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落联盟的发展一、大贺氏部落联盟

六二八年(唐贞观二年),契丹酋长大贺氏摩会率领各部落,依附于唐朝。唐太宗把旗鼓赐给摩会。在北方诸族中,旗鼓从来是部落联盟长的象征。颁赐旗鼓即表示对部落联盟长的承认。六四八年,唐朝又在契丹住地设置松漠都督府,加给契丹联盟长窟哥以松漠都督的称号,并赐姓李氏。契丹八部分设九州(匹黎尔分出赤山州),各部落长(辱纥主)称刺史,受窟哥统辖。所谓八部分设九州,加上松漠都督府大贺氏共为十州,只是因为按照唐朝的制度,总管十州才能授给相当大都督的称号,并不意味着契丹八部组织有了新的增加。揭开唐朝封建政治制度和封号的外壳,这里反映的,正是契丹八部统属于部落联盟的事实。

契丹大贺氏部落联盟,大约在唐初已开始形成。它一直存在到七三○年

(唐玄宗开元十八年),延续了约一百年左右。在这段时期里,这个联盟具有如下的一些特征:

(一)部落联盟由八部联合组成,有共同的首领,即部落联盟长。联盟长统一领导各部落的作战和生产,统率八部对外发生关系。

(二)部落联盟有议事会。联盟长由八部聚议,选举产生。议事会也有权把他罢免。联盟长在一定时期内重新选举。

(三)部落联盟长的当选资格,并不是分属于各部落长,而是只限于大贺氏这一氏族。因此称他为大贺氏联盟。这里已经包含着君主世袭制的萌芽。但联盟长还必须经由选举产生,而不能不经选举而直接继承。

大贺氏当是阿大何部的一个氏族,他的兄弟氏族仍属于阿大何部落,这个部落仍有自己的部落长。

(四)八部各有部落长,即唐朝所加封的“刺史”。联盟建立后,部落长的权力已大为缩小。他们不再象北朝时期那样,各自率领部落独立行动, 而要听从联盟长统一指挥。但部落长都是行使选举权和罢免权的联盟议事会的成员。

(五)来源于以青牛作象征的女儿氏族的部落,和八部通婚姻。隋时, 部落长孙敖曹率部附隋。唐初,部落长被加授官号归诚州刺史,姓孙氏。这个部落不在八部联盟之内,但又通过婚姻关系和联盟联系在一起。它的部名可能即是后来沿用的“审密”。

(六)联盟以外,还有一些契丹部落独立自存,分散活动。唐朝设为带州的乙失革部和后来设为信州的乙室活部是互通婚姻的两个部落,直接接受唐营州都督的统辖。唐营州都督管辖下的较大的契丹部落,还有玄州曲据部

(部名不详)。部落长曲据接受唐朝授给的玄州刺史的称号。唐朝赐姓李氏, 称李去闾。此外,还有一些八部以外的独立的小部和从八部中流散、分化出来的部落、氏族成员,散处在唐幽州、营州界内,唐朝设立一些州来统辖。这些情况说明:契丹族这时虽已组成了部落联盟,但还没有发展成为统一的共同体。

随着大贺氏部落联盟的建立,契丹族较快地发展壮大,这就不能不和唐朝的统治发生激烈的冲突。大贺氏联盟时代,契丹族和唐朝之间,时战时和, 一再爆发大规模的战事。

六六○年(唐显庆五年),契丹联盟长阿卜固与奚族联合反唐。五月, 唐朝命定襄都督阿史德枢宾为行军总管,领兵北伐契丹。十二月,唐将薛仁贵、辛文陵等与契丹战于黑山。契丹战败,阿卜固被擒送到唐东都。契丹遭到沉重的打击。

六七九年(唐调露元年)十月,唐单于都护府突厥部落反唐,煽诱契丹侵掠营州。唐营州都督周道务遣户曹唐休翽领兵镇压,契丹惨败。

在唐武则天统治时期,契丹族进一步发展起来。大贺氏联盟长、唐赐姓名李尽忠,归诚州刺史、部落长孙万荣,都接受唐营州都督赵文翽(音秽 hu@) 的统辖。六九六年,赵文翽骄横,侵侮契丹。李尽忠与孙万荣联合起兵,杀赵文翽,占据营州反唐。李尽忠采用突厥部落联盟长的称号,自称“无上可汗”,背唐自立。契丹与唐朝展开规模空前的激战。

唐朝派鹰扬将军曹仁师,金吾大将军张玄遇、右武威大将军李多祚、司农少卿麻仁节等二十八将,领大兵击契丹。梁王武三思为榆关道安抚大使。唐兵与契丹战于西硖石黄獐谷。张玄遇、麻仁节均被契丹俘虏。唐兵大败。

唐朝兵败,武后又以右武卫大将军武攸宜为清边道大总管,再领兵出击。并招募各族奴隶,由官府向奴隶主出偿身价,编入军中出战。唐朝还和突厥默啜可汗(啜音辍 chu^)约好,自北方夹击契丹。契丹孙万荣部夜袭檀州, 唐将张九节募死士迫战,孙万荣败走入山。李尽忠在作战中败死。突厥从后邀击,掳掠契丹人口甚多。

李尽忠死,按照氏族部落制的惯例,八部联盟暂由母亲氏族的孙氏统领。孙万荣收集部落,重整军兵,兵势又振。孙万荣遣骆务整、何阿小等深入冀州,杀唐刺史陆宝积,掳掠数千人。唐武后再命夏官尚书王孝杰、羽林卫将军苏宏晖等领兵十七万讨契丹。契丹与唐兵战于东硖石,唐兵大败,王孝杰战死。孙万荣乘胜,屠掠幽州。唐武攸宜部来战,又败。唐武后再命武懿宗、娄师德、沙吒(音乍 zh4)忠义等领兵二十万出击。孙万荣鼓行而南,进军至瀛州属县,势不可当。

契丹的邻族奚族,这时依附唐朝。唐将杨玄基督率奚兵从后方掩击契丹, 契丹兵大败。何阿小被俘,骆务整降唐。孙万荣收复残兵,与奚兵作战。奚兵四面围攻,契丹兵溃。孙万荣遭到唐张九节的伏兵邀击,败走潞河东,被家奴杀死。张九节斩孙万荣首级,送往唐东都。唐武后为击败契丹,大赦天下,并于六九七年改年号为“神功”来纪念这次胜利。

契丹和唐朝的这次激战,是契丹族发展史上的一大事件,在唐朝历史上也是一个重大的事件。唐朝派出许多重要将领,先后发兵数十万,并且一再遭到严重的挫折,这从反面说明,契丹族已经发展到极为强大,已有足够的力量展开对外战争。但这时的唐朝,正处在强盛的时期,契丹的发展不能不受到阻遏,不能不再经历一段曲折的历史过程。

契丹的南面有强盛的唐朝,北面又有强大的突厥。契丹大贺氏联盟遭到唐朝的沉重打击后,依附于突厥,约二十年。七一五年(唐玄宗开元三年), 契丹联盟长失活见突厥衰落,突厥一些部落降唐,他也统率部落联盟依附于唐朝。唐玄宗沿袭旧例,七一六年封失活为松漠都督、静析军大使,八部落长称刺史。七一七年,失活到唐都长安入朝,唐玄宗下诏说:“往年边政非任,致令卿等失任”,又说:“契丹归诚本朝”,“克复州镇,宛如平昔”。将东平王外孙杨元嗣女封为永乐公主,嫁失活,以羁縻契丹,“永为藩臣”。唐朝又在柳城设营州都督府。次年正月,失活与永乐公主北返。

契丹大贺氏联盟在依附突厥时期,出现了一个新现象。联盟中产生了一个地位仅次于联盟长的统领兵马的军事首长。担任军事首长的是部落不详的可突于。唐玄宗加给他静析军副大使的称号,承认他统领兵马的职位。七一八年六月,失活死,失活弟娑固继任联盟长。唐玄宗遣使册立,仍令袭其兄官爵,并下敕书给可突于,说他是“众情所望”,要他与营州都督宋庆礼筹度抗御突厥,效忠唐朝。十一月,娑固与唐公主到唐入朝,唐玄宗赐宴内殿, 并给予赏赐。当娑固返回契丹后,可突于起兵攻娑固。娑固投依唐营州都督许钦澹。许钦澹令薛泰率领州兵五百与奚部落长李大酺及娑固合兵攻可突于,战败。娑固及大酺均败死。许钦澹逃入榆关。可突于另立娑固从弟郁于为大贺氏联盟长。唐玄宗被迫承认这个既成事实,以郁于为松漠都督,赦可突于罪。七二二年,又以燕郡公主嫁郁于。郁于与可突于同来唐,朝见玄宗。

郁于死,弟吐于继任联盟长,又遭到可突于的威胁。七二五年,吐于携公主奔唐,唐玄宗留他作宿卫,封辽阳郡王,不再返回契丹。可突于另立邵固(李尽忠弟)为联盟长,唐朝许封松漠郡王,以东华公主出嫁邵固。

自从契丹大贺氏联盟中出现军事首长以来,担任军事首长的可突于掌握着军马大权,一再威胁甚至杀死联盟长,并且操纵着联盟的选举。邵固立后三年,可突于又杀邵固,另立别部屈列为联盟长,并胁迫奚族一起背唐,投附突厥。东华公主及奚部长鲁苏逃奔平卢军。可突于一举推翻了大贺氏世选联盟长的特权,从而结束了大贺氏联盟的时代。

唐朝这时的基本国策,是所谓“挟‘两蕃’(契丹、奚)以制突厥”。契丹、奚投附突厥,就和唐朝在边地的根本利益发生了严重的冲突。七三二年,唐玄宗诏令幽州长史、知范阳节度事赵含章领兵出击,又命忠王浚为河北道行军元帅,统率李朝隐等八总管兵,大举攻打契丹。奚族兵降唐,可突于率契丹兵北走。

七三三年,可突于在突厥苾伽可汗支持下,再领兵反攻。幽州长史薛楚玉及副总管郭英杰、吴克勤、邬知义、罗守忠等领兵万人(突厥文《苾伽可汗碑》作四万人)及降唐的奚兵出战。唐与契丹军战于榆关都山下。唐兵大败,郭英杰被突厥兵杀死,吴克勤也在作战中败死。契丹在突厥支持下杀唐兵六千余人,获得重大的胜利。

契丹大贺氏联盟以外的乙室活部,没有参预唐武后时契丹反唐的战事, 并且在大贺氏联盟投附突厥的衰乱的年代,逐渐壮大起来。可突于起兵时, 乙室活部长郁捷(唐朝称蜀活刺史,或译遇折)已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唐玄宗的敕书把他和屈列、可突于并列,又称他为契丹知兵马官。七三四年, 唐幽州长使张守珪联合乙室活部击可突于。同年十二月,郁捷出兵夜袭,斩屈列及可突于,把他们的首级送给唐朝。唐玄宗封郁捷北平郡王、松漠都督。一年之后,七三五年十二月,郁捷又被部落贵族涅里(涅音聂 ni8。或作泥里、雅里)杀死。唐玄宗以涅里为松漠都督。

这时的突厥内部也发生了战乱,七三四年十二月,突厥贵族梅录啜谋害苾伽可汗不成,遭到镇压。七三五年,突厥登利可汗继立,七月,率四万骑至能讫离山侵扰。涅里出兵抗击,大破突厥,俘获甚多。突厥可汗弃甲败逃。经此一战,涅里更为强大,又背唐自立。

七三六年三月,唐张守珪派遣平卢讨击使安禄山出兵攻契丹涅里部,安禄山恃勇轻进,大败而回。次年二月,张守珪再次出兵,败契丹于捺禄山。涅里北走松漠,重建契丹部落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