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在泰山的千古传承

泰山自古享有“神州”之称,有俗话说“济南府人全,泰安州神全”。

在泰山,天界、地界、人界三界,各路神仙俱全。泰山道观遍布全山,炼师羽士不乏其人,善男信女寒暑不绝。

泰山有许多古代神话,自然神、始祖神兼有。如泰山玄女、西王母、夷人祖神伏羲、不屈的战神蚩尤、风神飞廉与穷奇、神射手后羿等。后来又增加了道教神祇,以及众多民俗神。

道教宫殿有岱庙、王母池、斗母宫、关帝庙、碧霞祠、三官庙、老君堂、地主祠、阎罗祠等。所祀神仙有玉皇大帝、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三清真人、太上老君、西王母、后土、地主、东华帝君等。

无论在时间上、空间上,泰山道教包容的范围都是深远广大的,这种天人合一的神谱结构,在中外名山中是绝无仅有。

在古老的神话传说中,泰山道教碧霞元君是我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女神之一,她在民间的影响已经超过了泰山主神的东岳大帝。

碧霞元君俗称泰山圣母、泰山娘娘、泰山奶奶,道经称“天仙玉女碧霞护世弘济真人”、“天仙玉女保生真人宏德碧霞元君”。宋真宗皇帝赐号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

有关泰山顶上碧霞祠所祀的碧霞元君,与泰山岱庙所祀的泰山神,有各种各样说法,其中有一种说法可与大汶口出土文物相印证,颇有一些意思。

泰山南麓的大汶口镇,是考古工作者发现的一处极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距今约有5000多年至7000多年的历史,早期和中期是母系氏族社会,晚期进入父系氏族社会。大汶口文化证明泰山地区,包括黄河下游,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传说那还是在5000多年前,泰山上住着一个部落联盟,下属若干个部落,每个部落又由若干个母系氏族公社组成。在泰山主峰定居的一个部落首领称作元君,就是后来人们供奉的泰山老奶奶碧霞元君。

元君长得浓眉大眼高鼻梁,非常俊美,佩戴着花形玉翠串饰,手腕带着彩陶质的手镯,头发上嵌着象牙梳,身穿漂亮的麻布衣,她见了人总是笑眯眯地露出一对洁白的门牙,门牙两旁一边一个豁儿,这是那时流行的最时髦最美观的拔除侧门齿的风俗。

元君很能干,她教给大家精工磨制出大批形体扁薄、棱角分明、钻着穿孔的石斧、石铲等生产工具,领导大家在山上放牧猪、羊、鹿、狗等动物,栽植栗子、核桃、柿子、大枣等山果,也到山下种植粮麻,生活很有保障,并逐渐有所剩余。

元君的丈夫名叫太父,就是后来人们供奉的泰山神。他是个红脸膛、高颧骨,身高八尺多的彪形大汉。他不仅在打猎的时候张弓射箭百发百中,而且常常背着兽皮、山果到其他部落换回大批粮食、鱼虾、陶器等,元君非常喜欢他。

有一次,太父到定居在山下汶水边的部落交换货物,不料惹出一场大乱子。这个部落首领是个男的,名叫田父,他们耕种的汶阳田,粮麻连年丰收,比较富强。

这里的制陶业也很发达,盛产三足和圈足器,器形种类有鼎、壶、罐、盆、杯、勺、瓶等,表面装饰锥刺纹、划纹、弦纹及几何形纹样,还有星、水、鸟、鱼等图案,技法非常精练,色调对比强烈而协调。

太父见了这些陶器爱不释手,一心想多换几件,在双方讨价还价争执中不慎摔破了几件,被汶水边部落的人围了起来,挑起武斗。哪知太父力大无穷,三拳两脚便把众人打倒在地,就迅速跑回了泰山。

田父也很能干,既会种田、制陶,也会打仗,他立即率领人马进攻泰山,元君率众迎战。恰巧元君身怀有孕,体力不支,不到几个回合就败下阵来,猪羊山果被抢劫一空。

那时当部落首领的人必须能够直接指挥生产和战争,打仗只许将对将、兵对兵,不能带兵拼杀的人没有资格当首领,于是元君就辞了职,公推太父当了首领。太父领导部落很快就把田父打败了。

元君提出,抓到的俘虏不要杀了,叫他们当奴隶,于是泰山部落很快就富强起来了。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两位祖先的功德,特奉为碧霞元君与泰山神。

在神话传说里,碧霞元君是远古部落首领黄帝派遣的玉女。后来宋代学士李谔的文章《瑶池记》记载:

黄帝尝建岱岳观,遣女七,云冠羽衣,焚修以近西昆真人。玉女盖七女之一,其修而得道者。

传说殷商的祖先简狄就是碧霞元君。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称“天命玄鸟,降而生商”。传说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有娥氏之女简狄吞玄鸟卵而怀孕,生下契并建立了商朝。

后来有人推断我国神话传说的最古老奇书《山海经》中的“昆仑墟”就是泰山,所说的怪物鬼神便是泰山周围的原始部落图腾氏族,后来逐渐建立了商王朝。商朝“相土之东都”就在泰山之前,后来满庄一带尚有其遗址。

山东志书有碧霞元君是原始部落首领传说的记载。碧霞元君是泰山精神的象征,被人们亲切地称为泰山奶奶。

据道教说法,碧霞元君受玉帝之命,统率泰山岳府的天降神兵,监察人间一切善恶生死之事。而且她神通广大,治病救人,护佑一切农耕、商贾、旅行和婚姻等事。

碧霞元君的女侍塑像中,有一个抱有婴儿的女子,这就是表现碧霞元君护佑妇女儿童健康平安的。传说碧霞元君能让妇女无孕怀孕,有孕顺产,这样民间就把泰山奶奶当成送子娘娘了。

泰山娘娘不仅仅是道教之神,还是代表中华民族精神的伟大女神,是伟大的正义之神和中华民族的保护神,也是我国宗教史上唯一的一位爱国女神。她还是一位可亲可敬、有求必应、随时都会为中华民族造福的大慈大悲的女神。

道教在泰山影响力较大的就是东岳大帝了,人们又称他泰山神。泰山神作为泰山的化身,是上天与人间沟通的神圣使者,是历代帝王受命于天,治理天下的保护神。

根据我国古老的阴阳五行学说,泰山位居东方,是太阳升起的地方,也是万物发祥之地,因此泰山神具有主生、主死的重要职能,并由此延伸出几项具体职能:新旧相代,固国安民;延年益寿,长命成仙;福禄官职,贵贱高下;生死之期,鬼魂之统。

秦汉以来,泰山神的影响逐渐渗透社会各阶层,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于是泰山神作为阴阳交代,万物之始的神灵,在保国安民、太平长寿的基础上引申为可以召人魂魄、统摄鬼魂的冥间之主。

随着泰山神影响的扩大,其信仰向四周扩散开来,在全国各地几乎都建有规模不等的东岳庙,历代帝王对泰山神尊崇有加,反映了泰山东岳大帝在中国传统宗教中的地位以及对社会的影响。

每年的农历三月二十八是东岳泰山神的生日,全国各地的善男信女来此焚香祭拜,以示庆贺。

供奉泰山神的庙称为岱庙,是各地东岳庙的祖庙,是举行祭祀大典的地方。岱庙天贶殿内供奉着东岳泰山神。

岱庙坐落于泰山南麓,俗称东岳庙,它是泰山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为道教神府,是历代帝王举行封禅大典和祭祀泰山神的地方。

岱庙创建于汉代,至唐时已是殿阁辉煌。城堞高筑,庙貌巍峨,宫阙重叠,气象万千。在宋真宗大举封禅时,又大加拓建,修建天贶殿等,更见其规模。

岱庙的建筑风格采用帝王宫城的式样,周围1500余米,庙内各类古建筑有150余间。岱庙与北京故宫、山东曲阜三孔、承德避暑山庄并称我国四大古建筑群。

岱庙创建历史悠久,有“秦即作畴”、“汉亦起宫”之载。725年,进行增修,1009年,再次进行大规模扩建。据《重修泰岳庙记碑》记载,有“殿、寝、堂、阖、门、亭、库、馆、楼、观、廊、庑813楹。”

到了金代部分建筑被毁,元时又有增修,1547年,庙内大部分建筑遭到焚毁,清代再次修缮。

遥参亭与岱庙之间是岱庙坊,又名玲珑坊,建于1672年,为四柱三间三楼式牌坊,高低错落,通体浮雕,造型雄伟,精工细琢,为清代石雕建筑的珍品。

坊顶是歇山式仿木结构,螭吻凌空,斗拱层叠,檐角飞翘,脊兽欲驰。正脊之中竖立着宝瓶,两侧有四大金刚拽引加固。中柱小额枋上透雕着二龙戏珠,龙门枋上浮雕着丹凤朝阳。

坊下奠立方形石座,座上均竖立双柱,柱下侧是滚墩石,石上前后有立雕蹲狮两对,雄者戏耍绣球,雌者嬉闹幼狮,姿态各异,生动可爱。

坊的梁、柱、额板及滚墩石上分别雕有铺首衔环、丹凤朝阳、二龙戏珠及群鹤闹莲、天马行空、神牛角斗、麒麟送宝等30多幅栩栩如生的祥兽瑞禽图。图案设计采用对称手法,构图和雕刻技术变化多端,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坊的内柱阴阳面均有刻联。南面是当年的创建者山东提督布政使施天裔撰书:

峻极于天,赞化体元生万物;

帝出乎震,赫声濯灵镇东方。

意思是高峻的泰山与天齐,它辅助天地化生万物;主宰宇宙的泰山神,显赫的威灵震慑东方。

北面是山东巡抚兵部右侍郎赵祥星题联并书:

为众岳之统宗,万国是瞻巍巍乎德何可尚;

掺群灵之总摄,九州待命荡荡乎功孰与京。

大意是,泰山为五岳之宗,全国各地的人们都来瞻仰它的雄伟气概,它那化生万物的德泽恩惠谁能超过呢?泰山之神把持操纵着群神仙界,天下都听从其命,它那保佑苍生的功劳广大远博,谁能与之相比?双联精辟地概括了泰山的神威。

遥参亭又名草参亭,前临通天街,后与岱庙正阳门连通,为岱庙的前庭。历代帝王及王公大臣来泰山举行祭祀典礼,必定先在此举行简单参拜之后,才能进入岱庙举行正式大典。

在岱庙坊正面有高大宽阔的正阳门。正阳门始建于宋,后来损毁了,再后来按照宋代建筑风格进行了重新修建。正阳门里面,有两扇朱红大门,门上镶有81个铁制馒钉,有铺首,象征着岱庙的尊严,古时候只有帝王才能从此门进入。

正阳门高8.6米,上面的五凤楼高11米,共5间,为九脊单檐歇山顶,覆黄色琉璃瓦,24根四方明柱,檐下斗拱出三翘四,墨线大点金彩绘,额枋金龙飞舞,远远望去翘檐翼然,翩翩欲飞。正阳门两旁置有东、西掖门。

庙有八门。南向五门,即中为正阳,两侧为掖门;掖门两侧,东为仰高,西为见大。东门名东华,又称青阳;西门名西华,又称素景;北门名厚载,又称鲁瞻。各门之上均有楼,前门称五凤楼,后门称望岳楼。

庙墙四角有角楼,按八卦各随其方而名:东北为艮,东南为巽,西北为乾,西南为坤。门楼、角楼都是黄瓦盖顶,点金彩绘,富丽堂皇,高耸巍峨。还有巽、坤二楼,五彩斗拱,飞檐凌云。

天贶殿是岱庙的主体建筑,为东岳大帝的神宫。殿面阔九间,进深四间,通高22米,面积近970平方米。为重檐庑殿式,上覆黄琉璃瓦。重檐之间有竖匾,上书“宋天贶殿”。殿内供奉着泰山神,即东岳大帝。

天贶殿内北、东和西三面墙壁上绘有巨幅《泰山神启跸回銮图》。描绘了泰山神出巡的浩荡壮观场面。画中人马,千姿百态,造型生动逼真,是我国道教壁画杰作之一,是泰山人文景观之一绝。

天贶殿建于1009年。大殿建于长方形石台之上,三面雕栏围护,长48.7米,宽19.7米,高22.3米。重檐歇山,彩绘斗拱,画瓦盖顶,檐下8根大红明柱,规模宏大,辉煌壮丽,与北京故宫太和殿,曲阜的大成殿,合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宫殿”。

传说东岳大帝为泰山爷,他掌管着天下365路诸神,是阴曹地府十殿阎君和十八层地狱的主宰者,有些地方人们死了之后还要去东岳面报一说。

东岳大帝是我国民间普遍信奉的神通广大的一位尊神,在小说《封神演义》中,黄飞虎家族七世忠良,在商朝世居高位。

黄飞虎的父亲黄滚是商朝赫赫有名的镇边老帅,黄飞虎被封为镇国武成王。商朝末年,纣王受妲己蛊惑,欲加害黄飞虎妻子。

黄飞虎之妻为保贞节自杀身亡。黄飞虎的妹妹是纣王的妃子,在痛斥纣王之后也被杀了。黄飞虎身负家仇,和老父、二弟、三子、四友带1000家将反出五关,投奔周武王,被封为开国武成王,一起讨伐昏庸暴虐的纣王。

在兴周灭商的战争中,黄飞虎战死于渑池。周武王评价黄飞虎“威行天下,义重四方,施恩积德,人人敬仰,真忠良君子”。军师姜子牙特封黄飞虎为五岳之首、东岳泰山天齐仁圣大帝,总管人间吉凶祸福。

从碧霞元君、泰山神开始,道教便在泰山不断兴起。传说早在战国时期,就有方士黄伯阳隐居岱岳鹿町山的岩洞里。

到了西汉时期,汉武帝在泰山封禅时,就有泰山道士稷邱君传播黄老道,并告不老之术,汉武帝为嘉其道术,在山麓建了“稷邱祠”。

在东汉末年,道教天师张道陵创立“五斗米道”,他奉老子为教祖,并尊老子为太上老君,把《老子五千文》作为主要经典。

张道陵的弟子崔文子在泰山炼制黄赤散丸,救活患瘟疫者数万众,为道教在泰山日后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民间基础。

东晋道士张忠及其弟子穴居泰山,前秦皇帝苻坚赐号为“安道先生”。

唐代女道士张炼师是泰山第一位女道人,住持碧霞元君祠。她曾陪京师大臣朝拜岱岳,后来在万仙楼桃花涧断崖上,还留有当年张炼师的题刻。

唐代的高宗、睿宗、武后、玄宗、德宗、代宗等“六帝一后”,先后在岱岳观建醮造像20次。高宗、武后于661年,在泰山立双束碑。炼师庞归蒙在王母池修炼,皇帝曾赐给她紫色道服。

据清代聂剑光著的史部地理类书《泰山道里记》和乾隆年间进士、陕西布政使巡抚、文学史家唐仲冕编写的《岱览》记载,唐代前泰山顶上女神早有玉女或元君的称号。

后来,宋真宗封泰山时,也曾找泰山道士进京传道。1009年,在泰山极顶的南侧修建了昭真祠。祠有祭祀泰山碧霞元君组图14张,石雕玉女像一尊,凿龛供于玉女池旁。

传说原来汉代仁圣帝时期,泰山上曾经有一对石刻的金童玉女,五代的时候大殿塌了,石像也坏了,金童不知道散落到了哪里了,而玉女则掉在泰山顶的“玉女池”中了。

宋真宗东封泰山时,在玉女池中洗手的时候,一尊石人浮出水面,当洗干净之后,发现原来就是曾经跌落玉女池的玉女石像。于是,宋真宗命令为玉女建立祠堂,号为圣帝之女,封号天仙玉女碧霞元君,并下令修建了昭真祠。

到了金代,称昭真祠为昭观。明弘治年间改名为碧霞灵应宫,又称碧霞灵佑宫。

1770年,重修后改称碧霞祠,并沿用封号碧霞元君。成化、弘治、嘉靖年间进行了重修拓建,正殿采用了铜瓦。1615年,铸造了铜亭,当时称为金阙。

清代顺治年间,神门上增建了歌舞楼及石阁。乾隆年间建了御碑亭及钟鼓楼,同治年间还建了香亭。其中在康熙年间因大水冲毁了寺庙而进行了重修。1835年,又进行了重修。

碧霞祠是道教著名女神碧霞元君的祖庭,为泰山最大的高山古建筑群,保留了明代的规模及明代的铜铸构件,建筑风格多为清代中晚期的风格。

整组建筑巍峨严整,气势恢宏,远处眺望,白云缭绕,金碧辉煌,宛若天上宫阙。

祠以山门为界,分内外两院,内院正殿供奉碧霞元君铜像,铜瓦覆顶,东西配殿铁瓦覆盖,是一组高山建筑中的杰作。

祠为二进院落,以照壁、金藏库、南神门、大山门、香亭、大殿为中轴线,两侧为东西神门、钟鼓楼、东西御碑亭、东西配殿。

左右对称,南低北高,层层递进,高低起伏,参差错落,布局严谨,显示了我国古代高超的建筑水平,在道教宫观中极有代表性。

大殿内雕梁画栋,晴天朗日下,金光璀璨,蔚为壮观。殿内正中神龛内的碧霞元君贴金铜坐像,凤冠霞帔,慈颜安详端庄。

碧霞祠以山门为界,外院有歌舞楼、东西两神门阁、左右有钟鼓楼等。歌舞楼下有一火池,人称“宝藏库”,是香客焚表进香的地方。

山门内供奉青龙、白虎、赵公明、刘挺四尊铜质铸像。院内东西两侧各立清代乾隆皇帝御碑一通,上建御碑亭。院中置香亭,亭的左前方立有《泰山天仙阁金阙》铜碑一通。右前方立有明朝天启五年泰山灵佑宫铜碑一通。两碑高达5米,与大殿铜顶上下相映,宏伟壮观。

碧霞祠的主体建筑碧霞元君殿,面宽五楹,重檐八角,殿顶由360垅铜瓦组成,以像“周天之数”,雕梁画栋,气度不凡。殿内悬有清代雍正、乾隆皇帝分别御书的“福绥海宇”、“赞化东皇”巨匾。

殿的东西各建配殿三间,铁瓦盖顶,分别奉送子娘娘与眼光娘娘铜质铸像。碧霞元君是泰山主奉的女神,每年前往泰山朝拜碧霞元君的善男信女络绎不绝,香火旺盛,为全国道教重点宫观之一。

到了金代时候,道士王重阳创立全真道,他的大弟子邱处机在泰山布道,赐号“无为渲道大宗师”,别号“长春真人”,他的女弟子訾守慎在泰安城西北隅住持长春观,元帝赐号“秒真”。

相传在元朝时候,泰安埠上有个叫张志纯的人,他6岁能诵五经,12岁入泰安城“会真宫”学道,数载道行超群,号“天倪子”。

其间他任东岳庙住持时,曾创建了泰山南天门,重修了嵩里山神祠。他后来羽化时年龄120岁,临亡时他自道:

脱下娘生皮袋,此际乐然轻快。

百尺竿头进步,蓬元洞府去来。

前世宿德医僧,今作道门小才。

元代文学家元好问和徐世隆均有《送天倪子归埠山诗》。后来,浙江宁海女道士孙清净,在泰山岱顶鹰愁涧北侧的“清净石屋”修道。

明代著名道人张三丰,曾在泰山岱阴明月嶂的北岩洞修真炼丹,后称“懒张石屋”。张三丰名叫张君宝,别号“保和容忍三丰子”,辽东懿州人,力大无比,能移禅塔。

1370年,随着封禅制的嬗变,朝廷取消了岱庙主祀神“天齐仁圣帝”封号,改称“东岳泰山之神”。随后,祭祀泰山神和碧霞元君的活动普及到了民间。

清代戏曲家韩锡在《元君记》中称:

统古今天下神祇,首东岳,东岳祀事之盛,首碧霞元君。自京师以南,淮河以北,男、妇日千万人,奉牲牢香币,喃喃泥首阶下。

在明清时期,朝廷对宗教采取严格管理政策,中央设道录司,府设道纪司,州设道正司,县设道会司,以管理道教的发展。府县司署分设在岱庙和碧霞祠,岱庙住持由朝廷任免。

到了清代以后,道家仍在泰山洞穴或危崖茅棚等处留有踪迹,所以道教在泰山历代不息,神宇遍布。后来,保留完好的道教祠庙尚有20余处,共有道人40多名,在泰山上下庙宇活动,广泛地传播道教文化。

[旁注]

炼师羽士 道教里有称道士为羽士的。“羽”含有飞升之意,指道士飞升成仙。道士修行有三号,其一为法师,其二为威仪师,其三为律师。其德高思精者称为炼师。

大汶口文化 新石器时代后期父系氏族社会的典型文化形态。以泰山地区为中心,东起黄海之滨,西到鲁西平原东部,北至渤海南岸,南及安徽的淮北一带,河南也有少部分这类遗存发现。因首先发现于大汶口,遂把命名为“大汶口文化”。

彩陶 亦称陶瓷绘画,是我国悠久的“国粹”,是陶瓷艺术之中的艺术,早在距今6000年左右的半坡文化时期,彩陶上便出现了最早的彩绘。而瓷上作品相对纸本更具张力,彩陶艺术中融合了艺术家的各种创作思想、风格、语言,创作出风格各异而又多姿多彩的艺术珍品,是我国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

鼎 鼎是我国青铜文化的代表。鼎在古代被视为立国重器,是国家和权力的象征。一直以来,我国都有一种鼎崇拜的意识,“鼎”字也被赋予“显赫”、“尊贵”、“盛大”等引申意义。

简狄 传说中商的始祖契之母,因是有娀氏之女,又称娀简。相传她偶然出行沐浴时,吞下燕子卵而生了契。“燕”在古代称为玄鸟,所以有玄鸟生商的说法。

《泰山神启跸回銮图》 原画为我国宋代的巨幅壁画,藏于我国三大皇宫宫殿之一的泰山岱庙天贶殿内,全图长62米,高3.3米,生动地描绘了东岳大帝出巡和返回的壮观场面。画面共计697人,其装束、仪态无一雷同。岱庙壁画的艺术成就,很早便引起世人的惊叹。

黄老道 “黄”指黄帝,代表古代“神仙家”和“阴阳家”的思想;“老”指老子,代表道家的思想。黄老学的根源,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的齐国稷下学派,他们都言黄帝,学黄老道德之术,并将传说中的黄帝与老子相配,同尊为道家创始人。黄老学发展至东汉,成为黄老道。

老子五千文 指《老子》,又称《道德真经》、《道德经》、《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我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祠堂 是族人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祠堂有多种用途。除了“崇宗祀祖”之用外,各房子孙平时有办理婚、丧、寿、喜等事时,便利用这宽广的祠堂以作为活动之用。另外,族亲们有时为了商议族内的重要事务,也利用祠堂作为会聚场所。

周天之数 “周天”是古代天文学上的术语,是肉眼观测到的天体上的大圆周,这圆周又称黄道。根据《周易》的卦象原理,周天之数实是阴阳交合之数。古代认为天圆地方,故绕天一周是为周天。

王重阳 我国道教分支全真道的始创人,后被尊为道教的北五祖之一。他有七位出名的弟子,在道教历史上称为北七真。王重阳糅合儒家和道、释的思想,主张三教合一。著作有传道诗词约千余首,另有《重阳立教十五论》、《重阳教化集》、《分梨十化集》等,均收入《正统道藏》。

道录 古代司官署名。在北周、宋时有左、右街道录院,掌管道教事务,先隶属于鸿胪寺,后改属秘书省,再后属礼部。掌管有关道教徒事务。

[阅读链接]

传说姜子牙辅佐周武王建立周朝后,他封尽了名山大川和风水宝地,唯独留下泰山分给自己。不料走漏了风声,武王的宠妃黄妃和护架大将黄飞虎相继找到姜子牙非要泰山不可。

姜子牙到底给谁呢?于是,就对他们说:谁先登上泰山,就是谁的。比赛日期一到,黄飞虎便骑上他的玉麒麟,从京都直奔泰山。黄妃使神法,将自己一只鞋子放在泰山顶,才向泰山赶来。

赶到南天门的黄飞虎见妹妹姗姗来迟便说:泰山归我了。

黄妃一脸怒气说:岂有此理,我已早到了,只是见你来迟放心不下,才回去迎你,有我的绣花鞋为证。

兄妹争执不下,黄妃怕姜子牙不好对付,便主动妥协说:我住山上,你住山下,咱们共管泰山。

于是,黄飞虎在山下做了泰山神,黄妃在山上做了碧霞元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