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师资的培养
民国成立后,教育事业有很大发展。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体育教师相应要增加,特别是 1919 年“全国教育联合会”通过《改革教育方案》,学校
实行“双轨制”体育,及 1922 年公布《学校系统改革令》和次年公布《新学制课程纲要》,废除兵操改以体操、田径和游戏为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之后, 急需大量的体育师资,而清末兴办的一些培养体育师资的学校,因多种原因大多停办,体育师资十分短缺。因而培养师资的学校有了较大发展。
民国时期先后创建了不少体育专业学校和体育科系。其中影响较大的要算“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体育专修科和“北京高等师范学校”体育专修科。
南京高等师范前身是清末的两江师范学堂,1915 年改称南京高等师范, 1923 年更名为国立东南大学,1927 年蒋介石上台后,又改称国立中央大学, 解放后改名为南京大学。1952 年全国高等院校调整,南京大学体育系、金陵女子大学体育系、上海体专三院合并,在上海成立华东体育学院,以后改名为上海体育学院。
南京高等师范 1916 年开始设体育科,修业两年,1918 年改为三年,1923 年改为体育系,修业四年。该专业基本上是按照美国体育专业模式办的,课程分普通基础课程、教育课程、专业课程和选修课程四类。课程繁琐重复, 仅专业课程就有体育原理、体育概论、体育行政、体育测验、体育教学法、体育建筑与设备、体育史、生理学、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人体测量学、个人卫生学、运动裁判法、按摩术、改正操、急救术、童子军、体育实习及各术科。
北京高等师范前身是优级师范学堂,1912 年,改名为北京高等师范学校,1930 年改名为“北平师范大学”,1931 年改名为北京师范大学。1917 年 5 月设二年制体育专修科,1919 年改为三年,1922 年改为四年制,1930 年改称体育系。办学方式及课程,与南京高级师范专修科基本相同。
以上两校的体育专业,是南、北培养体育专业人才的“最高学府”,当时我国南北方的体育工作者多毕业于这两所学校。
除上述两校外,较有影响的有上海私立东亚体育专科学校,国立重庆大学体育系、北平市立体育专科学校和国立国术专科学校等。
总的看来,民国时期,体育专门学校和体育科系不少,但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社会动荡不安和政府反动的统治,许多体育专业的毕业生,却找不到工作,陷入“毕业即失业”的悲惨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