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一军团佯攻南昌

1930 年 6 月,红四军由江西重新开回闽西,在长汀休整。六月中、下旬, 毛泽东主持召开中共红四军前委和闽西特委联席会议。会址先在长汀县南阳

(今属上杭县),后移汀州城(这次会议称南阳会议,又称汀州会议)。会议对闽西土地革命的分田政策以及政治工作等问题作出了决议。会议期间, 李立三主持的中央派特派员涂振农从上海来到长汀传达全国苏维埃区域代表会议和全国红军代表会议的精神,以及中央关于整编红军的指示。涂振农在会上作了两天报告,指出现时长江流域反动统治非常混乱,争取以武汉为中心的一省或数省首先胜利就成了迫切的任务,要求红四军等进攻南昌、九江, 一面屏蔽武汉,一面胁迫南京。

联席会议根据中央指示,决定对赣南、闽西的红军进行整编。红四军、红六军(后改称红三军)、红十二军合编为红军第一路军(不久改称为红军第一军团),由朱德任总指挥,毛泽东任政治委员;同时成立中共红军第一路军总前敌委员会,毛泽东任书记。红一军团成立后,开始由以游击战为主向以运动战为主的战略转变。

联席会议还根据中央关于各路红军的发展路线是会攻武汉的指示,把原决定向赣东游击、攻打抚州的计划,改变为集中力量进攻的策略,准备夺取南昌、九江。

这是李立三主持的中央驱使红军去攻打大城市的战略计划。

毛泽东对这个计划是持怀疑态度的,但这是当时党中央的决定,而且不少同志对李立三的“左”倾错误并没有认识,这样,就不得不原则上接受中央的意见,在联席会议上也通过了接受中央指示的决议。

朱德后来和美国作家史沫特莱的谈话回忆这段历史时说:

“毛泽东和我对于整个方案都表示怀疑,但是我们久居山区多年,能够得到的有关国内和国际局势的情报很不全面。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得不接受我们中央委员会的分析。我们知道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萧条,我们笼统地知道中国的情况比辛亥革命以前清朝执政时还糟糕,中央委员会认为全国已经处在总起义的前夕,我们只好接受。

“话虽如此,就我们所知,我们的部队以及其他红军部队力量既弱,装备又不好。即或我们能够攻占几座工业城市,即或有些产业工人参加战斗, 但能否坚守城市的确是大可怀疑的。反革命的部队在数量上占优势,在装备上更不知好多少倍,我们比过去还更坚信,支持国民党独裁政权的帝国主义会积极进行干涉,来保护那个独裁政权。蒋介石虽然正在跟冯玉祥作战,我们还是觉得他正在计划对我们发动一次大的攻势,而且不久就要开始。

“除了毛泽东和我之外,很少有人反对李立三路线。我们别无选择,只有接受。”

可以看出,当时毛泽东需要处理好这样一个问题:既不能公开违抗中央, 同时又要能团结争取受李立三“左”倾错误影响的干部,坚持从实际出发, 使红军的战争顺利地向前发展。

鉴于这种情况,红军在进军南昌时,采取了极其谨慎的、灵活的方针。毛泽东当时和红四军参谋处长郭化若说过:“打不了,人家又在背后推着我们去打。怎么办呢?你们是起草作战命令的,我看可以做‘推’字的文章, 这次行动叫推进,向南昌推进。先下命令集中,造出向南昌推进的声势,然后再搞个推进的计划,边推边看。”①

6 月 22 日,毛泽东、朱德在汀州向第一路军发出由闽西出发向江西广昌集中的命令:“本路军有配合江西工农群众夺取九江、南昌,以建设江西政权之任务,拟于七月五日以前全路军开赴广昌集中。”这样,虽然传达了中央关于进攻九江、南昌的指示,但是并没有对夺取九江、南昌作出进一步的部署和说明。

红一军团开到广昌集中后,再到兴国地区集结。7 月 11 日,毛泽东、朱德由兴国集结地发出向樟树(今清江县城)推进的命令,决定“进略樟树, 窥袭南昌”,并颁发了一个推进计划表。命令没有按中央的指示说要“夺取” 南昌,而是说“窥袭”南昌,这就包含着极大的灵活性,表明打下樟树后将看实际情况再决定下一步的行动路线。

红一军团在向樟树推进途中先后攻克永丰、新淦(今新干)。7 月 24 日, 红军歼灭国民党军第十八师的两个营,攻占樟树镇。这时获悉敌军第十八师一个旅坚守南昌,一个旅在抚州(今临川)地区,一个旅在吉安北阜田地区, 有由新干渡江来樟树之势。在这种情况下,红军下一步的行动是向东攻打抚

① 见樊昊《毛泽东与郭化若》,载 1993 年第 5 期《人物》。

州,还是执行中央指示向北夺取南昌、九江?毛泽东随即同朱德召开军团干部会议讨论这个问题。会议分析了南昌的敌情和四面临水的地势,认为敌军主力没有消灭,南昌难以攻入,决定既不向北夺取南昌、九江,也不向东攻打抚州或在樟树附近伏击可能由抚州、阜田两处来增援南昌之敌,而是佯攻南昌,再向敌薄弱处发展。于是,西渡赣江,乘虚向南昌对岸前进。毛泽东在 8 月 19 日给赣西南特委转闽西特委并转中央的信中对此作了详细的报告。信中说:红一军团攻占樟树后,“此时抚州有敌二团,戴岳部则有由新淦渡河来樟树之势。若去攻抚州,抚州敌人必然跑走,打不到手。若敌人前进, 又不知何日将敌人结束。若直进南昌,则敌人主力没有消灭,且在我军后, 南昌又四面皆水,于势不利,故乘虚渡河向南昌对岸前进”。

毛泽东、朱德率部西渡赣江后,向北前进接连攻下高安、上高等十几个县。7 月 30 日,红一军团推进到距离南昌城约 30 里处。8 月 1 日派红十二军代军长罗炳辉率两个纵队攻击南昌赣江西岸的牛行车站,隔江向南昌城鸣枪示威,以纪念南昌起义三周年。敌军不还一枪,更不敢出击。红军完成“八一”示威任务后,撤离南昌近郊,转至奉新、安义地区,在那里休整待机, 并进行扩军筹款和做群众工作。

这段战斗历程充分地说明毛泽东、朱德的决策是高明的。他们没有机械地执行中央指示,既不强攻南昌,避免了可能遭受的重大损失,也不去打容易逃跑的抚州之敌,而是根据实际情况,审时度势,随机应变,灵活地改变了部队的作战方向,以实际行动抵制了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