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小帆
“都好喽!”赶马车的人嚷道。 “全好啦!”回答声来自一辆辆的大篷马车。
车队长吩咐说“出发”,马车夫们便噼噼啪啪地甩响马鞭,车轮辘辘驶过坚硬的地面。
“集合!”车队长喊道。又一队大篷马车开始了西行长途跋涉。
在 19 世纪 40 年代,美国密苏里州独立城一带经常看到西行的大篷车队。成千上万个早期开拓者沿着俄勒冈小道移居西部,在荒无人烟的地区开始了新生活。他们乘坐很好的交通工具,那便是有篷顶的货运马车。
大篷马车确切的名称是科内斯托加宽轮大篷马车。因为在 18 世纪初,在宾夕法尼亚州兰开斯特县的科内斯托加小河畔最先造出这种马车,因而得此名。科内斯托加大篷马车是供在崎岖不平的道路上赶车用的,由 4 匹至 6 匹
马,或 4 头至 6 头骡,也可以是牛来牵拉。车轮大,直径为 1.5 至 1.8 米,
所以马车不易陷入泥浆中。马车的铺位有近 5 米长,铺位底部的两端上翘, 这样行车时,铺位内的货物不会移位,不会撞坏。这种大篷马车最大的优点是它的最大载运量竟有 6000 千克。
大篷马车最引人注目的大概是车上的白帆布篷顶。篷顶是套在马车车身上部的一个个圆形框条,从而形成圆顶。有时候篷顶高出地面 3 米左右。帆
布篷顶可使乘客以及他们随带的财物不至于日晒雨淋,在西去俄勒冈 3000 多公里的行程中,是会经常遇上大风大雨天的。人们给这种大篷马车一个浑名:“草原上小帆”。因为风吹草动,草原上绿色的草场好像是碧波万顷, 当大篷车奔驰在大草原,车身被绿色波浪遮掩,人们只见它那高高的篷顶, 宛如水上小帆。有些大篷马车还真有篷帆呢,这样在急风劲吹的平原上赶路就快多了。
俄勒冈小道起始于密苏里州的独立城,沿普拉特河向西延伸。大篷车队由此出发,西行 1300 公里便到独立小岛,这可以说是西行途中的一个歇脚点。一般说来,西行开拓者要在这儿好好休息,备足途中需用的水,因为下一站是去洛基山脉,所以水是很需要的。洛基山脉地带有好几条小道,可全是又陡又险。不过,这些小道通向布里杰要塞,它是一个军事前哨,在那儿可以舒舒坦坦休息。
接下来又在山区和旱地赶车,才到了斯内克河,它位于今天的爱达荷州。马车沿河跑到现在俄勒冈边界。再过旱地便到哥伦比亚河流域,对面是西俄勒冈葱翠的草原。看上去是在对面,实际上到对面那郁郁葱葱的西俄勒冈得再行 3200 公里路程。
俄勒冈小道上赶路的主要是去西部的开拓者,而圣菲小道就不同了。它是货物的运输线。商贩把成吨的食品、咖啡、糖果、肥皂、烟草、布匹、皮鞋甚至还有洗衣搓板装上大篷马车。往返于圣菲小道的商贩偏爱用骡来拉车,而不是用牛。因为骡比牛跑得快,沿途又能乖乖地吃草,而且骡的蹄比牛蹄结实,能长期经受西南地带砂石的磨损。
美国军队在 19 世纪 40 年代就是经过这条圣菲小道从墨西哥接管了新墨
西哥领地。至于俄勒冈小道,到 1850 年,已经有 12000 个开拓者,经这儿去西部定居。那时俄勒冈这块土地已经有足够多的居民,可以组成美国的一个准州。
只是在 9 年后,也就是 1859 年,俄勒冈加入联邦,成为美国第 33 个州。如果没有这可依赖的大篷马车,上述这些情况本来什么也不会发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