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体育的影响

五四运动是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伟大革命运动。1911 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二千年来的君主制度,使民主主义观念深入人心;冲击了封建文化思想阵地,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使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文化复古主义者大为恐慌。封建军阀为了削弱辛亥革命传播的“民主”思想,加强封建文化的地位,巩固其统治,在文化领域内推行“复古尊孔”的反动政策。帝国主义也支持复古主义的逆流,一时间,复古主义思想到处泛滥。

从 1915 年开始,以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为代表的激进民主主义者, 高举“民主”和“科学”的旗帜,同封建思想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新文化运动,进步的体育思想在斗争中应运而生。他们反对复古倒退的逆流,纷纷发表文章与演说,以近代科学的观点研究和提倡近代体育, 对“军国民主义”的体育、“国粹体育”进行了猛烈的抨击。

毛泽东的《体育之研究》

1917 年,毛泽东同志在《新青年》上,以“二十八画生”为笔名,发表了《体育之研究》一文。这篇珍贵文献除前言外,共分八节:释体育、体育在吾人之位置、前体育之弊及吾人自处之道、体育之效、不好运动之原因、运动应注意事项、运动一得之商榷,它针对当时体育存在的弊病,运用近代科学知识,对体育的含义、体育的目的与作用作了正确的解释。它强调指出: “体育者,人类的自养其生之道,使身体平均发达,而有规则次序之可言者也。”体育的目的不仅在于养生,还在于卫国。体育的效用,在于强筋骨、增知识、调感情、强意志。学校教育“宜三育且并重”。文章还列举古今中外丰富事例,对德、智、体三育之关系,身体与精神统一的关系,体强与体弱的转化关系,客观条件与主观努力的关系,锻炼与养护的关系等等,作了辩证的分析。

鲁迅反对“新武术”与“静坐”。

所谓“新武术”是安福系军阀马子贞为训练反动军警而编制的一套技击术。在“尊孔复古”的逆流中,他吹嘘“新武术”为“我国之国粹、我国之科学”,“考世界各国,武术体育之运用,未有愈于我中华之新武术者。” 还极力主张恢复古代“佩剑制度”,以宣扬封建之武德之风。“新武术”受到军阀政府和“国粹派”教育家的赏识,1918 年被列为中等以上学校体操课的内容;接着又被北洋军阀的国会定为全国学界必学之“中国式体操”。

鲁迅先生对提倡“新武术”以企图复古的思潮,给予了辛辣的鞭笞。1918 年他在《新青年》发表了一篇《随感录》中写道:“把‘九天玄女传轩辕黄帝,轩辕黄帝传尼姑’的老方法,改为‘新武术’,又称‘中国式体操’, 叫青年人去练习,据说中国人学了外国体操不见效验,所以改习本国式体操才行,这或者因为中国人生理上与外国人不同的缘故。”“用在军事上,中国人会打拳、外国人不会打拳、有一天见面对打⋯⋯即使不把外国人的“板油扯下”只消一阵“鸟龙扫地”也便一齐扫倒,从此不能爬起。无如现在打仗总用枪炮。枪炮这件东西,中国‘古时也有过’可是此刻没有了,藤牌操法,又不练习,怎能御得枪炮”。鲁迅先生反对的不是中国武术,而是借“新武术”掀起的复古逆流。他说:“中国武术,若以为一种特别技艺,有几个高兴的人,自在那里投师练习,我是毫无可否的意见,我现在所反对的,便

在:①教育家都当做时髦东西,大有中国人非此不可之慨;②鼓吹的人,多带着‘鬼道’精神,极有危险的预兆。”

鲁迅先生对鼓吹“静坐”者也进行了批判。 “静坐”是我国古代导引术的一种,有健身治病的作用。后来,佛教、

道教、方士,都以其为“修真养性”、“坐禅打坐”、“朝真”的手段,虽有一定的健身作用,但又掺杂着迷信、封建的色彩。以鲁迅为代表的进步知识分子,反对利用静坐贩卖“国粹”的斗争,对于宣传新文化,破除封建迷信思想和激发人民的爱国热情,都有积极的意义,它也狠狠打击了体育领域里的反对西方近代体育的保守思想,对中国近代体育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恽代英的《学校体育之研究》

1917 年前后,恽代英在武汉中华大学求学,便在《东方杂志》上发表过

一些有价值的体育译著,强调三育并重。《学校体育之研究》是在 1917 年 6 月在《青年进步》杂志上发表的。文章指出“学校体育的目的应该是保学生之健康”。他反对锦标主义,提倡搞群众体育。他写道:“学校之所谓体育, 应对各学生、无论其体质强弱,平均加以注意”,文章还猛烈抨击了当时学校无视学生体力、强迫学生接受军国主义教育,摧残学生的弊病。提出了教授生理卫生,增强体育活动时间,注意运动安全和女生生理特点等改进学较体育的具体方法。文中所述诸点,是有科学价值的,不仅是当时学校体育改革的方向,而且在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蔡元培的体育思想

蔡元培一贯重视体育,把体育列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1902

年,他创设爱国学社和爱国女校时,就设了体操课。他在 1912 年任教育部长时,把体育列为首位,说体育和智育、德育、美育一样重要,缺一不可。他也反对锦标主义,主张科学锻炼身体。他不仅在理论上重视体育,而且身体力行,断发短装,和学生们一起做西式体操,他积极提倡女子体育,为消除封建思想对女子的束缚,特创办了上海女子体育科,为社会所注目。蔡元培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他的体育思想,在当时有较大的影响,在反对封建主义教育,推动近代体育的发展起过进步的作用。

新文化运动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象一声春雷,唤醒了沉睡的巨人,它使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作为文化运动,它首先在文化教育领域中产生巨大的影响,体育作为文化教育的组成部分,必然受到巨大的影响,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体育领域内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 “五·四”运动以前,中国的体育竞赛组织和较大型的竞赛活动几乎全

部为帝国主义所操纵,甚至运动会的演讲、文件和使用的裁判术语全部用英文,径赛用码尺,田赛用英尺,殖民地色彩十分浓厚。“五·四”运动激发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热爱祖国的热情和民族自尊心,广大人民和体育工作 97

者提出了“收回体育主权”的口号,开展了向帝国主义收回体育主权的斗争。各地区成立各种体育组织,举办各种活动和竞赛,并在运动竞赛中开始使用中国器材和中文比赛术语,运动竞赛开始摆脱外国人控制。1924 年,“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成立,会章规定“禁止外国人作职员”。进一步削弱了帝国主义对中国体育的控制。

②学校体育的发展与改革

在新文化运动中,出现了不少科学地论述学校体育的文章,以兵操为主的军国民主义体育受到批判。近代体育受到人们更广泛的重视。政府当局迫于军国民主义教育思想的衰落和近代体育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1923 年明令将体操课改为体育课,课的内容也剔除了兵操,改为田径、球类等内容。近代体育中田径、球类等项目由此得到了广泛的发展。

③促进了女子体育运动的开展 “五·四”新文化运动,主张“妇女解放”,“男女平等”,冲击了束

缚妇女参加体育运动的封建势力,女子体育开始在我国开展起来。先是一些大城市中的女子学校学生开始参加体育活动,以后随着开放“女禁”和体育课的改革,妇女体育得到更广泛的开展,参加运动竞赛的人也多了。1921 年上海举行的第五届远东运动会上,开始有中国女子团体游艺表演; 1923 年, 第十届华北运动会开始有了女子田径和篮球竞赛项目,1924 年,旧中国第三届全运会,也有女子篮、排球和团体表演。这些都是女子思想解放、冲破封建礼教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