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有千秋的北宋皇陵
宋太祖的永昌陵是地面遗迹保存较好的一座宋陵。永昌陵陵台底边长48至55米,高14.8米。陵园东西231.6米、南北235米四面中央各辟一门。门址宽约18米,四门外各置一对石狮。
陵园南门与乳台间距142.5米,乳台与鹊台相距155米。二乳台东西间距50米,二鹊台东西间距54米。陵园南门与乳台间是神道,神道东西间距45米,对称列置各种石象生,由南向北依次是华表、石象及驯象人、瑞禽、角端各1对,石马及控马官、石虎、石羊各2对,“藩使”3对,文、武臣4对。陵园四门外有石狮,南门石狮北有武士,南门内陵台前有宫人。
华表高5.8米,宽1米,下为方形基座,上置莲花形柱础。柱身为八菱形,由下向上逐渐收杀,柱顶为仰覆莲间以宝珠上加合瓣莲花结顶。
柱身菱面雕刻为减地和单线阴刻两种,画面内容有云龙纹、长颈宝瓶和卷草花卉等。在巩义松龄的华表中,永昌陵华表雕刻最佳,构图精美,线条流畅。
石象长2.55米、宽1.1米、高2.15米,驯象人高2.23米、宽0.79米、后0.56米。石象身躯庞大,造型雄伟,身披华丽的锦绣,背置莲花座,象鼻拖地,面饰辔勒。象取立姿,腹下镂空。
驯象人头戴包头巾,身着袍服,腰束方块玉带饰物,双手拱于胸前,执驯象物。
瑞禽高2.2米、长1.73米、宽0.63米。整体似圭形,浮雕层叠山峰,两侧和顶端未雕出山峰纹。西列瑞禽石雕中浮雕出一只马首、龙身、鹰爪、凤翅、雀尾的怪禽。东列瑞禽是巩义市宋陵现存14件瑞禽中唯一的一件刻羊首的,其余均为马首。
角端高2米、长2米、宽0.8米。角端是人们想象中的一种动物,其形象为独角,前唇特长,或卷或伸,四足如狮,两肋雕有双翼。
石马高2.1米、长1.8米、宽0.74米。控马官高2.7米,胸宽0.7米、厚0.5米。石马马身上雕饰出鞍、鞯、镫、缰、羁、铃等马饰。控马官头戴幞巾,身着长袍,手执杖或缰。
石虎高1.7米、长1.3米、宽0.55米。身躯庞大,雕刻细致,造型逼真。
石羊高1.6米、长1.2米、宽0.5米。造型浑实,通体素面。
“藩使”高约3米,胸宽0.85米、厚0.68米。宋代文官以宰相为首,武官以枢密使为首,上朝排列次序文官在武官之上,因而陵墓石刻中文臣像居北、武臣像位南。
石象中的文、武臣服饰相同,其区别仅在文臣执笏板、武臣拄长剑。文武臣头戴三梁或五梁冠,身穿长袍,腰系方块玉带。
陵园四门外各有一对石狮。石狮左牡右牝,牡狮卷鬣,牝狮披鬣。南门外二狮为行狮、立姿,相顾对视,高1.9米、长3.08米、宽0.82米。东、西、北门石狮皆蹲踞昂首,高1.58至2.05米,长1.7米,宽0.7至0.9米。
镇门武士一对,位于陵园南门之外、石狮之北,高约4米,肩宽1.1米、厚0.7米。武士像高大、勇猛,头戴盔,身穿盔甲,手执兵器。
宫人两对,分别位于南门内、陵台前。宫人高约3米,肩宽0.57米,厚0.4米,戴幞头,穿窄袖长袍,面部清秀,像是宫女。
宋太宗的永熙陵距永昌陵约两华里。永熙陵的石像雄伟,艺术性高。永熙陵的石羊昂首静卧,形象优美,从造型艺术或雕刻技法都是宋陵中最优秀的。
永熙陵的鹊台、乳台、门阙等建筑,都超越前代。永熙陵是宋代陵墓中最大的陵,从神道起处的鹊台到神坛底止,全长约586米。
地上有上宫、下宫、宫城和陵台等建筑群。陵的四周种满了松、柏、枳、橘之属和四时花卉。陵台高达250尺,陵台下的地宫在100尺深的地下墓室深入地下15米,有一条40米长的倾斜墓道通向地面,墓室的整个结构呈圆台形,高12米,底面直径达8米,全部仿木结构,墓壁、门、窗、立柱、屋檐以及墓顶的斗、拱等物,都是用砖砌成的。
两扇青石凿成的大门,宽2.7米,高达4米。门扉上有阴线刻画的“神荼、郁垒”像。
民间传说,东海中有一座神山,名叫度朔山,山上住着两个神人,一个名叫神荼,一个名叫郁垒,他们是负责管理万鬼的神。
山上有一棵神奇的桃树,它的枝叶覆盖着3000里远,东北面的枝叶形成了一座门,万鬼就从这里出入,这两个神把守着这座鬼门,凡是作恶害人的鬼,他们就用芦苇绳把它捆起来拿去喂虎,所以万鬼都害怕神荼、郁垒。
后来人们就把这两个神人的像,画在门上以驱鬼辟邪,这就是“门神”的由来。
永定陵是宋真宗赵恒的陵墓,位于河南省巩义市蔡庄北1000米。周围有建筑遗址土丘16个。因为永定陵尚未正式发掘,陵内情形尚不为人知,但陵前的石刻马、羊、狮、虎等保存完好,在北宋诸陵中是保存的最好的一组。
永昭陵是北宋第四代皇帝宋仁宗赵祯的寝陵。位于河南巩义境内。
永昭陵由鹊台至北神门,南北轴线长551米。南神门外的神道上,布置有东西对称的石人13对、石羊2对、石虎2对、石马2对、石角端、石朱雀、石象、石望柱各1对,这些石刻造型秀长,雕法细腻。
武士身躯高大,形象勇猛,目不斜视、忠实地守卫着宫门。客使体质厚重、轮廓线条简练明确,双手捧贡品,身披大袍,衣褶垂到脚边,人物形神兼备。
石虎造型威武雄健,石羊面目恬静清秀。永昭陵的石朱雀雕刻尤为精美,整屏呈长方形、通身雕成层叠多变的群山云雾,烘托着展翅欲飞的朱雀,美丽的雀尾犹如一把俊扇挥动着风云。
宋英宗的永厚陵,在巩义旧名“和儿原”的一块高地上,东南距永昭陵只有500米远近。永厚陵的陵台残高15米,底呈正方形,每边长55米,陵前石刻尚残存16件,其中的“望柱”雕刻特别精美,它呈八棱形,每面都有精雕细琢的云龙纹,纹饰细如游丝,流动变幻,为宋陵石雕佳品。
宋神宗的永裕陵,呈“覆斗形”,底边略为正方,每边60米左右,高约18米,上下有两层台阶,底层原用砖石围砌,上层密植松柏长绿植株。
陵前石雕像共有17件,是晚期宋陵石刻的代表作品,造型生动,技法纯熟、流畅。南神门外的石狮,雕刻得刚健、浑厚、生气勃勃。
人们品评宋陵石雕说:“东陵狮子,西陵象,滹沱河上好石羊”。认为永熙陵的石羊、永泰陵的石象和永裕陵的石狮的造型和雕工之佳,在宋陵诸石刻中,应位列榜首。
宋哲宗的永泰陵东南距永裕陵约400米。据有关史料记载,修建哲宗的永泰陵时,仅取石材一项就动用工匠4600人,石27600块。又动用士兵9744人、民夫500人,把这些石头从二三十千米之外、崇山峻岭之中的偃师粟子山运到陵区。
修建永定陵时,雕刻侍从人物及象、马等动物的石头用了62块,门石用了14块,皇堂券石用了27377块。
北宋皇陵是我国一个规模庞大、气势雄伟的皇家陵墓群,长眠了历史上很多优秀的明君。而卓越的石刻艺术,正是北宋皇陵中的焦点。
[旁注]
角端 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祥瑞之兽,相传角端能日行万八千里,又通晓四方语言,如果是明君圣主在位,角端就会带着书出现。角端长着犀牛角、狮子的身体、龙的脊背、熊的爪子、鱼的鳞片和牛的尾巴,象征着光明正大。
宝瓶 我国的风水学认为,宝瓶有吸收煞气,趋吉避凶的作用,寓意着吉祥、富贵和旺财,是镇宅风水学里必不可少的物件。镇宅用的宝瓶要按照室内空间选择大小,以五行确定颜色,确定良辰吉日并在内部放置朱砂。
玉带 也叫带銙或玉带板,是用玉装饰的皮革制的腰带。玉带佩戴在腹前正中腰带两端的连接处,起初是皇宫贵族服饰上的装饰品,后来被定制为官服专用。不同级别的官员使用的玉带,其质地、形状、数量、纹饰,都是有明文规定的。
幞巾 也叫折上巾或软裹,是我国古代男子用来一种包头的软巾。因为所用的纱罗通常为青黑色,故也称“乌纱”,后代俗称为“乌纱帽”。有平式、结式、软脚、圆顶直脚、方顶硬壳五类,式样有直角、局脚、交脚、朝天、顺风等。
笏板 又称手板、玉板或朝板,用玉、象牙或竹制成,是我国古代臣下上殿面君时的工具。古时候文武大臣朝见君王时,可以用笏来记录君王的命令或旨意,也可以将要对君王上奏的话记在笏板上,以防止遗忘。
神荼 我国古代传说中能制伏恶鬼的神人,相传是驱鬼神灵钟馗的将官,也是门神之一,位于左边门扇上,身着银盔银甲,面容威严,姿态神武,手执金色战戢,下巴留着落腮胡须。
郁垒 我国古代传说中能制伏恶鬼的神人,相传是驱鬼神灵钟馗的将官,也是门神之一,位于右边门扇上。相传神荼、郁垒曾用桃条捆起恶鬼扔给了老虎,桃木辟邪的说法由此而来,同时桃木也成为辟邪驱鬼的工具。
[阅读链接]
在宋朝建立之后,赵匡胤依据宰相赵普提出的“削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的12字方针,分别从政权、财权、军队这三个方面来削弱了藩镇,以达到强干弱枝、居重驭轻的目的。
首先,赵匡胤派遣文官取代军人担任地方州郡的长官,并在知州之外设立通判,两者共掌政权,互相牵制,分散和削弱了地方长官的权力。然后又设置了转运使来管理地方财政,最后,赵匡胤又将精锐将士都抽调到中央禁军里。
这样一来,赵匡胤就提高了中央的威权,防止了大臣专权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