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之三:习惯性拖延
首先描绘一种典型的拖延事例。某天清晨,张三于上班途中,信誓旦旦地下定决心,一到办公室即着手草拟下年度的部门预算。他很准时地于 9 点整走进办公室。但他并不立刻从事预算的草拟工作,因为他突然想到不如先将办公桌以及办公室整理一下,以便在进行重要的工作之前为自己提供一个干净与舒适的环境。他总共花了 30 分钟的时间,才使
办公环境变得有条不紊。他虽然未能按原定计划于 9 点钟开始工作,但
他丝毫不感到后悔,因为 30 分钟的清理工作不但已获得显然可见的成就,而且它还有利于以后工作效率的提高。他面露得意神色随手点了一支香烟,稍作休息。此时,他无意中发现报纸上的彩色图片十分吸引人, 于是情不自禁地拿起报纸来。等他把报纸放回报架,已经 10 点钟了。这时他略感不自在,因为他已自食诺言。不过,报纸毕竟是精神食粮,也是沟通媒体,身为企业的部门主管怎能不看报,何况上午不看报,下午或晚上则非补看不可。这样一想,他才稍觉心安。于是他正襟危坐地准备埋头工作。就在这个时候,电话铃响了,那是一位顾客的投诉电话。他连解释带赔罪地花了 20 分钟的时间才说服对方平息怨气。挂上了电话,他去了洗手间。在回办公室途中,他闻到咖啡的香味。原来另一部门的同事正在享受“上午茶”,他们邀他加入。他心里想,预算的草拟是一件颇费心思的工作,若无清醒的头脑则难以胜任,于是他毫不犹豫地应邀加入,就在那儿言不由衷地聊了一阵。回到办公室后,他果然感到精神奕奕,满以为可以开始致力于工作了。可是,一看表,乖乖,已经 10 点 3 刻!距离 11 点的部门联席会议只剩下 15 分钟。他想:反正这么短的时间内也办不了什么事,不如干脆把草拟预算的工作留待明天算了。
许多管理者都因无法免于张三那样的拖延恶习,以致旷废情落,到头来一事无成。现搞一次“拖延商数测验”以供管理者评核。
拖延商数测验
请如实选择以下每一个最切合你的答案:
-
为了避免对棘手的难题采取行动,管理者于是寻找理由和寻找借口:A. 极表同意 B.略表同意 C.略表不同意 D.极表不同意
-
为令困难的工作能被执行,对执行者下压力是必要的:A.极表同意 B.略表同意 C.略表不同意 D.极表不同意
-
管理者采取折衷办法以避免或延缓不愉快是困难的工作:A.极表同意 B.略表同意 C.略表不同意 D.极表不同意
4。管理者遭遇太多足以妨碍完成重大任务的干扰与危机:A.极表同意 B.略表同意 C.略表不同意 D.极表不同意
-
当被迫从事一项不愉快的决策时,管理者避免直截了当的答复: A.极表同意 B.略表同意 C.略表不同意 D.极表不同意
-
管理者对重要的行动计划的追踪工作不予理会:A.极表同意 B.略表同意 C.略表不同意 D.极表不同意
-
试图令他人为管理者执行不愉快的工作:A.极表同意 B.略表同意
C.略表不同意 D.极表不同意
- 管理者将重要的工作安排在下午处理,或者带回家里,以便在夜晚或周末处理它:A. 极表同意 B. 略表同意 C.略表不同意 D.极表不同意 9.管理者过分疲劳(或过分紧张、或过分泄气、或太受抑制时),
以致无法处理所面对的困难任务:A. 极表同意 B.略表同意 C.略表不同意 D.极表不同意
1O. 在着手处理一件艰难的任务之前,管理者喜欢清除桌上每一个物件:A.极表同意 B.略表同意 C.略表不同意 D.极表不同意
评分标准:
每一个“极表同意”给予 4 分;每一个“略表同意”给予 3 分:每
一个“略表不同意”给予 2 分;每一个“极表不同意”给予 1 分。请按以上评分标准计算你的测验成绩:
结论总分≤20 分,表示你不是拖延者,你也许偶而有拖延的习惯; 21 分≤总分≤30 分,表示你有拖延的毛病,但不太严重。总分>30 分, 表示你或许已患上了严重的拖延毛病。
导致管理者采取拖延作风的事端大致有三:第一、不愉快的事;第二、困难的事:第三、含重大决策的事。至于克服拖延的方法,常用的有四种:(一)各个击破法;(二)平衡表法;(三)思维方式改变法;
(四)避免过分追求尽善尽美法。前三种方法适用于对抗因不愉快的事或困难的事而导致的拖延,最后一种方法则适用于对抗因重大决策而导致的拖延。现将这四种方法阐释如下:
(一)各个击破法。这种方法有时被比喻为“香肠切片法”。意大利香肠在切片之前因它巨大无比且其貌不扬,所以有令人难以下咽的感觉。但在切成薄片之后,因形状及色调改变而颇能引起食欲。令人不愉快或令人感到困难的事,若能照样地细分为许多件小事,且每次只处理其中的一件,则这种事情的处理本身将不致于令人反胃。例如一个令人感到尴尬的电话,如非打不可,则可用书面列出以下的行动步骤而予以各个击破:①查出受话者的电话号码并写下来;②决定何时打电话;③ 翻查有关资料并检查全面情况;④决定到底在电话中应怎么说;⑤拔电话。假如事情本身很艰巨,就逐步进行。采取各个击破法以对付拖延的作风时,有两点必须特别加以注意:第一、每一个行动步骤都要非常简单,而且很快即可做好。可能的话,应使每一个步骤在几分钟之内能处理完毕。第二、第一个行动步骤都必须以书面列明,因为如不这样做, 就可能永远不会针对拖延的事情采取行动。
(二)平衡表法。这也是一种书面分析法。在纸的左边列出拖延的理由,在纸的右边则列出办妥拖延的事情的潜在好处。结果,出人意外的是:左边通常只有一两个情绪上的借口。如“可能导致尴尬的局面”、“可能令管理者感到厌烦”等;右边则有许多的好处,其中的一项可能是“将讨厌的事作好,轻松了许多”。平衡表法足以令有拖延恶习的人在冷漠与逃避的心态中觉醒,并面对现实。
(三)思维方式改变法。拖延可以说是深植于内心的一种思维方式所造成的结果。这种思维方式是这样的:“这种任务必须履行,但是它令人感到不愉快,因此管理者将尽量予以拖延。”
倘若管理者能将以上的思维方式改为:“这种任务是令人感到不愉
快的,但是它必须完成,因此管理者将立即做完它以便尽早忘掉它。” 如此拖延恶习将可望获得矫正。
(四)避免过分追求尽善尽美法。由于“真、善、美”在管理者的价值尺度中向来被视为一种圭臬,因此在制定决策时管理者往往趋于过分小心、过分理想化,以致非到资料齐全或有确切把握时不敢随便进行。这说明了何以管理者一遇重大事件便会犹豫徘徊,也说明了何以求好心切的作家老是无法写完书的第一章。对那些因过分追求完美迟疑不决的管理者来说,下面的两剂药方相信是有益的:第一、决策环境本身若具风险性,即是具有不确定性,因此想获得完备的决策资料是不可能的。管理者应在已收集了大多数的关键性资料(即进一步再获得的资料所产生的好处不大)时,立刻进行决策。第二、管理者若能及早进行决策, 则当决策显示错误的迹象时,他才有时间采取补救或善后措施。一旦管理者将决策拖延到期限届满时才予以制定,那么不出错则已,一出错则永远无法挽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