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惨世界

作品概览 米里哀先生是法国南部地区狄涅的主教。他是个 75 岁的老人,原出身于贵族,法国大革命后破落了。他学问渊博,生活俭朴,好善乐施。他把每年从政府那里领得的 1 万 5 千法郎薪俸,都捐献给当地的慈善事业,被人们称为卞福汝(意为“欢迎”)主教。米里哀先生认为自己活在世上“不是为了自己的生命,而是来保护世人心灵的”。当时一些村镇受到强盗的骚扰,他亲自去感化他们。为了不踩死一只蚂蚁,他扭伤了筋骨。他宣扬人们解除痛苦最妥善的办法是“彼此相爱”。 1815 年 10 月初,一个刚出狱的犯人冉阿让路过狄涅城,谁也不肯收留他过夜。主教米里哀先生却收留了他,并称他为兄弟。

冉阿让是个中等身材的汉子,体格粗壮,长须,身背布袋,约莫 40 来岁, 正在盛年。当他走进主教家时,他直接告诉米里哀先生,他是个苦役犯,在牢里度过了 19 年。同时,他谈起在狄涅城里借宿的困难:“哪个人家也不要我。我又到了监狱,看门的人也不肯开门。我也到过狗窝里。那狗咬了我, 也把我撵了出来,好像它也是人似的。仿佛它也知道我是谁似的。我就跑到田里,打算露天过一宵。可是天上没有星。我想天要下雨了,又没有好天主阻挡下雨,我再回到城里⋯⋯”主教邀请冉阿让和他一同用晚餐,并为他铺了一张洁白的床过夜。这是冉阿让 19 年来第一次有床睡。

冉阿让原来是个修树枝的工人,出生在一个贫农的家里。他从小失去了父母。为养活孀居的姐姐的 7 个子女,他整天不停地工作着,但仍得不到温

饱。在修树枝的季节里,他每天可以赚 25 个铜元,过后他就替人家割麦、放

牛、做苦工。有一年冬季,冉阿让找不到工作,家里的 7 个外甥正在挨饿。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他砸破了面包店的玻璃,拿了一块面包。于是他被控告为盗贼,被法院判处 5 年徒刑。后来他曾几次越狱逃跑,结果都被捉回。

刑罚由 5 年增加到 19 年。为此,他感到自己对别人造成的损失,和别人对他造成的损失,两相比较,太不平衡了。他仇视法律,不再相信人,并要对社会进行报复,性格也变得凶狠而孤僻。

主教家那张床太舒服了。冉阿让睡到半夜醒了过来,便再也不能入睡了。他看到主教家 6 副发亮的银器,使他眼热,并产生了邪恶的念头。于是他轻轻地下了床,偷了古银器逃跑了。可是,他没跑多远,便被警察逮住了。清晨,他被押来见主教,灰心丧气地等待着厄运的安排。但出乎他意料的是主教却说那些被偷的银器是他情愿送给冉阿让的,他还说冉阿让忘了把一对银烛台带走。于是他又拿出一对银烛台递将过去。警察以为抓错了人,便把冉阿让放了。最后,主教轻声地对冉阿让说:“不要忘记⋯⋯您拿了这些银子,

是为了去做一个诚实人用的。”

冉阿让离开主教后,心情很不平静。但他在路上,又犯了另一桩过失。一个叫瑞尔威的小孩,在玩一个值 40 个铜元的钱。冉阿让却夺了他的钱,并把小瑞尔威吓跑了。事后,他感到十分懊恼,在心里暗暗骂自己是个无赖。他想起了主教对他说的话,便下决心洗心革面,立誓做个改恶从善的好人。平民女子芳汀,别号叫“金发美人”。她从小失去父母,从 10 岁开始便

以做工度日。“她有黄金和珍珠做奁资,不过她的黄金在她的头上,珍珠在她的口中”,她是一个牙齿洁白,头发浅黄的漂亮的姑娘。l5 岁那年,她和几个女朋友上巴黎“碰运气”。在那儿,她爱上了一个大学生多罗米埃。但多罗米埃是个浅薄、庸俗的花花公子,他占有芳汀后,便把她抛弃了。芳汀生下了一个女孩叫珂赛特,她在巴黎无法维持生活,22 岁那年,便背着孩子返回故乡。路过孟费郿镇时,她把女儿寄养在开客店的德纳第夫妇家里。然后,她回家乡进了一家工厂当女工。

芳汀故乡海滨蒙特猗是个轻工业城市。人们仿照英国黑玉和德国烧料的制法,生产一种特殊的工艺品。但由于原料贵,生产水平很低。1815 年末, 来了一个自称是马德兰的人。他改革了工艺的生产,并用漆胶代替了松胶, 大大地降低了成本,使工艺生产兴旺发达起来,他自己也成了一个大富翁。马德兰在城里盖了一座高大的厂房,招收那些“诚实的男女”当工人。他要求工人们都应当贞洁和有良好的道德作风。到了第五年上,他担任了海滨蒙特猗的市长。这位马德兰不是别人,正是苦役犯冉阿让。芳汀便是在他工厂里做工。

冉阿让生活还和当初一样朴素。他有灰白的头发,严肃的目光;面色焦黑,像个工人;神情沉郁,像个哲学家。他经常戴一顶宽边帽,穿一身粗呢长礼服,一直扣到颔下。他执行他的市长职务,下班以后,便闭门独居。他平常也只和少数几个人谈话,他逃避寒暄,遇见人,从侧面行个礼便连忙趋避;“他用微笑来避免交谈,用布施来避免微笑。”妇女们都说他是“一只多么乖的熊”。他暗中做许多善事,一般平民都说:“这才是一个有钱而不骄傲的人。这才是一个幸福而不自满的人。”也有人说他是个神秘人物。1821 年,报纸上刊登了狄涅主教米里哀先生去世的消息。马德兰全身穿了黑衣服, 帽子上还戴了黑纱。人们都感到十分惊奇。

每当马德兰先生恬静和蔼地在街上经过,并受到市民称赞的时候,总有个身材高大,手拿粗棍,头戴平边帽的人,用眼睛跟踪着他,直到望不见他为止。这人是一名暗探,名叫沙威。他 40 来岁,目光像一把钢锥,寒光刺人心脾。沙威一生都在“警惕、侦察”上下功夫。他用直线式的眼光去理解人世间最曲折的事物。他深信自己的作用,热爱自己的职务;他做暗探,如同别人做神甫一样。沙威是“由两种感情构成的:尊敬官府,仇视反叛”,他是个铁石心肠的包探。他接受了巴黎警察厅的任务,被安插到海滨蒙特猗警察局工作,暗中访察马德兰市长的来历和他真实的面目。

有一天,一位叫割风伯伯的老头被马车压在车底下,眼看要被压死了。恰好马德兰市长路过,他凭自己的大力气把马车托起,救了割风老头。他还为割风治好伤,后来又介绍他到巴黎一个女修道院当园丁。割风老人对市长十分感激。

芳汀在马德兰工厂当女工,隐匿了自己的过去,同时也避免和人谈起她的女儿。但她的秘密被一个长舌妇人维克杜尼昂夫人知道了,她向车间女管

理员告密。女管理员遵照马德兰先生在招收工人时提出的条件,把芳汀当作“不诚实的女人”解雇了。从此,芳汀的苦难降临了,她挨家挨户恳求别人雇她当佣人,却没有人要她。她拖欠房东的房租,连女儿的寄养费也无法按月寄去。收养珂赛特的德纳第夫妇是一对贪财好利的小市民,他们以各种名目向芳汀勒索,寄养费已由每月 6 法郎增至 15 法郎了。一次,德纳第以给珂

赛特添置寒衣为借口,写信给芳汀要 10 法郎,芳汀无计可施,把自己漂亮的

金发剪下卖了 10 法郎寄去。另一次,德纳第写信说珂赛特害了猩红热,要她

寄 40 法郎,芳汀无法可想,只得卖掉自己珍珠般的牙齿。这样一来,她变老变丑了,最后沦落为妓女,而且还得了肺病。

一位绅士在街头侮辱芳汀,芳汀回骂了几句,刚好被警察沙威看见了, 他要判芳汀 6 个月监禁。马德兰市长出来解围,芳汀看到市长,便联想起自己被马德兰工厂解雇的事,怒火中烧,把全部怨气向他发泄出来。她责怪马德兰害她落到这步田地。马德兰向她赔不是,命令沙威放了她,并把她接到自己家里养病,替她还清了一切债务,还准备把她多年分离的女儿接来。

可是,正在这时发生了一桩意外的事。一位叫商马第伯伯的穷人,因偷了人家制酒的苹果被捕了。关押在阿拉斯省城监狱里。监狱看守布莱卫原先是个老苦役犯,他把商马第看作了冉阿让。因为他们年纪、相貌、身材都很相像。另两个被判终身监禁的囚犯,也断定商马第就是冉阿让。这样沙威多年要侦察的冉阿让竟在监狱里了。他感到错怀疑了马德兰市长,向他赔不是。

不久,商马第案件要开庭审判了。这时,马德兰市长思想斗争十分激烈, 因为他就是冉阿让。他原本要“埋名、立德、远避人世,皈依上帝”,眼前发生的事,却轰毁了他的人生理想。摆在他面前只有两条路:要吗,他昧着良心,让别人为他顶缸;要吗,他得去自首,重进监狱。最后,他选择了后一条道路,决定去投案,搭救那个蒙受不白之冤的人。他想他这样做“外表是重入地狱,实际上却是出地狱”。他到阿拉斯法庭上公开了自己原来的身份,于是商马第伯伯得到了释放。

沙威奉命逮捕冉阿让。冉阿让要求宽限 3 天,等他去把芳汀孩子接来和芳汀团聚后再进监狱,但沙威不肯,他抓住冉阿让衣领,穷凶极恶地骂冉阿让是土匪、贼、苦役犯。为此,重病中的芳汀被吓死。冉阿让被捕后,再度越狱逃出,亲自料理了芳汀的后事。他便向巴黎走去,去领取他在那里的银行存款。然后,他返回孟费郿镇去赎领芳汀的女儿,可是这时他被捕了,并被法庭判处终身苦役。直到 1823 年 11 月,他爬上战船阿利雍号的桅杆上搭救一个水手时,他才装着失足落水的样子,泅水逃走了(人们却以为他淹死了)。

德纳第客店,由于主人一味狠毒,生意十分清淡。小珂赛特在店中已长成 8 岁了。她体瘦面黄,看上去像个 6 岁孩子。两只大眼睛深深地隐在一层阴影里,已经失去了光彩,这是由于经常哭泣的缘故。她所有的衣服只是一身破布,在夏季会教人见了可怜,冬季教人见了难受,“她吃得比狗好一些, 比猫又差了一些;并且猫和狗还经常是她的同餐者。”她承担客店中所有的杂务,整天不停地洗、擦、打扫和提水。人们都叫她“百灵鸟”,因为她并不比小鸟大多少。

店主德纳第早年当过兵,是一个在滑铁卢战场上盗窃过死人财物的卑劣小人。他的老婆是身材高大的蛮婆,凶狠而恶毒。这对男女是“一唱一随的尖刁鬼和女瘟神,是一对丑毛驴和劣马”。珂赛特活在他们中间,受着两方

面的压力,好像一头小动物,同时受到磨盘的挤压和铁钳的撕裂。德纳第的客店好像是个蜘蛛网,珂赛特被缚在那上面发抖。她被老板娘打得遍体鳞伤, 过冬连双鞋子也没有。

天黑了,珂赛特还得提着比自己大的水桶到林子里提水。她又寒冷又害怕。一天傍晚,来了个衣衫褴褛的老人,他帮珂赛特把盛满水的大水桶提回家。晚上,他便住在德纳第客店中,他对珂赛特十分关怀和爱护,并用 1500 法郎的高价,从店主那里把她买了去。原来这便是前来搭救她的冉阿让。

冉阿让把珂赛特带往巴黎,在一个荒僻的地段,租了间房子住下来。他教她识字,把他全部热情和慈爱都灌注在珂赛特的身上。白天,冉阿让从不出门,每到黄昏时候,他才出去蹓跶一两个钟头,而且总是拣那些最偏僻的胡同走,经常是和珂赛特一道。他把钱施舍给叫化子。一次当他把钱塞给一个老乞丐时,他认出这乞丐竟是化了装的沙威。

沙威原以为冉阿让在战船阿利雍号上落水死了。后来他在一张报纸上, 偶然读到一则新闻,说有位不知名的苦役犯到孟费郿骗走了一个小女孩。于是他怀疑冉阿让还活着,便寻访到巴黎。

冉阿让被沙威发现后,连夜带着小珂赛特逃跑。沙威带着警察在后面紧紧追赶。冉阿让被困在一条死胡同里,进退维谷。正在危急之际,冉阿让使出了他几次越狱逃跑的绝技,攀上了一堵高墙,并用路灯绳子缚住珂赛特的腰间,把她提上墙头,脱离了险境。

墙那面是一座宽大的园子,原来那是个女修道院。看园子的老头是当年马德兰市长救过他命的割风老爷爷。

这次巧遇,使冉阿让获得了活路。割风老爹让他躲在自己的住房里,后来又去恳求院长,说冉阿让是他的兄弟,让他到园中来当园丁,院长答应了。这样冉阿让必须首先离开园中,然后才能以兄弟名义从大门把他引进来。当时,女修道院看守森严,前门有门房,天黑后便下锁。如果再次翻墙出去, 便要担风险。刚好,院内死了个嬷嬷,按规定死人要埋在院外公墓里,但院长遵从死者意旨,破例把她葬在圣坛的祭台下,这样便必须把空棺材抬出去埋葬,以掩人耳目。割风爷爷认为这是个好机会,他让冉阿让躺进空棺材, 被抬到院外墓地,然后在那儿把他放出来。从此,冉阿让便以割二的合法身份在女修道院中生活下来。

巴黎一个叫吉诺曼的老人,是个浅薄、急躁、容易动肝火的绅士。他年青时十分放荡,结过两次婚,后来妻子死了,过着鳏居的日子。他有两个女儿,大女儿是“一根烧不着的老木头”,50 岁还未出阁,在家里侍候着他; 二女儿嫁给了拿破仑手下的一个军官乔治·彭眉胥,吉诺曼绅士原不同意这门亲事,因他自己是个保皇党人,不过那时正是拿破仑得势的时候,他无可奈何。王政复辟后,他称女婿为“匪徒”,并和他们断绝了往来。不久,他二女儿死了,遗下一个孩子叫马吕斯。吉诺曼老人便蛮不讲理地要把外孙夺走,并威胁女婿说,如果不把马吕斯送给他,他便不让他继承遗产。彭眉胥为了孩子的利益,只好让步了。

马吕斯从小在老绅士带领下出入贵族客厅,受到保皇主义观点的薰陶。他一直认为父亲并不爱他,否则,他不会把他扔给外祖父不管的。他由中学念到法学院,都没有见到过父亲一面。他是个内热外冷,高尚、慷慨、自负、虔诚和勇往直前的青年。1827 年,当他刚满 17 岁时,一天傍晚,外祖父通知他去维尔农一趟,因为他父亲病得很重。第二天,马吕斯便坐着马车起程

了。可是当他赶到维尔农时,父亲已死了。他留给马吕斯一份遗书,遗书上说,在滑铁卢战场上,他因作战勇敢,拿破仑曾亲自封他为男爵,而王政复辟后,王室否定了他这用鲜血换来的爵位,但他认为马吕斯继承他的爵位是当之无愧的。同时,他要马吕斯记住,在那次战役中,有个叫德纳第的中士, 把他从战场上背下来,救过他的命,今后如有机会遇到他,希望尽力报答他。

马吕斯回到巴黎后,他从一个老年神甫那里进一步了解了父亲。原来他父亲并不是不爱他,而是爱得很深:每隔一二个月,他父亲总是从外地赶到巴黎来,躲在教堂的一根柱子后面,偷偷地看着马吕斯做弥撒,并心痛地淌着眼泪,因为吉诺曼绅士不准他和马吕斯相认,否则便要把孩子从家里赶走⋯⋯ 从此,马吕斯对父亲的看法起了很大的变化。他从法学院的图书馆里,借阅了一套政府的公报,了解了法国共和时期和帝国时期的全部历史。在他心目中,拿破仑不再是一个杀人魔王,而是一个冉冉升起的太阳,他认为父亲也是个了不起的英雄,他惋惜自己的父亲死得太早了。他常背着外祖父到维尔农去跪在父亲坟前痛哭。

有一次,外祖父在搜查他的衣物时,发现了马吕斯经常佩带在胸前的父亲的遗书,老绅士大发雷霆,马吕斯顶撞了他几句,还冲着外祖父的面高喊打倒封建王朝的口号。吉诺曼气得发抖,把马吕斯从家里赶了出去,不许他再踏进家门。

那时正是 1831 年间,巴黎一批青年反对封建的波旁王朝,拥护共和政体,成立了一个秘密组织叫“ABC 朋友社”。他们常在咖啡店讨论政治和人权问题。其中主要人物有安灼拉、公白飞、让·勃鲁维尔、赖格尔等。马吕斯流落到街头后,认识了赖格尔,并由赖格尔引进,结识了“ABC 朋友社” 的人们,参加了他们的讨论会,在那里他听到许多新奇的观点。吉诺曼大姨曾设法送钱接济马吕斯,但马吕斯每次都把钱退了回去。他自己找了个律师的职业,过着自食其力的生活。

马吕斯喜欢到卢森堡公园中人迹罕到的小路上去作长时间的散步。在那儿他经常看到一个白发老人和一位年轻姑娘坐在靠椅上交谈。那姑娘颀长美丽,有着金丝纹的栗色头发,光洁如玉的额头,艳如蔷薇花瓣的腮帮,一张笑容如有光,语声如音乐的嘴,而且还有迷人的幽娴贞静的神态。原来这便是冉阿让和已成长的珂赛特。马吕斯被珂赛特美貌所吸引,他每天总是穿戴整齐地到卢森堡公园去,目的是为了瞧上她一眼。后来他又打听起老人和姑娘的名字来,有一次还暗暗地跟踪到他们住处。冉阿让以为马吕斯是密探, 过不了几天,他和珂赛特搬家了。马吕斯见不到他们了,心里感到十分懊恼。

马吕斯租住在一幢叫戈尔博的老屋里,他的隔壁住着房客容德雷特一家人。原来这便是破产了的客店老板德纳第,他从孟费郿搬到巴黎来了,过着诈骗的生活,他还和巴黎的一个四人黑帮有往来。他有两个姑娘和一个儿子, 但他只爱姑娘不爱儿子,把儿子赶出家门,让他在街头过着流浪的生活。有一天,德纳第叫女儿在教堂里向一位慈善家恳求布施,那慈善家见她可怜, 便买了衣物带了他美丽的女儿来拜访德纳第一家。马吕斯从墙洞里认出这位慈善家和他的女儿,正是他一直要寻找的,在卢森堡公园经常遇见的白发老人和年轻姑娘,心里十分高兴。

德纳第为迎接慈善家的到来,作了一番紧急布置:他泼灭了炉火,捅穿了椅子,打碎了玻璃,撕破了衬衫,并叫老婆装病躺在床上,竭力装得十分贫困的样子,以便引起慈善家更大的同情。由于房内很黑,冉阿让没能认出

这个孟费郿的恶棍。德纳第却认出了冉阿让,他要求冉阿让代他付 60 法郎的

房租,冉阿让答应了,但他身边只有 5 法郎,约定晚上 6 时,他亲自把钱送来。临走,他还把自己的一件外套脱下来给德纳第穿。

德纳第把冉阿让的二度光临,当作是进行绑架和诈骗的好机会,他串通了地下黑帮,准备了作恶的凶器⋯⋯这一切都被马吕斯看在眼里,他决定要搭救冉阿让父女,可是他不知道冉阿让的住址,无法通知他。最后他只好到派出所去报告,接待他的恰好是侦探沙威。沙威交给马吕斯一支手枪,要他在墙洞里观察事情的进展,在紧急时鸣枪警告,他会带警察包围那所房子。晚上 6 时,冉阿让送钱来给德纳第。德纳第预先安排两个女儿到街上去

放风,然后他指使黑帮把冉阿让捆绑起来,用烧红的钝口凿威胁冉阿让拿出20 万法郎现金,并要他写亲笔信,企图把他的女儿珂赛特骗来作人质。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马吕斯便要鸣枪报警。可是德纳第却向冉阿让(他一直还蒙在鼓里)说出了自己的姓名,还提起他在滑铁卢战场救过一个军官的事。马吕斯才知道这个化名为容德雷特的人,便是他父亲的恩人。如果他放枪,德纳第便要遭到警察的逮捕,在搭救心上人的父亲和报答亡父的恩人之间,马吕斯内心进行好激烈的斗争。最后他想出了一个两全的办法,把一张写着“雷子来了”的字条扔进房中,这样既可以撇开凶手,又可搭救受害的人。果然德纳第一伙捡到这张字条,以为是他在外放风的女儿扔进来的,顿时惊慌失措起来。正当他们准备逃跑的时候,沙威带着警察冲进房来了。德纳第一伙被捕了。冉阿让认出了沙威,他乘人们在慌乱时,跳窗逃跑了。

1833 年 6 月,共和主义者在巴黎爆发了起义。马吕斯是这次起义的领导人之一。在起义的日子里,巴黎市民沸腾起来了,街头巷尾筑起了街垒,到处是斗志昂扬、英勇无畏的战士,甚至连老人和孩子都卷入了战斗。一位 80 岁的老人为了升起被排枪打落的红旗,不顾生命危险,攀上街垒竖起红旗, 结果他壮烈地牺牲了;一个 11 岁的流浪儿伽弗洛什,他替起义者收集弹药, 在枪林弹雨中唱着嘲笑政府士兵的歌;冉阿让也参加了战地救护工作。这时, 充当政府奸细的沙威,混入了街头堡垒,被起义者抓获,交给冉阿让去执行枪决。冉阿让却以德报怨,把这个害了他一生的暗探偷偷地放跑了。

起义被政府军镇压下去了。马吕斯在战斗中受了重伤。冉阿让把他从阴沟里救了起来,背着他从下水道逃跑。不幸,他们遇上了沙威,真是冤家路窄,但这次沙威一反常态,也以德报德,放走了冉阿让和马吕斯。可是他严重失职,在极度矛盾中,他跳塞纳河自杀了。

马吕斯在外祖父家治伤,伤好后他热烈地爱上了珂赛特,和外祖父吉诺曼也和好了。冉阿让把自己身世和一生的遭遇告诉马吕斯,希望博得女婿的同情与谅解,而马吕斯却认为他是一贯犯法的坏人,和珂赛特离开了他。后来,马吕斯从德纳第那里了解到冉阿让一生所作的好事,才懊悔对老人的粗暴的态度,和珂赛特回到冉阿让身边。这时冉阿让已卧病在床,奄奄一息了。冉阿让回忆起米里哀主教,并在这对年轻情人的臂膀里死去了。

鉴赏与分析 《悲惨世界》全书共 5 部。开始写于 1845 年,发表于 1862 年。作品最初起名为《主教札记》,是一部劝善说教的作品。1848 年革命后, 作家不满于这种狭隘的构思,大大扩充了社会主题,成为一部展现 1815 年至

1832 年法国社会和政治生活广阔图画的作品。描绘了拿破仑在滑铁卢战役的失败,王政复辟后社会的动乱,法庭的黑暗,大学生的道德败坏,资产阶级

的唯利是图,下层人民的苦难生活,女修道院反人道的禁欲行为,以及 1832 年巴黎人民的起义等。

雨果在作品序言中说:“只要本世纪的三个问题——贫穷使男子潦倒, 饥饿使妇女堕落,黑暗使儿童羸弱——还得不到解决⋯⋯那么,和本书同一性质的作品都不会是无用的。”可以看出作家的创作意图和要说明的中心。雨果按这一创作意图,在作品中,塑造了三个代表人物:冉阿让、芳汀、珂赛特。

冉阿让是个“贫穷潦倒”的男子。他原是一个诚实勤劳的工人,只为了偷一块面包的事,受到资产阶级法庭残酷的惩罚,在狱中关押了 19 年。出狱后,他已改过自新,但他仍然受到警察的追踪,不管他做过多少好事,救过多少人的性命,都不能抵消他的过失。作家揭发了资产阶级法律和社会习俗的压迫把人间变成了地狱。冉阿让为什么要去偷?作家认为是由于贫穷和社会的不合理。作品中他通过主人公的心理描写,表达了自己的意见:“贫富的形成往往由于机会,在社会成员中,分得财富最少的人,也正是最需要照顾的人。而社会对于他们,恰恰苛求最甚。这样是不合理的。”而“法律在处罚方面所犯的错误比犯人在犯罪方面所犯的错误还大”。从而说明了,资产阶级社会对那些犯过一点过错的人不能放过,而对那些大量盗窃人民财富的统治者却得到法律的保护,这真是“窃钩者诛,窃国者侯”。冉阿让一直和资产阶级法律作斗争,几次入狱又几次逃出,战胜了沙威无数次迫害,逃脱过多次惊险的围攻,这些都描写得很出色。

女工芳汀的一生,体现了资本主义城市妇女悲惨的命运。她善良而美丽, 因受到道德败坏的大学生的引诱,她经历了被遗弃的痛苦,抚养孩子的艰辛, 被社会认为是不名誉的妇人。接着失业、挨饿,受贪婪的德纳第夫妇的勒索, 逼得她无路可走,只好出卖黄金似的美发和珍珠般的牙齿,最后沦落为街头妓女。作家悲愤地写道:“一般人认为在欧洲文明里,已经没有奴隶制度。这是一种误解。奴隶制度始终存在,不过只压迫妇女罢了,那便是娼妓制度。” 芳汀尝尽生活的痛苦,并不亚于冉阿让。最后她在贫病交加和警察威慑中死去。

珂赛特是资本主义社会被摧残、被虐待的儿童的形象。作家对她悲苦的童年生活作了动人的描述。这位骨瘦如柴的“百灵鸟”,不满 5 岁便充当起客店的女仆来。经常挨打受骂,穿着破衣烂裙,得不到一点童年的温暖。老板的孩子却锦衣玉食,要什么有什么。作家通过珂赛特的形象,揭示了在黑暗的资本主义社会里一般劳动人民子女的凄惨的命运。他们不是流落街头, 便是被繁重的体力劳动所压倒,使他们的身心备受摧残。

作家通过以上“男子、妇女、儿童”的命运的描写,展现了资本主义社会是个“悲惨的世界”。生活在这个社会里的劳动者,遭受到无穷的苦难, 他们过着暗无天日的生活。正是这黑暗社会和不公正的法律制造着罪犯、娼妓和孤儿。对受迫害、被凌辱的下层人民发出热烈同情,对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提出了强烈的抗议。但如何去解决这一社会问题呢?作家则极力宣扬“仁慈”和“博爱”可以改造社会、杜绝邪恶。作品中的米里哀主教是个被作家美化的基督教人道主义者,又是个完美无缺的圣者。他感化了冉阿让,使这个受迫害而准备向社会报复的罪人变为一个道德家。冉阿让改恶从善后,成为工厂主和市长,他给工人带来福利,给城市带来繁荣。同样地,他以宽恕感化了统治阶级的爪牙沙威,使他放走革命者。从而作家宣扬“博爱”是万

能的,“仁慈”是社会生活的最高准则,“良心”是最高的上帝。人们只要遵循这些法则生活,社会便太平无事了。在雨果看来,资产阶级的法律,非但不能杜绝邪恶,反而使“人性”日益败坏。作品中的沙威是一个死心塌地为统治阶级服务的鹰犬,资产阶级法律忠实的捍卫者。作家给予猛烈的抨击和无情的嘲笑,但他最后的行为,又说明了即使是最坏的人,也能接受道德的感化。

作品中,雨果还以赞美的态度描绘了 1832 年巴黎人民起义的斗争场面, 塑造了共和主义拥护者的英雄形象。但雨果并不主张暴力革命,只是把它作为专制压迫的结果。他始终相信人道主义是救世的良方,这个思想在他的另一部长篇小说《九三年》中得到进一步的表现。《悲惨世界》一书的感染力, 并不在于作家善良仁慈的道德说教,而在于它的巨大的社会内容,在于它对资本主义社会罪恶的揭发和对资产价级法律的抨击。

首先,在艺术上,《悲惨世界》是一部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相交织的作品。一方面,它体现了浪漫主义小说一些基本的特色。作品充满炽热的感情和奇特的想象,有着层出不穷的离奇的情节和惊心动魄的场面。如冉阿让爬上战舰的桅杆去救人,而故意失足落水潜逃的惊险场面;在暗探追踪下,冉阿让靠机警和技巧翻越高墙逃跑的扣人心弦的场面。在修道院假装死人躺进棺材,被抬到墓地而脱险的场面;这些都十分引人入胜。同时,冉阿让从一个苦役犯变为马德兰企业家和市长,从园丁割二变为 1832 年巴黎街垒战的参加者,都带有传奇性。这些情节和场面都体现了浪漫主义小说惊险、奇特的特点。还有,雨果遵循浪漫主义理想化的原则去塑造人物,如把主教米里哀写成是完美无缺的圣者,把冉阿让后半生塑造成一个道德家等。另一方面,

《悲惨世界》又是一部出色的现实主义作品。如作品中对珂赛特童年苦难生活和芳汀不幸遭遇的描写,滑铁卢战场的叙事描写,巴黎街垒战的描写等, 都是精采的现实主义画面。尤其是 8 岁的珂赛特傍晚到林中打水的一段描写,说明了作家对现实观察非常深刻和精到:“她刚走上百来步,又停下来, 搔着自己的头。现在显现在她眼前的是德纳第大娘;是那怒目狞恶,青面獠牙,眼睛里怒火直冒的德纳第大娘。孩子眼泪汪汪地望望前面,又望望后面。怎么办?怎么下场?往哪里走?在她前面有德纳第大娘的魔影,在她的后面有黑夜里在树林中出没的妖怪。结果她在德纳第大娘的面前退缩了。她再走上往泉边去的那条路,并且拔步跑起来。她跑出了村子,跑进了树林,什么也不再望,什么也不再听。她直到气喘不过来才不跑,但也不停步。她只顾往前走,什么全不知道了。⋯⋯森林在夜间瑟瑟的声音把她整个包围起来了。她不再想,也不再看。无边的黑夜竟敌视那小小的生命。一方面是整个黑暗的天地,一方面是一粒原子。”这段描写,揭示了一个受压迫的孩子的悲惨处境和她的心理活动,体现了作家现实主义的成就。

其次,雨果善于对人物肖像进行生动描绘,充分揭示出人物性格的特征。如对德纳第大娘的描写是这样的:“她的那张宽脸,生满了雀斑,看去就好像个漏杓。她有胡子,简直是理想中的那种扮成姑娘的彪形大汉。她骂人的本领特别高强;她夸她自己能够一拳打碎一个核桃⋯⋯德纳第大娘是那种多情女子和泼辣婆的混合体。人们听到她说话,就会说:‘这是个丘八’;看到她喝酒,就会说:‘这是个骡车夫’;见到她摆布珂赛特,就会说:‘这是个刽子手’。她在休息的时候,嘴角还露出一颗獠牙。”这样便活画出一个母夜叉和雌老虎的可怕形象,以及她那自私恶毒的性格。

她的丈夫德纳第在外貌上和她形成对照,但在性格上却是相得益彰。他是个“矮小、瘦弱、青脸、骨角棱层,貌似多病而完全健康的人;他那种表里不一致的性格从这里已经开始表现出来了。他为了提防别人而脸上经常带笑⋯⋯他目光柔滑如黄鼠,面貌温雅如文人⋯⋯德纳第的特点是精细险狠,四平八稳,确是个稳扎稳打的恶棍。那种人最恶劣,因为他貌善而心诈”。对沙威肖像的描写则带有夸张和漫画的手法:“沙威的人脸有一个塌鼻

子,两个深鼻孔,两大片兜腮胡子一直生到鼻孔边,初次看见那两片森林和那两个深窟的人,都会感到不愉快。沙威不常笑,但在笑的时候,形状是狰狞可怕的,两片薄嘴唇张开,不但露出他的牙,还露出他的牙床肉,在他鼻子的四周也会起一种像猛兽的嘴一样的扁圆粗野的皱纹。郑重时的沙威是猎犬,笑时的沙威是老虎。此外他的头盖骨小,牙床大,头发遮着前额,垂到眉边,两眼之间,有一条固定中央皱痕,好像一颗怒星,目光深沉,嘴唇紧合,令人生畏。”

再次,雨果在塑造人物时,喜欢采用对比手法。如主教米里哀的仁爱, 冉阿让的善良,沙威的残酷,德纳第夫妇的贪婪等。互相形成善与恶,美与丑的对照,从而突出了人物性格,表达了作家的爱憎情感。茅盾在谈到冉阿让和沙威的形象时说:“雨果笔下的这个‘窃钩者”多么仁慈,多么好义勇为,多么慷慨;而那个代表法律的警长耶凡乐(即沙威——笔者)又是多么卑鄙、自私、阴险而残酷!不能设想酷爱真理、拥护正义、坚强而勇敢的中国人民是不会像作者一样对若望·法尔强(即冉阿让——笔者)寄以无限的热爱的。”①另外,作品中,对安居乐业的理想城市海滨蒙特猗的描写与资本主义黑暗冷酷的社会现实也形成对照。《悲惨世界》艺术上的缺陷是较庞杂, 结构有时显得松散,议论、考证太多,分散读者的注意力。

① 茅盾《为什么我们喜爱雨果的作品》,《文艺报》1952 年第四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