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天主教的“越山主义”
越山主义倾向在庇护九世(1846—1878 年在位)任教皇期间表现得最为突出。庇护九世登基时,教皇国因政治职务由神职人员把持,处于发生叛乱的边缘,因此,登基伊始他就实行政治改革,但没有成功。在教皇制问题上, 庇护九世坚持教皇制是上帝设立的,是世俗永恒不变的主宰的观点,世俗世界可以向教皇上诉,请求裁决复杂的宗教问题。在天主教教义方面,庇护九世在与天主教会各主教商量后,于 1854 年 12 月颁布“圣母无原罪成胎谕”, 即圣母没有原罪的任何污点,钦定了圣母玛利亚的纯洁受胎说:“童贞圣母玛利亚之成胎,是全能的上帝因预见人类救主耶稣基督的功劳,而赐予的特殊恩宠,因此她仍是纯洁的,没有原罪的任何污点。”圣母玛利亚是否有原罪的问题,自中世纪以来就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到 19 世纪,天主教会内部的意见趋向一致,赞同教皇所宣布的观点。教皇将圣母无原罪成胎提高到不可怀疑的天主教信条,成为自托兰特宗教会议以来,天主教在教义上最重大的建树。
对科学发现和时代精神教皇庇护九世感到仅仅作出个别的决定,发出个别的呼吁、通谕和宗教法庭训谕还不够,于是,在他的主持下,罗马教庭编写了《邪说提要》(又译为《现代错误学说汇编》或《异说提要》),于 1864 年发表。该书汇集了 80 条“现代邪说”,对自由民主的几乎每一条原则都进行痛斥。庇护九世不仅谴责了无神论、理性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和自然主义,而且还谴责了政教分离、宗教自由、出版自由等思想。庇护九世宣称,坚持这些“邪说”的人将在地狱中受到永久的痛苦。庇护九世竭力维护罗马教皇的权力,特别诅咒“教会在其活动中不应使用暴力和具有世俗当局的特权”;“教会没有自然和合法的权利占有人世间的财产”的学说,他称信仰自由为“疯狂”,把言论自由咒骂为“发恶臭的邪说”等①。他还谴责了对上帝和《圣经》表示怀疑的各种学说,诸如:“人的理性同上帝无任何关系,是真伪和善恶的唯一审判员;人类理性本身就是法则,它有足够的自然力量去保证人和各族人民的幸福”;“神的启示是不完善的,因而需要经常
① 唐逸主编:《基督教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3 年版,第 306 页。
不断地发展,这种发展符合人类理性的发展”;“圣书中叙述的神话的启示和奇迹都是富有诗意的虚构,而基督教信仰之神秘性则是哲学寻求的结果; 新旧约全书中包含神话的臆造,耶稣基督本身是一个虚构的神话人物”;“既然人类的理性应当同宗教相平等,那么神学学说,就象哲学学说一样,应当加以研究”;“教会不仅不应永远咒骂哲学,而且甚至有义务容许它有错误, 并允许它来修正自己”;“哲学应当加以研究,而不需要同超自然的启示发生任何关系。”②最后,庇护九世特别谴责了“罗马教廷可能而且应该同意进步、自由思想、现代文明并与之相协调”的主张。
在《邪说提要》中,教皇坚持认为:罗马教皇永远是真理源泉的唯一代表;教皇的权力是上帝赋予的,其他世俗权力必须服从;教皇和《圣经》永无谬误,不容受到任何怀疑;教皇是永远正确的,不需要做任何改变以适应时代的发展;科学结论同基督教教条不相容,无论经验和理论思考有多大的正确性,它们都应该被抛弃。总之,庇护九世的《邪说提要》是向现代政治和社会秩序的一个战争宣言,在当时受到公众一致的谴责。但是,罗马教皇仍然冥顽不化,坚持错误的立场,不断重申教廷的意见。1870 年,第一届梵蒂冈大会会议通过了《天主教教义宪章》,这部教义宪章直接谴责了那些曾在《邪说提要》中反对过的现代思想。
召开第一届梵蒂冈大公会议是庇护九世担任教皇期间登峰造极的事情, 也是“越山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第一届梵蒂冈大公会议于 1869 年 12 月
8 日召开,世界各地天主教会的代表云集梵蒂冈。会议对上帝、启示、信仰
和理性等等方面在教义上作了规定,历数当代“邪说”并予反驳。1870 年 7
月 18 日还以 532 票对 2 票批准了教皇永无谬误的教义。这个教条共分 4 点:
①来自使徒圣彼得的至高无上的地位;②彼得的这种至高地位为罗马教皇所永远继承;③罗马教皇至高无上的性质及权威;④教皇永无谬误。具体规定如下:“因此,我们(即教皇)忠实遵循自有基督教信仰以来即已存在的传统,为了救主上帝的荣耀,为了圣教会的尊荣,为了教徒们的救恩,经征得神圣普世教会会议的赞同,以一条天启神圣教义训示天下并通告周知。罗马教皇在其以教会元首身份发言时,即在其作为全体信众之牧人及导师行使职责时,由于他拥有至高无上的使徒权威,有天主许给圣彼得的助佑,他为普世教会所当共同遵守之信仰或道德规定的教义,乃永无谬误的,因为神圣的救主确定,他的教会就信仰或道德制订教义时,应享有此种权利;因此,罗马教皇所作此类决定,其本身是不能改变的,也为教会公意所不能改变。”①教会在制定教义方面,永远不会错误,这是天主教的原则之一;但这种
一贯正确性究竟属于天主教教会会议还是属于教皇个人,一直就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阿奎那和耶稣会一直支持教皇永无谬误的教义。这条教义在这次会议内外,均遭到了坚决的反对。会议开始,就是否把这一教义列入梵蒂冈大公会议议题,拥护者和反对者争论了两个多月,并有 60 多位持反对意见的主教退出了会议。该教义通过后,少数德意志神学家拒绝接受,因而引起了天主教会的分裂。拒绝接受该教义的人被开除了教籍,这些人组成了“老天主教会”(又译为“古天主教会”、“古老公教会”),宣布与罗马教会脱离关系,并到瑞士、奥地利成立了自己的独立教会团体。老天主教会的主
② 约·阿·克雷维列夫:《宗教史》(下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4 年版,第 105 页。
① C·F· 穆尔:《基督教简史》,商务印书馆 1981 年版,第 306 页。
教不由罗马教皇的祝圣,而由乌得勒支的詹森派教会祝圣。不过老天主教会没有足够的吸引力和生命力,因此在许多地方没有获得广泛支持,不久便销声匿迹。
第一届梵蒂冈大公会议及其通过“教皇永无谬误”的教义,是 19 世纪天主教越山主义的胜利。这一教义的通过,在理论上树立了教皇在天主教会中的绝对权威。
但是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教皇刚刚确立了他在教会绝对权威的地位,意大利国王伊曼纽尔就用武力剥夺了教皇作为教皇国世俗君主的权利。1870 年,普法战争爆发,法军撤出意大利,伊曼纽尔乘机夺取了罗马,当地居民投票表决罗马的归属问题,结果以 103000 票赞成,15000 票反对,将罗马并入了意大利王国。作为妥协,意大利政府保证教皇享有君主的各项特权,绝对领有梵蒂冈、拉特兰宫、安多尔福堡。但教皇庇护九世拒绝同意大利国王举行任何谈判,并宣布“他的王国已不在此岸世界”,认为此岸世界抛弃了他的王国,是对基督教教理所犯下的未遂之罪。他提出抗议,宣布自己为“梵蒂冈囚徒”,并将伊曼纽尔革出教籍。此后半个世纪直到 1929 年,罗马教皇一直拒绝承认其世俗领地的丧失。这种情况反倒刺激了天主教的复兴,教皇拒绝同世俗权力妥协反而增加了他的宗教权威,天主教徒对教皇的忠诚的情感因此被激发出来,各国天主教徒的捐款源源不断流入罗马教廷,弥补了教廷长期以来的财政亏空且有盈余。同时,世俗领地的丧失使教皇免予因治理不善而遭到各方反对的窘境,使得教皇和教廷集中力量于宗教事务,有机会充分发挥其灵性职能,以至最终提高了教皇和教廷的道德威望。
总之,“越山主义”维护了罗马教皇的权威,促进了天主教的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