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说明

  1. 阅读是五环节教学的基础。在运用“五环节教学”时,如果学生自学能力较差,则在阅读这一环节可稍多花些时间,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如何

进行阅读,使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一般对阅读的要求是:以看为主,自行默读,由快到慢,先粗后细,眼、脑、手并用,读、思、写结合。教师应明确,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虽然在初期要多花点时间影响一点进度,但随着能力的增强,学生学习进度会逐步加快,会出现失而复得,得大于失的结果。

为使阅读活动更有针对性,教师设计的“思考问题”要具有导向作用, 使学生的精力主要集中在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或疑点上,而且问题的提法

(方式)对学生的阅读、探索、思考具有启发效应。学生根据“思考问题” 钻研教材,通过阅读初步解决问题。教师设计“思考问题”时,除了要认真研究教学大纲和教材外,还要多花心思诊断学情,了解学生的原有学习基础, 探究哪些方面学生易出现思维障碍,哪些知识学生明白易懂,从而考虑提出什么问题和如何提出问题。

  1. 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反思传统的实验教学存在不少弊端。如演示实验通常都是教师先做给学生看,后讲结论给学生听,将学生完全置于被动的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未能有机结合;即使是由学生操作的分组实验和边学边实验,也是按照现成的器材,指定的方法和步骤进行操作。这种“照方抓药,按图索骥”式的实验,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五环节教学力图改变这种状况。对于以教师操作为主的演示实验,也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努力做到实验与思维相结合,要创造条件,尽量将演示实验改为随堂分组实验,变演示实验为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动手、动眼、动口、动脑,亲自去观察、操作、记录、比较、分析、归纳。教师还可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提出目标或要求,鼓励学生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自行设计一些小实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1. 讨论是五环节教学成败的关键。一般说来,只凭学生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要完全达到教学目的是不太可能的,因此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同学之间的互相帮助的力量。如在小组讨论阶段,教师根据收集到的信息, 适时地提出一些针对性的问题,创设思维的情境,激发学生对教材内容、实验现象及结果各抒己见,相互切磋,明辨是非。这种讨论使原来“教师讲一学生听”的单向信息传递变成了师生之间的纵向交流与学生之间的横向交

流,可收到互相影响、互相启发、互相补充的效果。一些难度较大通过小组讨论不能解决的疑难,在后一步的全班集体讨论中,通过指定几个同学典型发言,大家评议、补充、矫正、完善,同时教师适时地给予“搭桥铺路”或有针对性地提示引伸,引导学生解决疑难,总结、归纳出该堂课的主要内容

(物理概念和规律)。

  1. 练习是帮助学生理解、消化、巩固知识和形成技能技巧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在该环节中,教师要精心选择和设计习题,使练习的内容既符合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要求,又具有典型性,以便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达到既强化已学知识,又能促进学生处于“跳一跳摘果子”的亢奋状态。在练习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收集反馈信息,采取有效措施对学生学习中的偏差和失误进行矫正和补救。

  1. 讲解能确保学生正确而系统掌握知识。“讲解”应贯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如阅读、实验、讨论、练习各环节中的启发、引导、提示、过渡和评析等。而且这里的讲并不是什么都从头讲起,教师只需针对学生感到困难的地方,教材关键的地方,有代表性的问题有的放矢、画龙点睛地讲。比如讨论中学生普遍存在的误念和疑难,实验操作中需注意的地方,练习中出现的典型错误等,教师适时地给予讲解,就真正体现和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并做到有效地调控整个教学过程,这样的讲解针对性强,效果很好。另外, 讲解时要注意作小结,讲规律,教给学生清晰的概念,抓住事物的本质,教给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掌握学习规律,使新学的知识与原有知识同化或顺应,形成知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