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日军浏河登陆的前前后后

庙行大捷虽然打破了日军“中间突破”的计划,但并未能改变敌军进攻、我军防御的总体态势。淞沪战局在这之后便开始面临转折关头的到来。

就日军而言,敌军所占优势是有限的,它很难实现全面突破我军防线、一举击败中国军队的目的。然而就我军来看,兵员和弹药消耗极大,战斗力明显下降,急需新增援部队的到来。但是自 1 月 28 日开战以来,除第五军于

2 月中旬抵达前线外,直到 2 月底无一兵一卒增援淞沪战场,而日本政府却

在 2 月 20 日决定第三次增兵上海。

就在此时,一向以“一面抵抗、一面交涉”为淞沪战争指导原则的蒋介石、汪精卫、何应钦等与十九路军领导人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之间的分歧和争论,也就更为尖锐和激烈了。庙行大捷后,他们的争论焦点在于:是继续坚持原有阵地进行抵抗,直至击败日军的进攻夺取战争的胜利,还是自动后撤到第二道防线,乘机谋和以妥协结束这场战争。这两种主张具体反映在是迅速增援前线部队,还是迟迟不发援兵,反而要求前线部队后撤。经过彼此双方反复磋商讨论,2 月 27 日十九路军总部在援军无望,南京国民政府又命令撤守的情况下,蒋光鼐向第五军和十九路军发出违心的撤守二线的命令。

与此同时,日本政府却正在积极策划再度增兵上海。2 月 25 日正午,陆军大将白川义则就任上海派遣军司令官。除已在上海参战的部队外,增派 2 个师团开赴上海。29 日上午 10 时,上海派遣军司令部发布了在上海西北约50 公里的长江南岸太仓县浏河镇附近登陆的作战计划,淞沪抗战于是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浏河镇附近的七丫口一带长江河滩平坦开阔,便于登陆部队上陆展开。从这里登陆可从左侧面对中国守军构成迂回、包抄之势,而且此地和昆山较近,如昆山失守则沪宁线交通即遭切断,上海守军的后方联系便会中断,后果不堪设想。日本侵略军正是出于上述战略考虑,便将浏河登陆作为首选的新一轮进攻目标。3 月 1 日 5 时半左右,隐蔽航行的日军已开始接近岸边,

至 6 时已占领了一段堤岸。

反观我方在此地段的守军,力量颇为薄弱,绵延数十里的沿江警戒只有中央军校教导总队的一个营和少数义勇军部队。这并不是十九路军和第五军领导人的失误所致,而完全是兵力不敷后援不继的缘故。当敌军在七丫口登陆时,我军在此处仅 1 连的警戒部队虽拼死相抗伤亡殆尽,却完全无力抵抗

住敌军的进攻。至 11 时,日军第十一师团已登陆完毕。

上午 10 时,当第五军军长张治中得到报告后,旋即发布命令,决定乘登陆之敌立足未稳之前将它赶回长江中。第五军第二六一旅五二一团第一营迅速开往浏河的屏障茜泾营,展开了浏河保卫战。第一营虽然陷于三面被围的危险状态中,死伤累累,但全营官兵仍奋不顾身,勇敢地屡屡发起冲击。战至傍晚 6 时,敌军占领茜泾营。

浏河保卫战虽然最后以我军放弃浏河而告终,但八十七师等部队的英勇战斗却在“一·二八”浏沪抗战史上谱写下光辉的篇章。正如张治中日后的评价:“我军仅以一营之众,在茜泾营抗敌数倍之师,自晨以至深夜,使敌人不能有尺寸的进展,而我军视死如归,前仆后继,卒使敌密集茜泾营寨内, 虽以一师团之众,仍不得犯我浏河。”此评价可谓一语中的,是对守军部队

的最高赞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