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工业和商业

  1. 手工业

曹操对关系军国之用的煮盐冶铁手工业极为重视,他说:“先贤之论, 多以盐铁之利,足赡军国之用”①。操刚起兵时,亲自“与工师共作卑手刀”。见者曰:“当慕其大者,乃与工师共作刀邪?”操曰:“能小复能大,何苦!”

②后来操制成“百辟刀”五枚,谓之“百煉利器”。这种防身利器,只给太子

曹丕及其他称意的儿子③。操与袁绍在官渡决战时,“绍作高橹,起土山,射营中,营中皆蒙楯,众大惧,操乃为发石车,击绍楼,皆破”④。仅此一事, 即说明操平日注意研制武器对克敌制胜的重要作用。古时,人们认为担任军器制造的官职,没有出息。操为此特地给司金中郎将王修写信,告以司金中郎将之职,虽低于军师,然而从建功立业观之,尚胜于军师⑤。后操物色韩暨为监冶谒者,“旧时冶作马排,每一熟石(谓熟铁一石,即 120 斤),用马百匹,更作人排,又费功力。暨乃因长流为水排,计其利益,三倍于前”。史称“暨在职七年,器用充实,制书褒叹,就加司金都尉,班亚九卿”⑥。《三国志》卷 15《张既传》言:“是时,太祖徙民以充河北,陇西、天水、南安民相恐动,扰扰不安,既假三郡人为将吏者休课,使治屋宅,作水碓,民心遂安”。水排和水碓,东汉时已有人制作⑦。三国时又推广应用于边远地区, 技术上也有所改进。魏明帝太和五年(231 年),司马懿镇关中,曾“兴京兆、天水、南安监冶。”曹操时铁尚不敷用,故“定甲子科,犯釱左右趾者, 易以木械。”①

盐的官营,尚早于铁。官渡战前,操使治书侍御史卫觊镇抚关中,时四方大有还民,关中诸将多引为部曲。卫觊给尚书令荀彧书,建议置盐官,施行盐业官卖政策,以积赀购置犁牛,吸引农民归来。荀彧即以卫觊之议报告于操,操从之,于是遣谒者仆射监盐官,并令司隶校尉钟繇治弘农。由此关中外出农民归者益多,而关中诸将亦服从。此事前已引述。又如《三国志》卷 27《徐邈传》言凉州刺史徐邈“上修武威、酒泉盐池,以收虏谷”。《全三国文》卷 35 载卢毓《冀州论》,提到“河东大盐”,即今山西运城市解池生产的池盐。足见当时地方官员对经营盐业也十分重视。

《水经注》卷 10《浊漳水》言曹操在邺筑铜雀、金虎、冰井三台,冰井台藏有冰、石墨②,还有粟窖、盐窖。并言:“石墨可书,又然之难尽,亦谓之石炭”。石炭,即煤。操藏盐和石炭于台内,说明对之甚珍视。

三国时,纺织手工业遍及家家户户,故操能施行按户征收绵绢的户调制。

① 《三国志》卷 11《王修传》注引《魏略》。

② 《太平御览》卷 346。

③ 《太平御览》卷 345。

④ 《三国志》卷 6《袁绍传》。

⑤ 《三国志》卷 11《王修传》注引《魏略》。

⑥ 《三国志》卷 24《韩暨传》。

⑦ 见《全后汉文》卷 15 桓谭《新论》。

① 参看陶元珍《三国食货志》七工商业部分。

② 《太平御览》卷 605 引《陆云与兄陆机书》云:“一日上三台,曹公藏石墨数十万斤”。

操始有丁夫人,因故被遣送归家,后操往探视之,欲令俱归。夫人方织,踞机如故,终无一言。魏臣许允,以不党司马师,为师所杀,允门人走告允妇, 妇正在机,神色不变,曰:“早知尔耳”。操之前妻与许允妇皆官宦人家之女,尚如是勤于纺织,一般民间织妇纺织之勤苦,自不待言。

纺织用机,三国时有很大改进。史称扶风马钧,巧思绝世,他改进了绫机,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此事后面再述。

曹魏的纺织产品,虽没有蜀锦那样著名,但蜀锦价格高,数量也有限, 广大人民群众无缘穿著,只有富贵人家始能享受。魏的纺织业则丝织品与麻、葛布全面发展。齐地自春秋战国以来即号称“冠带衣履天下”;西汉时,“兗、豫之漆、丝、絺、紵,被认为系养生送终之具①。鲁国之缟,以质地轻美闻名, 故诸葛亮劝说孙权抗操时,将入荆操军喻之为“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②。何晏赞美清河(今山东临清东北)的缣、总和房子(今河北高邑西南) 的絺(细葛布)为魏名产③;左思称赞“锦绣襄邑(今河南睢县)、罗绮朝歌、绵纩房子、缣总清河”④。曹丕诏谓:“夫珍玩必中国,夏则缣、总、绡、繐, 其白如雪,冬则罗、纨、绮、縠,衣叠鲜文”⑤。另外,上党、平阳的麻织布, 亦颇足称。曹操提倡节俭,连曹植之妻衣绣,都被处以死刑。这种严格禁奢措施,自然有利于麻葛织物的普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