作了详细的描述,可见当时对山水盆景的研究已达到很高的境界。

唐宋时期,由盆栽艺术加工而成的盆景与山水画互为影响,而且诗人王维、杜甫、白居易、苏轼、王十朋、陆游等有咏山石的诗篇及《宣和石谱》、《渔阳石谱》、《梦梁录》等专著的相继问世,也进一步繁荣和发展了盆景艺术。

宋人王十朋在《岩松记》里描绘松树盆景十分详尽:

友人有以岩松至梅溪者,异质丛生,根衔拳石茂焉,非枯森焉,非乔柏叶,松身气象耸焉,藏参天覆地之意于盈握间,亦草木之英奇者。余颇爱之,植以瓦盘,置之小室。……

宋人赵希鹄在《洞天清录》怪石辨中说:“石小而起峰。崖岫耸秀,嵚嵌之状,可登几案观玩,亦奇物也”。

宋代还有许多描写山水盆景的诗词。如苏轼的《双石》:

梦时良是觉时非,汲水埋盆故自痴。

但见玉峰横太白,便从鸟道绝峨嵋。

秋风与作烟云意,晓日令涵草木姿。

一点空明是何处,老人真欲住仇池。

苏东坡不仅亲自制作盆景,并对入画的盆景加以吟咏:

我持此石归,袖中有东海。

置之盆盎中,日与山海对。

试观烟云三峰外,都在灵仙一掌间。

五岭莫愁千嶂外,九华今在一壶中。

陆游在《菖蒲》诗中对山水盆景也作了细致描述和赞美:

雁山菖蒲昆山石,陈叟持来慰幽寂。

寸根蹙密九节瘦,一拳突兀千金直。

清泉碧缶相发挥,高僧野人动颜色。

盆山苍然日在眼,此物一来俱扫迹。

根盘叶茂看愈好,向来恨不相从早。

所嗟我亦饱风霜,养气无功日衰槁。

同时,宋代有了对盆景的题名之举。如田园诗人范成大爱玩英德石、灵璧石和太湖石,并在奇石上题“天柱峰”、“小峨眉”、“烟江叠嶂”等名称。

而且,到了宋代,这时的赏石标准更为明确,对石品研究取得了新的突破。比如人称“米颠”的大书画家米芾,爱石成癖,他论石有透、漏、瘦、皱之说。这也促使山水盆景的制作技艺较唐代有了显著提高。

[旁注]

王维 字摩诘,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李贺 字长吉,唐代著名诗人,世称李长吉、鬼才等,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一生愁苦多病,仅做过3年从九品微官奉礼郎,因病27岁卒。李贺是中唐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重要人物。由于过早夭折而被称为“诗鬼”。

乾陵 位于陕西咸阳市乾县城北的梁山上,是我国乃至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一座两朝帝王、一对夫妻皇帝合葬陵。里面埋葬着唐王朝第三位皇帝高宗李治和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

杜甫 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我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并与李白合称“李杜”。

范成大 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南宋诗人。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苏轼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陆游 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信念始终不渝。创作诗歌很多,今存9000多首,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风格雄浑豪放;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

米芾 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天资高迈、人物萧散,好洁成癖。被服效唐人,多蓄奇石,世号米颠。书画自成一家,能画枯木竹石,时出新意,又能画山水,创为水墨云山墨戏,烟云掩映,平淡天真。善诗,工书法,精鉴别。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宋四家之一。

唐三彩 是一种盛行于唐代的陶器,以黄、褐、绿为基本釉色,因盛行于我国唐代,所以人们习惯地称为“唐三彩”。它吸取了我国国画、雕塑等工艺美术的特点,采用堆贴、刻画等形式的装饰图案,线条粗犷有力。它以造型生动逼真、色泽艳丽和富有生活气息而著称。古人多用于殉葬。

《十八学士图》 唐太宗李世民为秦王时,于宫城西开文学馆,收聘四方贤才,以杜如晦、房玄龄为首的18人并为学士。分为三番,每日6人值宿,讨论文献,商略古今,号为十八学士。并命阎立本画像,褚亮作赞,题十八人名号、籍贯,藏之书府,时人倾慕,谓之登瀛洲。

[阅读链接]

宋代赵希鸽的《洞天清录·怪石辩》,曾对山水盆景的制作方法有较详细的记述:“怪石小而起峰,多有岩岫耸秀,镶嵌之状。可登几案观玩,亦奇物也;色润者固甚可爱玩,枯燥者不足贵也。道州石办起峰可爱,川石奇耸;高大可喜,然人力雕刻后,置急水中舂撞之,纳之花栏中,或用烟熏,或染之色,亦能微黑有光,宜作假山。”

而大诗人黄庭坚也在他的《云溪石》中,对盆景进行了细致的描述:

造物成形妙画工,地形咫尺远连空。

蛟龙出没三万顷,云雨纵横十二峰。

清座使人无俗气,闲来当暑起凉风。

诸山落木萧萧夜,醉梦江湖一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