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减租减息运动
抗日战争时期,中日民族矛盾已替代国内阶级矛盾成为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为了调动各阶层人民的抗日积极性,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把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的政策,改变为减租减息政策。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政策上的一个大转变。
1937年2月10日,中共中央在致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电中即提出“停止没收地主土地之政策”。这是由土地革命政策向减租减息政策转变的开始。
1937年8月22日至25日,中央政治局在陕北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正式决定“以减租减息作为抗日战争时期解决农民问题的基本政策”,并列入随后公布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中。至此,减租减息的政策基本确定。
洛川会议以后,减租减息政策开始在一些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起来。陕甘宁边区认真贯彻党中央指示精神,开展了减租减息运动。
然而,这项政策直至1942年都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表现为:
首先,虽然有减租减息的政策,但没有减租减息的法令,因此基层干部执行起来比较困难。其次,减租遭到了地主的各种抵制。再次,中国农村是一个熟人社会,农民和地主共同生活在一个村庄里,乡里乡亲的,不好意思让地主减租。
正因为以上原因,1937年至1942年秋季,在陕甘宁根据地没有经过土地革命的乡村,地主照样收租,农民照样交租。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日军为了减轻前线压力,对敌后根据地进行疯狂“扫荡”,中国的抗战进入非常艰苦阶段,进一步调动社会各阶层人民一致抗日,显得更加迫切。
为此,1942年1月,中央政治局在总结各地减租减息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了《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及其附件,对实施减租减息的方针政策和具体执行方法,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文件制订了抗日时期土地政策的三项基本原则。除了重申“减轻地主的封建剥削,实行减租减息,借以改善农民的生活,提高农民抗日与生产的积极性”和“减租减息之后又必须实行交租交息,借以联合地主一致抗日”两项基本原则之外,进一步提出了“奖励富农发展生产和联合富农”的原则。
以上三项基本原则阐述了减租减息政策的三个有机组成部分,即减租减息、交租交息和奖励富农发展生产。
《决定》的附件规定了减租减息的具体政策和办法。减租:不论任何租地、任何租佃形式均照抗战前租额减低25%,在游击区及敌占点线附近,可少于“二五减租”,只减两成,一成五或一成。多年欠租应予免交。保障佃户的佃权。减息:只对于抗战前成立的借贷关系,以一分半为计息标准,如付息超过原本一倍者停利还本,超过两倍者本利停付。抗战后的借贷息额,应依据当地社会经济关系听任民间自行处理。
2月,中央又发布了《关于执行土地政策决定的策略指示》,使减租减息政策、策略进一步完善,有力地推动了各抗日根据地减租减息运动的发展。
新的减租减息政策实施后,地主依然采取各种方式试图逃避和反对交租。这引起了党中央的注意,为了保证减租减息政策顺利推行下去,党中央要求各地要下派工作团,领导、发动群众同不法地主进行斗争,粉碎地主的破坏活动,坚决贯彻执行减租减息法令。
按照中央的要求,陕甘宁边区开展了发动农民斗地主的活动。
首先,是在农民群众中发现和培养积极分子。当时,在西北局的督促下,陕甘宁边区各级政府组成各种工作团到农村去工作,组织基层党支部秘密串联,动员那些对地主抱有成见的农民,给他们打气,希望带头减租。
其次,是培养农民的阶级意识,使其对地主产生“恨意”。减租工作团成员深入农家,对农民进行政治思想动员,使农民明白地主利用土地对农民进行剥削,让农民认识到减租是应该。
最后,在乡村成立各种减租组织,如租户会、减租会、减租保地会、伙子会、农会、检查小组等,参加这些组织的都是被动员和培养的积极分子。在农民发动起来之后,就是如何斗争地主,让其减租减息的问题了。
群众发动起来以后,就开展和地主的说理斗争。最后是处理问题,进行退租退息,翻地换约。
后来,为了保证减租减息得到落实,在边区部分地区还推行了“查减”运动。这场斗争的兴起,势如破竹,汹涌澎湃,给予地主阶级以沉重的打击。查减运动全面深入的展开,使减租减息运动取得了更加显著的成绩,使农民身受的封建剥削大为减轻,从而充分调动了他们抗日与生产的积极性,保证了抗日战争最后胜利。
由于措施得力,陕甘宁边区的减租减息运动进行得非常迅速,至1943年,边区的减租减息运动进入了普遍的群众运动阶段。
减租减息是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经济政策和经济实践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中国共产党以实事求是原则灵活处理中国革命问题的产物。这一政策在陕甘宁边区的贯彻执行,大大削弱了农村的封建势力,鼓舞了农民的生产和抗日积极性,对巩固根据地,夺取抗日战争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首先,巩固了抗日民主政权,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经过减租减息运动,不少无地和少地农民都增加了土地,农村中农救会的威望在根据地中日益提高,农民提高了保卫和巩固抗日政权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同时,党在减租减息运动中采取了既要减租减息,又要交租交息;既要保障农民的人权、政权、地权、财权,又必须保障地主的人权、政权、地权、财权的政策,取得了开明士绅对抗日民主政府的信赖。
其次,改善了人民群众生活,促进了根据地经济的发展。减租减息的实质就是减轻封建剥削,改善群众生活。通过双减,原来地主手中的土地逐渐向缺乏土地的广大贫农、中农手中分散。无地的农民有了土地,少地的农民增加了土地。农村中封建势力得到削弱,农民负担大为减轻。
再次,形成了组织武装和参军热潮,扩大和发展了抗日武装力量。在减租减息运动中,党领导群众对地主的反攻倒算进行斗争,使群众渐渐认识到组织武装的重要,开始自发地组织民兵工作。特别是成立农救会的村庄,民兵工作发展尤为迅速。同时,农民武装积极配合主力军作战,在反“扫荡”和反“蚕食”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总之,陕甘宁边区的减租减息运动,丰富了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提高了农民的抗日生产积极性,巩固了根据地,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