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木为巢 钻木取火

从我国五千年的历史记载中可以知道,我国人民在长期不断地利用森林。从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历程来看,人类对森林的利用状况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依存于森林、大量采伐破坏森林和发展保护合理利用森林。我国幅员辽阔,自然资源丰富,且山多地少,在历史上曾经是一个森林

茂密的国家。很早以前,有巢氏构木为巢,燧人氏钻木取火的传说,生动地描绘了人们利用森林资源的状况。历史进入新石器时代后,人类有了种植业, 人类的生活资料来源由主要依靠狩猎、畜牧业转向原始农业。于是,森林成了开拓农地和人类定居的障碍,从开始小面积砍伐森林逐渐走向大面积毁林。但由于那时人口稀少,且生产力水平低下,对森林的破坏毕竟有限,因此,我国古代除沙漠地区以外,基本上都被郁郁葱葱的森林所覆盖。

随着人口的增加,要扩大耕地种植农作物,毁林采樵满足生活燃料,同时由于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长期刀耕火种和毁林开荒,致使森林越来越少。特别是我国历史上频繁发生的各类战争,导致了大面积的森林毁坏。在战争中交战双方所到之处,都以焚烧林木为炊,或出于战术需要,双方既要隐蔽于森林,又要摧毁敌方作为庇护物的森林,因而放火烧林。同时,历代统治阶级为满足其奢侈的生活需要,而大兴土木,修建宫殿、陵墓,大量砍伐森林;近代帝国主义列强对我国的经济掠夺,也使我国的森林资源遭受严重破坏。根据国民党政府农村部推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我国森林面积只有 12.42 亿亩,约占国土面积的 8.6%,森林蓄积量仅为 58 亿立方米。

所谓林业,就是指利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手段,从事培育、保护、利用森林资源,发挥森林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企业事业。所以林业是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林业的主要任务是培育、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林业生产经营,包括从树木的采种育苗、造林管护、木材采伐、林副产品采集直至木材及其他产品的加工利用与销售的完整过程。我国的林业,随着人类对森林的利用和保护,逐步成为一个完整的经济建设机构。

我国早在周代就开始注意了森林的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周代在林业经营上对天然林采取了两种办法,一是对乔木林采伐采取择伐,并剪除荆棘, 使其保持郁闭状态;二是限制砍伐。但是,提倡林业经营最盛之期要数春秋时代管仲相齐之时,管仲一方面大力提倡人工造林,另一方面又把护林的重点放在防止火灾和不准滥伐上。秦统一中国之后,虽毁林较多,但同时又广植行道树,并于焚书时留下了种树之书。唐朝及其以后各朝,一般均在政府中设专业部门掌管林业,并号召植树造林。中华民国初期,还曾公布过《森林法》,旨在保护森林和发展林业。但是,鉴于历代封建帝王及统治阶级受其阶级利益所局限,通常只是在经济兴盛、政治明修时期才重视林业的经营和发展,而为了满足其骄奢淫逸之生活需要和维持其统治地位所进行的连绵不绝的战争,却大肆挥霍浪费着森林资源。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立即着手恢复和发展林业。建国初期,在中央政府中设置了林垦部,并向全国人民发出了普遍护林、重点造林和合理采伐利用这三大号召。同时在各地建立了主管林业的机构,为发展林业制定了一系列的方针和政策。四十多年来,尽管我国林业生产建设受到一些干扰,经历过一些波折,但仍然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

央和国务院为振兴林业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1979 年,我国颁布了《森林法》,并于 1984 年 9 月在全国人大六届七次会议上通过,从 1985 年 1 月 1

日实施。1979 年规定了每年 3 月 12 日为我国的植树节。1980 年 3 月 5 日, 党中央、国务院发出了《关于大力开展植树造林的指示》。全国人大、党中央、国务院的这一系列重大决策,使我国的林业生产建设出现了新的生机, 进入了新的振兴阶段。

根据最近一次的全国森林资源清查,全国现有森林 20.06 亿亩,活立木蓄积量 117.85 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 13.92%。我国已扭转了长期以来森林蓄积量持续下降的被动局面,开始进入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双增长的新阶段。全国人工造林保存面积累计已达 5 亿多亩,其速度和规模均居世界第一位。全国已有广东、福建、湖南等十二省区基本消灭了荒山。林业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举世瞩目的“三北”防护林体系生态工程等六大林业生态工程初步奠定了我国生态体系建设的主要骨架,所在区域的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林业生产业发展迅速,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初步形成了造林营林、木材生产、林产工业、多种经营四根支柱并重的林业产业;山区林业综合开发方兴未艾,并正在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山区的支柱产业,全国林业总产值年增长速度保持在 10%左右。

我国林业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但绿化祖国的任务还极其繁重。全国还有大面积的荒山荒地没有绿化,水土流失面积仍占国土总面积的六分之一。每年流失土壤达 50 亿吨,带走的氮、磷、钾肥相当于目前全国的化肥总施用量。一些地方沙化继续扩展,风沙危害严重,一些地方海潮危害频繁。全国每年因自然灾害造成的破坏,损失惊人。由于社会对木材需求量的不断增长, 四十年来一直为国家生产木材的老林区,出现了严重的森林赤字,可采资源急剧下降。据清查,用材林中的成过熟林蓄积量由 38.46 亿立方米下降到

26.22 亿立方米,森林赤字年均 1.7 亿立方米,后续森林资源严重不足。林业面临的新挑战,引起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当前我国林业建设总

的思路是:通过深化林业改革,发展林业生产力,增加森林资源,增强企业活力。使我国林业实现四个转变:一是由采伐利用天然林为主,转为以营林为基础,加强人工林建设。重点建设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防护林体系, 发展多功能林业和复合林业。根据不同的指导方针,划类经营。二是由单一木材生产为主,转为多种经营,综合利用。调整林业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 建立综合开发的林业产业。重点以木材深加工产品为龙头,实行培育、采运、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并以林一体化为突破口。三是由粗放经营为主,转为重视科学技术,实行集约经营科学管理,提高林业生产力和经济效益。四是由林业部门为主,转为全社会办林业,全民搞绿化。重点是按照造林绿化规划,各级政府组织发动各单位和广大群众多渠道集资造林,各部门按需要营造原料林和用材林基地,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加快国土绿化进程。现在国家已经制订了六项宏伟的绿色工程计划:

——建立速生丰产林基地。用三十年的时间,在全国建设 3 亿亩速生丰

产林。到本世纪末,先建成 1 亿亩。这一计划实现后,从 2000 年起每年可提

供 2000 万至 2500 万立方米优质木材,我国将实现利用天然林为主到利用人工林为主的重大转变。

——继续保持平原绿化的强劲势头。计划到 2000 年全国 918 个平原县全部达到绿化目标。

——实施“三北”防护林二期工程计划。到 1996 年底,已造人工林 1 亿亩,封山育林育草和飞播造林 3188 万亩。黄土高原 1/3 的水土流失面积可得到治理,“三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将提高到 7.8%。

——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在原有的基础上,实施总体工程计划,到本世纪末完成第一期工程。造林 3738 万亩,使整个沿海地区的森林覆盖率由现在的 16.9%增至 33.3%。到 2010 年,完成第二期工程,继续造林 1605 万亩。

——建设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这项工程范围包括青海、甘肃、陕西、云南、贵州、四川、湖南、湖北、江西等 9 省 144 个县。一期工程造林 1 亿亩,计划十年左右完成。

——开展太行山区绿化工程。范围包括山西、河北、河南、北京 4 省市

的 110 个县。计划至 2000 年造林 4077 万亩。使森林覆盖率由现在的 15.3%, 提高到 43.6%,形成北京、天津及河北平原的绿色屏障。

林业建设乃百年大计。人民需要森林,森林更需要人民去建设。森林的兴衰,关系到十亿人民的生存环境,关系到祖国四化建设的大业。我们的先辈为我国过去的林业建设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我们下一代人将更加努力地去开拓祖国的绿色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