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衡制造浑象
浑象是一种表现天体运动的演示仪器。它最初是在公元前 2 世纪中叶的西汉时,由天文学家耿寿昌创制的,而东汉著名科学家张衡在浑象的发展史上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浑象的基本构成是一个可以旋转的中空圆球,上面按观测到的实际天象布列星辰。转动圆球,即可演示天体的运动,其作用相当于近代的天球仪, 堪称天球仪的始祖。
张衡制造了第一台自动的天文仪器——水运浑象。它以一直径 5 尺(约
1.18 米,东汉 1 尺约 23.5 厘米)的空心铜球表示天球,上面画有二十八宿, 中外星官,互成 24 度交角的黄道和赤道等,黄道上又标明有二十四节气。紧附于天球外的有地平环和子午环等。天体半露于地平环之上,半隐于地平环之下。天轴则支架在子午环上,天球可绕天轴转动。同时,又以漏壶流出的水作动力,通过齿轮系的传动和控制,使浑象每日均匀地绕天轴旋转一周, 从而达到自动地、近似正确地演示天象的目的。此外,水运浑象还带动有一个日历,能随着月亮的盈亏演示一个月中日期的推移,相当于一个机械日历。
张衡的水运浑象对后世浑象的制造影响很大,宋代的水运仪象台则达到历史上浑象发展的最高峰。历代制造的浑象大都已经毁亡,现存仅有两架, 一架在南京紫金山天文台,一架在北京建国门古观象台,均是清代铸造的。除了天球仪式的浑象外,中国古代还创制有假天仪式的浑象,开了近代天象仪之先河。
现在北京天文馆里,有一个大圆顶的天象厅。当你坐在里面仰观屋顶, 便会感到宛如置身于无涯的苍穹之中,看到繁星点点,其布列与实际天象一致。假天仪的功能和作用即与此相似。假天仪何时发明,现尚有争议,有人认为三国时即已问世。但有明确记载的,则以北宋时苏颂主持制造的浑天象为最早。
浑天象是苏颂主持创制水运仪象台后的又一杰作。它的天球直径有一人多高,在球面上相应于星辰的位置处凿有一个个镂空的小孔,外面的光线漏进后,人坐在球内就好像看到天上闪闪发光的星星。天球亦是由水力机械带动的,可控制其旋转与天体运行同步。与现代天象仪所不同的是,浑天象的光源在外,表演内容比较单一,而天象仪的光源在内,且能表演众多复杂的天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