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康的唯物主义自然观

嵇康哲学思想的基础是他的唯物主义自然观,这是从王充那里继承过来的。王充说:“天地含气之自然也”①;“天地合气,万物自生”②。嵇康也认为世界的本源是“元气”。他说:

元气陶铄,众生禀焉③。

浩浩太素,阳曜阴凝,二仪陶化,人伦肇兴 。天地合德,万物资生,寒暑代往,五行以成⑤。

关于天地万物的形成问题,一直是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斗争的重要内容

① 《嵇康集》第 6 卷《释私论》。

① 《嵇康集》第 7 卷《难自然好学论》。

② 《嵇康集》第 10 卷《太师箴》。

③ 《嵇康集》第 7 卷《难自然好学论》。

① 《论衡》卷 11《谈天》。

② 《论衡》卷 18《自然》。

③ 《嵇康集》第 6 卷《明胆论》。

⑤ 《嵇康集》第 5 卷《声无哀乐论》。

之一。正始时期,以何晏、王弼为代表的“贵无”玄学,认为世界万物来源于精神性的本体“无”,得到了很多人的承认。嵇康的思想虽然也受道家影响,但他所吸收的是道家的天道自然无为部分,至于道家“有生于无”的思想,则为他所排斥,所以嵇康的世界观既不同于老、庄,又迥异于何晏、王弼。

嵇康的唯物主义思想大量地体现在他的《声无哀乐论》一文中。文中对世上流传的一些迷信传说提出了有力的批驳:星相家宣播人的寿命可由占卜和相术预知。嵇康对此提出批驳说:“然唐虞之世,命何同延?长平之卒, 命何同短?此吾之所疑也”⑥。《左传》中一些迷信的记述,如僖公二十九年, 介葛卢来鲁,听见一头牛的鸣声,即知其所生三头小牛已被做为祭祀用的牺; 又如襄公十八年,楚军北侵,晋人师旷说:“我先后吹了北风和南风的歌曲, 知南风不竞,楚师必不会取胜”;又如昭公二十八年,晋人羊舌肸之母听见其孙降生时的啼声似豺狼,就预知此儿日后必定丧家。嵇康对以上怪诞传说一一加以驳斥,指出这些歌声、啼声和牛鸣同所说结果并无关系。不过是事后附会或俗儒妄记。

在声音与人的感情关系上,嵇康说:

心之与声,明为二物,二物诚然,则求情者不留观于形貌,揆心者不假听于声音也。察者欲因声以知心,不亦外乎?

声之与心,殊涂异轨,不相经纬①。

嵇康反复强调声音本身并无所谓哀乐,只是“物之自然”,和人内心喜怒哀乐并不相干,声音乃人们意志之外的客观存在。嵇康这种看法符合唯物主义原则,应予以肯定。但,嵇康没有把自然的声音(声波)同经过人为艺术加工的音乐区别开来,就否定了音乐的社会性。作为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的音乐必然体现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果把它与声音等同起来,就不妥当了。

在人的形体和精神关系上,嵇康认为二者是相互依赖的。他说:“形恃神以立,神须形以存”②。他这样指出形体和精神互为依赖而不相离,是正确的。但未分别主次,没有指出精神产生于形体,即物质先于精神,因此,难免令人怀疑他是二元论者。这是其欠缺之处。

嵇康注意养生之道,他著《养生论》,否认人能成仙,但认为如能在形、神两方面善自保养,可以长寿。他说:“神躁于中”,则“形丧于外”,所以要人们“爱憎不栖于情,忧喜不留于意,泊然无感,而体气和平”③,加以“呼吸吐纳,服食养身,使形神相亲,表里互济“④。他指出:“富贵多残, 伐之者众也;野人多寿,伤之者寡也”①。这话有见地而不全面,穷人虽不能纵欲,但也不能饱腹煖身;富人不仅“伐之者众”,他们争权夺利,或求长生服毒药,也会自损其寿。嵇康认为“导养得理,以尽性命,上获千余岁, 下可数百年,可有之耳”②。有些同志认为这是唯心主义的空想。其实从现代

⑥ 《嵇康集》第 8 卷《难宅无吉凶摄生论》。

① 《嵇康集》笔 5 卷《声无哀乐论》。

② 《嵇康集》笔 5 卷《声无哀乐论》。

③ 《嵇康集》第 3 卷《养生论》。

④ 《嵇康集》第 3 卷《养生论》。

① 《嵇康集》第 4 卷《答向子期难养生论》。

② 《嵇康集》第 3 卷《养生论》。

医学的迅速发展来看,未来人的寿命逐渐延长到数百岁以上,未必就无可能。不过,从嵇康讲求服食之性来说,倒是存在着服毒致死的危险,因为在魏晋之际,死于吃炼丹之药的人也确实不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