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有背板的沱江龙
沱江龙的头部
头颅骨低矮,又显得非常扁小。它的脖子短而细,上面生长有骨板,呈圆形。
口鼻部非常狭窄,颌部的肌肉也非常少,并且沱江龙颌部的前方没有牙齿,两侧只有短小的颊齿。眼睛小而圆,主要长在头颅的两侧。
沱江龙的身躯
沱江龙的体型较小,身长只有7.5米,高为2米,重则达1吨。它的四肢比较粗壮,前肢较短,后肢稍长,脚掌上都长有蹄状趾。沱江龙的背部高高拱起,就像一座拱桥。从脖子、背脊至尾部,它身上生长着直立的骨板,颈部的圆形骨板到了背后部就变为长三角形状了,这些骨板比剑龙的骨板要尖利,主要用于防御来犯之敌。
沱江龙的尾巴
尾巴短而健壮,在其末端有利剑似的骨刺,并且都向上竖起,可以用来攻击想要吃它的敌害。
不仅如此,沱江龙还像剑龙类中的其他恐龙一样,尾巴末端都长有向外突起的四根细长的呈圆锥形的骨钉。这些成对的骨钉显然是所有的剑龙类成员防御敌人的主要武器。沱江龙头脑较小,由此就显得行动缓慢而又不太聪明。所以当它遇到攻击时,可能只能站在原地用这条长着尖刺的尾巴去击打敌人。它往往在狂怒时使劲一扬尾巴,就能使袭击它的敌害望风而逃。
沱江龙的生活方式
沱江龙生存于侏罗纪末期,约1.5亿年前,分布在我国四川、重庆一带。它是我国恐龙的“明星”,很像是中国版的剑龙。沱江龙与同时代生活在北美洲的剑龙有着极其密切的亲缘关系。但沱江龙是一种性情温和的草食性恐龙,不过在遇到敌人时,它也会用它尾巴上的骨钉给敌人以狠狠地回击。
沱江龙生活在河边的茂密树林里,以蕨类植物和树木的枝叶为食。当地上的食物不多时,会用后肢站立起来,可以用嘴咬断植物的枝叶。由于牙齿比较小,咀嚼能力差,就会把食物整个吞下,不过它要依靠胃石来帮助消化。
沱江龙的化石
沱江龙化石是重庆博物馆于1974年在四川省自贡附近的五家坝挖掘出土的,这具骨骼化石是亚洲有史以来第一具比较完整的剑龙类骨骼。还有一具比较完整的骨骼化石,那就是峨眉龙的骨架。沱江龙在形态上十分类似北美洲的剑龙属,也是目前已知最多的中国剑龙类。
此次出土化石多达10吨。这些标本经过我国古生物学家研究,部分化石被复原出了四具恐龙骨架,其中有一具就是沱江龙的骨架。沱江龙的体型比剑龙小,唯一的一个种多背棘沱江龙于1977年被命名,正好是美国的剑龙属被命名的100年后,目前只发现两个标本,其中一个是超过一半完整的骨骸。
背板之谜
沱江龙从脖子、背脊至尾部,一共生长着15对三角形的背板。沱江龙的剑板较大,且形状多样,颈部的轻而薄,呈桃形,背部的呈三角形,肩部和尾部的呈高棘状的扁锥形。
从颈部到肩部,剑板逐渐增高、增大、加厚,最大的一对长在肩部。这些剑板在沱江龙背面中线的两侧对称排列。剑板的数量比其他的剑龙种类的都多,而且比剑龙的还要尖利,其功能主要是用于防御来犯之敌。
另外,在其短而强健的尾巴末端,还有两对向上扬起的利刺,沱江龙可以用尾巴猛击所有敢于靠近的肉食性敌人。
据古生物学家考证,除了防御敌害的进攻外,沱江龙的背板还具有调节温度的功能。研究表明,它的这种背板可以用来收集太阳散发的热量。在白天,太阳散发的热量比较多,它的背板朝向太阳后,就会吸收热量。在晚上,气温比较低,其背板上的热量就会通过血管流遍全身,就像热水在暖气管道中流动一样,使得它的整个身体保持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