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珣回信作《伯远帖》

那是东晋时期,豫章城,即后来的南昌古城,位于鄱阳湖与赣江交汇处,为赣江上最重要的城市。

传说在东晋时期,豫章城外鄱阳湖中不知道什么时候来了一条黑蛟,这条黑蛟不知道修行了多少岁月,竟然有翻云覆雨的本领。

黑蛟常常在赣江游弋,这一日发现了鄱阳湖水面宽广,决定留在这里居住。因为这里早已经有人类定居了,黑蛟为了霸占这个地方,不断吞云吐雾,制造着雨水。

一时间鄱阳湖水患连连,人民苦不堪言。这一日,黑蛟再一次腾空而起,在半空中吞云吐雾。天空中乌云盖顶,仿佛天都要压下来似的。

天空中电闪雷鸣,豫章城里所有的百姓都躲避在自己的房中,在心中祈求着有人能够降服天空中的黑蛟,还豫章一个太平。

天空中闪过一道雷电,雷电夹杂着滚滚而来震耳欲聋的雷声在豫章城头碾压。只见豫章城头出现一个人影,在雷电划破天际,将要到达城头之时,抬起右手,用手中的毛笔凌空写了一个“龍”字。

闪电遇见这个“龍”字,就仿佛孙子看到了爷爷,突然一转,一头扎进了豫章城外的鄱阳湖中,豫章城躲过了一劫。

黑蛟看到自己的法术失败,心中对豫章城头的人暗暗警惕。它身体在空中盘旋着,向豫章城头飞了过去。

“孽畜,你竟敢为了一己之私,破坏天道!”城头之人远远点指黑蛟。

黑蛟终于看清楚了城墙上所站之人不过是一介书生,便傲慢地说道:“一介凡人,也敢跟我谈论天道?你这是找死。既然你不想活了,那我就送你一程!”

黑蛟说完,口中吐出一股黑水,黑水向城头那人激射而去。只见城头之人不慌不忙,手中毛笔对着黑水轻轻一拂,黑水仿佛墨汁一般立刻被毛笔吸收。接着此人执笔在半空中对着黑蛟再一次写下了那个“龍”字。

在黑蛟的目瞪口呆中,这个字竟然真的化身成龙,张牙舞爪地向黑蛟猛扑过来。黑蛟见到了神龙,立刻变得颤抖一团,口中疾呼:“神龙饶命,我再也不敢胡作非为了!”

此人站在城头,手中毛笔一收,神龙立刻收回笔锋之内,看着黑蛟口中说道:“念你千年修行不易,今日不收你的法力。还不速速隐世修行!”

黑蛟对此人三叩首之后,转身驾着云雾向东方飞去。随着黑蛟的离去,他法力形成的乌云也渐渐消失,太阳终于再一次出现在天空。

当人们出来欢呼的时候,看到一人正骑着马、背着一个包裹向北方走去。

几天之后,朝廷新派来的豫章太守王珣以同样的装束走进了豫章城门,大家都说赶走黑蛟的人正是王珣。随着王珣的到来,豫章变得风调雨顺,豫章人民的生活又恢复了太平。

后来,每当有人提起黑蛟的事情,豫章老百姓都会说是书法亚圣王珣,手持神笔召唤神龙赶走了还未化身成龙的恶蛟,称赞王珣的书法已经窥视天道,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王珣到豫章作太守,得到了老百姓传奇般的称颂,他自是感到暗暗欣慰。不久,他又收到了亲友伯远从家乡送来的东西,还从书信中得知伯远政绩斐然,于是感到非常高兴,于是提笔给伯远写了一封回信,信中写道:

珣顿首顿首,伯远胜业情期群从之宝。自以羸患,志在优游。始获此出意不克申。分别如昨永为畴古。远隔岭峤,不相瞻临。

王珣书信的大致意思是,王珣点头致敬了,伯远你事业有成,是我们家族的表率。我老而生病,想过得清幽淡雅些。得到你送来的东西很意外,不再多说了。分别如昨,已经成为过去了,山高遥远,不能相见啊!

后人将王珣这封信叫做《伯远帖》。《伯远帖》是纸本,行书,5行共47字,纵25.1厘米,横17.2厘米。

王珣,字元琳,小字法护,东晋琅邪临沂人,是东晋著名书法家王导之孙,是著名书法家王洽之子,是书圣王羲之的侄子。他从小练习书法,并在书法上有很高造诣。更因为他与王羲之同出一门,深得王羲之书法的精要。

王珣的此帖书迹俊逸流畅,劲健灵动,其结字缜密,而又大小参差,疏密有致,尽管信手写来,更显风流之美。行笔峭劲秀丽,自然流畅。

王珣此帖的笔画写得较瘦劲,结体较开张,特别是笔画少的字显得格外舒朗,飘逸,真有点“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洞”的晋人韵味,是我国古代书法作品中的佼佼者。

《伯远帖》产生的时代在我国历史上仅次于西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陆机的《平复帖》,堪称无价之宝。其书体为成熟的行草,运笔自然,各字是分立的,古逸洒脱。

《伯远帖》卷前引首有乾隆皇帝御书“江左风华”4个大字,上有“乾隆御笔”一玺。并御题:

唐人真迹已不可多得,况晋人耶!内府所藏右军快雪帖,大令中秋帖,皆稀世之珍。今又得王珣此幅茧纸家风信堪并美!几余清赏亦临池一助也。御识。

帖上前隔水有御书“家学世范,草圣有传,宣和书谱”12字。下有“乾隆宸翰”、“几暇临池”、“耽书是宿缘”3玺。字上有乾隆晚年常用的“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宝”玺印。还有御识:

乾隆丙寅春月,获王珣此帖,遂与快雪中秋二迹并藏养心殿温室中,颜曰:“三希堂”,御笔又识”。

后隔水上有董其昌的跋,后有乾隆御绘枯枝文石,并识:

王珣帖与其昌跋皆可宝玩,即装池侧理亦光润堪爱,漫制枯枝文石以配之。乾隆丙寅春正,长春书屋御识。

有“几暇怡情”玺印。后来补有“墨云”玺。卷尾有皇帝敕清代官员、书画家董邦达的绘图,且有董邦达写的记,还有清代诗人沈德潜书写的“三希堂歌”。

《伯远帖》幅前后有古代两方半印,但是模糊得不能认识了。清代所盖宝玺有:“石渠宝笈”、“乾隆鉴赏”、“乾隆御览之宝”、“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养心殿鉴藏宝”等许多玺印。

除此之外,还有乾隆的“八征耄念之宝”、“太上皇帝之宝”、“御赏”、“内府书画之宝”、“神怡性灵”、“研露”等玺印。

[旁注]

豫章 古代区划名称。最初为汉高帝初年江西建制后的第一个名称,即豫章郡就是后来的治南昌县。后来在东汉、三国、两晋以及南朝时期范围缩小,豫章郡、豫章大致相当于后来江西南昌。

赣江 是江西最大河流。长江下游最重要支流之一。位于长江以南、南岭以北。西源章水是出自广东毗连江西南部的大庾岭,东源贡水是出自江西武夷山区的石城的赣源岽,在赣州汇合称赣江。

蛟 我国神话传说中能发水的龙,由于蛟龙常被人们目击,而应为人知,蛟栖息在湖渊等聚水处,也会悄悄地隐居在离民家很远的池塘或河流的水底。隐栖在池塘与河川的蛟龙,一般会被称作“潜蛟”。

鄱阳湖 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也是我国第二大湖,位于江西。鄱阳湖上承赣、抚、信、饶、修5河之水,下接长江。丰水季节浪涌波腾,浩瀚万顷,水天相连;枯水季节水落滩出,枯水一线,野草丰茂。

天道 儒学中的一种称谓。中华民族古老的天道核心是“和谐”,是我国上下五千年文化核心名词。在古代儒学中天道常与人道对称,是我国哲学的重要范畴。

王导(276年~339年),东晋王朝初年的大臣、书法家。他是东晋政权的奠基者之一。王导十分热爱书法,他常教诲家族中人要尊重书法。

王洽(323年~358年),东晋书法家,是宰相王导的第三子。官至吴郡内史,征拜中书令,苦让不受。众书通善,尤能隶行,复工于草,落简挥豪,有郢匠成风之势。

隔水 书画手卷装裱上所留空白纸方的地方与还没有进行任何装裱的地方不致紧接在一起而相隔的镶条,亦增加了美观之效果。或称“隔界”,是为了使“上白边”,与“地脚”相对。

董其昌(1555年~1636年),明代书画家。擅画山水,笔致清秀中和,恬静疏旷;用墨明洁隽朗,温敦淡荡;青绿设色古朴典雅。其画及画论对明末清初画坛影响甚大,书法出入晋唐,自成一格,能诗文。

董邦达 清代官员、书画家。雍正十一年进士,乾隆二年授编修,官礼部尚书。好书、画,篆、隶得古法,山水取法元人,善用枯笔。

玺印 先秦前,玺印是一物。秦始皇后,只有皇帝印才可称“玺”。官吏及一般人称“印”。印有官印和私印,作为官府书信往来和私人交往的凭证。玺印字体依时代变化。先秦时代是六国古文;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是篆字;隋唐以后多隶书、楷书。

[阅读链接]

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珣的真迹,历来为后世书法家、鉴赏家、收藏家视为瑰宝。《伯远帖》是王珣给亲友的一通书函,被称为天下十大行书之一,排行第四。

此帖古今还有一种注解为:珣顿首顿首,距伯远兄弟在事业正盛之时辞世已经一周年了,他生前深受众兄弟们的尊重,因为体弱多病,一直想优游自在地生活,当初事业刚刚有起色,这样的事就发生了,没能达成愿望。和他的分别好像就在昨天,而他却永久地作了古人,远远地隔着山道,再也不来看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