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建造三希堂

在1746年,乾隆皇帝坐在养心殿内,手中拿着唐代著名书画理论家张怀瓘所著的评论书法家和书法作品的著作《书断》,津津有味地品读着,当他看到李世民收藏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并将此帖陪葬的情节时,他心中对李世民非常不满。

乾隆皇帝儒雅风流,精于骑射,著文吟诗,笔墨留于大江南北,他自幼接受儒家传统文化教育,四书五经,诗词歌赋,书法绘画,无一不精,文化修养很高。

乾隆对于书法的嗜好和倡导,比之祖父康熙更胜一筹,他历经数年,刻意搜寻历代书法名品,御览、御批,钦定多部传世藏帖。在书法方面已经学到了王羲之与王献之两人书法的精髓。

乾隆此时心中想到,作为一个在历史上留下了很多事迹的有道明君,李世民你怎么可以将如此宝贵的字帖带入坟墓呢?这不是一个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明君该做的事情啊!最可恨别人看不到也就罢了,我也是有道明君,就因为你的举动我也难见王右军的真迹啊!

乾隆闷闷不乐,心中对李世民颇有几分怨言,可是他却毫无办法。正在这时,一个太监匆匆忙忙来到养心殿,向乾隆说道:“万岁爷,外面有人说要给您献宝。奴才说由奴才转呈,那人说必须亲手交给皇上。奴才就来禀报了。”

乾隆心情原本就不太高兴,听到有人献宝也提不起兴趣来,他便对太监说道:“交给内务府吧,朕有些累了。”说完之后乾隆挥挥手。

太监离去,时间不大会儿又返回养心殿,站在门外既不敢进入,也不敢离开,就这么一直等着。

乾隆渐渐觉得房间内有些憋闷,他抬腿走出养心殿,看到太监去而复返,于是皱着眉头问道:“你怎么又回来了呢?”

太监说道:“回万岁爷,那人说宝物千古奇珍,天下无双,必须亲自呈给万岁爷。奴才就回来了。”

乾隆来了兴趣,开口问道:“什么东西?你打听清楚了吗?”

太监说道:“一个姓王的右将军写的字帖,好像是什么下雪天晴的物件。”

乾隆一听,立刻感觉到心被吊在了嗓子眼,他开口催促道:“快带朕去看看。”

太监连忙前面带路,将乾隆带到一个书生模样的人身边,刚要开口说话,就听那书生说道:“学生叩见皇上。学生家传王右军《快雪时晴帖》,特意进献给皇上。”

乾隆听到后,也忘记了问献宝人的名字,激动地说道:“快给朕呈上来,让朕看看。”

乾隆双手捧着《快雪时晴帖》,仔细地端详,辨析着字帖的真伪。过了很长时间,他终于缓过神来,这时才发现天色已经暗了下来,献宝人已经跟随太监离开了。

乾隆再看看手中的字帖,仍然感觉意犹未尽,他于是带着《快雪时晴帖》返回了御书房。

在接下来的一段日子里,乾隆突然发现好事连连,不久之后,王献之的《中秋帖》也被人送进皇宫了,王珣的《伯远帖》接着也进入皇宫之内了。

看着这3件来自东晋时期的字帖,乾隆爱不释手。他下令在他的御书房一侧另外开辟一间暖阁,并亲自手书“三希堂”3个大字,专门用来收藏《快雪时晴帖》、《中秋帖》和《伯远帖》。

乾隆皇帝将收藏三希宝帖的书房取名“三希堂”,除了当时“希”同“稀”的意思一样之外,还有另外一层寓意,那就是:

士希贤,贤希圣,圣希天!士人希望成为贤人,贤人希望成为圣人,圣人希望成为知天之人。

也就是用来鼓励自己不懈追求、勤奋自勉的。1750年的时候,三希堂收藏了晋以后历代名家134人,墨迹340件以及拓本495种。

乾隆为了彰显自己超过了唐太宗李世民,表明他是一个凡是思及子孙后代的好皇帝,而不像李世民去世后将《兰亭序》当做陪葬物品陪葬,从而使天下第一行书只闻其名不见其真,真是遗憾之至啊!

于是,乾隆皇帝在1747年又选内府所藏魏晋、唐、宋、元、明书家的134件墨迹,包括《快雪时晴帖》、《中秋帖》、《伯远帖》在内,摹勒上石,并命名《三希堂法帖》。

乾隆皇帝还在西苑的北海修建“阅古楼”,把上述刻石嵌在楼内墙上,拓本流传以示临池之模范。后来,三希原件珍藏在养心殿内,使得《快雪时晴帖》、《中秋帖》、《伯远帖》等墨宝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乾隆皇帝可谓是功德无量。

[旁注]

《书断》由唐代著名文学学家、书法家张怀瓘著,分上、中、下3卷。上卷记述各种书体特点及发展源流;中、下卷以“神、妙、能”三品列历代书家传记并评论书法优劣得失,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李世民(599年~649年),唐朝第二位皇帝,在位23年,年号贞观。唐太宗李世民不仅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书法家和诗人。626年李世民登基后,开创了著名的贞观之治。

康熙(1654年~1722年),爱新觉罗·玄烨,即康熙帝,清朝第四位皇帝。年号康熙:康,安宁;熙,兴盛——取万民康宁、天下熙盛的意思。他8周岁登基,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奠下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

朕 秦始皇时起,称谓专用作皇帝的自称。皇帝是我国帝制时期最高统治者的称号。秦王嬴政统一六国之后,创立“皇帝”一词作为华夏最高统治者的正式称号,自这时起我国皇帝称谓专用的自称为“朕”。

养心殿 明代嘉靖年建,位于北京故宫乾清宫西侧。自雍正居住养心殿后,这里就一直作为清代皇帝的寝宫,至乾隆年加以改造、添建,成为一组集召见群臣、处理政务、皇帝读书、学习及居住为一体的多功能建筑群。

御书房 历史上的御书房是皇帝作为阅读、书写以及业余学习、研究和工作的空间。他既是朝堂办公的延伸,又是宫廷生活的一部分。“御书房”3字取自乾隆八玺之“御书房鉴藏宝”玺篆体真迹。

圣人 指被大众认为具有特别美德和神圣的人。在我国,古代圣明的君主帝王,以及后世道德高尚儒学造诣高深者,也称为圣人。圣人的一词经常出现在诸子百家的书籍之中。

阅古楼 坐落于北京北海公园琼岛西北侧,建于乾隆十二年。“阅古楼”3字为乾隆手书。楼内墙壁上,镶嵌着我国著名的《三希堂法帖》等石刻495方,共收集了从魏晋至明末135位著名书法家的340件楷书、行书、草书等作品,总计约10万字。

[阅读链接]

三希宝帖分别是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远帖》。

一希《快雪时晴帖》,后来收藏在我国台北故宫博物院中。二希《中秋帖》与三希《伯远帖》在末代皇帝溥仪离开故宫之前,《中秋帖》和《伯远帖》被皇宫内的王妃偷偷派人带出了皇宫,并卖给了古董商人。

后来,《中秋帖》和《伯远帖》被袁世凯的书记官郭世五收藏,又被郭世五儿子带到了香港,并抵押给了英国的汇丰银行。

之后,因郭家子孙无力回购《中秋帖》和《伯远帖》,英国汇丰银行试图将其带离香港。中国政府得到消息后,便派人在澳门验证二希的真伪,以当时35万元的天价将《伯远帖》、《中秋帖》购回,并交给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