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成体系的表演艺术

祁剧是我国南方历史悠久的一个古老剧种,有400年历史,它发源于湖南祁阳。经过长时间的发展,祁剧在表演艺术上自成体系。

祁剧带有原始的,浓郁的地方特色,在湘、闽、赣广为流传。戏剧家欧阳予倩说:“粤剧和桂剧是一对双生姊妺,都是由湘南的祁剧嬗变而来的。”

祁剧音乐丰富,具有高、昆唱腔和伴奏、曲牌数以千计。一般可以分为高腔、弹腔、昆腔3种唱腔,高扬激昂的调门。

高腔是祁剧演出中最古老和具有特色的声腔,至今仍然保留着帽形噪鼓等古老的伴奏乐器。演唱的时候,用鼓来打击出节拍,出腔则配合有锣鼓、唢呐来伴腔,用来渲染气氛,具有弋阳腔的“其节以鼓,其调喧”的特点。

祁剧的曲牌可以分为南、北、正、杂等类别。南、北曲牌的区别主要在旋律和乐曲情绪上,一般南曲比较抒情,北曲的比较悲壮。

弹腔可分为南北两路,其中南路相当于二黄,包括弋板、安春、阴皮等,在发展过程中曾经受到徽剧、宜黄腔等的影响。北路则相当于西皮,并有“四平”弋板、安春吹腔等调。南北路旋律相互糅合应用,被称为“南转北,北转南”。

在祁剧之中昆腔保留的曲牌较多,曲牌版式大体可以分为正板、青板、吊句子3种。其中正板为一板三眼的四拍子;青板则为一板一眼和有板无眼的样式,多适用于节奏较快、情绪变化较大的场面;吊句子则多为自由节奏的板式,适合情绪激昂的场面。

祁剧的唱腔高扬激昂,传统的唱法除了夫旦、丑角用真声外,祁剧的其他行当均讲究用真假声相结合的被称为“雨夹雪”的方式。

祁剧演唱要求严格,咬字则要注重表现单、双、空、实,出音则讲究抑、扬、顿、挫,务求要做到字正、音清、腔圆。

祁剧在表演艺术上,具有粗犷、夸张、朴实的特点,动作讲究眼、鼻、胸、手指、脚尖的配合一致和匀称协调,必须符合一定的规格,称为“归子午”。

祁剧的表演有一套本剧种特有的严格程式,例如“亮相”就规定要在撩袖、抖袖、整冠或者整鬓之后再进行;“开衫子”则可以分为全衫子和半边衫子;表现将校辕门侯差和武将出征前的战斗的准备,动作程序繁杂,规格严谨,难度很高。

根据声腔的不同,祁剧的剧目大体可以分为三类,包括高腔剧目、昆腔剧目和弹腔剧目。

祁剧高腔最早的剧目是《目连传》,现存的传统演出本《目连正传》有124折。其余的高腔演出剧目还有《琵琶记》、《荆钗记》、《白兔记》、《拜月记》等。

昆腔剧目主要有《天官赐福》、《八仙庆寿》、《卸甲封王》、《六国封相》等。

祁剧的弹腔剧目分为南、北路,剧目题材大都来自历史小说。主要是春秋列国、秦汉三国、薛家将、杨家将、岳家将、水浒故事及包公戏、按院戏。如《黄飞虎反关》、《湘江会》、《吴汉杀妻》等。表现坚贞爱情和美丽神话的剧目也有不少,如《拾玉镯》、《白蛇传》等。

祁剧剧目中,有不少做工戏,如《烤火下山》、《刘高抢亲》等。这些戏道白、唱词很少,主要是靠表演动作来介绍剧情,展开故事,表现人物。这样一来,也就形成了祁剧重表演、重做工的特点。

祁剧在整个发展过程中,它的角色行当可以分为生脚、小生、花脸、丑角、正旦、小旦、老旦七行。除老旦在重头戏中较少外,其他各行当又因扮演不同类型的角色分成若干戏路。其中正生包括白须、花须、青须;花脸包括整个净行角色;丑角有文丑和武丑之别。每个戏班的正旦和和老旦只有一个,除此其他各行都有多人。

生角或称作正生,一般扮演挂青、白、花三种胡须的角色,其中还包括红生。一般按穿着的不同袍服可分为官衣、水衣、解袍、靠马、稻子、袍子、黄布摆等不同戏路;此外还有“员外戏”、扮演被迫退位帝王的“背时皇帝戏”、“死戏”、“疯戏”等特殊做派。

其中的靠马戏指扎靠路马的武将戏。挂白须者如杨滚、黄忠,挂青须者如岳飞、马超。

祁剧比较重视功架和马路,并有多种趟马动作,表演时演员上身为骑者,下部状坐骑。例如《杨滚教枪》中的“马踏五营”的一段,杨滚在表演跑马时,一手持刀,一手提靠,上下有节奏地摆动,俨然一副策马疾驰的样子;在表演退马时,双膝微蹲,双足踮起,采取碎步后退的姿势,臀部有节奏地扭动,活像马屁股。这路戏的表演相当具有特色,演出十分火爆。

折子戏和袍子戏则均比较注重身法的变化。特别是在袍子戏中,一般要求袍子、罗帽、胡须和手脚都能紧密配合,如《卖马当锏》一剧当中,秦琼耍的七十二路锏法,身法就特别繁重。在黄布摆戏中扮演长者、乡佬的一类角色时,大多为挂白须角色,要求唱、做、念并重,如《赶子雷打》中的张元秀。

小生一般按照演员的冠戴来分戏路,在文戏中戴有纱帽、解元巾和一字巾戏,武戏则有二龙叉和包巾戏,紫金冠和罗帽戏则文武戏兼有。

此外还有一路开脸戏,如《金水桥》中的秦英,《薛刚反唐》一剧中的薛葵,还有挂须戏如《杨滚教枪》中的高怀德等。紫金冠戏中扮演周瑜、吕布、罗成、子都等将帅,穿蟒或扎靠,都讲究运用颈功挽翎,甩紫金冠,抛披发等技法。

解元巾戏扮书生,穿花折子,讲究运用折子的风度,斯文中略带有风流,如烧火中的倪俊;一字巾戏扮书生者则穿青折子,着趿鞋,又称趿鞋戏,表演者斯文儒雅,如梅良玉、许仙等角色。祁剧的小生罗帽戏也用软罗帽,帽坨可作抛下、翻上或转动等动作。文小生则讲究腕子花、指法、袖筒功。

花脸按穿着可分为诸如蟒袍、靠马、袍子、水衣、赤膊等不同种戏路。蟒袍戏还有文、武不同戏路之分。

文戏者扮演诸如曹操、严嵩、潘洪、包公等角色,注重不同的位份和讲唱手法;武戏如《司马洗宫》中的司马师,注重袍袖功夫,有大幅度挥袖、甩袖等动作;袍子戏中有几出中军戏,穿袍子、马褂,马蹄袖,挂朝珠,常走点步,动袖的时候还带有甩须,身法特多。赤膊戏则多扮演张飞、马刚等角色,演员袒露上身,并常用滚肚的技法。

祁剧花脸角色的表演风格豪迈、粗犷、火辣。不论演哪路戏,都会有大幅度的动脸转眼的表演。如《泗水拿刚》中,当薛刚听说可以为文母报仇雪恨时,一下子站立起来,头一扬就将软罗帽坨抛向脑后,一脚就架在椅子上,并双袖过头挥舞,双目圆睁,快速旋转,面部的肌肉产生剧烈掣动,一线胡须不断吹起,突出薛刚粗豪的性格和急于报仇的心情。

在戏剧《秦府抵命》中,秦灿在盛怒时,双手猛然端起蟒袍前襟往桌上一盖,全身横扑在桌上,两手伸向桌外抓向刘彦昌;而当被刘驳斥得理亏时,则一下子跌跪在桌后,下颌挂在桌沿边,两眼发呆;当毒打秋哥气绝后,抛桌出位察看。这一连串的扑桌、跌桌、抛桌的大幅度动作,表现极为夸张、强烈。

丑角扮演的角色类型繁杂,戏路甚多。按穿着来分有诸如解袍、官衣、折子、烂派、水衣等戏路;若按人物类型分就有老脸、公子、和尚、娃娃、痞子、蠢子、残疾人等不同的做派。

蟒袍戏如《大进宫》当中的赵炳,官衣戏如《闹严府》中的赵文华,比较注意讲究位份,重在突出面部表情。

公子戏与和尚戏则都属折子戏类,身法颇多。公子戏着花折子,戴公于巾,耍风流扇,甩袖时讲究缩脚矮身。和尚戏则穿和尚折子,戴和尚帽,走矮步,基本功要求甚高。如剧目《样梅寺》中的了空和尚的表演,常用屈膝的拗身法。《双下山》中,本悟和尚有诸多象耍数珠、抛数珠和口衔一双鞋子、张口时将鞋子同时抛向身子两边的特技表演。

烂派戏则多以衣着褴褛而得名,扮演术士、家院、解差、化子、瞎子、蠢子、哑巴等各类人物,比较注重讲白和表情的表现力。

水衣戏可以分为文、武两类:文戏大多扮善良、诙谐的乡民,如《问樵开箱》中的格子,还包括穿水衣的老脸戏、娃娃戏、矮子戏等;武戏则多为扮演诸如江湖武士、贼盗等角色,如《水浒》中的鼓上蚤时迁;猴子戏的扮演亦属此类。

正旦一般扮演端庄温柔贤惠淑女的妇女形象,如剧本《观音》中的观音,《岳传》中的岳夫人,对表演者要求稳重、文静。但并不是所有的形象都如此,在正旦扮演的有些角色中,表演也相当泼辣、粗迈,例如《目连传·打三官堂》中的刘四娘扮演。

小旦一般饰演年轻姑娘和性格泼辣或具有风骚的妇女形象,前者形象诸如严婉玉、孙玉姣、杨排风等,后者诸如阎惜姣、潘金莲等。小旦的表演上做工较多,一般要求演员轻盈娇俏,动作幅度较大。

正旦和小旦有一些共同的戏路,如闺阁戏、蟒袍戏、靠马戏、背搭戏、悲泪戏等。闺阁戏又被称作闺门旦戏,以小旦的扮演为主,例如《绣楼赠塔》中的陈翠娥形象;也有正且扮演的,如《三天香》中的谢天香。

闺阁戏要求表演者文雅、柔缓。背褡戏则以穿背搭而得名,大多扮演丫环,亦以小旦饰演为主,人物性格则大都聪明活泼、调皮泼辣;也有少数几出穿背搭的戏由正旦扮演,如《赶春桃》中的雷氏。

悲泪戏中多以唱功为主,正旦扮演者的有如秦香莲、王春娥等;小旦扮演的如《丛台别》中的陈杏元,《叫街生祭》中的王金爱。此外还有一路小旦专工的笑耍戏,例如《桂枝写状》、《金莲调叔》。《调叔》丫类戏,旧有“风流戏”之称。

老旦多扮演老年妇女。重戏不多,有“三出半老旦戏”之说,即《判双钉》、《造八珍汤》、《浪子收尸》三出,《望儿楼》算半出。此外还有象《太君辞朝》、《仁宗认母》、《牛陴山》等剧,都为唱功戏。

另外,祁剧表演还特别重视眼功,眼神表情多种多样:表现吃惊或焦急用斗眼,表现沉思用梭眼,表现威武英俊用颤眼,表现人之喜悦、爱慕用俊眼等。

祁剧传统剧目941个,其中百分之八十为弹腔剧目。高、昆整本戏《目连传》、《精忠传》、《观音戏》、《夫子戏》四大部,称为祁剧“正高”、“正昆”代表剧目,其他属于明清传奇的高腔、昆腔戏,则被称为“耍高”、“耍昆”。

“耍高”剧目有《琵琶记》、《金印记》、《投笔记》、《一品忠》等;“耍昆”剧目有《鹿台饮宴》、《卸甲封王》、《别母乱箭》、《藏舟刺梁》、《劝农赏花》等。

弹腔戏大多搬演《三国》、《水浒》、《杨家将》等历史故事,以及部分神话传说和公案戏。经过整理较有影响的传统剧目有《昭君出塞》、《牛皋毁旨》、《闹严府》、《泗水拿刚》等。

祁剧演员除老旦,小丑用本声外,其余真假相结合,唱腔和道白要求字正音清,讲究卓、双、空、实的咬字法。祁剧的表演技巧讲究,动作要求眼、鼻、脸、胸、腰、手指、脚尖的一致性。

祁剧名伶辈出,在20世纪初期,国民政府秘书长禇民谊观看筱玉梅在《盗灵芝草》中饰白素贞,十分赞赏,写“北有梅兰芳,南有筱玉梅”相赠,1965年,筱玉梅赴京参加全囯戏剧会演,郭沬若先生称“祁剧为全国名列第二的优秀剧种”。

祁剧的演出,一般在有名的乡村集镇,庙宇宗祠。每当这个时候,乡村集镇与庙宇宗祠周围总是熙熙攘攘围满了看戏的人群。

新中国建国后,剧团发展兴盛。1960年,湖南省祁剧艺术团汇报演出了《闹严府》;同年,还开始兴建湖南省祁剧院。1963年在省戏曲学院设立祁剧科,开始招收专业学员。

1980年底,湖南省文化局组织全省祁剧教学演出,组织评选出24个优秀剧目录相、从而为祁剧保留了众多的许多优秀剧目表演艺术材料,为祁剧的保存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努力。

【旁注】

欧阳予倩(1889年~1962年),著名戏剧、戏曲、电影艺术家,我国现代话剧创始人之一。原名立袁,号南杰,艺名莲笙、兰客、桃花不疑庵主。;湖南省浏阳县人,著有《欧阳予倩剧作选》、《自我演戏以来》、《电影半路出家记》、《唐代舞蹈》等。

桂剧 是广西的主要剧种之一,广西汉族地方戏曲之一。俗称桂戏或桂班戏,是用桂林方言演唱的剧种,做工细腻贴切、生动活泼,借助面部表情和身段姿态传情,注重以细腻而富于生活气息的表演手法塑造人物。流行于桂林、柳州、河池、南宁等市说“官话”的城乡。

八仙 传说八仙分别代表着男、女、老、少、富、贵、贫、贱,由于八仙均为凡人得道,所以个性与百姓较为接近,晚近为道教中相当重要的神仙代表,中国许多地方都有八仙宫,迎神赛会也都少不了八仙。

黄飞虎 商代大臣。为雪商纣王对其夫人公开施暴之耻辱,打倒荒淫无度的暴君,拯救人民于水火,黄飞虎首举义旗讨伐纣王。后为《封神演义》之中的重要人物之一,曾经统帅三军攻入商都朝歌,纣王自杀,商王朝灭亡。

西皮 是戏曲腔调。明末清初秦腔经湖北襄阳传到武昌、汉口一带,同当地民间曲调结合演变而成。在京剧、汉剧、徽剧等剧种里,西皮都同二黄腔调并用,合称“皮黄”。在湘剧、桂剧等剧种里,西皮又称“北路”,同二黄称为“南路”相对,或合称“南北路”。

丑角 是我国戏剧的一种程序化的角色行当,一般扮演插科打诨比较滑稽的角色,由于传说当年唐玄宗喜好演戏,下场演戏时就扮演丑角,在宫中,他为逗杨贵妃开心,亲自扮演丑角,后来唐玄宗被尊为中国戏剧界的祖师爷,所以传统剧团的团长都是丑角担任。

马超(176年~222年),字孟起,扶风茂陵也就是后来的陕西兴平人,东汉末年军阀、蜀汉名将。他是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人,汉末名将马腾之子。刘备建立蜀汉政权后,马超被封为骠骑将军,爵位斄乡侯。

锏 鞭类,长而无刃,有四棱,长为四尺,锏多双锏合用,属于短兵器,利于步战。锏的分量重,非力大之人不能运用自如,杀伤力十分可观,即使隔着盔甲也能将人活活砸死。技法上,与刀法剑法接近。

帅 军队中的主将、统帅原宗教学名词,后多用于姓名,宗教中指智慧才能出众的人出自《阴阳书》中“逸韵宏寥廓,蔡州帅新薨。王泽羼通津,幽匣提清镜”的句子。姓名用此字在古代认为和五行相关系阴阳学秘法之一。

司马师(208年~255年),河内温县人。三国时期曹魏权臣,官至大将军,西晋奠基人之一。他是司马懿与张春华的长子,太祖司马昭的兄长,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的伯父。司马师沉着坚强,雄才大略。与夏侯玄、何晏齐名。

蟒袍 又被称为花衣,因袍上绣有蟒纹而得名。古代官员的礼服。上绣蟒形,妇女受有封诰的,也可以穿。蟒,中国戏曲服装专用名称,即蟒袍。款式为齐肩圆领,大襟,阔袖,袍长及足,袖裉下有“摆衩子”:周身以金或银线及彩色绒线刺绣艺术纹样。女式蟒与男式蟒大致相同。

《双下山》 是根据传统折子戏《思凡》、《下山》等重新创作改编的大型黄梅戏轻喜剧。它通过对小僧、小尼心态的细致入微的刻画,表现了他们从邂逅、相识、相知、相慕、直到双双冲破封建樊笼,私奔下同的心理和行动过程。

小旦 越剧及昆曲行当中的一类。主要是女性角色。越剧及昆曲中的小旦分为悲旦、花旦、闺门旦、正旦、武旦、泼旦几类。黄梅戏小旦,黄梅戏行当划分并不严格。小旦在黄梅戏中占据重要地位。黄梅戏早期就是以小生、小旦“二小戏”、小生、小旦、小丑“三小戏”为主。

闺阁 汉语词语,有内室小门,特指女子卧室等意思。出自唐代诗人乔知之所作的《绿珠篇》:“君家闺阁不曾难,常将歌舞借人看。”,有时候也借指妻室,或者妇女。

老旦 是京剧旦行的一种人物表现形式,主要扮演年长的妇女形象;在今天的京剧舞台上,老旦角色多是穿女老斗衣或是穿蟒;老旦行当的戏路很宽,从穷苦的百姓到皇宫后妃都可以扮演;要求演员用高亢的唱腔、沉实的念白、沉稳的动作来表现人物,演唱时要使用本嗓儿。

《精忠传》 原为评书传统书目。又名《说岳》。艺人根据清代钱彩的小说《说岳全传》敷衍而成。清末民初艺人潘诚立说《精忠传》最负盛名,他文化水平高,说功又好,“说、学、做、白、评”五艺俱佳。后来被改为戏曲、大鼓、电视剧等等形式。

白素贞 为古代四大传说之一《白蛇传》的主人公。是一条修行千年的蛇仙,实际上是女娲的亲戚。天上北极的紫微星座转世下凡,父母为女娲娘娘左右护法白矖和腾蛇,白素贞美貌绝世,明眸皓齿,倾国倾城赛天仙,集世间美丽优雅而高贵于一身。也称白娘子、白蛇娘娘。

【阅读链接】

湖南人大半是明初从江西迁徏而来,他们经常往来,促进了文化交流。当时祁剧的演出,在有名的乡村集镇,庙宇宗祠。这其中最著名并且有着悠久历史的是“大云戏台”和“排山戏台”。

这两个戏台始建于明初,台前宽30平方米,高4米。全台为木质结构,台身以八大木柱为主体。戏台前挡脚板有八仙雕饰,台中绘有“天官赐福”,进口有戏联:排定总由天,任百般诡计阴谋,当场立现;山穷犹有路,看千古忠臣孝子,揭局方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