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神药——人参

相传在很久以前,山东有座云梦山,山上有座云梦寺,寺里有两个和尚,一师一徒,师父无心在山里烧香念佛,经常下山与朋友吃喝玩乐。

平时,师父对小徒弟百般刁难,小徒弟被师父折磨得面黄肌瘦。

有一天,师父又下山会友去了,小徒弟正在寺里干活,不知从哪里跑来的一个红肚兜小孩帮小和尚做事,从此,只要师父一出门,红肚兜小孩就来帮小和尚,师父一回来,红肚兜小孩就不见了。

日子久了,师父见小徒弟不仅脸色红润了,而且无论多繁重的活也能干完,就感到奇怪。心想,这里一定有什么奥妙。他把小徒弟叫来盘问,出于无奈,小和尚只好说出了情。

师父心里思忖,这深山僻林的,哪来的红肚兜小孩?莫非是神草棒槌?

他从箱子里取出一根红线,穿上针递给小徒弟并交代他,等红肚兜小孩来玩时就悄悄地把针别在他的红肚兜上。说完师父又下山了,徒弟本想把实情告诉红肚兜小孩,可是又怕师父责骂,只得趁小孩回家的时候把针别在小孩的红肚兜上。

第二天清晨,师父把小徒弟锁在家里,拿着镐头,顺着红线找到老红松旁边,看到那根针插在一棵棒槌苗子上,他高兴极了,举镐就刨,挖出了一个“参童”。

之后,师父拿到寺里把参童放进锅里,加上盖子,压上石头,然后叫小徒弟生火烧煮。偏巧这个时候,师父的朋友又来找师父下山玩,师父推辞不掉,临走时千叮万嘱:“我不回来,不准揭锅。”

师父走后,锅里不断地喷出异常的香气,小徒弟出于好奇,不顾师父的叮嘱,揭开了锅。原来锅里煮着一根大棒槌,香气扑鼻。小和尚掐了一块觉得很好吃,于是就干脆吃光了,连汤也喝个精光。

就在这时,师父急急忙忙地赶回来了,小徒弟一急就往外跑,在院里刚跑了两步,顿时悠然地腾空而去。师父一看,便知道参童被小徒弟吃了,真是后悔莫及。

原来,红肚兜小孩是那个人参变的,在老红松树下长着一对人参。

自从参童被老和尚挖走后,剩下的那个人参就整日对着老红松哭哭啼啼,老红松说:“孩子,别哭了,我带你到关东去吧,那里人烟稀少,我可以永远保护你。”

人参不哭了,跟着老红松到关东深山老林去了,就在长白山安家落户,从此以后,关内人参日渐消减,而长白山的人参却越来越多了。

关于人参,还有这样一个传说:

炎帝、黄帝都是杰出的领袖,然而一山不容二虎,炎黄二帝统治的部落之间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冲突不断。终于,炎、黄二帝决定在阪泉进行一次最后的交战。双方军队士气高涨,斗志昂扬,整装待发,一场前所未有的大决战即将拉开序幕。

然而当时黄帝深知自己部落的实力不是炎帝的对手,他得知我国东北方有神药,此物可以起死回生,使人服后热血沸腾,可以增加军队的战斗力。黄帝便暗中派人日夜兼程前往东北,方求得此药。

黄帝见到此药不禁大喜,它长得酷似人形,根须茂盛,于是黄帝便将其取名为“人参”。

后来,双方军队发生了战争,士兵如蚁相拥,打成一片,矢石如雨。在最后一个回合,黄帝终于不敌炎帝,被其围困在山顶,黄帝情急之中取出人参让各将士服下,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

果然是神药,将士们在服下人参后没多久,仿佛获得了新生,个个精神抖擞,斗志昂扬。黄帝遂率军队突出重围,进行反击战。胜利在望的炎帝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惊呆了,强大的反扑让炎帝难以招架。

最终,经过3个回合的激战,黄帝借助人参的神奇力量打败了炎帝。

由此,中华民族实现了第一次大统一,开启了中华文明的历史。而人参也被人们广泛应用,一直流传至今天。

人参是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它的茎高约50厘米,有轮生掌状复叶。茎单生,直立,先端渐尖,边缘有细尖锯齿,上面沿中脉疏被刚毛。根状茎短,上有茎痕和芽苞。主根肉质,呈圆柱形或纺锤形,须根细长。

人参的伞顶花序单个顶生,花呈菩钟形,具5齿。有5个花瓣,淡黄绿色。花丝短,花药呈球形。子房下位,有两室,花柱一个,柱头两裂。浆果状核果呈扁球形或肾形,成熟时鲜红色;有黄白色种子两个,呈扁圆形。

人参多生长在北纬40度至45度之间,耐寒性强,可耐零下40度低温,生长适宜温度为15古至25度,年积温2000度至3000度,无霜期125天至150天,积雪20厘米至44厘米,年降水量500毫米至1000毫米。

人参对土壤要求十分严格,适宜生长的土壤为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空气湿润凉爽、腐殖质层深厚的棕色森林土或山地灰化棕色森林土。

野生人参对生长环境要求比较高,多生长在长白山海拔500米至1000米的针阔混交林或落叶阔叶林里,通常3年开花,五六年结果,花期五六个月,果期6至9个月。每年七八月正是人参开花的季节,开紫白色的小花,十分引人喜爱。

野山参在深山里生长很慢,60年至100年的山参,其根也只有几十克重。吉林省抚松县农民曾经在长白山采到一棵“参王”重305克,估计已在地下生长了500年。这棵“参王”是我国目前采到的最大的山参,已作为“国宝”被国家收购保存。

人参由于根部肥大,形若纺锤,常有分叉,全貌颇似人的头、手、足和四肢,故而得名。人参又称为“黄精”、“地精”、“神草”。

自古以来拥有“百草之王”的美誉,是闻名遐迩的“东北三宝”之一,是驰名中外、老幼皆知的名贵药材。

几千年来,在中草药中,人参都被列为上品。人参之所以很稀奇、很名贵,主要与它的药用价值有关。在我国的医书《神农本草经》中,人参有“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的功效,“久服轻身延年”。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对人参极为推崇,认为它能“治男妇一切虚症”。

人参含多种皂甙和多糖类成分,人参的浸出液可被皮肤缓慢吸收、对皮肤没有任何的不良刺激。

能扩张皮肤毛细血管,促进皮肤血液循环,增加皮肤营养,调节皮肤的水油平衡,防止皮肤脱水、硬化、起皱,长期坚持使用含人参的产品,能增强皮肤弹性,使细胞获得新生。

人参为濒危物种,是第三纪孑遗植物,长期以来,由于过度采挖,资源枯竭,人参赖以生存的森林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以山西五加科“上党参”为代表的中原产区等地的人参早已绝灭,处于濒临绝灭的边缘,因此,保护本种的自然资源有其重要的意义。

人参已列为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长白山等自然保护区已进行了保护。其他分布区也加强了保护,严禁采挖,使人参资源逐渐恢复和增加。东北三省已广泛栽培,近来河北、山西、陕西、湖南、湖北、广西、四川、云南等省区均有引种。

[旁注]

云梦山 位于河北省邢台境内。云梦山地貌奇特,自下而上分为4层,分别为下壶天、中壶天、上壶天、天外天,山势峭拔,赤壁翠崖,神秘莫测,故称“壶天仙境”。云梦山山雄、水秀、谷幽、洞奇,四季如画,景色宜人。最奇之处是九潭十八瀑,若白龙飞腾,银练飘舞,令人诗情勃发,被誉为“北方的九寨沟。

肚兜 又称“抹胸”,是我国传统服饰中护胸腹的贴身内衣,形状多为正方形或长方形,面上常有“连生贵子”、“麒麟送子”、“凤穿牡丹”、“连年有余”、“刘海戏金蟾”、“喜鹊登梅”、“鸳鸯戏水”等吉祥图案,大多是趋吉避凶、吉祥幸福的主题。

关东 指函谷关以东。函谷关在河南灵宝王垛村,东自崤山,西至潼津,从西周以来便是沟通关东、关中的门户,乃兵家必争之地。后在山海关建城堡一座,山海关扼东北与中原之咽喉,东北一带因此被称为“关东”。山海关以内,俗称“关里”。有史以来山海关以内地区的百姓出关谋生,都称“闯关东”。

黄帝 我国远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与炎帝齐名,轩辕有土德之瑞,所以尊称黄帝。轩辕首先统一中华民族的伟绩而载入史册。曾战胜炎帝于阪泉,战胜蚩尤于涿鹿,诸侯尊为天子,后人以之为中华民族的始祖。他与炎帝结盟并逐渐形成了华夏族,因此形成了炎黄子孙。

矢石 箭和垒石,我国古时守城的武器。我国古代人称箭为“矢”。最早的矢很简单,用一根树棍或竹竿,截成一定长度的箭杆,在一端削尖就是箭。为了较准确地命中目标,必须把握住箭在飞行中的方向,于是人们在箭杆的尾部装上羽毛,使箭的形制趋于完善。

腐殖质层 是指富含腐殖质的土壤表层。其显著特征是,色暗,疏松,矿质土粒团聚成团粒状或粒状结构,透水性能良好,含有较多的为植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特别是氮素。由于土壤肥力的高低与腐殖质层的厚度和腐殖质的含量密切相关,因此腐殖质层的状况,常作为评价土壤肥力的标准之一。在土壤分类上,也往往将其作为分类的依据之一。

东北三宝 是指我国东北地区的三种土特产,东北三宝,有新旧两种:新三宝是:“人参、貂皮与鹿茸”。旧三宝是:“人参、貂皮与靰鞡草”。具体地说,“人参、貂皮与鹿茸”是富人、官家的说法,“人参、貂皮与靰鞡草”是穷人的说法。因为东北天气苦寒,穷人老百姓把靰鞡草填在鞋子里,能保证脚不被冻坏,所以靰鞡草是穷人的宝。

《本草纲目》 是由明朝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为修改古代医书中的错误而编的中医中药著作。全书共190多万字,载有药物1892种,收集医方11096个,绘制精美插图1160幅,分为16部、60类。是作者在继承和总结以前本草学成就的基础上,结合作者长期学习、采访所积累的大量药学知识,经过实践和钻研,历时数十年而编成的一部巨著。

[阅读链接]

关于人参的命名,还有这样一个传说:

传说,有两兄弟两人深秋时进山打猎,打了不少野物。后来,天开始下雪,很快就大雪封山了。兄弟俩只好躲进一个山洞里,他们除了烧吃野物,还到洞旁挖些野生植物充饥。

有一天,他们发现一种外表很像人形的东西味道很甜,便挖了许多当水果吃。不久,他们发觉,这种水果虽然吃了浑身有劲,但是多吃会出鼻血。为此,他们每天只吃一点点,不敢多吃。

冬去春来,冰雪消融,兄弟俩高兴地回家了。村里人见他们活得好好的,又白又胖,感到很奇怪,就问他们在山里吃了些什么。

他们讲了自己的经历后,把带回来植物根块给大家看。村民们一看,这东西很像人,却不知道它叫什么名字,有个长者笑着说:“它长得像人,你们多亏它相助才得以生还,就叫它‘人生’吧!”后来,人们又把“人生”改叫“人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