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鄂尔多斯的圣地

据说,成吉思汗曾率领军队路过鄂尔多斯。鄂尔多斯是一块风水宝地,水草丰美,花鹿出没,成吉思汗十分高兴,被美丽的自然景色所陶醉,失手将马鞍掉在了地上。

部下正要拾起马鞍时,被成吉思汗制止了,他自言自语地说鄂尔多斯是:

梅花鹿儿栖身之所,戴胜鸟儿育雏之乡,衰落王朝振兴之地,白发老翁享乐之邦。

然后,成吉思汗对部下们嘱咐说:“等我死后,把我葬在这里。”

成吉思汗去世后,当运送他灵柩的灵车行至鄂尔多斯时,车轮突然陷进沼泽地里,即使套上了很多牛马也拽不出来。

这时,护送灵车的将领突然回想起成吉思汗曾经说过的话,于是把成吉思汗的毡包、身穿的衫子和一只袜子安放在了鄂尔多斯,并进行供奉。这也就是后来的成吉思汗陵。

成吉思汗陵的陵园占地面积55000多平方米,主体建筑由三座蒙古式的大殿和与之相连的廊房组成,建筑雄伟,整个陵园的造型犹如展翅欲飞的雄鹰,具有浓厚的蒙古民族风格。

陵园一共分为正殿、寝宫、东殿、西殿、东廊、西廊6个部分。其中,正殿、东殿和西殿是由3个蒙古包式的宫殿一字排开构成。

3个殿之间有走廊连接,在3个蒙古包式宫殿的圆顶上,有熠熠闪光的金黄色琉璃瓦和用蓝色琉璃瓦砌成的云头花,这是蒙古民族所崇尚的颜色和图案。

中间的正殿高达26米,平面呈八角形,重檐蒙古包式穹庐顶,上覆黄色琉璃瓦,房檐则为蓝色琉璃瓦;东西两殿为不等边八角形单檐蒙古包式穹庐顶,也用黄色琉璃瓦覆盖着,高23米。

正殿正中摆放成吉思汗的雕像,高5米,身着盔甲战袍,腰佩宝剑,相貌英武,端坐在大殿中央。塑像背后的弧形背景是“四大汗国”的疆域图,标示着700多年前成吉思汗统率大军南进中原,西进中亚和欧洲的显赫战绩。

在正殿通连东西两个侧殿的走廊里,绘有壁画。西走廊描绘的是成吉思汗一生之中的重大事件,东走廊描绘的是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的事迹。

壁画还表现了后来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统一了我国,定都北京,在1271年时正式改国号为元,并追封成吉思汗为元太祖的盛况。

正殿的后半部分就是后殿,也就是寝宫,寝宫内安放着4个用黄缎罩着的灵包,包内分别供奉着成吉思汗和他的三位夫人的灵枢。灵包的前面摆着一个大供台,台上放置着香炉和酥油灯,还有成吉思汗生前用过的马鞍等珍贵文物。

东殿安放着成吉思汗的第四个儿子拖雷及其夫人的灵柩,西殿供奉着象征着九员大将的九面旗帜和“苏勒定”。

苏勒定是古代军旗上的铁矛头,在成吉思汗统一蒙古时,曾用苏勒定指挥过千军万马。传说在成吉思汗过世后,他的灵魂就附在苏勒定上。

在成吉思汗陵的东南角,有金顶大帐、选汗高台、草原市场、文物陈列馆、射击场、赛马场、蒙古摔跤场等设施。

其中,金顶大帐高13米,直径18米,是一座蒙古包式的行宫。选汗高台高8米,是历史上牧民推选可汗时的建筑。

蒙古民族祭奠成吉思汗的习俗,最早始于1225年,到了1260年,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正式颁发圣旨,规定了祭奠成吉思汗先祖的各种祭礼,祭奠礼仪才逐渐完善。

祭礼一般分平日祭、月祭和季祭,都有固定的日期。祭品要供奉烤全羊、圣酒和各种奶食品,并举行隆重的祭奠仪式。

春祭的日期是每年的农历三月二十一,在祭祀规模中是最大、最隆重的。春祭的时候,各盟旗都要派代表或个人前往成吉思汗陵进行奉祭。

在祭祀的时候,牧民们会身穿蒙古族节日服装,从四面八方来到陵园,向成吉思汗的塑像敬献美酒、鲜奶和哈达。

成吉思汗陵丛林茂密,芳草萋萋,鸟语花香,在宁静和谐的大草地中,成吉思汗陵以独具风格的相互连通的蒙古包大殿,标示着中华民族史上威震天下的帝王成吉思汗的长眠地。

[旁注]

毡包 也叫穹庐或毡帐,是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居住的篷帐。毡包是蒙古包的前身,一般为圆形,一般用条木结成网壁与伞形顶,在最上面盖上毛毡,再用绳索勒住。毡包的顶中央有圆形天窗,拆装方便,适合游牧时居住。

忽必烈(1215年~1294年),蒙古族,我国古代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幅员辽阔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元朝的创建者,他在位期间,建立行省制,加强中央集权,使得社会经济逐渐恢复和发展。忽必烈在位35年,谥号圣德神功文武皇帝,庙号世祖。

酥油灯 用酥油来当原料点燃的灯。酥油是一种类似于黄油的乳制品,是我国藏族食品中的精华。酥油是从牛奶、羊奶中提炼出的脂肪,色泽鲜黄,味道香甜,口感极佳。酥油灯燃烧时火光持久,散发清淡的天然奶油香味。

蒙古摔跤 也叫搏克,我国蒙古族的传统体育活动,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比赛时,参赛者要身穿铜钉牛皮的坎肩“昭达格”,头上要缠红、黄、蓝三色头巾,脚穿蒙古花皮靴,腰扎花皮带,下身穿套裤,脖子上要挂五彩飘带。

哈达 我国蒙古人民和藏族人民表示敬意和祝贺用的长条丝巾或纱巾,类似于古代的礼帛。哈达多为白色,蓝色,也有黄色。此外,还有五彩哈达,颜色为蓝、白、黄、绿、红。相传五彩哈达是菩萨的服装,是最珍贵的礼物。

[阅读链接]

传说成吉思汗下葬时,为保密起见,曾经以上万匹战马在下葬处踏实土地。为了日后能够找到墓地,人们在成吉思汗的下葬处当着一峰母骆驼的面,杀死了其亲生的一峰小骆驼,将鲜血洒于墓地之上。

等到祭祀成吉思汗时,就牵着那峰母骆驼前往寻找。母骆驼会因想起被杀的小骆驼而在墓地哀鸣,祭祀者就在母骆驼哀鸣处进行隆重的祭奠。

可是,在那峰母骆驼死后,就再也没人能够找到成吉思汗的真正墓葬了,只能以衣冠冢纪念他。

据说成吉思汗去世时,有人拿白色公驼的顶鬃放在成吉思汗的嘴上和鼻子上,让灵魂附着在那团白色驼毛上,处理掉遗体,而把这团驼毛保存在衣冠冢里。后来有人打开过银棺,发现里面确实有一团驼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