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第一节 革命的开始与君主立宪派的专政
封建专制制度的危机和三级会议 1774 年,路易十六即位。路易十六是一个同他的前辈一样昏庸的国王,整日耽于淫乐,不理朝政。王后玛丽·安东尼奢侈无度,使王室的开支不断增加。路易十六时期,法国为了打破英国的海上优势和殖民霸权,卷入北美独立战争,耗费了巨大军费,从而使国债比路易十五时期增加了三倍,达 20 亿锂。尽管国家出现了巨大的财政危机,拥有巨额财富的第一二等级仍然享有免税权, 使国家税源大受影响。为了摆脱财政危机,路易十六先后任命经济学家杜尔果、日内瓦银行家内克等人进行财政改革。改革的内容主要包括: 取消第一、二等级的免税特权,教士和贵族必须向国家交税,取消对工商业的一些限制,减轻农民负担等等。但是这些改革先后由于第一、二等级的反对而失败。法国的财政已濒于破产的边缘。
在财政危机的同时,法国又爆发了空前的工商业危机。1786 年,英法两国订立了贸易条约,根据条约,英国商品可以享受低税率的待遇。此后,大批物美价廉的英国货物涌进法国,造成了法国的棉织品、皮革、制帽等传统工业减产,许多手工工场倒闭,大批工人失业的后果。1788 年和 1789 年,法国农业由于自然灾害,连年歉收,造成粮价空前上涨。广大下层人民在承受无尽的苛捐杂税的同时,已无法经受上述的种种灾难,纷纷起来反抗。仅在 1789 年春,法国城乡就爆发了 300 多起人民起义。最有影响的是巴黎圣安东地区的工人起义。起义者与前来镇压的军队战斗了两天。此后,各省的人民起义和暴动也此起彼伏。预示着革命风暴的到来。
路易十六面对财政危机和日益高涨的人民革命运动,企图召开已有175 年没有召开的三级会议来挽救其统治危机。资产阶级和第三等级的各阶层群众也希望召开三级会议,企盼会议迫使路易十六接受改革。
1789 年春,法国全国开始举行三级会议的选举,路易十六为了缓和人民情绪和拉拢第三等级中的资产阶级,宣布将第三等级中的代表名额增加一倍(600 名)。选举代表期间,各地人民群情激愤,撰写了大量的陈情书。陈情书的内容大多是要求制定宪法、废除封建特权和大土地所有权、保护私有财产、实现工商业自由、归还公社土地等等。资产阶级也为自己大造舆论。许多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自由贵族撰写文章和小册子,鼓动人民进行反封建的斗争,其中最有代表性和影响的是自由贵族米拉波所撰《对普罗旺斯人的呼吁》、罗伯斯庇尔写的《对阿图瓦人的呼吁》、以及修道院长西哀耶斯所写的《什么是第三等级》。在《什么是第三等级》一文中,西哀耶斯写道:“什么是第三等级?是一切!它在政治等级中有何作用?没有。第三等级要求什么?要有所作为”。1789 年 5 月 5 日,三级会议在凡尔赛召开。参加会议的第一等级的代表 291
人,第二等级的代表 270 人,第三等级的代表 578 人,第三等级的代表多为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一些同情第三等级的教士和贵族的代表,如西哀耶斯、米拉波等人由第三等级选出。大会开幕后,国王致简短的开
幕词,其内容只能归纳为一条,第三等级要出更多的钱,不许进行任何改革。然后,财政总监内克作了长时间的讲话,但内容空洞,没有任何要改革的新意。之后,国王掌玺大臣宣布,各个等级只能按传统的方式开会,每个等级只能有一票表决权。如果这样,第三等级尽管代表人数多,但对表决将不会起到作用。为此,第三等级的代表强烈反对这种投票方式,提出三个等级必须在一起开会,投票时应以人数计票。为此, 会议陷入僵局达一个月之久。在此期间,巴黎市民成群结队的来到凡尔赛,聚集在会议大厅的回廊里,表示对第三等级的热烈支持。根据西哀耶斯的提议,第三等级的代表于 6 月 17 日宣布,第三等级单独举行会议, 称为国民议会,选举巴伊为议长。国民议会召开之后,便通过了国王征税不合法,偿还国债,国民议会的法案任何人无权否认等决议。6 月 20 日,路易十六下令封闭会场大门,代表们只好转移到网球场上开会。在会上,在巴伊的带领下,代表们激动地宣誓“永不脱离国民议会,将在形势需要的任何地方召开会议,直到宪法的制定并在坚实的基础上得到巩固”。这就是法国历史上著名的“网球场宣誓”。此后,第一二等级的代表也纷纷参加了国民议会。7 月 9 日,国民议会改名制宪议会。从此揭开了法国大革命的序幕。
攻占巴士底狱——革命的开始 制宪议会召开后,路易十六表面顺从,暗地却在调兵遣将,准备以武力解散制宪议会。由于当时巴黎驻军同情第三等级,国王只好从外省调兵。7 月上旬,镇压军队陆续开到, 路易十六露出了真面目。7 月 11 日,路易十六免去被再起用的内克的财政总监的职务。由于内克采取的措施较为温和,所以比较受资产阶级和下层人民的支持。内克去职后,路易十六又任命狂热的王党分子德·布罗伊元帅主持军务,德·布勒杜伊为财政总监。布勒杜伊一上台,便扬言,只要国王需要,烧毁整个巴黎也在所不惜。这一切说明路易十六镇压制宪议会的决心已经下定。
7 月 12 日,内克被免职的消息传出,巴黎人民愤怒了,他们纷纷走上街头游行。当游行队伍正在行进的时候,突然遭到国王的龙骑兵的血腥镇压。7 月 13 日清晨,巴黎所有教堂敲响了警钟,巴黎的市民纷纷手持各种简陋的武器,走上街头去攻击军队,并攻占了武器库。深夜,巴黎的大部分地区已控制在起义者的手中,原三级会议的选举人会议代表借起义之声势,迫使原巴黎市政府同他们组成新的市政机构——常设委员会,并决定建立一支由 12000 人组成的国民自卫军。7 月 14 日,起义群众包围了象征封建专制统治的巴士底狱。巴士底狱座落在圣安东工人区的出口。里边关有大批的政治犯,监狱塔楼上架设的大炮,对准了市区。当群众发现一队龙骑兵悄悄开进巴士底狱时,便开始了进攻。监狱内的守卫负隅顽抗,激起起义群众的更大愤怒。经过 4 个小时的激战, 巴士底狱被占领。至此,起义群众控制了巴黎整个市区。
7 月 15 日,巴伊当选为巴黎市长,参加过北美独立战争的自由派贵族拉法叶特成为“国民自卫军”的司令。
路易十六看到大势已去,被迫下令撤军,承认制宪议会,他的解散制宪议会的阴谋彻底破产了。
巴士底狱的被攻陷,标志着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始,为了纪念这一光荣的日子,法国人民把 7 月 14 日作为法国的国庆日。
巴黎起义的消息传出后,各地人民纷纷起来响应。在整个 7 月下旬, 各省的农民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反封建的革命浪潮。他们烧毁了贵族的庄园和一切地契及封建文书,夺取了土地和森林,这就是法国史上著名的“1789 年大恐慌”。在各个城市里,市民纷纷仿效巴黎革命,捣毁了一切旧政权的市政机构,成立了自己的政权和国民自卫军。这一事件,史称“市政革命”。农民的反封建斗争和市政革命使法国的封建统治政权陷入了瓦解的状态。
八月法令 巴黎人民攻陷了巴士底狱之后,制宪议会获得了合法地位,并成为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制宪会议的代表成员十分复杂,除了第三等级的代表外,还有第一和第二等级的代表。会议中占优势的则是主张君主立宪的金融资产阶级和自由派贵族的代表,其代表人物主要有西哀耶斯、巴伊、米拉波、拉法叶特等人。在君主立宪派的领导下,制宪会议、日益高涨的农民运动,沉重地打击了贵族领主。8 月 4 日夜,在制宪会议上,自由派贵族诺阿耶、埃吉永发言,建议贵族放弃部分特权。被农民运动吓得禁若寒蝉的贵族地主,纷纷上台发言,表示要放弃封建特权,全部废除封建制度。每一个发言的人,都在发言中标榜自己是为了“祖国”忍受牺牲和为了“民族博爱”而放弃自己个人的利益。这一夜,法国历史上称之为“奇妙的一夜”。
从 8 月 4 日夜至 11 日,制宪会议陆续通过了一系列决议。这些决议统称为“八月法令”。八月法令的内容主要是宣布取消特权等级的免税权、司法权、教会的什一税等等。至于封建剥削的主要内容,如租赋和年贡,则需农民以地租 30 倍的价钱赎买。从八月法令的主要内容上看, 远远不能满足农民的需要。与此同时,制宪会议颁布的另一些法令,如取消行会制度和工业法规、粮食自由买卖、废除内地税卡、统一度量衡和币制,则对于发展资本工商业确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受到工商业资本家的欢迎。
八月法令颁布之后,各地的贵族并没有认真执行,而农民最关心的土地问题,在八月法令中没有任何只言片语涉及到。至于赎买封建义务则更是一纸空文,因为没有一个农民有能力做到这一点。因此,八月法令之后,农民运动继续发展。
《人权宣言》 为了表明自己的政治态度,建立资本主义的社会秩序和原则,制宪会议从革命爆发后,便委派西哀耶斯、米拉波等人负责宪法的起草和制定工作,并于 8 月 26 日颁布了《人权与公民权宣言》, 简称《人权宣言》。
《人权宣言》的基本政治内容和思想是 18 世纪以来法国启蒙思想家的主张和思想的再现,是法国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全文共十七条条款。
《人权宣言》首先宣称,“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是“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利”。保护人权口号的提出,受到了长期处于封建专制制度和特权制度压迫之下的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拥护。
《人权宣言》针对封建专制制度下一切法律皆以国王意志为转移的情况,提出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制原则。宣言宣称:“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所有的公民都有权参与法律的制定,法律上的保护与处罚对于所有的公民都是一样的。
此外,宣言提出了“主权属于人民”和“分权”的原则。所谓分权, 也就是孟德斯鸠所提出的“三权分立”的原则。这一原则的根本目的在于,使立法权和司法权与君主的王权脱离,限制君主的权力。
宣言宣布了“每个公民都有言论、著述和出版的自由”。在最后一条中,宣言宣布“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人权宣言》以美国的《独立宣言》为蓝本,集中表达了 18 世纪以来启蒙思想家的政治主张,并将它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人权宣言》的发表,对于当时的法国革命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给封建专制和封建特权以沉重的打击。但是,《人权宣言》具有很大的历史局限性。宣言所宣称的自由、平等的原则,实际上是建立在财产贫富不均的基础之上的。它所说的自由,只不过取消了封建专制制度下人对人的从属关系, 代之以新的人对人的从属关系,即人民大众对资产阶级的从属关系。所谓平等,只不过是消灭了封建的门第不平等的现象,代之以新的财产上的不平等。至于“主权在民”更是一句空话,因为政权已经操在资产阶级手里。因此,在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原则之下,广大劳动人民要获得真正的平等和自由,是完全不可能的。
制宪议会的措施 《人权宣言》颁布之后,制宪会议开始讨论有关法国宪法等问题。但是,路易十六不甘放弃专制君主的绝对权力,拒绝批准“八月法令”和《人权宣言》,而且还向巴黎和凡尔赛调动军队, 企图发动政变。10 月 5 日,当这一消息传出后,群情激愤,人们纷纷涌到凡尔赛,向国王示威。此时,巴黎粮荒极为严重,许多买不到面包的妇女加入了游行队伍。在凡尔赛王宫前,游行的人们大喊“面包,面包”。与此同时,巴黎的工人在《人民之友》报的号召下,也携带大炮向凡尔赛进发。当天下午,游行队伍包围了王宫,惊恐万状的国王不得不公开宣布承认“八月法令”和《人权宣言》。次日清晨,游行群众又一次冲击王宫,遭到国王卫队的枪击,从而引起游行群众的极大的愤怒,并与国王卫队发生冲突。群众高呼“国王回到巴黎去”。在压力面前,国王只好答应群众的要求。10 月 6 日下午,王室回到巴黎。随后,制宪会议也迁到巴黎。
制宪会议迁到巴黎后,在人民群众和一些革命团体的推动下,颁布了一系列反封建和推动资本主义发展的法令。1789 年底至 1790 年底,制宪会议颁布了一系列改造法国天主教会和拍卖教会土地的法令。将教会财产收归国有并予以拍卖,以教产为抵押发行财政券;将教会土地分小块出售,付款期为 12 年(后改为 4 年)。但是拍卖的土地大部分被资产阶级和富裕的农民买去。根据制宪会议《教士公民组织法》和《教士宣誓法》等法令,法国教会将脱离与罗马教廷的联系,废除旧教区,一律按新的行政区划分教区,教职均由公民选举产生,属于政府公职人员系列,旧教会的职事,如出生、死亡、结婚登记等,均由国家管理。这样, 法国的教会完全国家化和世俗化了。此外,所有教职人员必须对宪法和
《教士公民组织法》宣誓,否则将放弃教职。大批教士拒绝宣誓,宗教界分袭为同意宣誓的宪政派和拒绝宣誓的反抗派。为了改变旧日的松散和混乱的行政区域划分,同时也为了加强地方的政权改组和建设,1789 年 12 月,制宪议会通过了由西哀耶斯起草的法案,将全国划分为 83 个省,省下设市、县,均设议会与政务厅,行政官员由选举产生。这一措
施有利于国家统一,进一步消除封建割据残余和发展资本主义经济。1790 年春,制宪议会又通过了司法独立和法官由选举产生的法令,并宣布进行司法改革。1790 年 6 月,制宪会议又颁布了废除贵族制度的法令。法令规定永远废除世代相承的贵族头衔,今后也不再授予任何人此类头衔,所有法国公民都必须使用其家庭的真实姓氏。为了扫除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的障碍,制宪议会颁布了废除内地税和入市税,取消行会制度和工业法规,取消许多特许公司,如东印度公司的贸易特权等法令。这一系列措施,实际上是在为最后制订宪法做准备。以上各项措施后都成为宪法中的条款。除以上反封建的法令外,制宪议会也制定了一些反人民群众的法令。最典型的是 1790 年 10 月通过的禁止一切集会和游行的
戒严法和 1791 年 6 月通过的《勒·霞不列法》。后者规定禁止工人集会、结社、罢工,违者将课以罚金和判刑。以上两个法令暴露了君主立宪派的阶级局限性。
政治俱乐部 法国大革命爆发后,法国国内的政治生活日益活跃, 各种政治派别通过各种政治集会,都在竭力向人们表述自己的政治观点,以扩大自己的政治影响。在此基础上,法国政坛上出现了各种政治俱乐部。
最具影响力的俱乐部是“宪法之友社”。因它经常在雅各宾修道院集会,又被称为“雅各宾俱乐部”。最初这个俱乐部成分十分复杂,既有大资产阶级、自由派贵族和工商业资产阶级等立宪派分子,又有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和下层劳动人民。雅各宾俱乐部在外省也设有许多支部。1791 年后,以大资产阶级为首的立宪派退出了俱乐部,俱乐部逐渐变成了资产阶级民主派的组织,但是,俱乐部仍分为两派。一派是温和的共和主义者,其成员多是来自法国西南部的吉伦特省的工商业资产阶级的代表,因此又被称为吉伦特派。该派尽管主张建立共和国,但又反对群众参加革命。另一派是以罗伯斯庇尔为首的革命民主主义者。
马克西米连·罗伯斯庇尔(1758—1794 年)出身于阿拉斯的一个律师家庭,本人也是一个律师。罗伯斯庇尔同卢梭一样,反对大私有者, 维护小私有制,同情城乡小资产阶级的处境。在革命之前,他便在下层劳动人民中宣传革命,猛烈地抨击封建专制制度的罪恶。1788 年,它当选为阿拉斯第三等级的代表,参加三级会议。在制宪会议里,罗伯斯庇尔经常发表演说,坚决主张摧毁封建制度,依靠人民的力量建立共和国, 激烈地批判了大资产阶级主张君主立宪的行径。因此,罗伯斯庇尔受到广大革命群众的拥护,并在革命的后期起过重要的作用。
另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的俱乐部是哥德利埃俱乐部,它的正式名称是“人权之友社”,因其会址设在哥德利埃修道院而得名。这个俱乐部的成员多是城市贫民,因而成为下层劳动人民革命活动的中心。这一俱乐部的宗旨是通过舆论手段,揭露各种损害人民利益的人和事,争取民主和扩大民主力量。该俱乐部的领导人主要有马拉、丹敦、阿贝尔等人。
马拉(1743—1793 年)是一位杰出的医生、科学家和政治家。1774 年,马拉在英国出版《奴隶制枷锁》一书,深刻地揭露了封建专制制度的弊端和封建社会中的各种不平等现象。1789 年,他创办了《人民之友》报,并以此为阵地,同王党和君主立宪派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并大力宣
传革命,号召人民起来承担革命主力军的任务。丹敦(1759—1794 年) 是一名律师。他同马拉一起,积极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抨击封建专制制度。同时,他还是一个著名的演说家。他的生动热情的演说,吸引了许多人参加革命,在推翻君主立宪建立共和国的斗争中,丹敦的宣传起过很大的作用。
此外,大革命爆发后,在巴黎和外省也建立了许多俱乐部,其中影响较大的主要是巴黎的“社会小组”,其领导人是卢梭的狂热信徒彭维尔,成员多为下层劳动人民。这一组织的宗旨是,不仅要求政治上的平等,同时还要求平分财产,使每个劳动者都有自己的一小块土地。这一俱乐部代表了一些主张实现原始共产主义原则的下层人民的利益。
各种政治俱乐部的出现,反映出法国大革命爆发前后法国思想和舆论界的活跃。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资产阶级革命民主主义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传播,为法国大革命的继续发展创造了舆论条件。
革命的深入与《1791 年宪法》 1791 年 6 月 20 日夜,路易十六偕同王后偷偷离开巴黎,企图逃往德国。但是在途中被人认出,随后在瓦伦被群众截住押回巴黎。这一消息传出后,巴黎数万人上街游行,要求审判国王,成立共和国。但是,制宪会议一味地为国王开脱,并说国王是被人拐走的。7 月 15 日,制宪议会通过了一个为国王恢复名誉的决议,这一决议使巴黎群众更为愤怒。哥德利埃俱乐部于当日发表了一份请愿书,号召人民不承认国王,指斥国王是法国人民的叛徒,并征求各俱乐部的意见。在讨论这一请愿书时,哥德利埃俱乐部发生了分裂,一部分不同意这一请愿书的成员退出了俱乐部。雅各宾俱乐部在讨论这一问题时也出现了分裂。上述不同意请愿书的两个俱乐部的成员,其中包括巴伊、拉法叶特、巴那夫等人,与早在 1790 年春就退出雅各宾俱乐部, 并另外成立“1789 年社”的立宪派分子,后来成立了斐扬俱乐部。至此, 法国政坛逐渐变成了两大阵营,一个是代表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的雅各宾派,另一个是代表大资产阶级和自由贵族君主立宪派的斐扬派。
7 月 17 日,数千群众响应哥德利埃俱乐部的号召,在马尔斯广场集会,要求国王退位,成立共和国。制宪会议下令镇压,拉法叶特率兵前往,造成死伤数百名的惨案。50 多名群众被军队打死。这一事件标志着大资产阶级立宪派与资产阶级民主派为首的广大人民群众的彻底分裂, 立宪派已公开地背叛了革命和人民。尽管大资产阶级和自由贵族在革命初期,实行了一系列的反封建的措施,客观上为彻底推翻封建专制制度扫清了道路,也为未来的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在达到自己的既定目的——限制专制王权,自由发展资本主义之后,大资产阶级和自由贵族必然要压制人民群众的革命积极性,以防革命深入,危害其切身利益。马尔斯广场事件充分暴露出大资产阶级和自由贵族的阶级局限性,说明君主立宪派已不可能使革命深入发展下去,他们已由革命的领导阶层变成了革命的障碍。
在镇压了共和运动之后,制宪议会加紧了制定宪法的工作。1791 年9 月 3 日,制宪议会正式通过了宪法,这就是《1791 年宪法》。宪法规定法国为君主立宪国家。立法权属于一院制的立法议会,立法议会是国家最高的主权机关。行政权属于国王,对高级军政和外交官员有任命权, 对立法议会的法案有“搁置否决权”,但国王在即位一月之内必须宣誓
效忠国家和法律,否则以放弃王位论处。国王命令须经有关部长副署方能生效,部长则必须接受立法议会的监督。司法权属于由选举产生的法院,实行司法独立原则。任何由宪法产生的权力机关均无权更改宪法。此外,宪法还规定新教徒与犹太人与其它公民享有同等的权利。
《1791 年宪法》是对自法国大革命爆发以来制宪议会各项反封建措施和法令的概括和总结,是君主立宪派按照自己的意志改造国家的根本大法。这一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将国王变成了君主立宪派手中的工具,无疑是一个历史的进步。宪法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原则,但是由于行政首脑(国王)并非民选,使这一宪法带有很大的妥协性。
《1791 年宪法》尽管将《人权宣言》作为序言,但是在正文关于选举资格的规定中,按照财产资格,又将公民划分为“积极公民”和“消极公民”,低于财产资格的人将成为没有选举权的“消极公民”,从而剥夺了广大下层人民的选举权。这一规定不仅与《人权宣言》的平等原则相悖违,同时,也与宪法本身关于“主权属于国民”的原则相矛盾, 具有明显的反民主的倾向。
立法议会及其派别 1791 年 9 月 30 日制宪议会解散,次日(10 月
- 日)按照宪法选出的立法议会召开,标志着法国正式成为君主立宪制的国家。
立法议会是由“积极公民”选出的,因此在全部 745 个代表中,绝大多数都是资产阶级的代表。根据制宪议会的决定,制宪议会的议员不得当选为立法议会的代表,因此,许多特权等级的代表无法通过立法议会干扰立法工作。
在立法议会中,斐扬派占 264 个席位,构成了议会中的右翼,并得
到各省地方政府、军队的支持。占有 345 个席位的中产阶级代表,其政
治态度暧昧,但多数时候比较倾向于斐扬派。议会中的左派仅占有 136 个席位,其代表多是来自雅各宾俱乐部和哥德利埃俱乐部的成员。但左派内部并不一致,占优势的是代表各省工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吉伦特派。左派中势力较弱的是雅各宾派中的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派,因在议会中座位最高而被称为“山岳派”。
立法议会始终进行着激烈的政治论战。斐扬派从大资产阶级和自由派贵族的立场出发,拥护宪法,反对进一步的改革。吉伦特派不满足于现有的革命成果,希望法国能够进一步民主化,并倾向于共和制度。但是,吉伦特派不希望人民群众进一步参加革命,因为他们害怕人民革命会损害工商业资产阶级的利益。雅各宾派代表的是小资产阶级的利益, 因此,他们坚决要求团结广大的人民群众进一步革命,把实现法国民主和推翻封建专制制度的斗争进行到底。因此,这一派在社会下层中拥有广泛的拥护者。
对外战争的开始 法国大革命爆发后,大批的旧贵族逃到国外,并以德国的科布棱茨为麇集的中心,进行政治上军事上的准备,并和国内的王党势力遥相呼应,妄图消灭革命,卷土重来。随着法国革命的影响在欧洲日益扩大,欧洲的各个君主专制国家的君主也都蓄谋对法国进行武装干涉,以消除法国大革命给欧洲封建专制制度带来的威胁。1791 年8 月 27 日,普鲁士国王和奥地利国王在庇尔尼茨发表宣言,宣称法国必须解散议会,恢复国王的权力,否则欧洲各国将共同援助法王,对法国
发动战争。在巴黎的路易十六,也频频向欧洲各国发信,要求欧洲各国对法国进行武装干涉。
面对外国军事力量的威胁,掌握政权的斐扬派仍然希望与欧洲各国和解,避免战争。吉伦特派是强硬的主战派,认为战争可以缓和国内的矛盾,并可以带来扩大国外市场的好处。雅各宾派不主张立即进行战争, 认为当务之急应肃清国内的王党分子,巩固革命成果。
1792 年 3 月 23 日,路易十六鉴于斐扬派的政治影响日益削弱,免去斐扬派内阁全部成员的职务,授权吉伦特派组阁。路易十六之所以做出这一决定,还包藏着这样的祸心,他期望主战的吉伦特派发动战争,将引起全欧洲的封建势力对法国的进行干涉,使法国战败,从而恢复其王权。
4 月 20 日,吉伦特内阁通过了对奥地利宣战的决定。28 日,法军在拉法叶特、罗尚博、吕克内等统帅下,向奥军发起进攻。不久,普鲁士加入奥军阵线,长达 20 年的对外战争开始了。
战争初期,尽管法军在人数上大大超过奥军,但是由于指挥军队的高级军官多为王党分子,不愿作战,一味延误战机,加之国内王党不断向奥军传送情报,王后甚至将军队的调动计划秘密送往奥地利,以致法军屡次失利,普奥联军侵入法国,直逼巴黎。路易十六自以为国外干涉必然得逞,遂又免去吉伦特派内阁全体大臣的职务,重新任命斐扬派分子组阁。
前线的失利和国王几近叛卖的行径,激起了巴黎人民的强烈义愤。6 月 20 日,巴黎群众举行示威,高呼“召回爱国者部长”的口号,并冲进了王宫。面对现实,吉伦特派的代表开始将斗争的矛头指向国王。吉伦派的代表维尼奥在立法议会上公开指责路易十六“使祖国的力量瘫痪了”,是所有阴谋活动的根源。7 月 11 日,立法议会通过决议,宣布“祖国在危急中”,号召全体人民武装起来,共同抵抗外国干涉,保卫祖国。这一号召得到了人民的广泛响应,各地纷纷组织了志愿军,奔向巴黎和东北前线。马赛的义勇军高唱着由卢日·德·里列所作的《莱茵军歌》, 步行 27 天来到巴黎。这首歌不久便风靡法国,这就是著名的《马赛曲》,
1879 年,这首歌被定为法国的国歌。
第二节 资产阶级共和派的统治
1792 年 8 月 10 日革命 前线的失利和国王及其工党的叛卖,引起了人民的极大的愤慨。此时,雅各宾派开始利用人民高涨的革命情绪, 进行了广泛的反对君主制建立共和国的宣传,同时加紧进行武装推翻国王的准备。罗伯斯庇尔、丹敦等人,从 6 月份开始,便在人民群众中进行了大量的演说,揭露国王与外敌勾结的阴谋,谴责立法议会对祖国不负责任的态度,并号召人民起来再次革命,废除国王,取消立法议会, 建立国民议会。雅各宾派的革命口号得到了巴黎和各地人民的响应。
7 月 25 日,普奥联军司令布伦瑞克发表宣言,声称如果法王受到丝毫侵犯,巴黎将受到“军事惩处直至毁灭”。这一消息传到巴黎后,群众愤怒到了极点。在罗伯斯庇尔的领导下,巴黎的人民武装和各地的志愿军开始酝酿起义并成立了秘密指挥部,从而有了统一的领导。8 月 9
日夜,巴黎各区的人民武装在秘密指挥部的布置下,以警钟为号,准备起义。午夜 12 时,法兰西剧院区响起了钟声,起义开始了。次日晨,各区的起义队伍包围了王宫,经过激战,消灭了保卫王宫的瑞士雇佣军, 俘虏了国王。
起义开始后,巴黎各区的人民代表来到市政厅,接管了政权,并宣布成立领导起义的巴黎公社。随后,巴黎公社的代表来到立法议会,提出废黜国王,召开国民公会的要求。在武装压力面前,立法议会通过决议,接受了巴黎公社的全部要求。还规定国民公会的代表,由年满 21 岁的男性公民按两级选举制选出。同时,立宪议会还任命了一个“临时执行委员会”作为内阁,其成员主要是吉伦特派分子,雅各宾派只有丹敦担任了司法部长。19 日,法军指挥官拉法叶特和拉梅特叛逃,标志着斐扬派完全投到王党的阵营中。
1792 年 8 月 10 日的革命,结束了君主立宪政体,使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吉伦特派的统治和瓦尔密的胜利 8 月 10 日革命之后,吉伦特派掌握了政权。它在巴黎公社和人民群众的压力下,采取了一系列较之斐扬派激进的政策。8 月 15 日,立法议会宣布国王及其家属成为人质,并调整了法国军队中高级军官的人选,撤换了一大批斐扬派军官的职务。此外,吉伦特派通过立法议会颁布了一系列新的土地政策。新的土地政策规定:农民可以逐渐分期地赎买没有废除的封建义务;凡是贵族地主不能提供原始证据的土地,农民可不再承担租赋和封建义务;领主占有的农村公社的土地必须退还,按户分给农民;将逃亡的贵族地产租给农民无限期的使用等等。新的土地政策受到了农民的热烈欢迎,极大地激发了农民革命的热情。
吉伦特派在完全控制了巴黎的局势之后,立刻暴露出其反人民反革命的面目。他们置外敌于不顾,却将矛头对准了以雅各宾派为首的下层革命群众。吉伦特派认为,反封建的任务已经完成,下一步的任务应是消灭“无政府状态”。换言之,就是要广大人民群众不再参加革命,以防对新政权造成威胁。8 月 10 日起义之后,吉伦特派视在 8 月 10 日起义中起决定作用的巴黎公社为眼中钉,多次试图解散它。因为它的存在, 实际上象征着巴黎存在着两个政权,这是工商业资产阶级所不愿看到的。
正在吉伦特派与雅各宾派之间的政治斗争日趋激烈的时候,8 万普鲁士军队在布伦瑞克率领下,于 8 月 19 日越过德法边境,直趋巴黎。9 月
- 日,普军攻陷凡尔登,巴黎陷入危急状态。
巴黎公社在祖国危急的情况下,又一次发挥了革命领导中心的作用。在罗伯斯庇尔、丹敦等人的领导下,大批武装公民加入军队开赴前线,同时在巴黎处决了大批王党分子,以防内患。
9 月 20 日,法军与普军在瓦尔密发生激战,普军大败,从而解除了巴黎的危险。几天后,法军乘胜进军,解放了美因兹、法兰克福等城市, 使法国转危为安,又一次保住了法国革命的成果。
共和国的建立 1792 年 9 月 21 日,即瓦尔密战役的次日,由普选产生的国民公会开幕。9 月 22 日,国民公会宣布法国为共和国,这就是法国历史上的“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在国民公会中,吉伦特派占有 165 个席位,构成了国民公会中的右
派。中产阶级占据了 500 多个席位,是国民公会中的中间派,但多数时候倾向于吉伦特派。他们因坐于会议厅的低处,因此又被称为“平原派” 或“沼泽派”。雅各宾派占有 100 个席位,构成了国民公会中的左派。
由于平原派的支持,在国民公会执行委员会的选举中,被选举担任委员的都是吉伦特派分子。吉伦特派执掌了国民公会的大权之后,继续排挤雅各宾派。他们诬陷雅各宾派领导人民对反革命的镇压是“九月屠杀”,说马拉等人是“刽子手”,又诬蔑罗伯斯庇尔想当独裁者等。由于马拉、罗伯斯庇尔等人及时揭露了他们的阴谋。吉伦特派转而又想用武力来对付雅各宾派。1792 年 10 月,吉伦特派从吉伦特省和其它几个拥护他们的省调来了 16000 名国民警卫队,借口保卫国民公会和防止无政府主义者的破坏,实际上是想强行改造巴黎公社,镇压雅各宾派。这支国民警卫队一开进巴黎,便举行游行示威,高呼要取马拉、罗伯斯庇尔和丹敦的头,要取一切拥护他们的人的头的口号。但是不久由于马拉等人深入国民警卫队,在士兵中进行了大量的革命宣传工作,从而把他们变成了雅各宾派和人民的支持者,吉伦特派的阴谋又一次落空,1792 年11 月,巴黎公社实行领导人改选,事实证明,广大人民群众仍然拥护雅各宾派,激进的雅各宾党人肖美特和阿贝尔被选为公社的正副检查长, 使公社的大权仍操于雅各宾派之手。
1792 年 11 月初,国民公会在巴黎公社的要求下,才开始讨论对国王
的处理问题。吉伦特派借口根据 1791 年宪法,不能审叛国王,极力袒护国王,拖延对国王的审判。11 月 20 日,在王宫的墙壁里发现了路易十六的秘密文件柜,里边藏着大量与外敌和叛乱分子勾结的证据。在这种情况下,吉伦特派才不得不同意对国王进行审判。但是,在国民公会中, 吉伦特派仍然想为国王开脱罪责。通过激烈的辩论,国民公会于 1793 年
1 月 14 日投票表决是否应对国王审判和处死。投票结果表明绝大多数议
员同意审判和处死国王。1793 年 1 月 21 日,路易十六被送上了断头台。
忿激派的革命活动 1793 年春,法国经济由于战争的原因,陷入一片混乱。与此同时,欧洲各封建国家继续对法国进行战争威胁。奥地利、普鲁士、西班牙等 7 国组成第一次反法联盟。3 月,西部的旺德省又爆发了大规模的王党叛乱。为了维持浩大的军费开支,但又不愿触动资产阶级的利益,吉伦特派采取了大规模发行纸币的办法,致使物价飞涨。一些不法商人趁机囤积居奇和进行投机倒把活动,因而巴黎的日用生活品极为短缺,粮食价格猛涨,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极为艰难,人民群众自发地组织起来进行普遍限价和打击投机商的活动。到 1793 年春,限价运动波及到整个法国。在限价运动中出现了反映平民要求的忿激派。
忿激派的领袖是扎克·鲁等人。扎克·鲁(1752—1794 年)出身贫寒,长期在下层人民中间生活,深知劳动人民的疾苦。1791 年初,他来到巴黎担任了一个区的代理牧师。为了寻求消灭贫困的道路,他加入了哥德利俱乐部,并投身于政治运动之中。在普遍限价的运动中,扎克·鲁及其战友瓦尔勒到处发表演说,攻击国民公会不顾人民死活,只想维护少数人的利益,要求政府采取恐怖措施,打击奸商,保证人民的生活。忿激派的革命活动愈演愈烈,在许多城市里都出现了暴力行为和强
迫商人按群众自己定的物价售货的行动。
忿激派并不主张普遍地消灭私有制,只是希望能建立一个平均分配所有财产的共和国,使每个人都有一份不多的财产,借以摆脱资产阶级的剥削。这是一种近于幻想的平均主义思想。
吉伦特派对忿激派的活动始终采取的是镇压政策。雅各宾派在忿激派运动出现之初,也持否定态度。但是当第一次反法联盟从四面攻入法国,王党叛乱日渐猖獗的情况下,罗伯斯庇尔等雅各宾派领导人意识到, 要想保卫革命果实,只有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在当时情况下,满足广大人民实行普遍限价和打击奸商的要求,则是团结人民的最好的办法。因此,自 1793 年春起,雅各宾派逐渐转向忿激派。罗伯斯庇尔等人在国民
公会中提出了“粮食最高限价法案”,并使该法案于 5 月 4 日在国民公会上通过。这一法案成为雅各宾派与忿激派联盟的基础。
第三节 雅各宾派的专政
1793 年 5 月 31 日——6 月 2 日的起义 1793 年春是法国革命最危急的时刻。在前线,法军节节败退,法军的前线指挥官,吉伦特派分子杜木里埃将军也叛国投敌。然而,吉伦特派并不想保卫祖国,却将全部力量用于镇压人民运动。
1793 年 4 月 13 日,吉伦特派逮捕了马拉,并将他送交法庭审判。巴黎和外省的雅各宾俱乐部发动群众声援马拉,使法庭不得不将马拉释放。5 月 18 日,吉伦特派通过国民公会又组织了一个负责治安事务,实际上是一个特务组织的“十二人委员会”,其成员都是吉伦特派,该组织负责调查巴黎公社副检查长阿贝尔和忿激派领袖瓦尔勒。外省的吉伦特分子也不断掀起反雅各宾派的暴动,甚至与王党勾结在一起。5 月底, 在马赛、土伦、里昂等地的吉伦特分子发动了暴动,杀害了大批雅各宾党人。
在大敌压境的情况下,吉伦特派的这种行径几乎等于叛卖。因此, 法国人民已经无法忍受吉伦特派的统治了。为了挽救革命和保卫祖国, 必须推翻吉伦特派的统治。雅各宾派发出了暴动的号召。5 月 29 日,巴黎各区的雅各宾派代表在主教宫召开会议,成立了领导暴动的秘密委员会,并决定在 5 月 31 日清晨举行暴动。
- 月 31 日清晨,暴动开始。巴黎各区代表来到国民公会,提出解散
“十二人委员会”,逮捕 22 名吉伦特派代表等要求,但国民公会只同意了解散“十二人委员会”的要求。
- 月 2
日,传来了里昂吉伦特分子残杀雅各宾党人的消息,巴黎群众又一次愤怒起来。在马拉的呼吁下,8 万武装群众携带大炮包围了国民公会,要求立即逮捕“十二人委员会”成员和 22 名吉伦特派的代表。在炮口之下,国民公会不得不接受群众的要求,逮捕了这些吉伦特派代表。吉伦特派的统治被推翻了。
1793 年 5 月 31 日—6 月 2 日的人民起义,使政权转到了雅各宾派的手中,把法国革命推进到最高阶段—雅各宾派专政阶段。
雅各宾派的土地政策和 1793 年宪法 1793 年 6 月,雅各宾派掌握政权之初,便面临着十分危急的形势。反法联军在法国境内屡败法军, 许多省爆发了吉伦特派和王党分子组织的反革命暴乱,英国海军封锁了
法国的所有港口,妄图在物资方面窒息雅各宾政权。7 月 13 日,雅各宾派的主要领袖马拉,被吉伦特派派来的刺客杀死。在经济方面,雅各宾派也遇到了重重困难。吉伦特派垮台之前所面临的物价飞涨,纸币贬值, 投机商人囤积居奇等问题,在雅各宾派掌权之后更加严重,共和国处于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
在危难面前,雅各宾派采取了一系列团结人民,调动一切力量对付外敌的政策,逐渐摆脱了危机,使革命继续沿着上升路线发展。
雅各宾派首先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从革命开始以来,君主立宪派和吉伦特派都没有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因此,农民对于革命和资产阶级政府逐渐失去信心,甚至在王党分子的引诱下参与叛乱。因此,雅各宾派清醒地意识到,如果不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就不会将革命引向深入,也无法维持政权的生存。
1793 年 6 月 3 日,雅各宾派刚刚执掌政权,就颁布了第一道土地法
令,规定将没收的逃亡贵族的土地划成小块出售,地价分 10 年偿清。6
月 10 日法令规定:各地被贵族地主侵占的公社公有地,均按当地人口平均分配。7 月 17 日,雅各宾派又颁布法令,宣布全部无偿地废除一切封建权利,解除农民所担负的一切封建义务,销毁所有地契和封建文书, 凡私藏此类文件者处以重刑。
雅各宾派的土地政策收到了显著的效果,使数十万的农民重新获得了土地,成为新政权的坚强支持者。同时,雅各宾派的土地政策也使大多数农民摆脱了贫困境况,对于扩大国内市场,发展法国的资本主义工商业,起到了极大的作用。最为重要的是,由于新的土地政策,使广大农民的命运与新政权联系在一起,大批农民自愿参军,抗击外敌的侵略以保卫自己的革命果实。从而使雅各宾派政权得以胜利地粉碎国内外敌人的多次进攻。
为了进一步巩固政权和团结人民,雅各宾派政府又于 1793 年 6 月 24 日通过了新的宪法,即《1793 年宪法》。这部宪法的基本原则是由罗伯斯庇尔确定的。这一原则就是实现人民的平等权利和保证人民群众参加政权。这部宪法规定,法兰西共和国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共和国。宪法宣布公民享有思想、信仰、宗教、请愿、结社、出版等一系列自由和民主权利,并取消了“消极公民”和“积极公民”的区别,规定凡年满 21 岁的男性公民都有选举权。
宪法规定,最高立法机构是立法议会,通过直接选举的办法产生, 一年改选一次。立法议会的一切决议,须经选民在基层会议上批准。最高行政机关是执行会议,由立法议会从各省的立法议会提出的候选人中,任命 24 人组成,但共和国的全部行政长官必须在执行会议成员之外任命。
此外,宪法的前言部分附有罗伯斯庇尔起草的《人权和公民权利的宣言》,又一次强调了人的天赋权利和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重申了每个公民所应享受的自由和民主权利。
这部宪法比 1791 年宪法又前进了一步,是近代最民主的资产阶级宪法之一,对当时欧美各国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运动产生过极大的影响。但是,由于当时法国对敌斗争十分尖锐,这部宪法并没有付诸实行。
雅各宾派的统治与对外战争的胜利 雅各宾派执掌政权之后,仍
没能从根本上改变日益恶化的经济形势。巴黎的物价仍旧飞涨、投机商人的活动更加猖獗、人民生活仍然十分困难。然而雅各宾派仍然坚持所谓经济自由的原则,不肯真正实行生活用品的普遍限价政策。代表下层劳动人民利益的忿激派又开始活动,要求雅各宾派政府惩治不法商人、实行普遍限价政策。在人民群众的强烈要求下,9 月 29 日雅各宾派政府颁布了《普通最高价格法令》,并重申了 5 月 4 日颁布的《粮食最高限
价法案》。《普通最高价格法案》规定了粮食、生活用品等 39 种商品的最高限价,规定粮食、烟、盐等生活必需品价格全国统一。但是该法案也规定了工人的最高工资的数额,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工人的利益。
尽管雅各宾派实行了最高限价政策,但是忿激派的行动使雅各宾派感受到了威胁。因此,雅各宾派将扎克·鲁等忿激派的领袖先后收捕入狱,扎克·鲁在监狱中自杀。雅各宾派对忿激派的镇压,说明了资产阶级政权的局限性,它不可能在取得政权之后,将劳动人民长期地团结在自己的周围。
为了粉碎国内外敌人的进攻,雅各宾派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以保证战争的胜利。
从 1793 年 6 月底开始,为了巩固政权,雅各宾派强化了国民公会的权力,使它集立法和行政大权于一身,并重新改选了公共委员会,由坚强的革命者圣·鞠斯特和古通负责。为了肃清国内的敌人,保证对外战争不受干扰,雅各宾派于 9 月 17 日颁布了《惩治嫌疑犯条例》,实行革
命的恐怖措施。王后玛丽·安东尼特以及在 6 月 2 日起义中被逮捕的吉伦特派的议员们统统被送上了断头台。但是在打击王党分子和其他反革命分子的同时,雅各宾派对一些仅仅对革命抱有畏惧和冷淡心理的人, 和未能履行选民职能的人以及一些仅有一点不法行为的普通商人,家中储有少量食物的人,也统统列入嫌疑犯的名单,加以杀戮。这样,就使这一措施带上了扩大化的倾向。然而,作为革命非常时期的政治恐怖和经济恐怖措施,在打击王党和各种反革命分子、制止奸商的各种罪恶行径,保证抗击外敌进攻取得胜利等方面,则起了很大的作用。
为了巩固革命政权,雅各宾派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军队的各方面建设。首先,扩大武装部队的人数。1793 年 8 月 23 日,国民公会通过了
《全国动员令》,规定“从现在起到一切敌人被逐出共和国领土时为止, 全法国人民始终处于征发状态,以便为军事服务”。并规定了从儿童到老年各种年龄段和性别的人的义务。这一法令得到全国人民的响应,在很短的时间里,便征集了 42 万人。到 1794 年初,法国军队的数量已达
到 120 万人。其次,在军队内部实行改革和清洗,把一些贵族军官和不忠于革命的将领统统撤换,从出身平民阶层的下层军官和士兵中,挑选可靠和有能力的人担任各级军职。此外,由公安委员会负责将正规军和志愿军合并,使其服从统一号令和指挥,并统一待遇,从而减少了不必要的磨擦,加强了军队的战斗力。再次,积极组织军火生产。雅各宾派政府克服了重重困难,调动了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使法国的军火生产产量迅速上升,在一年之内便增加了 4 倍。
雅各宾派政府的各项措施,在战场上收到了显著的效果。从 1793 年
8 月至年底,法军在各个战场上均取得了重大的胜利。
1793 年 8、9 月,政府军平定了马赛和汪德省的王党叛乱。10 月,
政府军攻克里昂,从而摧毁吉伦特派在南方的反革命叛乱的中心。10 月份以后,各省的叛乱相继平息下去,雅各宾派逐渐控制了全国各个省份的政权。
在对外战争方面,法国军队在 10 月 16 日在法比边境的瓦迪尼打败奥军,12 月 19 日大败英军,收复土伦,并先后将意大利和西班牙侵略军逐出国土。至 1794 年初,法国境内的外国侵略军全部被肃清,法军开始将战线推到境外。
粉碎国内的反革命叛乱和欧洲反法联盟军队的入侵,使雅各宾派渡过了重重危机,保卫和巩固了革命政权。
雅各宾派的分裂和热月政变 雅各宾派在夺取政权之后,采取了政治和经济恐怖统治。其实质和特点,按马克思的话说,就是一种非资产阶级的方式,即“平民方式”①,也就是一种特殊的战时体制的资产阶级专政措施。雅各宾派在取得对外战争胜利,政权巩固之后,开始试图恢复和建立资产阶级正常统治秩序。从 1794 年春开始,雅各宾派颁布了一系列法令,禁止用过激手段对付投机商,放宽对物价的限制,解散各种革命俱乐部,改组巴黎公社,严禁工人举行要求增加工资的游行,违者送交法庭审判。在农村,由于对富农的限制很少,尽管很多农民分得了一小块土地,但农村的不平等现象依然很严重,而雅各宾派也不再采取措施改变这种现象。但是,尽管经济恐怖措施一再放松,但并未取消, 资产阶级仍旧不能自由经营。因此,雅各宾派在巩固政权之后,社会各阶层的不满情绪逐渐扩大,并反映到雅各宾派内部,使雅各宾派内部逐渐出现了不同的政治派别,造成了雅各宾派的分裂。
雅各宾派的核心仍旧是罗伯斯庇尔派。这一派一直坚持实行革命专政和最高限价政策,从而打击和压制资产阶级上层,保护小私有制。这一派所代表的仍然是小资产阶级的利益。
雅各宾派内部的左派是阿贝尔派。他们攻击雅各宾派政权软弱,要求进一步实行恐怖政策,甚至主张处死一切投机商,打击所有大、小商人,要富人承担所有国家财政税收的负担。他们还要求取消宗教信仰, 以“理性”代替天主教,并强迫国民公会颁布了“信仰理性以代替天主教”的法令,以及要求将王党和各种反革命分子的财产没收分给革命者并指责雅各宾派政府没能解决平民的生活问题,对工人实行最高工资限额是对工人利益的侵犯等等,阿贝尔甚至号召人民“起义”,推翻雅各宾派专政。阿贝尔派在许多观点上接近于被镇压的忿激派,反映了下层劳动人民的要求,但是,有一些要求则是不切实际的。
雅各宾派内部的右派是丹敦派。这一派的主要成员和拥护者是那些利用职权,在革命战争中通过贪污受贿、承办军需而暴发的新兴的资产阶级以及发了横财的资本家和商人。丹敦本人就是一个暴发户。他们害怕恐怖政策继续实施会对自己不利,因此,主张结束恐怖专政,放松革命专政,宣扬“人道”,指责罗伯斯庇尔派残忍好杀。
执政的罗伯斯庇尔派对上述两派都采取了严厉的镇压手段,先后将丹敦、阿贝尔等人送上了断头台。
在镇压了阿贝尔和丹敦派之后,罗伯斯庇尔派采取了更为严厉的恐
① 马克思:《资产阶级和反革命》《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 321 页。
怖政策。1794 年 6 月 10 日,国民公会通过了改组革命法庭的法令,宣布简化审判程序,惩罚全部改为死刑,甚至可以不要任何证据便可“推理定罪”。自这一法令颁布以后,巴黎法庭在一个多月中,竟判处了 1376 人死刑,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下层平民。
罗伯斯庇尔的这些措施,使一直拥护他们的劳动人民群众逐渐抛弃了他们。同时,国民公会中,残余的阿贝尔派和丹敦派也勾结起来,反对和孤立罗伯斯庇尔派,并逐渐形成了强大的势力。他们在国民公会上公开指责罗伯斯庇尔是“暴君”,“独裁者”。
1794 年 7 月 26 日,罗伯斯庇尔在国民公会演说,指责反对派,并号召严惩这些政治阴谋分子。当天夜里,反对派拟定了政变计划,决定在次日发动政变,推翻罗伯斯庇尔派的统治。7 月 27 日(法国热月 9 日), 反对派在国民公会上通过了逮捕罗伯斯庇尔、古通、圣·鞠斯特等人的决议,将他们当场逮捕。当晚,巴黎公社将他们营救出来,但夜里反对派又纠集武装,重新逮捕了他们。次日(热月 10 日)罗伯斯庇尔、古通、
圣·鞠斯特等 18 名罗伯斯庇尔派的领导人,没经任何审判便被送上了断头台,史称“热月政变”。热月政变颠覆了雅各宾派的政权。从此,法国大革命结束了。
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意义 1789 年至 1794 年的法国大革命,是早期资产阶级中最为深刻和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在这次革命中,人民群众起到了极大的作用,从而使革命经历了君主立宪派、吉伦特派和雅各宾派三个专政阶段,一直沿上升路线发展。
法国大革命是第一次真正把斗争进行到底,彻底推翻封建专制制度的资产阶级革命,因此这次革命无论在深度和广度上都要超过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
法国大革命彻底消灭了封建制度并用民主的方式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从而为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同时,这次革命也沉重地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有力地推动了欧洲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拉丁美洲的民族解放和民族独立运动。因此,这次革命是一次欧洲范围的革命。
但是,应当指出,法国大革命,毕竟是一次以一种剥削方式代替另一种剥削方式的革命,不可能真正地、从根本上使广大下层劳动人民摆脱贫穷和困难的生活。人民的流血牺牲,只是给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
参考书:
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第二章、第四章。乔明顺主编:《世界近代史》第三章。
王荣堂、姜德昌主编:《新编世界近代史》第六章。
刘祚昌、光仁洪等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第五章。[美]帕尔默、科尔顿著:《近现代世界史》第九章。
周一良、吴于廑主编:《世界通史》(近代部分)第六章。
复习题:
-
法国资产阶级爆发的原因。
-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经历几个阶段?为什么说雅各宾派专政是法国革命的最高峰?
-
比较分析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的不同特点。
-
试析雅各宾派专政的性质及其失败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