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整体式自学讨论教学法

夸美纽斯指出:寻求一种教学方法,使教师因此而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为培养开拓性具有创造能力的四有人才,江苏宜兴市教师进修学校林德公、江苏宜兴市和桥中学王仲华等老师在和桥中学部分初中班 级,进行了中学物理教改实验。通过多年来的探索、实践,总结出“单元整体式自学讨论教学法”(以下简称“单法”)。

“单法”改变了传统教学法的“客体——教师——学生”的教学模式, 变教师的“灌”为“导”;变单纯传授知识为转变学生能力;变“注入式” 为“启发式”;变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由被动接受地位为主动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自学、观察、实验、思维、归纳、综合以获得新知识,发展智力,提高能力。

第一步:划分单元、布置自学

教者根据教本特点、大纲要求、知识的难易和学生的素质,把书上的章节划分为若干个单元,或小单元。

如初三物理第一章“光的初步知识”可划分为“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两个小单元。第八章“电流定律”可划分为“欧姆定律”和“串、并联电路的研究”两个小单元。单元的划分在保证知识的完整性和学生的可接受性的条件下,按教者的意图进行。然后按照所划单元,由教者拟写自习提纲, 其目的是:要求学生抓住提纲主线学好这一单元知识;让学生自我评价,自测掌握知识程度。拟写的提纲,还要求能联系实际,结合学生特点,将学生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物理现象展示在他们面前。提纲形式要多彩多姿多样, 可以是填空、选择、判断、作图、计算、实验、问答等。提纲内容要由简到繁、由浅入深,有一定灵活性并要照顾学生智能差异、有梯度。

如初中物理第二册第四章“物态变化”这一单元自习提纲按其内容可分五种题型:

  1. 填空:要求列出本章该掌握的物理概念;

  2. 问答题(书本上练习题):要求运用某一物理知识解释一些物理现象;

  3. 课外小实验:要求学生人人动手,观察实验现象,写出简单实验报告;

  4. 选择;

  5. 判断题:给学生自测,自我评价自习的效果。第二步:指导阅读、学生自习

首先是指导阅读。由教者将这单元中主要的段、句划出,圈点。并要求学生细细推敲,仔细阅读课文。

阅读分粗读、细读、精读。教者的责任是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和培养阅读能力。通过粗读,要求学生对这一单元的主要梗概大致有所了解。而细读, 则要求学生掌握物理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基本公式的内涵。精读,则要做到让学生掌握物理概念、定律、公式的外延。非常重要的内容则一定要求学生精读。

在学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然后按照提纲进行自测。允许同学课外交流、讨论,找出存在的问题,探索新知。

第三步:注重实验培养能力

根据教材实际和设备条件,让学生进行课外小实验、分组实验、或演示实验。如果用来引导学生学习新知,可采用探索性实验;如果用来加深巩固所获得知识,可采用验证性实验。

由于实验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动手实验。

如在“物态变化”这单元实验教学中,把小实验编写在自习提纲中,用探索性实验方法来处理,要求学生课外完成。如有:

①纸盒烧水;

②水的汽化和液化(用铝锅烧水至沸腾,打开盖子看盖上生成之水滴);

③影响蒸发快慢的实验(用等质量的水分别滴在和涂在桌上看蒸发快 慢;用等质量的水分别滴在两玻片上,并对其中之一微微加热看谁先蒸发; 用等质量的水分别滴在两玻片上,将其中之一放在外面通风处看蒸发快慢)。

把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放在“讨论”课后,作为验证性实验来对待。这单元的演示实验有:

①液体的沸点和压强的关系;

②乙醚蒸发致冷作用;

③磺的升华和凝结。学生分组实验有:

①萘的熔解和凝固;

②水在常压下沸点的测定;

③在装有水的烧杯中悬挂一支装有一部分水的试管,将烧杯中的水加热至沸腾,看试管中的水能否沸腾?

通过上述一系列实验,可开拓诱知,强化和巩固知识,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和分析概括能力。

第四步:唤起追求、引导讨论

由于学生素质不同,并存在能力类型、能力发展水平等差异,虽然各自都自学教材、回答提纲上的问题,但总是各有所得,体会各异,因此及时组织讨论,就能交流心得,唤起追求,拓宽新知以达到集思广益,优化知识结构。

如“物态变化”单元用了 70 分钟讨论时间。学生共提出二十四个疑难问

题,得出十六题正确答案,有八题则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归纳出答案。全班五十五个学生,发言的四十一人(占 74%),共计七十一人次。

所提问题的性质,大致可分三种:

①多数能围绕自学提纲紧扣教材,提出问题。例如有的学生问:在“热量”这一章里,物质吸热的多少用■Q=cm(t2-t1)来计算,而晶体在熔解时的吸热却要用 Q=熔解热×质量来计算,都是吸热,但计算方法不同,是否矛盾?另有学生立刻作答:“不矛盾!因为这两个公式适用范围不一样,前者用于物态没有发生变化,只是温度升高时物质的吸热;后者则用于晶体熔解时吸热而温度未变,仅物态发生变化。学生互问互答,言语相通,又能击中要害,讨论生动热烈。又有学生问:“为什么在做萘的熔解时,一定要用酒精灯通过烧杯和水对试管中的萘加热,而不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呢?直接加热不是更快更省事?”学生沉默,这时,教者引导学生,通过对两种不同加热方法的分析阐述其理由。

②肯钻和学得较好的学生会提出一些超出教材要求的“过头”题或偏怪题。对这种情况,教者首先应肯定学生提的问题有深度,有的可借助一些比喻,加以形象解释,有的可指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借以拓宽思路,丰富知识领域。

③有时学生所提问题过于简单。这时教者可提出补充问题,启发他们思考,把问题引向深入。

针对不同情况,采用多种形式讨论,可活跃课堂,增加学生情趣,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益。

第五步:归纳综合,检查评讲

归纳综合,主要是由教者将这一单元内容进行分析、概括、综合,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并可帮助学生把知识在质和量的两个方面加以提高,起到强化、迁移的作用。在“物态变化”这一单元教学中,用二十五分钟进行综合小结。

通过归纳综合后,要及时进行检查评讲,以取得信息反馈,调控教学。检查方法可采用课堂提问、检查作业、课堂书面测验等方式,一般书面测验控制在三十分钟、评讲十五分钟。

运用这种教法的好处是:

①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充分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和发挥了内因;

②使大部分学生摒弃了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而代之以理解、灵活的创造性学习方法,较大程度地提高了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和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自信心;

③提高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能保持知识的完整性和延续性,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⑤教师不再加班加点,同时减轻了学生负担;

⑥有利于教师业务水准的提高。

通过“单法”实行,觉得有几点不足:

①要有较长时间准备过程。初二上期开始阶段,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自学习惯,这阶段是基础,是成败的关键。初二下期是初级阶段,要让学生体会到这种教学法优越,单元要小,步子要慢,小容量地逐步发展。到初三就可进入实施阶段。

②横向适应能力差,易受班风、学风好坏的干扰。还受到其它学科的牵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