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秀天下的风景名胜

东威沧海、西镇大河的泰山,有拔地通天之势和擎天捧日之姿。巍峨、沉浑、古老、神奇的风光令世人慨叹。传说汉武帝登临泰山时曾发出肺腑的最强音:

这是一个东方大国的国山啊!高矣!极矣!大矣!壮矣!赫矣!骇矣!惑矣!

汉武帝作为一位名声显赫、功业卓著、不可一世的汉代君王,他8次来泰山,如此动情,如此感慨,虽然情中交织着迷惑不解,但他那强烈的倾情赞叹和崇敬之意,让人如临其境,如观其山,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泰山主峰玉皇顶,海拔1500多米。风景名胜以泰山主峰为中心,呈现放射状分布,由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融合而成。

星罗棋布的人文景观,重点从泰安城西南祭地的社首山、蒿里山到浩天的玉皇顶,形成了“地府”、“人间”、“天堂”三重空间。

岱庙是泰安城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前连通天街,后接盘道,山城一体。由此步步登高,渐入佳境,引导人们由人间进入天庭仙界。

进入泰山风景区,冠盖华夏的风景名胜连绵不断,这里有山峰156座,崖岭138座,名洞72处,奇石72块,溪谷130条,瀑潭64处,名泉72眼,古树名木万余棵,寺庙58座,古遗址128处,碑碣1239通,摩崖刻石1277处。主要分布在岱阳、岱顶、岱阴及灵岩。

泰山松柏覆蔽,显其庄严葱郁;溪泉跌流,不乏灵秀缠绵;缥缈变幻的云雾,平添许多神秘深奥。它既有秀丽的麓区、静谧的幽区、开阔的旷区,又有虚幻的妙区、深邃的奥区。峰峦层叠,群峰拱岱的高旷气势,最能体现泰山的雄伟与博大。

泰山景区分幽、旷、妙、奥、麓五区。山水相映,古刹幽深,绿荫环绕,一步一景,令人目不暇接。

中路幽区是最富盛名地登山线路,自登山盘路的起点一天门,经中天门至南天门,全长5500米,几乎全部为盘路,共有6290级台阶。

沿途风景深幽,峰回路转,古木怪石,鳞次栉比。主要景点包括关帝庙、岱宗坊、一天门、孔子登临处、红门宫、万仙楼、斗母宫、经石峪、壶天阁、中天门、云步桥、五松亭、望人松、对松山、梦仙龛、升仙坊、十八盘等。

关帝庙在一天门坊前路西边,登盘山路处,坐北朝南,原来是祭祀三国时蜀汉名将关羽的。山门外有影壁,门前石狮列峙,古槐蔽荫。

庙东院中有古柏一棵,墙外嵌方碣石碑,题书“汉柏第一”。树干高不足1米,直径达1.1米,三股枝杈扭曲盘旋而上,似龙飞凤舞。

岱宗坊位于岱庙北,在明朝嘉靖年间建的,为一处跨道石坊,登山就由这里起始。这个坊建于台基上,四柱三门式,后来清朝雍正年间重修时,清代光禄大夫丁皂保篆额。坊前有1731年《重修泰山上谕碑》和《重修泰山记碑》,东西相峙。

坊东边原有丰都庙,1521年前建的,祀丰都大帝,配以冥府十王。坊北边原有三皇庙,祀伏羲、神农、黄帝,配以八蜡神。这里松柏郁郁,奇石林立,溪泉争流。

一天门坊建于明代,从开山第一庙关帝庙拾阶而上,至红门宫前,三重石坊,形若阶梯。明代参政龙光题额,1714年巡抚李树德重建,两侧有明代人题“天下奇观”及“盘路起工处”大字碑。

中有孔子登临处坊,后为天阶坊,明嘉靖年间巡案山东监察御史高应芳题楹联:

人间灵应无双境;

天下巍岩第一山。

斗母宫位于岱山阳面的登山盘道东侧,筑在盘道旁深壑绝壁之上,深秀幽雅。宫东边临龙泉峰,有龙泉水自西北山峡绕到宫东注入中溪。

壶天阁位于斗母宫北,是一座跨路阁楼式建筑,始建于明代,原名升仙阁,清乾隆12年拓建后改为壶天阁,门洞上双柏横生,盘结向上,奇伟壮观。清嘉庆年间诗人崔映辰题联:

壶天日月开灵境;

盘路风云入翠微。

还有清嘉庆年间泰安知府廷璐在阁上题联:

登此山一半已是壶天;

造极顶千重尚多福地。

“泰山最险处,首推十八盘”,从对松山谷底至岱顶南天门的一段盘路,叫摩天云梯,俗称十八盘,全程1000米多,石阶1594级,垂直高度400米。盘道全用泰山片麻岩修砌。

十八盘为清乾隆末年改建盘道时所开辟,是登泰山盘路中最险要的一段,为泰山的主要标志。这里两山崖壁如削,陡峭的盘山路镶嵌其中,远远望去,高阜之上,双崖夹道,恰似天门云梯。人们说:

泰山之雄伟,尽在十八盘,

泰山之壮美,尽在攀登中!

开山北为龙门,旧有龙门坊,后来被毁了。西岩有清代道光年间工技师魏祥摹刻的狂草“龙门”大字。坊址东为大龙峪,雨季众水归峡,飞泉若泻。

在新盘口北,只见两山陡立,东为飞龙岩,西为翔凤岭,中有一线天,名石壁谷。谷中上有南天门,下有升仙坊,相连十八盘。

泰山有三个十八盘之说。自开山至龙门为“慢十八”,再至升仙坊为“不紧不慢又十八”,又至南天门为“紧十八”,共计1630余台阶。

紧十八西崖有巨岩悬空,影似佛头侧枕,高鼻秃顶,慈颜微笑,名迎客佛。十八盘岩层陡立,倾角70至80度,在不足一千米的距离内升高400米。

南天门恰处于谷口,是泰山古建筑充分利用地理环境,以人工之力突出和美化自然环境的典范,是泰山的重要标志物。

仰视天门,盘路陡绝,似云梯倒挂。崖石壁谷两侧有“天门长啸”、“层崖空谷”、“天门云梯”、“如登天际”等摩崖石刻,神奇壮观。

西溪旷区是指西溪景区,登泰山西路,自大众桥起有一条盘山公路,可以直达中天门。此外,还有一条登山的盘路,两旁峰峦竟秀、谷深峪长、瀑高潭深、溪流潺潺。

旷区主要的景观有黄溪河、长寿桥、无极庙、元始天尊庙、扇子崖、天胜寨、黑龙潭、白龙池等。

无极庙是泰山上的一个千年古寺,以盛产泉水而著称,这里泉水甘醇清澈,往来络绎不绝的行僧都到这里饮水,泰安当地百姓也纷纷来享用,泉水水量充盈,长年不断。

无极庙由山门、正殿、东西配殿和禅房组成。山门楹联道:

天台岩下藏五百;

须弥顶上隐三千。

院内石筑正殿三间,门额“太虚灵妙”,楹联称:

玉楼琼华高山阆苑;

青琳翠水俯视昆仑。

东间前窗横额称:“泰岳仙宗”,楹联是:

涵阴育阳,两仪之始;

开天辟地,万法所宗。

西窗横额为“乾坤正体”,楹联道:

普降甘霖,慈云垂荫;

宏开觉路,宝月增辉。

扇子崖位于泰山西溪西侧,奇峰突兀,高耸峻峭,形如扇面。崖上有明朝官吏杨博题刻的摩崖石刻“仙人掌”。

崖西有铁梯,攀援登上崖巅,可北眺龙角山,九女寨历历在目,西望傲徕峰尽收眼底。向东俯视,龙潭水库宛若镶嵌在西溪的一颗璀璨明珠,闪闪发光。清代诗人孙宝僮有诗道:

剑峰怒刺天,积铁拔千仞;

俯临鬼谷幽,旁倚丈人峻。

扇子崖峰极险峻,明代举人王无欲筑室崖巅,后又结茅其下,名西山别业。民间有“打开扇子崖,金银财宝往家抬”的传说。后来依崖凿阶,修筑云梯,以便攀登。

扇子崖主峰屹立在景区中央,明代举人王无欲曾筑室崖头读书,并出资修建了元始天尊殿、太阳庙、吕祖祠等庙宇。这里地势险要,文物古迹颇多,寺庙林立。

扇子崖景区崇山峻岭、剑峰林立、古树参天、珍鸟竞翔、润溪淙淙,自然景点如月亮洞、骆驼峰、锥子峰、猴子石、鲜桃石、壶瓶崖、母子松、柏柿、如意树等比比皆是。

黑龙潭东南有石亭,名西溪亭。清光绪年间泰安知府玉构题联:

龙跃九霄,云腾致雨;

潭深千尺,水不扬波。

潭东北百丈崖上是长寿桥,拱桥跨溪,饰以朱红铁栏,与青山绿水相映,犹如长虹卧波。桥两侧有石亭相对,东为云水亭,西为风雷亭。

桥下涧底平缓,溪水潺涓而来,骤然飞落绝涧,似银河倒流,绅带下垂,又名天坤泉。崖边有几条平行白纹横贯东西,俗名阴阳界,近代著名爱国将领冯玉祥曾在这里设栏防护。

桥与栏之间,是广阔石坪,光滑似镜,坐在石上,可以听泉观景,赏心悦目。后来,兖州镇守使张培荣,称其夫人为无极真人,在这里建无极庙,由山门、正殿、东西配殿和禅房组成。

长寿桥建在泰山黑龙潭上,一桥飞架东西,似龙潭横生一道浓眉,与游人传情,如山涧跃出一条彩虹,为龙潭增姿加色。桥身朱红,与两岸青山相映成趣。人行其上,鸟瞰龙潭胜景,纵观西溪豁达秀色,简直美不胜收。

传说张培荣怕老婆怕得出了名,尽管在兵士面前威风凛凛,但在老婆面前却是俯道贴耳,百依百顺。有一天,他的老婆听说泰山风景优美,许多人都在那里修炼神仙,她也心血来潮,想修道成仙,立地成佛,于是就让丈夫到泰山来征地造庙。

张培荣来到泰山,他见黑龙潭附近,青山四围,绿树成荫,翠竹亭亭,银杏参天,清流夹道,步移影换。上有傲徕、芙蓉两峰拔地通天之雄伟,下有龙潭飞瀑细流淙淙之清幽。真乃绝胜佳处,正是修真成仙的好地方。

于是,张培荣决定在这里建庙,尊其夫人为“无极真人”,这座庙便取名“无极庙”。

庙在溪西,出入下山都要过河涉涧,实在不方便,张培荣又在百丈崖上修了一座长桥,为了取悦张夫人,让她成仙,长生不老,便取名为“长寿桥”。

过南天门经天街至绝顶一段,地势平坦,别有洞天,景色格外宜人,此段被称为妙区。岱顶妙区是泰山妙区,自泰山幽区一路拾级而上。

过了十八盘,登上南天门,就进入了泰山妙区,即岱顶。除了深切感受大自然的造化和先人留下的遗迹外,还可真正体会一下“一览众山小”的伟大气魄。

妙区的主要景观有南天门、月观峰、天街、白云洞、唐摩崖、玉皇顶、探海石、日观峰、瞻鲁台等。

南天门,又名三天门,位于十八盘尽头,在登山盘道顶端,坐落在飞龙岩和凤翔岭之间的山口上。由下仰视,犹如天上宫阙,是登泰山顶的门户。

经过多次翻修,后来的南天门建筑保持了清代风格,门为城楼式建筑,楹联书:

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

阶崇万级,俯临千嶂奇观。

南天门上覆摩空阁,石栏半围,开阔宽敞,可瞻岱阴诸景。

南天门分上下两层。下层为拱形门洞,条石垒砌,券石起拱,顶铺条石,四周冰盘式出檐。上镶石匾额“南天门”贴金。摩空阁,两柱五檩五架梁,重梁起架,黄琉璃瓦卷棚,重檐歇山顶。

下层檐即在墙壁上部,南向正间开拱形门,两次间各开一窗。门上石匾额“摩空阁”,白地贴金,红墙衬托,与黄琉璃瓦顶相辉映,巍峨壮观。

玉皇顶是泰山主峰之巅,因峰顶有玉皇庙而得名。玉皇庙始建年代无考,于明成化年间重修。主要建筑有玉皇殿、迎旭亭、望河亭、东西配殿等,殿内祀玉皇大帝铜像。神龛上匾额题“柴望遗风”。远古帝王曾于这里燔柴祭天,望祀山川诸神。

殿前有“极顶石”,标志着泰山的最高点。极顶石西北有“古登封台”碑刻,这里是历代帝王登封泰山时的设坛祭天之处。

玉皇顶位于碧霞祠北,为泰山绝顶,古称太平顶,又名天柱峰。玉皇庙位于玉皇顶上,古称太清宫、玉皇观。东亭可望“旭日东升”,西亭可观“黄河金带”。

探海石又叫拱北石,是泰山著名的标致性景观之一,它像一只报晓的雄鸡,气宇轩昂地伫立于泰山之巅,翘首以待,为世人迎来辉煌的黎明。

关于探海石的来历,还有一段美丽传说呢!

原来,中天门有座二虎庙,二虎庙里供奉着黑虎神,虎为百兽之王,它奉碧霞元君之命整天整天在山上山下巡逻,哪里有百兽作浪或妖孽兴风,它就到哪里去惩治,保卫着泰山的安宁。

有一年春天,春暖花开,游人如织,东海龙宫有个守门的海妖见自家门前冷冷清清,而泰山顶上却热闹非凡,便生了嫉妒之心,偷偷地到泰山顶上施放妖气。

刹那间,山顶那如诗如画的云海,缭绕而至的仙雾,就变得乌烟瘴气了,山顶上顿时大乱,海妖见后,却在一旁幸灾乐祸地放声大笑。

黑虎神正在山下巡视,见乌云笼罩着山顶,便知定有妖孽作怪,便提上元君赐给它的镇山之宝擎天神棍直奔山顶,但见那妖孽还在山顶作法,便气不打一处来,狠狠地一棍打去。

那海妖只听身后一阵冷风袭来,知道大事不好,急忙化作一丝青烟夺路而逃,山顶却出现一派仙山琼阁的美景。

但是,黑虎神由于用力过猛,那擎天神棍打在石上,一片火光散后,神棍断为两截,那断掉的一截顿时化作一块巨石,直指东海,怒目而视。从此,那东海妖孽远远看见擎天神棍立在山顶,便再也不敢到泰山作孽了。

泰山之阴为后石坞,此处林木苍郁,花草茂盛,素有奥区之誉。天烛奥区是以后石坞为中心的景区,其特点是峰雄岩壮、怪石嶙峋、古松竞奇、鸟语花香,雄壮奇奥、美不胜收。由妙区泰山极顶去往后山乘索道便可到达。

奥区主要胜景有八仙洞、独足盘、天烛峰、九龙岗、黄花洞、莲花洞、尧观台等。

令人称奇的是大自然的造化,著名的鸳鸯松、卧龙松、飞龙松、姊妹松、烛焰松等如珍珠镶嵌在多姿多彩的石岩上。

天烛峰在九龙岗南崖之上,两座相距不远,隔涧相望,形状近似巨烛的山峰,分别被称为大天烛峰、小天烛峰。

天烛峰在泰山的东北麓,有一条蜿蜒曲折的登山路直达岱顶。沿着这条路,可见天烛峰景区的景致。这里,奇石能言,清泉有声,大小天烛朝天立,悬崖巨壁夹谷而行。

将军山如大将军披甲,罗汉峰似众罗汉叠立,大自然的神奇造化,令人叹为观止。这里,蓝天高远,大山空旷,松涛阵阵,白云悠悠,是寻古探幽的好去处,只有到这儿来,才能领略到山林野趣的真谛。

小天烛峰的一柱状孤峰从谷底霍然拔起,直插云霄,高耸似烛,因峰端遍生的劲松宛若烛焰燃烧,又称“烛焰松”。小天烛峰以东还有一座柱状山峰,比小天烛峰雄浑粗壮一些,是为大天烛峰。

大、小天烛峰附近是泰山欣赏古松的绝佳所在,后石坞的古松园就在这里。还有三池碧水,南为鉴池,传说为泰山女神碧霞元君梳洗映容之处,又名玉女洗头盆。北为凤凰池,东北为饮虎池。

双峰西南方附近天空山下是著名的道教庙宇景观群,是老君庙、元君庙、元君墓、灵异泉、莲花洞、玉女修真处。

大天烛峰下为溪里峪,旧传有魔女坐化于此,又名风魔溪,溪中有天烛瀑。小天烛峰下有一湾,名洗鹤池,过去常有松鹤歇憩嬉戏之中。

尧观顶在泰山的北天门,有东尧观顶和西尧观顶。传说远古时的尧帝曾来到这里,在东尧观顶看日出,到西尧观顶望日落。

登上尧观顶,极目远眺,顶面是一片紫色的天空,太阳还在沉睡。天际已有红光,空中那淡淡的云朵,被太阳发出的霞光映照着,就像少女撒开的纱巾,轻柔地飘荡在空中,不知落到哪一位有情人的手中了。

当太阳没有出现在地平线的时候,环顾四周,一片银灰色的苍穹,西南和北方三面的蓝带,整整齐齐地镶嵌在东方以外的大地上。

向东望去,眼前的群山,仍是在脚下的感觉。白色的云朵,绿色的树木,灰色的岩石,红色的霞光,远处的蓝带,以及黎明前灰蒙蒙的天空,真是一幅多彩的画卷。

在夕阳西下时候,登上西尧观顶,朝西方望去,层层红云依次浓淡向落日聚集,火红的太阳燃烧了一天,也不减辉煌,泰山一片光明,映衬着落日,显得山川瑰丽明媚,红云余晖耀眼。

岱麓丽区位于大众桥过黑龙潭沿西溪桥到中天门处,这里坦途绿荫,溪深谷幽,于是就有了“登泰山而小天下”和“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了。

这里就是泰山山麓及泰安城区了,到这里无需登山就可感受泰山之美。其主要景观包括双龙池、遥参亭、岱宗坊、王母池、五贤祠、汉明堂、三阳观以及不断开辟的新景观等。

王母池位于环山路东首,古称“群玉庵”,又名“瑶池”,建庙历史久远。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曹植有诗句:

东过王母庐,俯观五岳间。

唐代大诗人李白吟咏:

朝饮王母池,暝投天门阙。

王母池临溪而建,殿庑亭阁,参差坐落在三层台基之上,红墙黑瓦掩映于苍松翠柏之中。前院有王母泉,泉水清澈甘洌;后院为七真殿,殿内泥塑神情各异,栩栩如生。

桃源秀区在泰山的西麓,主要包括桃花峪景区、樱桃园景区。桃花峪深幽静丽,景色奇秀,有一条索道直通主峰。

桃源秀区主要有三岔涧、猛虎沟、彩带溪、后寨门、吴道人庵、谷口等处。

樱桃园位于傲徕峰西侧杜家庄北,东临曲曲深涧,西靠绵绵横岭,北依峨峨拔山,南有阔阔石河。

相传清朝同治年间,山麓王庄的庄主鲁泮藻携他的孩子,在这里凿岩辟拓,构筑室宇,植樱桃,栽竹荷,修成旷远清幽的避暑山庄。鲁氏自题“樱桃精舍”,俗称鲁氏别墅。

清朝光绪年间进士赵尔萃著文记述到:

今则田禾茂密,果实缤纷,树可合围,竹可拱把,而池、而鱼、而藕、而芰,鸣禽上下,水木明瑟。来游者莫不欣然艳羡,谓天下以此佳境。

这里的别墅好似农家山村,樱桃遍山,翠竹遍岗,山茶飘香,渠水环流。精舍旧址前有双棵白玉兰树,高12米。东院亭台保留较完整,亭内嵌镶着清代光绪年间泰安学者侯芳苞撰、李泽溶书的《桃源村记》横碣。

亭前边有石砌方池,清代泰安府候补训导李润深书“鉴我池”。院中油松对生,古柏参天,石几石凳布其间,清静幽雅。

村东为深涧,北有乌龙潭。东岩山坳又有山庄,为樱桃树所掩,名叫上樱桃园。

顺谷而上,峰奇涧深,林茂溪流。奇石欲飞,岩崖欲倾,鸟语不绝,花香沁肺。涧水自拔山老沟而下,穿山越涧,曲行数里,落入池潭,瀑流跌宕,赤鳞鱼在这里繁衍生息着。

泰山风景名胜又是常新的,后来,泰山上相继架设了三条游览索道,六千余级石阶全部整修一新,“不夜山”工程使泰山夜晚平添了许多光彩。

泰山以其雄伟壮丽、庄严伟岸的风姿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卓然屹立于世界东方,展示着文明古国的风采。

[旁注]

社首山 泰山的附属神山,遗址位于泰安城西南隅,与蒿里山相连。古代帝王在泰山封禅时,多于社首山设坛祭祀后土,而在泰山顶设坛祭祀昊天上帝。

影壁 也称照壁,古称萧墙,是我国传统建筑中用于遮挡视线的墙壁。旧时人们认为自己住宅中,不断有鬼来访。如果是自己祖宗魂魄回家是允许的,如果是孤魂野鬼溜进宅子,就要给带来灾祸。如果有影壁,鬼看到自己影子,就会被吓走。

酆都大帝 又称“酆都北阴大帝”,是道教阴府的最高神灵。酆都大帝信仰起源较早,在《山海经》中就有鬼国记载,称度朔山上有大桃木,出幡三千里,其枝问东门叫鬼门,为万鬼出入的地方,门上有二神人,一叫神荼,一叫郁垒,主阅领万鬼。

狂草 属于草书最放纵的一种,笔势相连而圆转,字形狂放多变,在今草的基础上将点画连绵书写,形成“一笔书”,在章法上与今草一脉相承。

元始天尊 即盘古,也称“盘古大帝”,又名“玉清元始天尊”。在道教之中地位最尊,也是道教神仙中的第一位尊神。他为主持天界之祖,地位虽然高,但出现却比较晚。

题刻 题字刻石。题字文化源远流长,有古代文人骚客诗书画作相互题字之雅兴,有皇帝及达官贵人题字之尊荣,也有特别活动题字以资纪念等。

知府 古代官名。宋至清代地方行政区域“府”的最高长官。唐以建都之地为府,以府尹为行政长官。宋升大郡为府,以朝臣充各府长官,称以某官知某府事,简称知府。明以知府为正式官名,为府的行政长官,管辖所属州县。清沿明制不改。知府又尊称太守、府尊,亦称黄堂。

修真 源于道家理论,道教中学道修行,求得真我,去伪存真为“修真”,后又延伸出多种修真门派及修真相关理论。修真方法根据门派不同,所持论调各不相同,每个人的情况又不同,功法亦千变万化。

玉皇大帝 又称“昊天通明宫玉皇大帝”、“玄穹高上玉皇大帝”,居住在玉清宫。道教认为玉皇为众神之王,神权最大,除统领天、地、人三界神灵之外,还管理宇宙万物的兴隆衰败、吉凶祸福。俗称天公、老天爷等。是我国最大的神祇,为众神之皇。

罗汉 是阿罗汉的简称,有杀贼、应供、无生的意思,是佛陀得道弟子修证最高的果位。罗汉者皆身心六根清净,无明烦恼已断。已了脱生死,证入涅槃。堪受诸人天尊敬供养。于寿命未尽前,仍住世间梵行少欲,戒德清净,随缘教化度众。

尧帝(公元前2377~公元前2259年),姓伊祁,名放勋,史称唐尧。他是黄帝后代,为上古五帝之一帝喾的儿子。唐尧即位后,顺应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为政勤慎俭朴,定历法,施德政,抗天灾,建国制,选贤能,政绩卓著。

王母 传说中的女神。原是掌管灾疫和刑罚的大神,后于在流传过程中逐渐女性化与温和化,而成为慈祥的女神。相传王母住在昆仑仙岛,王母的瑶池蟠桃园,园里种有蟠桃,食之可长生不老。亦称为金母、瑶池金母、瑶池圣母、西王母。

亭台 是一种有顶无墙的小型建筑物。有圆形、方形、六角形、八角形、梅花形和扇形等多种形状。亭子常常建在山上、水旁、花间、桥上,可以供人们遮阳避雨、休息观景,也使园中的风景更加美丽。

[阅读链接]

相传在明朝时候,有个叫徐大用的人在泰安城开店,他待人诚实可亲,生意很兴隆。那天,有位姓何的客人携子来到店里,见他满面愁容,像有心事。

徐大用便说:“客官,我看你像有什么难处。”

客官闻听此言,含泪说:“掌柜的,实不相瞒,去年老母重病在身,危在旦夕,后来听说泰山圣母能为人消病除灾,便到泰山来许愿。若圣母救老母一命,来年定要舍身相许。回去不久母亲病便好了。现在到了还愿的时候,倘若我舍身还愿,母亲无人管,只好以子代父。我儿年方5岁,聪颖过人,我怎能忍心将儿子推下山去?”

徐大用听后,便答应帮忙。他领着孩子在山上转了一圈回来,就说已将孩子舍下山崖。其实徐大用收养了孩子,并让孩子上学读书,这孩子20岁便金榜题名中了状元。

皇帝下旨那天,徐大用将孩子的父亲请来,把事情的经过都告诉了他。父子相见,两人抱头痛哭。

事后,三人又来到舍身崖,抚今追昔,感叹不已。遂将“舍身崖”改名为“爱身崖”,后人又在崖上刻“哀愚”二字,以示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