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拉丁美洲独立战争
第一节 独立前夕的拉丁美洲
殖民制度 在欧洲殖民者侵入美洲之前,拉丁美洲的主要居民是处于原始社会阶段的印第安人,他们创造了光辉灿烂的美洲文明。
1429 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以后,欧洲的殖民者纷纷踏上美洲大地,以求寻找所谓“黄金之国”。最早侵入美洲的是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在几个世纪的殖民征服中,西班牙占领了除巴西以外的中南美洲的大部分地区,葡萄牙人则占领了巴西。此后,英、法、荷等国占领了加勒比海的一些岛屿,又从西班牙和葡萄牙手中抢占了圭亚那,牙买加, 海地等地。
西班牙、葡萄牙在拉丁美洲实行了极为残暴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殖民统治。到十九世纪初,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拉丁美洲建立起庞大的殖民统治机构。西班牙在殖民地设立了新西班牙、秘鲁、新格拉那达、拉普拉塔四个总督区。葡萄牙在巴西设立了 13 个总督府,后又合并为一个总督区。总督是总督区的最高统治者,总督之下设有省长。总督区的所有军事、行政、财政、司法大权皆由总督一人控制,总督则直接对国王负责。西班牙、葡萄牙封建专制政府就是通过这一严密的统治机构,将殖民地牢牢地控制在宗主国手中的。
西班牙和葡萄牙在经济上对拉丁美洲殖民地实行了多种掠夺制度。入侵美洲之时,西班牙与葡萄牙的殖民制度正处于鼎盛阶段。因此,西、葡两国对美洲的殖民政策带有浓厚的封建特点。在西班牙的殖民地内盛行委托监护制。所谓委托监护制,实际上是将殖民地的大片土地和印第安人,按照西班牙本土的授产制,分配给到达殖民地的贵族、军官,他们以监护人的名义,对所授的土地和印第安人进行“监护”。教会在殖民地也拥有巨大产业。到 19 世纪初,教会已成为西、葡等国殖民统治者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监护制度下,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者在霸占的印第安人的土地上,建立起享有各种特权的大庄园。尽管殖民统治当局承认被“监护”的印第安人是“自由人”,但他们必须承担沉重的租赋和劳役,地位几同农奴。与授产制同时并存的还有大地产。大地产与授产制不同之处在于大地产主对土地拥有所有权。大地产主是在授地基础上形成的。剥削手法与大授产制相同。
在葡属巴西和西属拉美等地区,还盛行一种更为残酷的奴隶制。殖民者不仅占有土地,而且占有印第安人的人身,使他们成为奴隶。印第安奴隶遭受着残酷的奴役,大批印第安人因劳累过度而死亡。为了补充劳动力,殖民主义者利用三角贸易,从非洲贩来大批的黑人奴隶,使拉美地区在 17 世纪后,成为世界最大的蓄奴区。
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者在到达美洲的第一天起,便开始疯狂地掠夺当地的金银。美洲盛产金银,因此,殖民当局到处寻找金、银矿,并利用印第安劳动力进行掠夺式的野蛮开发。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都宣布殖民地的金银矿产为王室的私产,但允许私人开采,每年提供相当数量的金银为税金。在殖民统治当局的鼓励下,在墨西哥、秘鲁等黄金和白银
产地,在 17 世纪以后,出现了大量的矿山。到 18 世纪,拉丁美洲的金银产量几乎占世界金银总产量的一半以上。在矿山劳动的印第安人,都是通过不同的徭役征调来的。印第安人每年都要送一定数量的男子去矿山服劳役。在矿山服劳役的印第安人,由于劳动条件恶劣和受残酷的虐待,大部分悲惨地死去。印第安人称徭役制度“比任何天灾都可怕,比任何瘟疫都厉害”。
为了在思想上控制印第安人,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者又把天主教做为殖民统治制度的辅助工具。在统治美洲的 300 年间,殖民统治者都是一手高举铁剑,一手托着圣经,在传播文明这一堂皇的口号下,强迫印第安人和黑人信仰天主教,借以用天主教的教义和十字架来束缚和麻醉他们,使他们失去斗争的意志。此外,天主教会还严密地控制着殖民地人民的教育和日常文化生活,天主教教规应用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里。对于不信天主教和怀疑天主教教义的人,教会经常以异端的罪名将他们送进宗教裁判所,遭受监禁或烧死。在经济上,天主教会占有了殖民地最好的土地,此外还向殖民地征收什一税、婚丧和洗礼费等,成为殖民地最大的剥削者。因此,天主教会是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拉丁美洲实行殖民统治的重要支柱。
拉丁美洲的经济发展 西班牙和葡萄牙从宗主国的经济利益出发,对拉丁美洲的经济实行严格的控制。殖民统治当局,禁止殖民地种植亚麻、橄榄、葡萄、桑树等经济作物,从而保证亚麻布、丝绸、葡萄酒和橄榄油在殖民地有广阔的市场。在国际市场上获取厚利的作物,如甘蔗、棉花、蓝靛、烟草、可可等,则强迫殖民地人民大量种植。这样, 在拉美许多地区出现了单一作物制这一畸形的经济现象。在工业方面, 西、葡殖民统治当局只把殖民地作为原料供应地和产品销售市场,禁止殖民地生产宗主国能够输出的产品,如禁止开采和冶炼铁矿石,禁止纺织棉花和毛呢等。在贸易方面,禁止殖民地与宗主国之外的国家直接贸易,也不准殖民地之间进行贸易交换。这样,殖民地的贸易全部控制在宗主国的商人手中。他们把大量质次价高的商品倾销到殖民地,从中牟取暴利。
殖民统治当局在殖民地推行的这种经济政策,严重地阻碍了殖民地经济的发展。
16 世纪以后,英、法、荷等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崛起,并大肆向海外扩张,进行殖民侵略,做为老牌殖民主义国家的西班牙和葡萄牙,受到严重的挑战。为了保护自己的殖民利益不受侵犯,西班牙和葡萄牙宣布拉丁美洲为禁地,严禁英、法、荷染指拉丁美洲殖民地的贸易,并颁布了一系列的法令,严禁其它国家和殖民地进行贸易。
为了打破西班牙和葡萄牙对拉丁美洲的贸易和商业垄断,英、法、荷等国采取了走私、海盗掠夺,甚至诉诸武力的手段。到 17 世纪末,拉
美的走私贸易额竟超过正常贸易额的四倍,到 18 世纪末,西、葡对拉美的贸易和商业垄断已经基本被打破。海盗掠夺是英、法、荷等国打破西、葡两国贸易和商业垄断的重要手段之一。从 17 世纪初开始到 18 世纪末
的 200 年间,数以千计的西、葡两国的商船被劫掠,从而使西、葡两国商人视与殖民地进行贸易为畏途。18 世纪后,西、葡两国与殖民地的贸易日益减少。除了走私与海盗掠夺,英、法、荷还用武力直接从西、葡
两国手中抢夺殖民地。自 16 世纪末以后,英国相继从西班牙夺走了巴哈马群岛、牙买加以及巴巴多斯等地。荷兰则占领了圭亚那,法国占领了海地。
18 世纪之后,西、葡两国由于封建统治日益衰弱,从而放松了对殖民地的控制,使拉丁美洲殖民地的经济资本主义因素逐渐发展起来。在一些城市里,出现了许多生产铁器、纺织品、玻璃、陶器等手工作坊。以墨西哥的开雷塔罗镇为例,该镇仅生产呢绒的手工工场就有 20 多家,
此外,还有 300 多家小型作坊。秘鲁也拥有手工工场 400 多家。巴拿马、古巴、布宜诺斯艾利斯等地的造船业也十分发达。殖民地生产的甘蔗糖、染料、棉花、兽皮、烟草也在欧洲市场日益畅销。在经济发展比较缓慢的巴西,也出现了纺织、造船等许多手工工场。虽然,拉丁美洲的资本主义因素举步维艰,发展缓慢,基础薄弱,但到 18 世纪后期,拉丁美洲已成为新大陆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其出口商品量是同期的英属北美殖民地的 27 倍。
随着殖民地经济和生产力的发展,宗主国与殖民地的各方面矛盾日趋尖锐起来。
殖民地与宗主国矛盾的加深 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霸权的衰落和殖民地经济的发展,使拉丁美洲人民首先在经济上提出摆脱宗主国束 缚,要求自由贸易的口号。18 世纪后半期,西、葡殖民统治当局在限制殖民地对外贸易等方面虽做了一些改革,但是远远不能满足殖民地人民的要求,这就促使殖民地人民走上了彻底摆脱宗主国控制的民族独立和解放的道路。
在拉丁美洲独立战争前夕,殖民地共有人口 2000 多万,其中西属殖
民地 1600 多万,葡属殖民地 300 多万。在近 300 年的时间里,印第安人、黑人以及来自西、葡两国的白人后裔,在共同的生活和劳动的过程中, 逐渐形成了拉丁美洲的各个民族,而拉丁美洲的阶级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也以民族的形式表现出来。
直接来自西班牙、葡萄牙的高级官吏、僧侣、大商人和大地主形成了社会的上层,被称为“半岛人”(因为他们大都来自比利牛斯半岛)。他们掌握着殖民地的一切政治、经济、军事、法律和宗教大权,是拉丁美洲殖民地的统治者和压迫者。
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后裔被称为“克列奥人”。他们之中大多数是殖民地的地主,控制着殖民地的大部分土地,另外一些人则经营工商业和矿山,以及充当殖民地的中级官吏。这些人员虽然拥有宗主国的公民权, 但在政治上受到来自宗主国的白人统治者的歧视,不允许他们进入殖民地社会的统治阶级上层。随着殖民地经济的发展和对外贸易的扩大,克列奥人中形成了一个与海外经济有密切联系的工商业资产阶级集团,他们对宗主国压制殖民地经济发展的政策日益不满,要求在经济上摆脱宗主国的控制,进行自由贸易。因此,他们与宗主国殖民统治集团的矛盾也逐渐尖锐。在这一时期,他们中间出现了自称为“美洲人”的独立派, 并成为后来独立战争的领导者。
白人与印第安人的混血后代叫做墨斯提佐人,与黑人的混血后代叫穆拉特人,黑人与印第安人的混血后代叫桑保人。这些混血种人约占殖民地人口的四分之一,他们大部分是小商贩、自由牧民和手工业者,他
们构成了殖民地社会的小私有者集团。虽然他们在法律上仍然被看成是自由人,但却享受不到真正的公民权利,并受到种族歧视,在经济上也受到盘剥压榨。因此,他们与宗主国的统治者有着极大的矛盾,在独立战争中成为一支重要的力量。
印第安人与黑人处于殖民者社会的最底层。印第安人尽管遭受到殖民者大肆屠杀,但到 18 世纪末,仍然有 700 多万人。他们大多数人是佃农和债务奴隶。黑人主要是种植园的奴隶,他们没有任何的人身自由, 承受着最严酷的奴隶制度的压迫。由于遭受的民族和经济压迫最深,他们对于殖民统治怀着刻骨的仇恨,因此具有极强的革命性和斗争性,成为革命的主力军。在独立战争前,他们就不断掀起起义和暴动,反对宗主国的殖民统治和压迫。
克列奥人、各种混血种人、印第安人和黑人之间,由于种族和社会地位的不同,也存在着不同的矛盾,而殖民地社会中的民族压迫、阶级压迫和种族歧视也交织在一起,使殖民地社会的政治形势错综复杂。但是,殖民地人民都有一个共同的压迫者,那就是西班牙和葡萄牙统治者。在反对共同的压迫,要求独立和自由方面,他们有着共同的愿望,这也是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斗争的共同政治基础。正是在这个基础上, 各个不同民族和种族人民所形成的社会力量,汇合成为反对西班牙和葡萄牙统治的洪流,冲垮了殖民主义在拉丁美洲的统治。
18 世纪以后,欧洲的启蒙运动、北美独立战争以及法国大革命,给拉丁美洲人民以极大的影响。18 世纪中叶,拉丁美洲出现了一批革命的知识分子,他们大多数在欧洲接受过教育,深受启蒙思想的学说和著作的熏陶,熟悉法国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的历史。如后来在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争取独立的舆论准备工作中,以及在独立战争中起过重要作用的米兰达、加马拉、纳利诺、罗哈斯等人。这些革命知识分子,将法国革命的《人权宣言》、美国的《独立宣言》、潘恩的《常识》等翻译成西班牙文或葡萄牙文,广为散发和传播。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为独立战争的爆发,做了舆论和思想准备。
18 世纪末,西班牙卷入了法英之间的战争。1805 年在特拉法加海战中,西班牙舰队和法国舰队一起被英国歼灭,从此失去了海上的控制力量。在西班牙和葡萄牙一起加入法国对英国的“大陆封锁”以后,英国也加强了对欧洲西海岸的封锁,使西、葡逐渐失去了对拉丁美洲的控制, 在客观上促进了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发展。
第二节 独立战争
海地革命 海地原为西属殖民地圣多明各岛的一部分。17 世纪前期,法国侵入该岛的西部,不断扩大占领区。1679 年,西班牙与法国签订《里斯维克条约》把海地的西部割给法国,称法属圣多明各。
法国殖民者占领海地西部以后,在这里设立了总督以及庞大的殖民管理机构进行统治。法国在海地广泛地推行野蛮的种植园奴隶制,促使成千上万的黑人奴隶为殖民统治者生产甘蔗、咖啡和棉花等经济作物。黑人奴隶的累累白骨为法国殖民统治者换来了巨额的财富。18 世纪末, 欧洲市场上的蔗糖和咖啡,绝大部分是海地生产的,其出口贸易额占法
国殖民地贸易总额的一半以上。海地的种植园经济成为法国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源泉之一。
革命前,海地的总人口约有 56 万人,其中法国殖民者,包括各级官
吏、军官、传教士、大地主和商人等,约有 4 万多人。这些人控制着海地政治、经济命脉,掌握着殖民地的所有大权,形成了统治阶级的核心。黑白混血人和“自由黑人”约有 3 万多人。这些人虽然在法律上享有同白人一样的权利,但实际上仍受着严重的种族歧视和隔离,在各个方面都得不到公正的待遇。因此他们与白人统治者有着极为尖锐的矛盾,强烈要求推翻白人殖民者的统治。黑奴占海地人口十分之九,约有 48 万人。他们处于海地社会的最下层,处境极为悲惨,他们没有任何人身自由, 每天在白人监工的皮鞭下劳动十几个小时,夜晚像囚犯一样被禁锢在低矮的茅屋之中。对于任何违反种植园主命令的奴隶,主人可以任意采取各种残酷的刑罚加以处置,甚至处死。在残酷的折磨下,大批黑人奴隶仅仅劳动几年便失去劳动能力或者活活累死。
海地革命是在法国大革命影响下爆发的。1790 年,在文森特·奥赫的领导下,一部分混血种人和“自由黑人”根据《人权宣言》中的自由、平等原则,向法国政府提出了要享有与白人同样的政治、经济权利的要求,但是遭到法国殖民当局的拒绝。在文森特·奥赫的带领下,混血种人与“自由黑人”发动了起义,但不久被镇压。
1791 年夏,混血种人和“自由黑人”又一次发动起义。这次起义有大批的黑人奴隶参加,声势极为浩大。领导这次起义的领袖是杜桑·卢维杜尔(1743—1803 年)。杜桑原为一个种植园主的奴隶,后来给奴隶主担任马车夫。年轻时勤奋好读,很快精通法语,并开始研读启蒙学者的著作,深受法国革命时期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的影响,并决心为争取奴隶解放而斗争。起义军多次打败前来镇压的法国军队。在起义的过程中,杜桑成为一名卓越的革命家和起义的军事领导人。
海地革命沉重地打击了法国殖民统治者。在起义后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起义的黑人奴隶们烧毁和破坏了 180 多个种植园,杀死了 2000 多名殖民者。大批的法国种植园主、官吏、教士和商人逃往西印度群岛的其他岛屿和圣多明各的东部西班牙属地。
正当海地革命蓬勃发展的时刻,盘踞在圣多明各岛的西班牙殖民者,认为从法国人手里收复海地,重建其殖民统治的时机已到,便于 1793 年以解放奴隶为借口,侵入海地,杜桑起初曾被西班牙人废除奴隶制的口号所迷惑,不久便识破了西班牙独占海地、恢复奴隶制的真面目,立即向西班牙入侵者发动了进攻,将西班牙侵略军打得溃不成军,被迫于1794 年退出海地。西班牙退走后,英国认为正是霸占海地的好机会,遂
出兵海地。但是,杜桑率领起义军英勇奋战,在 1798 年 10 月,彻底打败英军,使英国霸占海地的阴谋落空。英国被迫停战议和。1801 年 1 月, 杜桑军队向东部西班牙属地进攻,赶走了西班牙殖民军。
1801 年 6 月,杜桑·卢维杜尔宣布海地独立,并颁布了宪法,宣布永远废除奴隶制,解放一切黑人奴隶,所有肤色的居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杜桑被宣布为终身执政。
1801 年 1 月,当时正在法国执政的拿破仑代表法国大资产阶级的利益,企图再度控制海地,以海地为立足点,向加勒比海和美洲扩张,实
现建立法兰西海外殖民地的梦想,派遣 54 艘军舰和 3 万多士兵进攻海地,由拿破仑的妹夫勒·克莱尔将军指挥。法军在海地登陆后,遭到杜桑军队的英勇抵抗,使法军连连败北。勒·克莱尔在战场上未能取胜, 遂又玩弄起和谈的阴谋,并用卑鄙的手段诱骗杜桑参加和谈会议,在谈判中将他逮捕,押送到法国。1803 年,杜桑·卢维杜尔惨死于法国狱中。
杜桑死后,海地人民和起义军并没有停止战斗。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法军死伤过半,还有许多士兵染上了黄热病,勒·克莱尔本人也罹疾而死。1803 年 10 月,法军被迫投降,海地人民终于打败了当时不可一世的拿破仑军队。
1803 年 11 月,海地人民通过了《独立宣言》。1804 年 1 月 1 日, 海地正式宣布独立,称海地共和国。
海地的独立,对拉丁美洲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斗争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为拉丁美洲人民树立了光辉榜样,拉开了拉丁美洲独立战争的帏幕。
西属殖民地的独立战争 19 世纪初,拿破仑战争使西班牙和葡萄牙中断了与拉丁美洲殖民地的联系。1807 年,拿破仑军队占领了葡萄牙, 葡萄牙国王仓皇逃往巴西。次年,拿破仑军队又侵入西班牙,俘虏了国王查理四世,拿破仑的哥哥约瑟夫登上了西班牙王位,至此,西班牙中央政权完全垮台。西班牙王宫的覆灭消息,成为西属拉丁美洲殖民地独立战争的信号,一场波澜壮阔的人民独立和解放战争在西属殖民地爆发了。
西属殖民地的独立战争主要有三个中心地区,即新格拉纳达、拉普拉塔和新西班牙总督区。
新格拉纳达的总督区的革命中心是委内瑞拉,也是拉丁美洲独立战争的最重要的战场。新格拉纳达的独立战争的最初领导者是米兰达(1750
—1816 年)。米兰达出生于加拉加斯的一个克列奥资产阶级家庭,早年曾参加过法国大革命,后又在欧、美各国从事委内瑞拉的独立活动。1806 年,他在纽约组织了一支远征部队在委内瑞拉的科罗登陆,号召人民起来推翻西班牙的统治,但不久失败,又逃到英国。
1808 年法军占领西班牙后,加拉加斯的克列奥人爱国者于 1810 年 4 月在委内瑞拉首府加拉加斯举行起义,驱逐了总督和其它殖民统治机构的官吏,成立了临时政府“洪他”(gunta,西语“委员会”之意)。次年初,米兰达回到委内瑞拉,加拉加斯的临时政府推选他为革命军的统帅。3 月 2 日,加拉加斯召开了新选出的国民议会。7 月 5 日,通过了独立宣言,正式宣布委内瑞拉独立,成立以米兰达为首的委内瑞拉共和国
(第一共和国)政府,并颁布了宪法。与此同时,在波哥大、卡塔纳赫、基多等城市也爆发了反对殖民统治的人民起义。不久,独立斗争的烈火在整个新格拉纳达总督区燃烧起来。
委内瑞拉共和国政府成立以后,便遭到了西班牙殖民军队的进攻。尽管共和国政府在人力和物力都有一定的实力,但是由于共和国政府没有采取改善人民生活的具体措施,得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加上共和国领导层内部出现了严重的分歧,致使共和国军队连吃败仗。1812 年春,加拉加斯等地发生了严重地震,对于共和国政府更加不利。7 月,米兰达被俘,后死于西班牙狱中。第一共和国遂被颠覆。
第一共和国夭折之后,委内瑞拉的独立运动并没有停止。委内瑞拉的革命者在第一共和国领导人之一西蒙·玻利瓦尔(1783—1830 年)的率领下,又重新举起了义旗。玻利瓦尔出身于加拉加斯的克列奥人家庭, 青年时代曾到欧洲游历,并深受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影响。第一共和国时期,玻利瓦尔曾担任主要领导人。1812 年革命失败后,玻利瓦尔流亡到卡塔纳赫城,在当地的革命者的支持下,很快组织了一支军队,于 1813 年重返委内瑞拉,不久收复加拉加斯。1814 年 1 月,玻利瓦尔建立了第二共和国。次年,在西班牙殖民军队和国内反动势力夹攻下,加拉加斯失陷,第二共和国覆灭了。
1815 年拿破仑帝国瓦解之后,西班牙王室又重新恢复了权力。4 月西班牙国王斐迪南七世派遣了一支远征军来到新格拉纳达总督区,很快攻下波哥大等城市,在新格拉纳达重新恢复了殖民统治。
此时逃亡在海地的玻利瓦尔,在海地共和国支持下,重新组织了一支革命军队,于 1816 年先后两次率军重返委内瑞拉。1817 年初,玻利瓦尔在奥里诺科河畔安古斯图拉建立起巩固的根据地。在根据地,玻利瓦尔颁布了一系列社会改革的措施,宣布废除奴隶制,并宣布没收西班牙王室和所有殖民统治者的土地,分给参加革命军队的士兵。这些措施受到了广大的奴隶和下层劳动人民的欢迎,他们纷纷参加到玻利瓦尔的队伍中。1818 年 10 月,玻利瓦尔宣布成立委内瑞拉第三共和国。
1819 年 5 月,玻利瓦尔率领一支精悍的军队,越过安第斯山,突然
进入哥伦比亚。8 月玻利瓦尔的军队在布亚卡歼灭了西班牙殖民军 1600 多人,随后解放了哥伦比亚全境。1819 年 12 月,由哥伦比亚和委内瑞拉组成的“大哥伦比亚共和国”成立,玻利瓦尔当选为总统。1822 年 5 月, 玻利瓦尔率领革命军又解放了厄瓜多尔。于是“大哥伦比亚共和国”便成为包括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厄瓜多尔的独立国家。至此南美北部地区全部获得解放。
在新格拉纳达总督区的人民独立和解放斗争进行的同时,以拉普拉塔地区为中心的南美南部地区,也爆发了反对西班牙殖民统治的独立战争。
拉普拉塔总督区由于经济落后,西班牙殖民统治一直很薄弱。1808 年 5 月,西班牙被法国占领的消息传来,拉普拉塔地区最发达的城市布宜诺斯艾利斯的人民首先举行游行和暴动。由于群众运动的推动,社会上层的克列奥人革命者,召开了新的市议会,逮捕了拉普拉塔的总督。5 月 25 日,又成立“拉普拉塔临时政府”,宣布独立。布宜诺斯艾利斯独立的消息传出后,拉普拉塔总督区的乌拉圭、巴拉圭两省也爆发了起义。1815 年 8 月,巴拉圭宣布独立。乌拉圭等其他几省的权力也转到了克列奥独立派手中。
1816 年 7 月,在布宜诺斯艾利斯政府的倡议下,布宜诺斯艾利斯地区的几省区组成了“拉普拉塔联合省”,宣布独立。1853 年改为阿根廷共和国。
拉普拉塔地区的独立战争是在圣马丁领导下进行的。圣马丁(1778
—1850 年)出生于一个克列奥人的家庭,曾在西班牙军中服过役。在服役期间,与拉丁美洲的独立派革命者有过频繁的接触,立志为拉丁美洲独立事业献身。1812 年他离开西班牙,来到布宜诺斯艾利斯,成为独立
派军队中杰出指挥官。1814 年,他出任临时政府的库约省省长职位。在此期间,他制订了越过安第斯山,进兵智利解放秘鲁的计划。同时,他积极备战,建立了一支拥有 4000 人的队伍。同年 10 月,智利革命遭到西班牙殖民者的镇压,其领导人奥希琴斯率领残余部队与圣马丁会合, 从而更加壮大了圣马丁的军事力量。
1817 年 1 月,圣马丁和奥希琴斯分两路率领部队越过安第斯山,进入智利,出奇不意的向盘踞在智利的西班牙军队发起了进攻。2 月 12 日, 在恰卡布科战役中,西班牙军队全军覆灭。1818 年 2 月,智利宣布独立。
智利独立后,圣马丁又开始着手进行解放秘鲁的工作。在英国人寇克兰的支持下,圣马丁组建了一支舰队。1820 年 8 月,圣马丁率领舰队向秘鲁进发。登陆后,受到秘鲁人民的欢迎和支持。1821 年 7 月,圣马丁的独立军攻进秘鲁首府利马,秘鲁宣布独立,独立政府授予圣马丁共和国“保护者”的称号。
秘鲁宣布独立后,原西班牙的利马总督带领 2 万多残军逃至东部山区,给独立后的秘鲁以极大的威胁。为了彻底消灭敌军,圣马丁与玻利瓦尔取得了联系,双方于 1822 年 7 月在厄瓜多尔的瓜亚基尔举行会议。双方商定由玻利瓦尔负责出兵肃清秘鲁境内的敌军。这次会议后,圣马丁便辞去了在秘鲁的职务,离开秘鲁,最后隐居到欧洲。
瓜亚基尔会议之后,玻利瓦尔联合了南美一切力量,组成了一支强大的军队。1822 年 9 月,玻利瓦尔率大军进入秘鲁。1824 年 8 月 6 日,
在胡宁平原,革命军与西班牙殖民军展开激战,西班牙军队在损失 3000
余人后逃走。同年 12 月 9 日,玻利瓦尔的战友苏克雷将军指挥部队在阿
亚库乔地区包围了敌军。在这次战役中,歼灭了敌军 9000 余人,俘虏了秘鲁总督和十几名西班牙的元帅和将军,以及几千名士兵。
阿亚库乔战役后,独立军的另一著名领导人苏克雷率军继续向东南挺进,不久解放了上秘鲁。1825 年 8 月 6 日,上秘鲁宣布独立。为纪念玻利瓦尔,定国名为玻利维亚。
新西班牙总督区的独立战争,与新格林纳达和拉普拉塔总督区的独立战争几乎是同时发生的。这一地区独立战争的中心是墨西哥。
1810 年 9 月 16 日,在多洛雷斯镇响起了钟声。该镇主管神甫伊达尔哥(1753—1811 年)向群众高声喊道:“你们愿意成为自由人吗?三百年前,可恨的西班牙人夺去了我们祖先的土地,你们愿意夺回来吗?” 聚集在教堂门前的群众高喊“处死西班牙人!”“独立万岁!”这就是墨西哥历史上著名的“多洛雷斯的呼声”。从此新西班牙总督区的独立战争开始了。
伊达尔哥成为这场斗争主要的领导人。伊达尔哥虽然是一个教士, 但深受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影响,十分崇拜卢梭。他痛恨西班牙人在拉丁美洲的殖民统治,因此参加了克雷塔罗的革命团体。在 9 月 16 日以后,
伊达尔哥聚集了 600 名印第安人组成了一支起义军,到处攻打地主的庄园和西班牙的殖民统治机构。伊达尔哥代表起义军宣布,废除奴隶制度, 要求奴隶主必须在 10 日内解放所有奴隶,归还印第安人的土地,废除所有强派给印第安人的苛捐杂税。起义军的措施受到广大劳动人民的拥护,他们纷纷加入起义军,使起义军很快发展到 8 万人。9 月,伊达尔哥的起义军逼进墨西哥城。
1811 年 1 月,西班牙从本土调来增援部队,猛烈地进攻起义军。尽管起义军给敌人以重创,但由于缺乏作战经验,最后还是失败了。伊达尔哥率少数义军士兵向北撤退,中途由于叛徒出卖,被西班牙殖民军逮捕,于 1811 年 7 月 30 日英勇就义。为了纪念这位卓越的革命家和英勇
的独立战士,墨西哥人后来称他为“墨西哥独立之父”,将 9 月 16 日定为墨西哥的国庆节。
伊达尔哥牺牲后,伊达尔哥的战友和学生莫洛雷斯(1765—1815 年) 在南部继续领导独立斗争。莫洛雷斯率领的起义军多次冲破了西班牙殖民军的围剿,在斗争中不断壮大,并解放了许多地区。到 1812 年 8 月, 莫洛雷斯的起义军占领了除墨西哥城和韦腊克韦斯之外的所有南部领土。1813 年 9 月,起义军在奇尔潘辛格召开了第一届墨西哥国会,宣布墨西哥为共和国,实行无限制的普选制。
1815 年拿破仑战争结束,西班牙的波旁王朝又恢复了统治,并从本土调来大量的军队镇压墨西哥的独立运动。由于殖民军队的残酷镇压和克列奥人上层集团的叛卖,莫洛雷斯的起义军于 1815 年被打败,莫洛雷斯被俘,于同年底就义。此后,起义军在各地展开了游击战。
1820 年,西班牙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墨西哥的克列奥人上层集团害怕西班牙的革命浪潮波及到墨西哥,遂策划独立,与宗主国西班牙脱离关系。他们任命反动军官奥古斯丁·伊图尔维德为殖民政府的最高将领,并授命他与起义军的主要首领高雷罗进行谈判。1821 年 2 月,双方达成协议。协议规定:双方联合起来,建立一支为独立而战的联军,保障任何人的人身权利和私有财产以及天主教的特权;保证任何种族的人在政府中任职权利。不久伊图尔维德窃取了联军的指挥权,率领联军进入墨西哥城,宣布墨西哥独立。伊图尔维德控制了墨西哥的政权后,又于 1822 年 5 月自立为帝,自称奥古斯都一世,将墨西哥改为帝国。1823 年高雷罗联合自由派势力发动起义,迫使伊图尔维德退位。1824 年,墨西哥新议会宣布墨西哥共和国建立。
受墨西哥独立运动的影响,中美洲各省于 1821 年也宣布独立。1823 年又建立中美联合省。1838 年中美联合省后又分成危地马拉、洪都拉斯、萨尔瓦多、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五个国家。
葡属巴西的独立 在西属拉丁美洲殖民地人民奋起反抗殖民统治,争取独立和解放的斗争取得节节胜利的同时,葡属巴西也获得了独立。但巴西的独立道路与西属殖民地的独立道路有着明显的不同。
1807 年,拿破仑军队占领了葡萄牙,葡萄牙摄政王约翰六世携王室成员逃到巴西,巴西暂时成为葡萄牙的统治中心。为了加强和巩固在巴西的统治,促进巴西工商业的发展,以保护王室和各级官员的商品需要, 同时拉拢白人大庄园主集团,葡萄牙王室在政治和经济上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但是,这种措施尽管给巴西的大庄园主、大商人们带来了许多的好处,却没能丝毫改善殖民地下层人民的处境。为了换取英国的支持,葡萄牙王室将巴西向英国全面开放,英国商人逐渐垄断了巴西市场。由于英国商品的大量倾销,巴西本地的工商业受到严重的排挤,甚至导致许多手工工场、作坊以及商店倒闭,引起巴西的有产阶级的强烈不满。1816 年,葡萄牙王室又出兵侵占了乌拉圭,而沉重的军费负担,又落到了殖民地人民的头上。葡萄牙统治者的倒行逆施,引起了巴西各阶层人
民的普遍反抗,一场推翻葡萄牙的殖民统治,争取独立的革命风暴即将来临。
早在 18 世纪末,巴西的民主主义者,牙医哈维厄(绰号“拔牙者”), 就曾领导一些青年知识分子成立了一个秘密组织,其宗旨就是要推翻葡萄牙王室的统治,建立一个民主、独立的巴西共和国。尽管这一密谋后来由于叛徒出卖而遭到破坏,哈维厄也因此牺牲,但对巴西的独立运动影响极为深远。
葡萄牙王室迁到巴西以后,巴西的许多地区爆发了大规模的黑奴起义,强烈地震撼了葡萄牙在巴西的殖民统治。1817 年 3 月,以伯南布哥省为中心的巴西东北各省爆发了一场大规模的起义。这次起义的领导者主要是大种植园主、商人和军官。起义一直持续了 76 天。由于领导起义的克列奥上层分子不愿意废除奴隶制,因此得不到广大的黑人奴隶的支持,在葡萄牙殖民军的镇压下,这次起义失败了。起义的失败,证明巴西独立运动缺乏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而广大的黑人和印第安人也没有一个明确的政治纲领,巴西的资产阶级也没有成熟,不能领导革命,这就为后来巴西独立的胜利果实被封建势力和克列奥上层集团所窃取,提供了客观条件。
1820 年,葡萄牙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在新议会的要求下,国王若奥六世被迫回国。临行前,若奥任命其子彼德罗为巴西的摄政王,密嘱彼德罗,只要保住王位,不惜让巴西独立。若奥离开巴西后,巴西的独立运动又高涨起来。这时葡萄牙议会为了加强对殖民地控制,使巴西失去了更多的权利,同时要求彼德罗回国。巴西的克列奥人上层集团在何塞·博尼法西奥的策动下,开始加紧进行独立的活动。他们也怂恿彼德罗留在巴西,以便把独立运动引向君主立宪的道路,避免巴西爆发像海地那样的奴隶革命,从而维护其政治和经济利益。1822 年 1 月彼德罗宣布,他将留在巴西。1822 年 9 月 7 日,彼德罗宣布巴西脱离葡萄牙独立,
12 月 1 日,彼德罗自立为皇帝,称彼德罗一世。1825 年 8 月,葡萄牙被
迫承认巴西的独立。巴西的帝制一直持续到 1889 年才被共和国所代替。
拉丁美洲独立的历史意义 十九世纪初爆发的拉丁美洲的独立战争是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斗争。这场运动推翻了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拉丁美洲的殖民统治,同时也沉重地打击了拉丁美洲的封建关系,使拉丁美洲出现了 17 个独立国家,绝大多数国家建立了共和政体,形成了今天拉美国家的基本格局。
拉丁美洲的独立战争是在资本主义因素有所增长的情况发生的。资产阶级带着自己的政治经济要求参加这场运动。尽管运动的领导权一开始就掌握在地主、庄园主、商人及官吏的手中,但在这场运动中,西、葡在殖民地的封建法令、对殖民地的禁令、垄断制度以及贵族封号被取消,天主教会的势力也被大大削弱。除巴西之外,所有独立的拉美国家都明令禁止奴隶制,先后解放了黑奴。这些措施有利于各国资本主义因素的增长,使独立后的拉美国家逐步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因此,拉丁美洲的独立革命,基本属于资产阶级革命的范畴。但是在独立后掌握政权的土生地主、庄园主们,为了自己的政治经济利益,使拉丁美洲各国的封建剥削制度长期保存,影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也使这些国家长期处于对各资本主义列强依赖的地位。19 世纪中叶后,美、英、德等
资本主义势力逐渐渗透到拉丁美洲,于是拉丁美洲人民又担负起反侵略、反封建的双重任务。参考书:
周一良、吴于廑主编:《世界通史》(近代部分)第九章。王荣堂、姜德昌主编:《新编世界近代史》上册,第九章。刘祚昌、光仁洪等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第七章。 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第三章。
复习题:
-
拉丁美洲各国独立战争爆发的原因、性质和历史意义。
-
试述杜桑·卢维杜尔、玻利瓦尔、圣马丁的历史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