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中大戏——湖南祁剧

祁剧又称祁阳班子、楚南戏、祁阳戏,因形成于祁阳而得名,是湖南地方大戏剧种之一。祁剧广泛流行于湖南省的祁阳、衡阳、邵阳、零陵、郴州、怀化等地区,以及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全州、桂林、平乐、柳州和赣南、粤北、闽西一带。

祁剧兼有高腔、昆腔、弹腔3种声腔,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地形成永河、宝河两大流派。演唱时永河派由鼓师帮腔,宝河派用唢呐帮腔,声调高扬、激越。祁剧剧目繁多,曲牌丰富,是弹腔为主的多声腔的湖南大戏种。

乾隆时期祁剧红遍天下

那是清乾隆年间的端午节,在祁阳观音滩上,十几支龙舟队伍正整装待发。龙舟队的队员身穿颜色鲜艳的服装,一个个目光炯炯有神地看着立于船头的鼓手,随时等待着站在高台上发令官的一声令下,准备在祭祀屈原的龙舟大赛之中取得优胜,为本土本乡的乡亲争光。

虽然端午节的重头戏龙舟比赛还没有开始,但是前来游行庆祝的人们并不感觉到无聊,因为在观音滩前搭建有4座高大的戏台,戏台上的艺人早已经开始表演,掀开了庆祝活动的序幕,此时他们正在戏台上表演着精彩绝伦的戏曲节目。

这4座戏台每一座离地距离都是一丈高,在戏台上上面铺着红色的毯子,将整个表演现场衬托的喜迎气氛十分浓厚。

此时正在戏台上表演的班社彼此之间都相互认识,这些班社都是活动在祁阳、永州、衡阳的祁剧戏班之中最有名的班社。

他们彼此之间既是对手也是朋友。平时的时候,他们互相切磋,共同进步;每当表演的时候,他们就会使尽浑身解数试图压对方一头。

在这一次端午节的表演现场,这4个戏班子不约而同地都选择了在民间广为流传的曲目。在第一个戏台上表演的是《琵琶记》,第二个戏台上呈现在观众眼前的是《荆钗记》,第三个戏台上上演的是《白兔记》,第四个戏台上正在演绎《拜月记》。

随着剧目剧情的突进,每当高潮阶段的配乐声响起,艺人们都会用他们精湛的表演技艺,博得一阵阵冲天而起的喝彩声。

台上的艺人动作潇洒严谨,咬字清晰,唱腔多变,无论是什么角色都表现得让人无可挑剔。

赛龙舟的比赛终于开始了,人们的注意力都转移到了激情四射的龙舟赛上,艺人们得到了休息的时间。

每年在这个季节,是戏班班主最忙碌的时候,因为在这个时候会有很多的具有一定身份和财富的乡绅或者是尊者前来约戏。

今年也不例外,龙舟比赛刚刚开始,来自各地的乡绅就来到后台,找到班主发出邀请。甚至有些班社还接到了去外省表演的邀请,这不能不说明祁剧真的是太红火了。

祁剧,比京剧的历史还早400年的地方剧种,旧称祁阳戏、祁阳班子,是湖南地方戏曲中流行地域最广、历史最悠久的一个剧种。

据说祁剧为明永乐年间,当时弋阳腔随江西移民传至祁阳,逐渐传播。到了明成化年间,弋阳诸腔与当地丰富的民间艺术相结合,逐渐地方化,形成了祁阳一带的高腔。

后来到了明万历年间,昆山腔风靡全国后,祁阳一带的戏曲又吸收了昆腔和昆腔剧目进一步得到了发展。

清康熙后,祁剧先后融汇徽调、汉调和秦腔而形成弹腔。随着声腔的增多,祁剧剧目、表演艺术日益丰富,逐渐发展成为一个以弹腔为主的多声腔剧种。

到了清乾隆年间,社会太平,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官场选伎征歌,民间酬神演戏,一时成为社会时尚。清末,江西、福建等地称祁阳戏为“楚南戏”。

祁剧兼有高腔、昆腔、弹腔3种声腔,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地形成永河、宝河两大流派,其舞台语言均统一使用祁阳官话。演唱时永河派由鼓师帮腔,宝河派用唢呐帮腔,声调高扬、激越。

清代乾隆年间的祁剧不仅在本省红火,而且纷纷向邻近地区和省份蔓延流传,遍及桂、粤、赣、闽、滇、黔诸省,达到了鼎盛时期。这个时期的祁剧班社分为科班、中班、江湖班3种。

祁剧科班情况是指,一般的艺员入科3年才满师,期间的活动都在科班内。早期的科班在白水、零陵、贵恙、祁阳等地活动。

祁剧中班情况是指,一般在学徒出科后,还要再帮师3年。学徒在此期间仍然一边唱戏,一边学戏,有微薄的收入,这段时间被称为“中班”。

祁剧江湖班子的情况是,最早的江湖班是老春花班,在康熙年间就在武岗一带进行演出活动。乾隆年间有诸如庆芳班、瑞华班、新喜堂班等光绪年间著名班社有荣庆班、老永和班等。

【旁注】

屈原 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屈原虽忠事楚怀王,却屡遭排挤,最终投汨罗江而死。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主要作品有《离骚》、《九章》、《九歌》等。

龙舟 端午节龙舟赛、元宵节舞龙也称舞龙灯、耍龙灯以及二月二龙头节是大东亚龙文化区重要的民间活动。龙舟就是船上画着龙的形状或做成龙的形状的船。赛龙舟是中国民间传统水上体育娱乐项目,已流传两千多年,多是在喜庆节日举行。

《琵琶记》 前身是宋代戏文《赵贞女蔡二郎》,元朝末年高明所作的一部著名南戏,主要讲述书生蔡伯喈与赵五娘的爱情故事。琵琶记系改编自民间南戏《赵贞女》更早时还有金院本《蔡伯喈》,但原故事中背亲弃妇的蔡伯喈变为了全忠全孝。

尊者 佛教语,梵语“阿梨耶”,意译为尊者、圣者。指智德皆胜,可为人师表者。乃对佛弟子、阿罗汉等人的敬称。又作圣者、贤者、具寿、慧命、净命、长老。同时也指在社会之中称辈分或地位高的人。

秦腔 我国汉族最古老的戏剧之一,起于西周,源于西府。成熟于秦。秦腔又称乱弹,流行于中国西北的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其中以宝鸡的西府秦腔口音最为古老,保留了较多古老发音。又因其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故又叫“梆子腔”。

鼓师 又名“司鼓”或“鼓佬”。我国传统戏曲乐队中的职务名称。戏曲乐队内的鼓板演奏人员。传统的戏曲乐队没有专任指挥,乐队指挥都由鼓师兼任。鼓师通过手势、打法以及鼓板的点子,来引领其他演奏人员进行伴奏。

【阅读链接】

在祁剧界,艺人们有“三去赣南”之说,第一批在清乾隆时期;第二批是仁和班在清同治末年;第三批是福兴班在清末。清道光时期,艺人龙明信带领的新福祥班在江西宁化著名一时。后来,丽华班于1933年在祁阳洪桥创办祁剧第一个女子科班。

新中国建国后,剧团发展兴盛。1956年时,湖南全省有祁剧社团29个,共有1972人参与从事。从1958年起,不断创作现代剧作,如《送粮》、《新坡将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