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长刺毛的鹦鹉嘴龙

鹦鹉嘴龙的头部

头部较短,并且非常高。颧骨高而发达,并且向外延伸。眼睛上方具有突起的眼睑骨,至于有什么作用,目前还不清楚。喙状嘴主要由角质覆盖,形成锐利的切割表面,可以将植物的枝条和果实切碎。颌部的牙齿不太多,上下颌各有7颗至9颗牙齿,齿根比较长,齿缘也比较光滑,牙齿呈针叶状。鼻孔比较小,前额骨位于鼻骨的下方。颈部比较粗短,肌肉厚实,能自由活动。

鹦鹉嘴龙的身躯

鹦鹉嘴龙是小型两足行走恐龙,身长1米至2米,体重20千克。鹦鹉嘴龙的前肢比较细长,并且长有4指,每个指上都有锐利的爪子,中间的指最长,拇指最短。后肢长而粗,指端也长有锐利的爪子。

鹦鹉嘴龙的股骨比胫骨略短,后足的第四趾已经退化。

鹦鹉嘴龙的生活环境

鹦鹉嘴龙生存于白垩纪早期,约1.3亿年至1.1亿年前,主要分布在我国、蒙古等地区。

它们大部分时间生活在陆地上,以低洼的湖沼和河流岸边为主要生活区,因为这里的植物生长茂盛,能够提供丰富的食物来源。

鹦鹉嘴龙以生长旺盛的植物为食,它们利用坚硬的角质喙把娇嫩植物割切断,再用单列牙前后咀嚼而吞食。由于牙齿不发达,很有可能吞下后用胃石来协助磨碎食物。这些胃石储藏于砂囊中,如同现代鸟类。

鹦鹉嘴龙的生长

最小的鹦鹉嘴龙化石是只蒙古鹦鹉嘴龙的孵出幼体,只有11厘米到13厘米长,头颅骨长2.8厘米。另一个在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孵出幼体,头颅骨长度为4.6厘米。

在我国辽宁省义县发现的未成年体化石年龄接近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标本年龄。成年的蒙古鹦鹉嘴龙身长接近2米。

一个对于蒙古鹦鹉嘴龙的组织检验,已确定这些动物的成长速度。在这研究中,最小的标本被测量有3岁大,体重小于1千克;而其中最大的标本有9岁大,重达20千克。这显示相当快的成长速度,比大部分爬行动物与后兽亚纲哺乳类还快,但比现代鸟类与胎盘哺乳动物为慢。

鹦鹉嘴龙归类

鹦鹉嘴龙最早的化石出自中国和蒙古,和生活在同时期的鹦鹉龙、原角龙、三角龙一样,都有一张类似鹦鹉的嘴,现在认为鹦鹉龙可能是大部分的龙类的祖先。鹦鹉嘴龙靠后肢行走,曾一度被归入禽龙科。现在则被认为是一种原始角龙科恐龙,它不像真正的角龙一样长有角和饰裙,但头骨顶部却长着一道骨脊,使颌肌附着于头骨上,两颊也生有角状突出物。鹦鹉嘴龙站立时及肩的高度约1米,寿命约10年至15年。

鹦鹉嘴龙不如他的远亲三角龙广为大众所知,但他们是已知最完整的恐龙之一。已发现超过400个个体,包括许多完整骨骸。已发现许多不同年龄层的化石,从幼体到成体都有,使得许多研究可以研究鹦鹉嘴龙的成长速度。鹦鹉嘴龙大量的化石纪录,让他们成为中亚早白垩纪沉积层中的标准化石。

鹦鹉嘴龙的灭绝

鹦鹉嘴龙虽然与后来的角龙类物种的亲缘关系较近,但在构造上明显要比那些物种原始,而且出现在地球上的历史也要久远一些,因此古生物学家认为鹦鹉嘴龙是有角龙类的祖先。虽然鹦鹉嘴龙只存在了400万年就因为肉食类恐龙的迅速崛起而消亡,但其后系亲属一直延续到了白垩纪末期的恐龙大灭绝。

鹦鹉嘴龙的化石

鹦鹉嘴龙的化石只分布在亚洲大陆一带,除我国北方是主要产地外,在蒙古和俄罗斯的乌拉尔以东也有发现,这些产地的化石是早白垩纪时期的标准化石。

在我国北部与蒙古这个地质年代的陆相沉积层,都发现了鹦鹉嘴龙的化石。发现最早的是陆家屯鹦鹉嘴龙,发现于我国辽宁省义县的最底部地层。在义县地层总共发现了超过200个鹦鹉嘴龙的标本。这些鹦鹉嘴龙化石都发现于早白垩纪沉积层。

背部刺毛之谜

古生物学家对我国的鹦鹉嘴龙化石研究发现,鹦鹉嘴龙的身上有覆盖物,身体大部分由鳞片覆盖。鳞片有大小之分,较大的鳞片以不规则的形式排列,而较小鳞片排列于较大鳞片之间,这与角龙类的皮肤压痕非常相似,例如开角龙。

更令人奇怪的是,鹦鹉嘴龙的背部至尾巴处,有管状刺毛覆盖着,这些刺毛是中空的,长度接近0.16米。这些刺毛类似于兽脚类恐龙的特征,只存在于尾巴上。至于这些刺毛的作用,有人认为是用来调节体温的,而有的人则认为是用来互相交流的,但具体有什么作用,由于没有确凿的证据,至今还没有定论。

亲代抚养之谜

在义县有一个保存良好的标本,可以证明鹦鹉嘴龙是亲代抚育的恐龙。

这个标本是一个成年鹦鹉嘴龙和30多个天然状态的未成年鹦鹉嘴龙骨骸缠绕在一起的标本。这些未成年骨骸有3种尺寸大小,其头颅骨都位于身体上方,可能是它们的生前状况。出土显示这群动物被埋覆时都还存活着,这个过程可能非常快,估计是洞穴坍塌造成的。

研究发现,那些未成年恐龙的骨头非常小,但已软骨内骨化。这被当做亲代抚育的重要证据,因为这些年轻个体必须待在巢内,直至它们的骨头逐渐硬化。

另外,在一个火山泥流的尸骨层中,考古学家还发现了另一群鹦鹉嘴龙的化石,它们共有6个标本,来自于大约两个不同的地质层。

古动物学家认为,这些化石表明鹦鹉嘴龙是众多群居动物中的一种,它们是属于鹦鹉嘴龙的最早角龙类的证据。这些化石还表明,年轻的鹦鹉嘴龙牙齿已出现磨损,显示它们已能自己咀嚼食物,可能是早熟性恐龙,但还是需要持续的亲代抚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