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当代课堂教学结构模式(摘编)

课堂教学结构是课堂教学系统内部诸要素的有序集合。

根据“系统论”的观点,课堂教学作为一个系统,应由决定系统量的一些基本要素组成,这些基本要素是:

  1. 教学论目标的要素;

  2. 教师及其教的要素;

  3. 学生及其学的要素;

  4. 教材及其教学设备的要素。

由这些基本要素所组成的系统结构方式,决定了系统功能的质。

根据系统和要素相联系的观点,在上述四个基本要素中,教学论目标的要素是相对稳定的要素,其它三个要素都要受到教学论目标这个要素的制约;教师及其教的要素,同时制约于另外的三个要素,因此,这是一个相当灵活的要素;学生及其学的要素,除了服从于教学论目标之外,主要由自身的个性特征、智力水平、思维特点所决定,因此,这是一个十分活跃的要素。由此,我们可抽取课堂教学的三个亚系统,组成课堂教学的三个分结构模式:

  1. 附:当代课堂教学结构模式(摘编) - 图1教学论目标的主结构模式如图所示:

课题的现实化,要求学生在原有的信息储存中汲取新课题中所需要的那部分实在的信息,再输入新课题的信息之中,使新课题中的新信息变成实在的可捉摸的信息。

课题的系统化,它是课题的展开层次,这个层次中包括两方面的含义, 一是知识的系统化。知识系统化的要求,在新课所涉及的新知识系统化的基础上,确定新知识在原有知识体系中的序列关系、层次关系和逻辑关系,进而把新知识纳入原有知识的体系之中;二是技能的系统化。技能系统化的要求,把学生在新课题中所形成的技能纳入原有的技能体系之中。

课题的具体化,它是课题的解决层次,包括知识的应用和评价两个方面。课题的具体化要求进一步把系统化了的知识客体和技能方法纳入主体的智能结构之中,因此,这个层次是课题系统化的深化和扩展过程。

课题的现实化→系统化→具体化过程,应是教与学的辩证统一过程,应是教学的教育性和发展性的辩证统一过程,这是任何学科或者任何班级的课堂教学都必须遵循的过程和原则。因此,由教学目标所确定的分结构模式, 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普遍的指导性。

  1. 学的心理和认识活动的分结构模式如下图所示:

附:当代课堂教学结构模式(摘编) - 图2

课题的感知过程,是主体的感受系统对感知客体的知觉过程,是学生对课的感性认识阶段。感知活动的水平,既与主体原来的心理定势有关,又与新课程中感知客体的鲜明度和直观度相联系。课题的感知过程,要求学生通

过各自独立的感知活动,获得对新课题的丰富的感性认识。

课题的抽象过程,是主体对感性材料进行分析、综合、判断、联想和概括的思维过程,是学生对课题的理性认识阶段。学生各自选取自己最有效的抽象方法(归纳的或者演绎的等),并各自发挥原有心理定势的积极作用, 进行知识的和技能的迁移,从而获得课题的理性认识,它是主体对课题的认识上的第一次飞跃过程。

对课题形成新的心理定势过程,是主体对理性认识再评价和应用的过程,是知识转变为主体的智力和能力的过程,这是主体对课题的认识上的第二次飞跃过程。

学生对课题的感知→抽象→定势的过程,是学生主动进行认知的过程, 是学生独立思维的过程,是学生心理智能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由于教学对象的不同(年龄、个性特征和心智结构等),各个环节的活动方式也是各不相同的。因此,由学习者而确定的这一课堂教学的分结构模式,具有十分活跃的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乃是发挥这一分结构功能作用的基本条件。

  1. 教学方法的分结构模式如下图所示:

附:当代课堂教学结构模式(摘编) - 图3

由教师而选定的教学方法,是为师生双方通过相互作用而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服务的。因此,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当全面考虑教学论的目标、学生的特点、教材(包括教学设备)的特点,当全面考虑教学方法体系的内在规律即科学性和根据外部条件而变化的艺术创造性。具体到如上图所示的分结构模式,其中每一个结构层次都有不同的方法,如课题的引入方法,就有用谈话法引入、用类比法引入、用演示实验法引入、用创设问题情境法引入、用复习提问法引入、用练习讨论法引入等等。这就是这一分结构模式的灵活多变性特征,但是对于组织一节确定的课来说,对教学方法又有一个最优选择的问题,这就是教师的主导性和创造性所在。这一分结构功能的充分发挥, 取决于教师对学生、教材和教学方法体系的熟悉程度,取决于教师的教育素养和教学艺术的素养。

上述三个分结构之间存在着内在的有序联系:

第一,按空间的顺序来把握各分结构模式之间的横向联系时,发现结构层次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1. 课题的现实化是学生主体独立感知的结果,而学生主体独立感知的实现,要靠教师确定的合理的课题的引入方法来指导。

  2. 课题的系统化是学生对课题的抽象过程,而学生的抽象过程的进行,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的指导性,可由教师确定的有效的课题的展开万法得到保证。

  3. 课题的具体化,意味着学生对课题形成新的心理定势,而学生的新的心理定势的形成,又与教师所确定的课题的解决方法直接相关的。

如果说按时间的序进行课的纵向联系,构成了上述三个分结构的独立性,那么按空间的序,对三个分结构摸式进行横向联系,组成了分模式之间的整体性。而时间和空间之间的纵横联系,则确定了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为教与学的统一性、教学的教育性和发展提供了依据。

第二,按课堂教学的系统、要素、范畴之间的相互作用,来把握三个分结构之间的联系。三个分模式,把教与学的原理、教育心理的基本原理、认识活动的基本原理及其教学方法论融为一体了,把课堂教学系统内部的四大基本要素联系在一起了。

根据三个分结构模式之间的内在联系,当代课堂教学结构的模式如下页图所示:

下图所示的模式,是在相对稳定的主结构模式上叠加了两个活动的亚结构模式,这就是相对稳定性和灵活多变性相统一的课堂教学结构模式,它是一个主体式的结构模式。

附:当代课堂教学结构模式(摘编) - 图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