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伊斯兰教
- 伊斯兰教中国化
随着回民族的形成,伊斯兰教更加具有中国特点。明清之际,在内地的回族伊斯兰教学者,用中国传统文化精神阐发伊斯兰教教义,使伊斯兰教更加适应中国的整体文化氛围,创立了中国伊斯兰教自身所特有的凯拉姆体系,即宗教教义学、宗教哲学思想体系。中国的伊斯兰教义思想走出了清真寺的大门,真正成为一种具有社会意义的学说。中国近代以后,出现了一些著名的穆斯林学者,继续致力于伊斯兰教义的阐发和传播。马德新和马联元是其中最著名的两个学者。
马德新(字复初,1794—1874 年)出身于云南大理的经学世家。他通晓阿拉伯文、波斯文,曾两次赴麦加朝觐,游历阿拉伯、埃及、土耳其、印度、缅甸、新加坡等地,旁搜博采。回国后在云南执教,享有盛名。1856 年参加滇东南回民起义,后随马如龙降清。1864 年,马德新以“清南回回总掌教” 的身份赴滇,劝降另一回民起义领袖杜文秀,遭到拒绝。1874 年,被云贵总督岑毓英杀害。马德新学识渊博,对伊斯兰教理造诣颇深,是中国第一位用阿拉伯文著书立说的穆斯林学者。他的译著有 30 余种,其代表作《四典要会》“遵中国之礼,引孔孟文章,译出天道人道之至理,指破生来死去之关头。”
① 约·阿·克雷维列夫:《宗教史》(下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4 年版,第 251 页。
①他继续明末清初的穆斯林学者所开始的伊斯兰教中国化的历程,在伊斯兰教
内外学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另一位著名的穆斯林学者马联元(字致本,1841—1895 年)出身云南玉溪的经学世家,精通伊斯兰教经籍,同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儒学很有研究。22 岁时,他任经师赴麦加朝觐,并游历土耳其、伊拉克、埃及、印度各国。回国后在云南讲学,听者甚众。他在教学中首创阿拉伯文、汉文并授, 集采经文辑成选本,是中国伊斯兰教经堂教育的重大改进。其著述有《四篇要道》、《清真玉柱》、《教款捷要》等,均用波斯文写成。还有用汉文写成的《辨理明证语录》等。他的《孩听译解》(《古兰经》选本),是汉、阿对照本《孩听》的肇始,也是《古兰经》最早的汉译节本之一。
经过中国近代穆斯林学者的努力,伊斯兰教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释、道结合起来。进一步沟通伊斯兰教义和儒家学说,伊斯兰教已经完全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伊斯兰教中国化的过程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