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团结侨属 自强自励
19 世纪下半叶,随着华侨人数的日益增多,在美国的许多地方,都出现了一些小规模的华侨社团组织。最初,由于他们屡受当地流氓、警察和移民局官员的欺凌,为生存自卫,故而成立了许多“堂口”、行会等组织。这些小规模的社团组织,对保护华侨的利益,排除地方恶棍对广大华侨的袭扰, 曾起过一定的作用。
但是,随着美国社会排华浪潮的汹涌而来,这些组织则无法在团结侨属、协调华侨与居住国的关系等问题上,发挥极积的作用。一方面,这些堂口本身就是宗派性和保守性的组织,往往各自为政,划地为牢,彼此门户森严。另一方面,美国的一些地方当局,看到华侨中的这些社团组织,不利于他们的统治,于是便在各堂口之间,挑拨离间,收买内奸,制造疑忌,然后各个分化,把堂口稳稳地控制在警察或法官的手里。在这种情况下,起初立堂结社的义侠主张,逐渐为纷乱迷惘的宗派斗争所冲淡、甚至掩盖。要想维护华侨的利益,加强侨属间的团结,就必须重建华侨社团组织。
为了改变美国华侨组织中的这种落后、被动局面,最大限度地团结广大侨属,司徒美堂决定利用自己的全部精力,将有关社团组织予以整顿、改革。几年来在美国的经历,使他增长了阅历,更由于他平时为人肝胆侠义,为保护广大华侨利益,经常奋不顾身,从而使他在美国的华侨界赢得了很高的声誉。特别是在那次因重伤美国流氓而闹出人命案之后,他在美国华侨社会中, 几乎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尽管在这次事件发生之后,他失去了工作,但也正因此而接触到了美国社会上上下下的各色人物。在恢复自由之后,他前后给人家当过男保姆,当过管家,为人家照看过孩子。1894 年春,他还到美国军舰“保鲁磨”号上当厨工,随舰游弋了南北美洲和欧洲各地,然后又从法国的巴黎返回美国的纽约。在这之后,他又到波士顿当过小贩,用小车推着肉类和蔬菜,沿街叫卖。这种走南闯北的生活阅历,颠沛流离的切身体会, 使这位仅受过 4 年私塾教育的中国农村青年,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从而为他日后成为著名的华侨领袖打下了基础。
正是本着整顿、改革有关华侨社团组织的愿望,这一时期,他加入了美国华侨社会中历史最为悠久、规模也最大的一个社团组织——洪门致公堂。洪门本是中国民间的一个秘密结社组织,其宗旨是反清复明。近代以来,随着中国劳工大量进入美国,这一民间组织也发展到了美国。司徒美堂在加入该组织之后,对其进行了大量的整顿、改革工作。他首先利用自己的出色组织能力,协调各堂口之间的关系,避免以前连续不断的堂斗。由于他的出色工作,很快博得了广大华侨的一致称赞,并不久被委以重任,担任了洪门致公堂的总监理。从此,他便与美洲华侨社会中的洪门组织结下了不解之缘。
1894 年冬,由于考虑到致公堂内情况复杂,指挥失灵,作用不大,因此, 他决定在该堂内另立组织。在当地名侨阮本万、李圣策等人协助和支持下,
司徒美堂创立了“安良工商会”,简称安良堂。由于他在美国华侨界有广泛影响,很快使得安良堂的周围,聚集了一大批洪门兄弟。他们以“锄强扶弱, 除暴安良”为宗旨,由小到大,团结了在美的各界侨属。不久,除波士顿和纽约两堂之外,他们还在华盛顿、芝加哥、费城、底特律、匹兹堡、榄勿顿、圣路易斯、巴尔的摩、克利夫兰、明尼阿波利斯、哥伦比亚、奥马哈、新奥尔良、斯克内克塔迪、布法罗、亚特兰大、哈特福德、诺福克、圣安东尼奥、格林维尔、纽黑文、布里奇波特、纽特、奥尔巴尼、托利等 30 多个城市成立
了公堂或支堂,入堂人数也随之剧增,最多时达 2 万之众。在这个规模巨大、分(支)堂林立的社团组织中,司徒美堂被推为“大佬”。在安良堂内,他排行第五,因此洪门人士都尊称他为“五叔”。至此,他已从一个刚刚来美时的厨工,一跃而成为著名的侨领。
在领导洪门致公堂和安良堂的过程中,司徒美堂感到,随着华侨队伍的日益扩大,华侨界的社团组织就不应该停留在原来联络乡情乡谊这一狭窄的范围内,而应该扩展到各个层面,特别是以社团力量,兴办华文学校,开展华文教育,更是刻不容缓之事。因为,一方面,许多老一辈华侨,是从祖国放下锄头和扁担而来到异国他乡谋生的,大多数都是文盲或半文盲,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写一封家书,要跑出去老远找人帮忙,由祖国寄来的家书,也看不太懂,再者,由于文化水平的局限,他们就业困难,大多数都是出卖苦力,寄人篱下;另一方面,对于生长在侨居国的华侨后代,要想使他们不为当地的文化所同化,始终保持着对祖国的爱恋之情,就必须使他们了解祖国的历史、文化和风俗习惯。正因为如此,在他担任洪门致公堂和安良堂的领导职务之后,便不遗余力地发动和组织当地华侨,创立华文学校。在他的倡导和组织下,波士顿的“广华华文学校”、纽约唐人街的“中华公堂”等学校,相继成立。这些学校从无到有,由小到大,从简单到完备,为大量的华侨子弟提供教育,有的学校甚至一次招生就达数百人。许多华侨子弟,白天做工,晚上进入学校学习中文和中国历史文化。通过这种教育,很多华侨后生一方面有了一定的文化程度,另一方面也对祖国的文化遗产和悠久的历史有所了解。在那个世界动荡、交通不便的时代,很多华侨子弟虽然生在国外、长在国外,却一直保持着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道德情操,对祖国始终有着不可割舍的情结和赤子之心,华文学校和华文教育的开展,是起了很大作用的。