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斗大王
几十年来,工人们全靠人工使用 28 毫米粗的钢丝绳在船舱内捆扎原木, 然后再用吊车吊起。年复一年,谁也没有想到这有什么不妥。然而有一天, 有一个人却着意要改变这种落后的状况。他就是包起帆,人称“抓斗大王”。说起他发明的抓斗,还要从血淋淋的事故说起。
1968 年,17 岁的包起帆初中毕业,一场“文化大革命”断送了他学文化、升高中的梦想。他不得不到上海港木材装卸公司报到,当了一名装卸工。从此,包起帆便和木头、吊车打起了交道。夏天,船舱里闷热难耐,他和工人们也要在里面搬运木头;冬天,木头上都结了薄薄一层冰,他们也必须按时完成装卸任务。在这样的工作条件下,稍不留神,就会祸从天降——那些又重又粗的原木就像一只只“木老虎”,随时有可能挣脱钢丝绳的束缚,从高高的吊车上滑落下来,一旦砸在工人们的身上,其后果真是不堪设想。
包起帆就曾亲眼目睹过这样的惨状。
有一天,包起帆和一位同事正在船舱内工作,只见吊车吊起的大木头在空中打转。突在,险情发生了,一根原木从吊车上滑了下来,压在了这位同事的身上。只听“啊”地一声,这位同事便在包起帆的身边倒了下去,鲜红的血液从嘴里吐出。经过医生的检查,砸下的原木压断了这位同事 10 多根肋骨。
这种事故在包起帆的身边是经常发生的,从他进公司以后,就有 500 多人受重伤或轻伤,10 多人死亡。
同样的事故也在包起帆的身上发生过。那是 1974 年春天的某一天,包起帆正在船舱里拉着钢丝绳捆扎原木,就在他把钢丝绳挂上吊钩的一刹那间, 挂钩升起来了,将他的左手大拇指连同手套都拉碎,鲜血直流,手上露出了白白的骨头。伤好了以后,包起帆重新进入船舱装卸原木,不料又被木头砸伤了脚腿。
面对此情此景,包起帆心想:“这种落后的装卸方法劳动强度高,生产效率低,真是一只令人畏惧的‘老虎口’啊!我一定要想点办法,治一治这只‘木老虎’!”
由于伤病在身,包起帆不得不离开自己洒了多年血汗的工作岗位,来到了机修车间当修理工。包起帆就是这样,到哪里都想有所作为。于是,他到新华书店去买了许多书籍——《机械制图》、《车工基础》等,然而,对一个文化水平只有初中二年级的人来说,要读懂读通这一本本厚厚的书,谈何容易啊!包起帆真想有一个重新学习的机会,补上科学文化这一课。
机会终于来了。1978 年,大学恢复了招考,包起帆如愿以偿,考取了上海市第二工业大学。当然,他读的是半脱产的业余大学,4 天脱产学习,2
天工作。
从初中二年级的水平一下要跃到大学,其困难是可想而知。然而,包起帆却知难而进。三角函数、解析几何虽然是第一次碰到,但是人家做 10 道习题,他就做 20 道、30 道;电学、光学、力学尽管理解起来有困难,但是人家复习 1 遍,他就复习 2 遍、3 遍⋯⋯功夫不负有心人,学习上的困难在一点点地克服、一步步地后退,而包起帆却在一天天地进步。
为了补上初中、高中的知识,他特地到书店买来了数理化自学丛书,每天晚上做完功课后就从基础知识补起。包起帆还摸索出一套他自己的学习方法呢,他把厚厚的书本拆成薄薄的几本,揣在口袋里,走到哪里学到哪里, 马路边、车站上、汽车里⋯⋯所有零星的时间都被他利用了起来。就这样, 包起帆终于跟上了学习的步伐。
就是在拚命读书的时候,包起帆也没有忘记治服“木老虎”的使命。 平时,包起帆常常在码头边散步,看到别的公司在装卸黄沙、石子时都
是用抓斗,一上一下,一张一合,非常自如。于是,他想:黄沙、石头能用抓斗,为什么木头就不能用抓斗呢?对!我得制造一种安全的能抓木头的抓斗。
他利用读书的空闲,又来到自己工作过好几年的船舱调查研究;他还到图书馆、情报所、资料室查数据、找公式;回到家里,他还用硬纸板做成各式各样的抓斗模型⋯⋯
一次次的试验,一次次的失败,关键都在抓斗的开闭结构:抓木头时, 它必须张大口;抓起木头时,它又必须紧闭口,将木头紧紧夹住,不让木头滑脱。
有一天,包起帆将自家的缝纫机零件拆下来,做成了一个小抓斗,再用两根绳子代替起重索,一上一下地来回放松、收紧,嘿!这小玩意儿竟然能够抓起东西了。
经过紧张地画图设计、制造加工,包起帆终于梦想成真。第一只木材抓斗发明成功了!时间是 1981 年 10 月,这是包起帆永远难忘的一天,他眼看着自己发明的抓斗轻松自如地装卸着原木,心中涌起了一股自豪感。
包起帆发明的第一种抓斗叫“双索门机抓斗”,它是用两根起重索使抓斗打开和闭合的。有了这种抓斗,工人们终于从“老虎口”中解放了出来。这项发明不仅使包起帆获得了国家发明奖,还使他荣获了第 16 届日内瓦
国际发明银奖呢!
大学毕业以后,包起帆调到了公司技术科当技术员,这更使他如鱼得水, 几乎每年都有新的发明问世。
1983 年 10 月,包起帆被推选为工会代表,赴京参加全国总工会召开的“十大”。在开幕式上,他忽然发现大会发给每位代表用作记录的圆球笔的伸缩结构十分灵活,“哎,这个结构能不能用到我的抓斗上去呢?”真所谓“心有灵犀一点通”。正是这枝普普通通的圆珠笔,使包起帆想到可以将“双
索抓斗”改为“单索抓斗”,用一根绳索就可以完成打开、闭合抓斗两个动作了。
晚上,代表们都去看电影了,而包起帆却呆在宿舍里拿着这枝圆珠笔出了神,这枝圆珠笔是怎样的结构呢?一连几个晚上,他都没有得出什么结论。
一回到上海,包起帆就直奔黄浦江西岸的一家圆珠笔厂,向工人请教圆珠笔芯伸缩的奥秘。但是,接待他的人以为他是同行,是来窃取情报的,对他十分冷淡。包起帆仍不死心,去公司开了介绍信,还是不管用。后来,他又几次登门求教,终于感动了圆珠笔厂的接待人员。当他们知道包起帆是为了搞抓斗发明,才希望弄懂圆珠笔芯的伸缩原理,别无他意时,接待人员才把“秘密”告诉了他。
包起帆如获至宝,立刻投入了紧张的发明之中。他和工人们在试验现场连续工作了 3 天 3 夜,连春节也是在码头上度过的。就这样,“单索抓斗” 诞生了!只见两对平行的爪子,插进原木堆里,原木就顺势滚到抓斗里,起吊工轻轻起动单索抓斗,被夹得紧紧的原木,立刻就成捆成捆地从船舱里抓了上来。
一种新的抓斗终于在包起帆的刻苦钻研下诞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