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侄文稿》后世传

宋代文学家陈深题跋:

颜鲁公,唐朝第一等人。公字画雄秀,奄有魏晋而自成一家。前辈云,书法至此极矣……

《祭侄季明文稿》一纸,详玩此帖:纵笔浩放,一泻千里,时出遒劲,杂以流丽。或若篆籀,或若镌刻,其妙解处,殆出天造,岂非当公注思为文,而于字画无意于工而反极其工邪。

苏文忠谓:“见公与定襄五书草数纸,比公他书尤为奇特。”信公忠贤,使不善书,千载而下,世固爱重,况超逸若是,尤以宝之。

元代著名的收藏家张晏跋:

此祭侄季明文,今在余家。住京师,尝会诸贤品题,以为告不如书简、书简不如起草。盖以告是官作。虽端楷终为绳约。

书简出于一时之意兴,则颇能放纵矣。而起草又出于无心,是其心手两忘。真妙见于此也。观于此帖,真行草兼备三法。

元代著名书法家鲜于枢也曾经题跋:

唐太师鲁公颜真卿书《祭侄季明文稿》,天下行书第二。余家法书第一。

元代著名书法家陈绎曾题跋:

右鲁公祭兄子季明帖前十二行甚遒婉,行末循“尔既”字,右转至“言”字左转而上,复侵“恐”字,右旁绕“我”字,左出至行端。若有裂纹,适与褙纸缝合……

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徵明跋:

元章,米芾字,独称《座位帖》,盖尝屡见,而《祭侄》则闻而未睹,今《宝章录》可考,宜其并称《座位》而不及此也。世论颜书惟取其楷法遒劲,而米氏独称其行草,为剧致……

清代著名诗人、文学家王顼龄跋:

鲁公忠义光日月,书法冠唐贤。片纸只字,是为传世之宝。况祭侄文尤为忠愤所激发,至性所郁结,岂止笔精黑妙,可以振铄千古者乎。

此帖流传有绪,据元朝书法家张晏跋:当时宣和尝收,后为庸工剪去印记,元代时于“岁”字旁犹有天水圆印痕迹。

元初在鲜于枢手并有跋。明时在吴廷家,后辗转入清内府。内中钤有“赵子昂氏”、“鲜于枢伯机父”、“张晏私印”、“句曲外史”、“石渠宝笈”、“嘉庆”、“宣统御览之宝”等鉴藏印。

前隔水有题识;幅后有张晏、鲜于枢、王顼龄、徐乾学等跋。又有周密、屠约、僧德一、王图炳等观款。著录于《宣和书谱》、《清河书画舫》等。

此帖刻入宋朝《博古堂》、《忠义堂》等帖。明朝《停云馆》、《戏鸿堂》、《玉烟堂》等丛帖亦有刻入。

后来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曾说:

颜公书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严尊重,人初见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爱也。其见宝于世者有必多,然虽多而不厌也。

后来北宋书学理论家朱长文赞其书:

点如坠石,画如夏云,钩如屈金,戈如发弩,纵横有象,低昂有志,自羲、献以来,未有如公者也。

颜体书法对后世书法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唐以后很多名家,都从颜真卿变法成功中汲取经验。尤其是行草。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苏轼曾说:

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画至于吴道子,书至于颜鲁公,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尽矣。

[旁注]

陈深(1259年~1329年),约生于宋理宗开庆中。所居曰宁极斋,亦曰清泉,因以为号。著有诗一卷,《四库总目》又有读易编,读诗编,读春秋编等书。

张晏 是有名的收藏家,“瑞文图书”、“贤志堂印”、“襄国张氏”、“瑞本家传”是其惯用的印章。怀素《食鱼帖》、颜真卿《祭侄文稿》、李白《上阳台帖》等传世名作皆为其曾经收藏的作品。

王顼龄(1642年~1725年),康熙十五年中进士,授太常寺博士,举博学鸿儒,武英殿大学士兼工部尚书等官职。年轻时即负诗名,一生著作不断。清朝著名诗人、文学家。

鲜于枢(1246年~1302年),元代著名书法家。大都也就是后来的北京人。好诗歌与古董,文名显于当时,书法成就最著。明朱权《太和正音谱》将其列于“词林英杰”150人之中。《新元史》有传。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北宋文学家、史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世称欧阳文忠公,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朱长文(1039年~1098年),北宋著名书学理论家。筑藏书楼为“乐圃坊”,藏书2万余卷。其藏书多有珍本秘籍,“乐圃坊”藏书闻名于京师。

杜子美(712年~770年),即杜甫,盛唐大诗人,号称“诗圣”。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杜甫和李白齐名,世称“李杜”,他是伟大的写实诗人,一生写诗1400多首。

[阅读链接]

颜真卿满门忠烈,784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叛乱,奸相卢杞趁机借李希烈之手杀害颜真卿,派其前往劝谕。

李希烈听到颜真卿来了,想给他一个下马威。在见面的时候,叫他的部将和养子1000多人都聚集在厅堂内外。

颜真卿刚刚开始劝说李希烈停止叛乱,那些部将、养子就冲了上来,个个手里拿着明晃晃的尖刀,围住颜真卿又是谩骂,又是威胁。

但是颜真卿却面不改色,朝着他们冷笑。李希烈于是命令大家退下。接着,把颜真卿送到驿馆里,企图慢慢软化他。

过了一年,李希烈自称楚帝,又派部将逼颜真卿投降。士兵们在关禁颜真卿的院子里,堆起柴火,浇足了油,威胁颜真卿说:“再不投降,就把你放在火里烧!”

颜真卿二话没说,就纵身往火里跳去,叛将们把他拦住,向李希烈汇报。

785年,李希烈想尽办法劝降颜真卿,终没能使他屈服,就派人将其缢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